小布爾什維克
明朝末年的農民領袖張獻忠是位耳熟能詳的大牛人,他於1640年率部進兵四川,公元1644年在成都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大西政權,自稱為帝,年號大順。
據史書記載,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后,以科舉考試的方式選拔人才,經過幾輪大浪淘沙考試,一個叫張大受的才子高中狀元,張大受不但才高八斗,而且儀表堂堂,氣宇軒昂。張獻忠非常喜愛他,認為他是一個從古至今、前所未有的奇才,於是張獻忠天天招見他,又是和他吟詩作賦,又是暢談人生,兩人可謂到了如膠似漆的地步。張獻忠為此,賞賜了張大受大量財物,以及美女四人和僕人二十人。
然而,好景不長,一次早朝,張獻忠坐於朝堂之上,文武官員正在趕來,新科狀元張大受卻因事來遲了點,結果張獻忠很生氣,說道:“這頭驢子養的,咱老子愛的緊。但是隻要一看見他,咱老頭子有些怕看見他。你們快些給我收拾了,不要再叫他來見咱我了!”就這樣,因為張獻忠憤怒之下的一句話,張大受便被即刻殺掉了。
也正是因為張獻忠喜怒無常,殺人如麻,結果導致他失去了人心,後來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這也為他的最終失敗埋下了惡果。
3年後,也就是公元1647年,在大西軍叛徒劉進忠的帶領之下,張獻忠的部隊和肅親王豪格的清軍短兵相接。時清軍入川、南明軍隊反攻、川民起義,張獻忠可謂是四面楚歌。隨後,一次張獻忠冒險帶著自己的偏將前往山頂偵查清軍的情況,卻不料被叛徒劉進忠發現。劉進忠對肅親王豪格說:“他就是八大王張獻忠。”於是豪格二話不說,搭弓射箭,結果一箭正好貫穿了張獻忠的胸膛,張獻忠就此斃命。
傳說張獻忠兵敗後,他搜刮的鉅額寶藏又去哪裡了成了世人關注的對象。據《蜀碧》記載:“獻忠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10數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
這段話描述的就是在大順三年初,張獻忠攜帶在四川各地搜刮來的財寶,“累億萬,載盈百艘”,準備順岷江東下,在江口遭到楊展的阻擊,戰敗後大量財寶沉入江底。
《明史》中也有同樣的記述,說張獻忠“用法移錦江,涸其流,穿數仞,實以精金及其他珍寶累萬萬,下土石築之,然後決堤放水”,而錦江恰好在江口處匯入岷江河。
同時,在江口鎮還流傳這樣一首童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這個童謠已經傳唱了數百年,意思就是說大西政權首領張獻忠兵敗四川后,上千艘載滿金銀財寶的大小船隻沉入江底,如果有人能破解這個童謠裡的秘密,所得到的寶藏可以買下整個成都府!
這個傳說雖沒有正史記載,但當地的村民們世代相傳,人們都相信寶藏真的存在。
上世紀70年代,當地政府在修建灌溉水渠時,確實意外發現了石龍,它就隱藏在江口後山半腰一個叫做石龍溝的竹林裡。它造型逼真,倒立著雕刻在一處石壁上,遙望著岷江河。但石虎卻遺憾地毀於文革時期,後來當地政府重建了石虎,並將它置放於石龍旁邊。
從2000年開始,就有漁民偶爾在河灘上撿拾到刻有“大西”年號的銀錠。消息傳開後,引起了周邊百姓的極大興趣,大家呼朋喚友紛紛下河尋寶,一時間,岷江河人滿為患,場面熱鬧,期間還真有不少人斬獲頗多,挖出來的包括銀錠、銀幣、金幣和“西王賞功”錢幣都是非常罕見的文物。
之後十年時間,村民們偷偷摸摸尋寶都不敢聲張,然而,到了2011年以後,當地一些村民不滿足於小打小鬧,開始了更瘋狂的盜寶活動。他們重金採購了潛水裝備,包括潛水服、氧氣罐、水下探照燈等,經常在半夜零點到第二天凌晨四點下水盜寶。有人在盜寶活動中葬身江底,也有人因此大發橫財,買了汽車,蓋了樓房。
在一夜暴富的吸引下,整個村在無論是6歲小孩還是60歲老人都參加了尋寶活動中來。其中,有一村民挖出一隻“金老虎”,這隻金老虎底部刻有“永昌大元帥印”幾個大字,是罕見的珍貴寶物,後以77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賣給了文物販子,當真實現了一夜暴富之夢。
然而,這法盜寶活動是要受到法律的懲罰的。正是隻金老虎的販賣,引起了專家的注意,經過鑑定,證實這隻金老虎是張獻忠之物。專家以及警方順藤摸瓜抓獲了該村以及參與過“盜寶”的70餘人,追回包括這隻金老虎在內的文物數千件,涉及金額高達3億元。
而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也在2016年正式啟動,前後幾次發掘,每次都出土了數以萬計珍貴文物,如今在遺址裡還很多文物等著考古家們的進一步探索和發掘出來。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的岷江河道內,
專家稱可能會發掘出和張獻忠有關的東西,因為張獻忠的水軍在這裡打了一個大敗仗。
既然是大敗仗,那麼船肯定會損毀、沉沒,自然會掉一些東西在江底。
張獻忠從來沒有在這裡主動沉銀,要在這裡挖到有些史料記載的那樣多的金銀財寶,是不可能的。
進光吧懷舊經典
據《成都商報》4月20日報道,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的挖掘工作已經告一段落,總計出水文物12000餘件,其中還有一枚珍貴的明朝 “蜀王”金印,這也進一步證實了張獻忠鉅額寶藏的存在,那張獻忠的這些寶藏都是取自哪裡的呢?他又是如何得到的呢?
出水的蜀王金印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吸取前朝教訓,分封自己的兒子們為藩王,希望這些藩王在中央朝廷遭遇危險時可以拱衛朝廷。洪武十一年,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被封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蜀王之藩成都府。後來,蜀王代代相傳,一直傳到明朝滅亡。經過兩百多年的積累,蜀王府富可敵國,而“蜀王”金印則是蜀王的身份象徵,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朱元璋藩王分封圖
1640年正月,張獻忠在陝西枸坪關被左良玉擊敗,於是張獻忠決定轉戰四川,但是在入川的途中被左良玉部包圍,農民軍陷入絕境,眼見無法突圍,張獻忠決定離間左良玉讓其放自己一條生路,張獻忠派人轉告左良玉道:“獻忠在,故公見重。公所部多殺掠,而閣部猜且專。無獻忠,即公滅不久矣。”後張獻忠趁左良玉鬆懈突出包圍圈,之後又利用四川巡撫邵捷春和楊嗣昌的矛盾突破防線進入四川境內。
張獻忠
在農民起義的後期,農民軍經常攻破大城市,而這些大城市通常都是一些明朝藩王的封地,而這些藩王所在城市被攻破之後,藩王們總是難逃被殺害的命運,比如洛陽的福王、在重慶被殺的瑞王等,而成都的蜀王也難逃此劫。
1644年六月十三日,張獻忠攻陷涪州,不久又攻陷瀘州。二十二日起張獻忠包圍重慶,四日後明軍堅持不住,重慶被張獻忠所破。當時正在重慶避難的瑞王(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第五子,封地在漢中)被張獻忠所抓獲,後闔家遇害。
同年八月初五日,張獻忠率大西軍包圍了省城成都府,八月初九日成都城牆在農民軍的大炮轟擊下崩坍,防守成都的官兵潰散,成都隨之被攻破。而成都府中的蜀王自然也成了張獻忠的階下囚。此時的蜀王名叫朱至澍,是朱元璋的十世孫,張獻忠入蜀後,蜀王朱至澍曾經捐出一部分家產充作軍餉,犒勞重慶守軍擁立三萬兩銀子,犒勞成都的守軍用了兩萬兩銀子。而在成都被破之後,蜀王自然難逃一死,據記載“初九,獻忠陷成都;蜀王闔宮遇害。”
成都蜀王府遺址
蜀王被殺後,蜀王府“富甲天下”的財富就成了張獻忠的囊中之物,而蜀王金印自然也在其中,張獻忠戰死之後,十世蜀王所累積的鉅額財富也下落不明,直到今日被重新挖掘出水。
參考文獻:《明季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