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草原上的王爺們,集體反對之下,忽必烈為何還能當大汗?

史文廣


蒙古草原上的王爺們集體反對之下,忽必烈為何還能當大汗?確實如此,當時蒙古草原上的王爺們主要都是支持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的。但為什麼忽必烈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擊敗阿里不哥呢?這其實就跟當時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具體的實力對比有很大關係了。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當時忽必烈是憑什麼嬴的。


競爭始自20年前

許多朋友都知道,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託雷的兒子,在蒙古滅金之後,今天的河北地區成為了託雷家族的土地。而作為託雷的嫡子,忽必烈也得到了一塊1萬戶的封地。而跟他其它的兄弟不同的是,當時年齡並不大的忽必烈很快親自來到了自己位於漢地的封地,開始親自管理這塊區域。

慶壽寺地宮出土的海雲和尚塑像,他和劉侃對忽必烈後來將元朝定位為中原王朝發揮了巨大作用

因為忽必烈從小由信仰藏傳佛教的保姆帶大,所以他與佛教的關係一直比較緊密,所以他也很快與大都慶壽寺的住持海雲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關係。公元1242年,他曾把海雲請到和林問道,而海雲則很快給他推薦了一個名叫劉侃(劉秉忠)的人做謀士。

這個劉侃本來在金朝做官。蒙古滅金之後,他感到懷才不遇,所以出家當了和尚,後來成了海雲的徒弟。而他成為忽必烈的謀臣之後,開始幫助忽必烈廣招天下賢士,將當時漢地的一些大儒全都招到忽必烈門下。為忽必烈建立起了一個高規格的謀士團,為忽必烈後來的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

蒙哥使蒙古帝國權力核心轉到了託雷家族

而在公元1251年,蒙哥成為了蒙古大汗,汗位從窩闊臺家族轉到託雷家族。之後他讓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事務。而忽必烈馬上就建立了一個被稱為金蓮川幕府的機構,進一步擴大了招募漢族幕僚和儒士的規模。後來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張易、姚樞和郝經等人也都得到了重用。當時的著名儒士元好問等人後來還給忽必烈上了“儒教大宗師”的稱號。

所以從這時起,接受中原文化,以中原的方式統治中原,而不是站在蒙古本位,對於中原進行壓制利用基本上就成了忽必烈的既定方針。在此之後,隨著蒙古不斷南下攻擊宋朝和大理,忽必烈又將大量蒙金戰爭時期遺留下來的漢軍世侯予以收編,從而在文武兩個層面,在漢地建立起了自己龐大的實力。

蒙哥死後雙方的準備

而阿里不哥所採取的策略則相對比較單純,就是緊跟大哥蒙哥。所以在蒙哥南下親自督戰,希望加速滅宋步伐之時,就讓阿里不哥留守蒙古本部,總理留守軍隊和蒙古本部事務。


而蒙哥在南征期間突然死了。在他死前,並沒有指定繼承人。但當時他的幾個兒子年齡都還很小,所以繼承人只能從他的幾個嫡弟中選。而他的三個同母弟弟中,旭烈兀已經西征到西亞,想往回趕都來不及。所以忽必烈當時確實已經成了熱門人選。

忽必烈身穿龍袍畫像

但問題是忽必烈當時也和南宋軍隊在湖北鄂州激戰正酣,說實話也是抽不出身趕回和林去搶大汗寶座的。而且蒙哥死後,蒙哥的皇后忽都臺以及他的三個兒子玉龍答失、阿速歹和昔裡吉也都支持阿里不哥,希望他儘快即位。同時,因為忽必烈建立金蓮川幕府,高度倚重漢人謀士和漢軍世侯,所以在蒙古本部的許多保守派王公也對他比較反感,因此也都站到了阿里不哥的一邊。


所以阿里不哥馬上利用自己在蒙哥死後的監國身份,採取了一系列舉措。雖然阿里不哥因為接收了許多蒙哥的軍隊,在軍事實力上已經超過了忽必烈,但他仍然感到力量不足,因此很快派出兩個部將分別在漠北和漠南地區擴充軍隊,而且其兵鋒直指忽必烈的根據地燕京和陝西一帶,希望搶在忽必烈北還之前就將忽必烈的老巢給控制住。

阿里不哥畫像

而此時忽必烈的妻子察必從開平城給他寫信,通報了阿里不哥的舉動,忽必烈震驚之餘馬上召集各王公、將領和謀士開會,商討對策。這時謀士張易、郝經和漢化畏兀兒謀士廉希憲都提出讓忽必烈立即與南宋議和,然後以輕騎北返燕京,殺阿里不哥一個措手不及。

這兩人的力鑑使忽必烈認識到了北返爭奪汗位的緊迫性,因此立即決定與南宋議和。而也正好在此前後,南宋宰相賈似道也派人來議和,所以忽必烈順勢答應了賈似道的所有條件,之後以凱旋班師為名,騎輕騎以最快速度回到了燕京。

汗位爭奪戰的勝負手

而忽必烈剛走到汴梁(今河南開封)時,就發現阿里不哥已經在派人從當地的蒙古和漢軍中抽調兵士,等到了燕京這種情況就更加明顯了,所以忽必烈馬上質問阿里不哥派到燕京徵調兵士的脫裡赤為什麼要這樣做,脫裡赤則回答說是蒙哥死前的遺訓。但忽必烈哪會信他的鬼話,立即將他徵集來的兵士全部遣散。

此後雙方就開始在蒙古本部、各個汗國和漢地爭取支持。阿里不哥曾以監國的身份,要求忽必烈回到和林參加選舉新大汗的忽裡勒臺大會,但忽必烈對此置之不理。反而通知諸王公,要在自己的根據地開平召開忽裡勒臺大會,推舉自己稱皇帝。在公元1260年3月,忽必烈率先開會稱帝,此次大會得到了忽必烈的幾位庶弟、窩闊臺和察合臺幾個兒子,以及成吉思汗鐵木真幾個弟弟的後裔的支持。當然,此外還有眾多的漢臣和漢軍世侯。但相對來說,支持忽必烈的人在蒙古帝國地位較低。

忽必烈發佈的漢文登基詔書文字

而阿里不哥聽說忽必烈搶先開會選自己為皇帝之後,氣急敗壞,急忙在4月在和林附近也召開了自己主導的忽裡勒臺大會。而這次大會得到了蒙哥妻兒、蒙古本部王公、窩闊臺和察合臺兩個家族以及少量漢族地主的支持。不久之後,當時在各汗國中實力最強的金帳汗別兒哥也表態支持阿里不哥,而旭烈兀雖然還沒有公開表態,但他留守在蒙古本部的兒子主木忽兒則站在了阿里不哥的一邊,所以當時阿里不哥可以說在軍事實力和人和方面都佔據了明顯優勢。


所以在此之後,阿里不哥迅速派出兩路大軍,一路由旭烈兀的兒子主木忽兒率領,直撲忽必烈的大本營開平和燕京兩地。當時忽必烈親自領兵,對進攻燕京的阿里不哥軍隊迎頭痛擊,迅速逆轉戰局,而且還很快反攻佔領了和林。忽必烈還許諾讓旭烈兀自己統治他在第三次西征中剛剛打下的西亞地區,因此使旭烈兀家族開始公開支持忽必烈。

而阿里不哥的另一路軍隊則向甘肅、陝西和四川進軍,同時他還派人前往當地爭取當地尚未明確表態支持誰的蒙漢將領的支持。阿里不哥如此看重甘陝川地區是因為這些地區其實是他最大的軟肋所在。在蒙古滅金之後,各種糧草等資源早已嚴重依賴漠南的漢地供應,而漢地的主要供應渠道之一就是川陝甘地區,所以可以說只有在奪取了甘陝川地區之後,阿里不哥才有可能在戰爭中獲勝。

但阿里不哥派往川陝甘地區爭取當地將領支持的劉太平和霍魯懷等人則被忽必烈派去的廉希憲捕殺。之後這些軍隊在汪淮良、八春等人的率領下,與忽必烈派來的援軍會師,擊敗了由阿蘭答兒率領的阿里不哥軍隊,甘陝川地區被忽必烈完全控制,之後就對蒙古本部進行了物資禁運。

阿里不哥擊敗阿魯忽戰役圖

而此時已露出敗局的阿里不哥曾一度詐降,換取忽必烈退兵,但不久之後,他就偷襲和林,重新將其佔領。但此後,忽必烈對阿里不哥佔領下的蒙古本部所進行的經濟制裁開始發揮作用,和林的軍隊糧晌匱乏,還出現饑荒,阿里不哥漸漸不支。而此時,他派到察合臺汗國奪取汗位的阿魯忽也反水了,拒絕為他再提供補給。陷入絕境的阿里不哥決定拼死一搏,暫時拋開與忽必烈之間的主戰場,西進佔領察合臺汗國,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


但他的主力一走,忽必烈的軍隊馬上重新佔領了和林。阿里不哥雖然擊敗了阿魯忽,將其位於今天新疆伊犁附近的大本營阿力麻裡據為己有,但忽必烈的物資禁運很快又在阿力麻裡造成嚴重饑荒,阿里不哥軍心渙散,走投無路只能向忽必烈投降。所以雖然忽必烈在蒙古地區得到的支持相對較少,但因為他早已通過一系列舉措穩固了在漢地的統治,在經濟上有絕對優勢,握有物資禁運這一強力武器,所以很快就扭轉了戰局,最終也藉此取得了勝利。


桃花石雜談


第一,從當時的局勢上看,忽必烈在蒙古宗室、貴族中的支持數量,不如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基本上,蒙古政權中的漢族官僚階層,都站在了忽必烈的一方,而蒙古少數民族貴族則大多數站在了阿里不哥一方。不過,比較有政治智慧的是漢族官僚階層,從智囊團的質量看,忽必烈是質量大於數量,阿里不哥是數量大於質量。

第二,從宗室實力上看,四大汗國中,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支持的是阿里不哥,而伊爾汗國支持的是忽必烈,很顯然3:1的汗國實力對比,忽必烈的支持數是佔下風的。但是,四大汗國到了蒙哥時期,就已經各自為政,開始出現脫離蒙古大國大一統體制的桎梏,帝國的離心讓四大汗國的支持成為一種不切實際的口頭支持。

第三、戰爭是件實實在在比拼拳頭大小的事情,阿里不哥當時鎮守的是漠北,而忽必烈卻早在蒙哥時代,就鎮守中原大地,富庶的中原為忽必烈提供了極其強大的戰略資源,打戰就是打錢, 軍餉、武器補給哪一樣不需要錢?打了四年的大戰,基本拖垮了阿里不哥的政權,加上忽必烈的漢族官僚很會做統戰工作,最後忽必烈以持久戰的優勢,打敗了阿里不哥


文史包袱鋪


蒙哥死前蒙古帝國的版圖

歷史背景

1259年8月蒙古帝國大汗蒙哥在四川攻宋前線死亡,死前沒有留下關於繼承人的遺命。由於蒙古帝國通常是採用召開忽裡臺大會的形勢推舉大汗,因此蒙古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均對汗位虎視眈眈,一場針對蒙古帝國汗位的爭奪蓄勢待發。1260年4月,忽必烈先發制人,在開平召開忽裡臺大會稱汗;隨後,阿里不哥也在哈拉和林召開忽裡臺大會稱汗。雙方爆發奪位大戰。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雙方基本情況分析

阿里不哥是幼子,也就是蒙哥和忽必烈最小的弟弟,在奪位中也打出自己符合蒙古人的“幼子守灶”習俗(即幼子繼承父母輩的財產)的旗號。再加上按照這個習俗阿里不哥一直駐守蒙古帝國的“王庭”哈拉和林,和留守在哈拉和林的蒙古貴族關係密切,也是堅定的“反漢化派”。因此得到大部分蒙古貴族王爺的支持。

忽必烈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在大哥蒙哥汗在位的時候,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即管轄原金國、西夏兩國的領土,並負責攻擊南宋的事宜。因而長期控制蒙古帝國東線攻擊南宋的軍隊,同時接觸了大量的漢族貴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積極主張“漢化”。但是忽必烈的漢化政策得不到哈拉和林的貴族王公的支持,同時他在漢人的地盤召開的忽裡臺大會是不符合法統的,因為蒙古帝國的規矩忽裡臺大會必須在哈拉和林一帶召開才能視為有效。所以忽必烈在奪位之爭開始得到的支持是較少的。

1596年的中亞美術作品,取材於阿里不哥與前支持者阿魯忽反目後將其擊敗的史實。


那為什麼忽必烈最終擊敗阿里不哥成功登上汗位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忽必烈在戰場上擊敗了阿里不哥

這是最直接的理由,草原上信奉強者為尊,什麼制度習俗都不如戰爭勝利來的直接有效。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奪位戰爭中,早期阿里不哥率先發起攻擊,兵分兩路,一路進攻在開平的忽必烈大本營,一路越過六盤山出擊關陝。兩路大軍都被忽必烈擊敗,後來忽必烈率兵攻擊哈拉和林,阿里不哥又一路敗逃。連續的失敗使得阿里不哥的支持者逐漸轉而支持強者忽必烈。

忽必烈的戰爭潛力比阿里不哥強大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黃金家族成員,手下的主要兵馬都是蒙古鐵騎(當然因為職位的原因忽必烈手下有不少漢族步兵),雙方的在戰場的實力相差不大,但是忽必烈因為倚重漢人,推行漢化,得到漢族貴族階層的支持,獲得了漢地的巨大戰爭潛力,從後勤保障方面,人口,錢糧都比阿里不哥強大不少。而阿里不哥控制的蒙古高原是草原地帶,人口較少,錢糧更是稀缺,只能主要依靠中亞的察合臺汗國支持,不僅道路較遠,而且沿途多數被忽必烈一系的人馬控制。導致阿里不哥在奪位戰爭屢次因為後勤保障跟不上不得不逃亡,甚至主動放棄哈拉和林並允許當地的蒙古王公向忽必烈投降。

對待其他蒙古王公的態度和政治手段忽必烈比阿里不哥要高明

雖然早期蒙古王公和其他汗國支持阿里不哥,但是這些王公的支持不一定是堅定如一的。首先忽必烈不是沒有支持者,蒙古汗國的東道諸王(主要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們的後裔)是支持忽必烈的。其次忽必烈在戰爭中的勝利使一部分蒙古王公開始轉而支持忽必烈;第三阿里不哥的政治手腕有欠缺,作為阿里不哥最堅定的支持者,察合臺汗國的大汗阿魯忽(因為他的汗位是阿里不哥支持下才坐上的)是阿里不哥最大後勤提供者,但是卻因為自己把阿魯忽推上汗位就對他頤指氣使,粗暴無禮,最終導致阿魯忽轉向支持忽必烈,並扣押阿里不哥的後勤物資,氣的阿里不哥退出哈拉和林,血洗伊犁,但是從此也徹底的失去了察合臺汗國的支持。反觀忽必烈的手腕就高明許多,不僅積極穩住東道諸王的基本盤,同時積極拉攏哈拉和林的蒙古貴族,在攻下哈拉和林後不僅沒有大肆清算原來阿里不哥的支持者,同時連阿里不哥都沒有窮追猛打,政治作秀滿分。同時為得到西道諸王的支持,幾乎公開化的承認他們的汗國地位,事實上承認他們從大蒙古帝國的版圖中獨立出去,這使得四大汗國的大汗們轉而支持忽必烈。典型是忽必烈的另一個弟弟旭烈兀。

兩點爭議

一是關於阿里不哥的失敗是因為他是頑固的蒙古守舊派,忽必烈的勝利是因為其是“漢化派”的觀點。個人認為這是不全面的,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政治態度是因為他們所處的位子所決定的,假使阿里不哥獲得勝利,他的勢力挺進漢地,即使他一開始不推行漢化政策,到最後漢人的反抗也必然會促使他改變政策。因為不管是蒙元之前進入中原的少數民族還是後來的滿清,為了穩定在漢地的統治,無一例外都推行了漢化政策,只是程度不同罷了。而且蒙古帝國在其他地方建立汗國也無一例外的都與當地的文化進行融合,比如突厥化或者伊斯蘭化。

二是關於阿里不哥因為“幼子守灶”習俗就是法定繼承人的問題。其實“幼子守灶”只是習俗,並不是政治制度,同時也只是說在其他兒子分家出去後,幼子繼承父母的私產,並不是指國家權力或者汗位。比如成吉思汗死後,雖然他的大部分兵馬、財富都是幼子託雷繼承(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託雷的後裔實力強大,把汗位奪走),但是他的繼承人是三子窩闊臺。而且託雷家族奪取汗位時,也不是託雷的幼子(阿里不哥)上位,而是長子蒙哥登上大汗寶座。再著即使按幼子守灶的原則,蒙哥死後,他的幼子也在哈拉和林,為什麼就一定是幼弟阿里不哥才是正統繼承人呢?

一家之言,不妥之處,多多包涵,歡迎評論


圍爐品茗人


這個問題我覺得要明確兩個事情:第一,蒙古草原上的王爺們並沒有集體反對忽必烈當大汗;第二,忽必烈當大汗是經過與阿里不哥相爭鬥得來的,是實力的體現。

關於大汗位置的繼承,並無明確的制度規矩

關於蒙古大汗位的繼承,成吉思汗並未規定明確制度。一方面大汗生前可以指定某一個兒子為繼承人,另一方面又保存了須經忽裡勒臺推選的制度。

比如說,成吉思汗1227年病死在軍中,由四子拖雷暫時監國,直到1229年,諸王貴族在克魯倫河舉行大會(忽裡勒臺),遵照成吉思汗生前意願,選舉窩闊臺為大汗,這裡面既有成吉思汗的遺願,也是通過會議集體決定的。

窩闊臺1241年死後,拔都因與貴由不和,所以拒絕參加大會,致使此會遲遲不能召開,脫列哥那執政長達4年,最後於1246年召開忽裡勒臺,選出貴由為大汗。

蒙哥死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帝位

貴由汗只執政兩年就死了,誰來擔任大汗又起爭執。這時成吉思汗的子孫分成兩派,一派是以拔都為首的朮赤系諸王和拖雷系諸王。拔都為大汗長孫,戰功卓著,擁有欽察草原及俄羅斯之廣闊封地。直到1251年,才由拔都定議,召開忽裡勒臺,選出蒙哥為大汗。

1259年春,蒙哥率軍攻打合州(四川合川),宋合州守將王堅憑釣魚城堅守,蒙軍連續進攻數月不能破,天氣炎熱,軍中疾疫流行。蒙哥親自領兵到城下猛攻,為矢石所中,蒙軍敗退,蒙哥不久死去。

蒙哥的時候,忽必烈正在攻打南宋,得到阿里不哥在圖謀繼承汗位的消息後,忽必烈也進行了一系列行動。他先是允許南宋議和,並於1260年3月,他返回開平,召集塔察兒等宗王大將,即在開平舉行選汗大會。忽必烈弟末哥、東道諸王塔察兒、移相哥(哈撒兒之子)、忽刺忽兒(成吉思汗弟哈赤溫子)、爪都(成吉思汗弟別裡古臺孫),西道諸王合丹(窩闊臺子)、阿只吉(察合臺子)等擁立忽必烈(元世祖)即汗位。

忽必烈自立為汗後,阿里不哥利用這一時機,也隨即在和林舉行大會。蒙哥諸子阿速臺、玉龍答失及察合臺系宗王數人,擁立阿里不哥為汗。

後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進行了戰爭,經過4年的戰爭,阿里不哥眾叛親離,最終於1264年向忽必烈投降,於是汗位爭奪就此畫上句號。

<strong>忽必烈獲得了漢族地主階層的支持

1253年,忽必烈受京兆(今陝西西安)封地,在這裡他重用儒臣興立屯田,興復吏治,恢復農業,建立學校,進一步取得北方漢族地主階級對他的擁護,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會基礎。

1261年秋,阿里不哥率領斡亦刺等部眾,突然襲擊移相哥軍,乘勝南下。忽必烈得警,急忙徵調張柔、嚴忠嗣、張宏等七處漢軍,並令董文炳率射手千人,塔察兒率軍士萬人隨從出征,所以忽必烈爭奪汗位也是得到了漢族地主階層的支持的。

1271年,在即位10多年之後,正式仿效中國王朝建國號為大元,取《易經》乾元之義。1272年改金中都為大都(北京),宣佈在此建都,宮殿建成後即遷都於此。他統治中心日益移入中國內地,成為中國的一個統治王朝。

1276年南宋降,1279年追滅南宋衛王於崖山,完成多民族的統一國家。


長青大俠在線上


滿蒙各族素有“幼子守灶”的傳統,即家業傳給幼子。但在踐行中,往往和“親中選賢”並行,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混亂。


成吉思汗當年也想過把汗位傳給幼子託雷(就是射鵰中的華箏她哥),但慮及其年少恐難當大任,轉而遺命傳給在兄弟中人緣不錯的三子窩闊臺。

託雷監國兩年後(不解既然年少為何又監國……)交權給窩闊臺。

窩闊臺暴斃,遺命孫子失烈門即位。此時冒出兩個女人攪水——窩闊臺的妃子乃馬真與長媳海迷。

先是乃馬真越過失烈門,立自己兒子貴由為汗,且臨朝稱制。她之後,貴由皇后海迷氏也想在貴由死後效仿婆婆。這一下,蒙古宗親不幹了:不能老由女士們胡來,開會開會,另選賢能。

這一選就又選出託雷長子蒙哥來。又有人不幹了:他又不是小兒子,也不是窩闊臺那邊的!

這時,忽必烈登場了:我哥咋不行?什麼幼子守灶?早從窩闊臺汗那兒就不興了……力舉阿哥上位。

蒙哥感念忽必烈排眾挺他,因此對這個弟弟很不錯,放手讓他經略南方。忽必烈由此羽翼漸豐,他招募漢人知識分子為助攻,數下城池,聲望很高。

蒙哥戰死後,眾人準備推舉其幼弟阿里不哥坐位。忽必烈立馬與南宋和談,提軍北上,要爭汗位。


這時宗親諸王反對也沒效了——忽必烈拳頭大且硬,又橫在蒙宋之間,切斷了阿里不哥的經濟命脈,未幾,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一統。


錢多多讀文史


蒙古草原上的王爺們反對忽必烈,是從蒙哥派忽必烈前往南方經略的時候,就開始了。

蒙哥上臺以後,就把攻滅南宋作為他的首要目標。他先是派忽必烈前去滅掉大理,接著再把忽必烈召回來,讓他到原先金國的地盤(蒙古人稱之為“漠南”)去經營,為今後攻打南宋做準備。

忽必烈到了漠南以後,開始大肆招募原先金國地盤上的那些漢人知識分子。包括姚樞、郝經、廉希憲等很多人。在這些漢人知識分子的幫助下,忽必烈的思想很快出現了漢化的傾向。比如住進了漢人的房子,建造了漢人的王城,按照漢人的那一套制度來進行地方管理。按照漢人的辦法設置行政體制,開辦學堂、收稅等等。

(忽必烈劇照)

忽必烈的這種做法,立刻就遭到了蒙古草原上那些王爺們的極大不滿。他們反對的地方主要有三點:一是忽必烈變更祖宗之法,不按照草原上的規矩,而按照漢人的規矩來做事情。這是數典忘祖,大逆不道。二是忽必烈按照漢人的辦法來收稅,但是他收的稅並沒有上交到中央國庫,大部分被他截留了。三是忽必烈在南方搞獨立王國。包括姚樞、郝經這樣一些大臣,他們都只認得忽必烈,認不得蒙哥大汗。所以蒙古草原上的王爺們,都不斷在蒙哥面前說,讓蒙哥必須處分忽必烈。

蒙哥起初並沒有當回事,但是蒙古草原上的王爺們說得多了,他也就動心了。開始對忽必烈手下的那些大臣們進行“鉤考”。所謂“鉤考”,主要也就是查他們的賬,看看他們的稅收究竟交到哪裡去了。

這一次“鉤考”,把蒙哥手下的那些人折磨得夠嗆。不過最後蒙哥心慈手軟,停止了這次行動。又把忽必烈的兵權給解除了,讓他回家去當一個“富家翁”。

然而這種解除,沒過多久,又被忽必烈恢復了。因為當時遇到了蒙哥率軍攻打南宋。蒙哥的這次軍事行動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由塔察兒率軍,從中原地區向南方進攻;一部分由蒙哥率軍從四川向東進攻;還有一部分是由兀良合臺率軍,從大理由南往北進攻。 蒙哥和兀良合臺的進攻,還馬馬虎虎,但是塔察兒的進攻就打得非常糟糕。因此蒙哥不得不把在家賦閒的忽必烈叫出來,讓他率軍打仗。

在這次軍事行動中,蒙哥讓他的小兄弟阿里不哥在漠北鎮守大本營。

很快,蒙哥就在四川釣魚城被打死了(也有一種說法是病死了)。

(蒙哥劇照)

蒙哥死後,就遇到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的問題。當時阿里不哥幾乎得到了整個草原王爺們的支持,而忽必烈則幾乎沒有得到什麼支持。但是最終的結果是,忽必烈獲得了汗位,而阿里不哥卻失敗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忽必烈先下手為強。

蒙哥去世以後,阿里不哥就多次帶信來給忽必烈,讓忽必烈趕緊回漠北去,商量開忽裡臺會,推薦新大汗的事情。

阿里不哥的想法很明確,就是讓忽必烈回到北方後,把他控制起來,然後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

忽必烈當然不會受他擺佈,所以就先下手為強,召集一部分人開忽裡臺,推薦他為大汗。這樣,他一下就把大旗舉起來了。古代通訊不發達,普通老百姓也並不瞭解真相。他們看見忽必烈當了大汗,就以為他真的是大汗了。

忽必烈當了大汗以後,阿里不哥再召開忽裡臺,讓大家推他為大汗。

雖然他獲得了蒙古草原上王爺們的集體支持,但已經遲了一步,在輿論上,他沒有佔到主動權。

(阿里不哥劇照)

二、忽必烈掌控著兵權。

忽必烈的軍隊,就是他帶領從北向南進攻南宋的那一部分軍隊,這一部分軍隊在他的訓練下,驍勇善戰,在南宋戰場上得到極好的鍛鍊。同時,忽必烈本身經營南方多年,自身還是有很大的軍事實力的。

阿里不哥的軍隊相對來說要少很多,當時留在國內的軍隊本來就非常少。蒙哥在四川戰場上被打死以後,逃到蒙古漠北的軍隊其實只剩下兩萬人,而且還是一部分疲弱之兵。

所以在戰鬥力量上,忽必烈是遠遠高於阿里不哥的。

三、忽必烈獲得旭烈兀支持。

當時蒙古的軍隊分成了四部分:一部分是蒙哥率領的主力軍,一部分是忽必烈率領的從北向南的左翼軍,一部分是兀良合臺率領的由南向北的右翼軍。還有一部分由旭烈兀率領,進攻西亞。

蒙哥的軍隊最後只有兩萬人回到漠北歸阿里不哥指揮。兀良合臺的軍隊,最後融入到忽必烈手中。剩下的就是旭烈兀的軍隊,旭烈兀的軍隊,也左右著整個戰場的走勢。

然而,在旭烈兀的問題上,忽必烈再一次先下手為強。他派人和旭烈兀聯繫,對旭烈兀說,如果你支持我,那麼我將允許你獨立。也就是說,你可以在西亞建立起自己的獨立王國。

這一點對旭烈兀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因為旭烈兀如果支持阿里不哥的話,那麼他最多也就是一個王爺。但他如果選擇支持忽必烈,那麼他就會成為獨霸一方的可汗。

更何況阿里不哥還沒有找人聯繫過他,所以他就支持了忽必烈。

忽必烈的勢力是絕對佔優的,同時他又想用武力解決問題。因此,就算阿里不哥獲得整個草原王爺們的支持,他依然不是忽必烈的對手。

(參考資料:《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打鐵還需自身硬,光有良好的意願是不夠的,必須要有保證這種意願的實力。阿里不哥縱然得到了眾多蒙古貴族的支持。但是他有天然的缺陷,就是物資不足,連西征大軍的物資都得中原地區供應。何況一個小小的蒙古本部。

忽必烈切斷了物資供應,等於卡住了阿里不哥的脖子。越是持久戰,阿里不哥越是耗不起。

而支持阿里不哥的蒙古貴族也非鐵板一塊,尤其是窩闊臺系的後代,對於汗位被奪一直耿耿於懷。支持只是表面上的,實則是等待時機,坐收漁利。

所以有富庶中原地區支持的忽必烈爭奪汗位是勢在必得。



阿樊達1986


1259年,全蒙古大汗蒙古在四川釣魚城前線死亡,新的大汗需要召開忽裡臺大會推舉。蒙哥的是3個弟弟一接到消息,個個眼放精光,虎視眈眈著汗位。

阿里不哥作為幼弟,被蒙哥留守蒙古本部,有著“幼子守灶”的意味(繼承家業),佔有天然的優勢。忽必烈南征途中,沒有急於返回草原,而是繼續征戰鞏固自身威望,然後才急急忙忙返回草原。旭烈兀正在西亞打仗,自己帶著軍隊主力急忙回撤,暗藏著爭奪帝位的野心。

旭烈兀最終沒有參與進來,因為當他來到大不里士城的時候,使者帶來忽必烈即位的消息。旭烈兀放棄爭奪帝位,轉而留在西亞,構建自己的勢力範圍。當然,這裡提一下很多人的觀點,旭烈兀回軍是為幫助忽必烈,你怎麼看呢?

1260年3月,忽必烈先發制人,在開平稱汗。他的庫裡臺大會,大多數的蒙古貴族沒有出席,從而合法性遭到蒙古人的異議。

但阿里不哥不同,稱汗速度沒有忽必烈快,但是在本部的哈拉和林召開庫裡臺大會,並且他全權操辦前任大汗蒙哥的葬禮。當時的蒙古貴族眼裡,忽必烈在外地稱漢,又沒有參加蒙哥的葬禮,簡直就是1名叛亂者。

道理歸道理,蒙古草原最終講究的實力,看誰的拳頭硬。忽必烈南征帶著蒙古強大的軍隊,又佔據著富庶的中原漢地,經過4年的作戰打敗阿里不哥,後者選擇投降。

蒙古帝國自崛起以來,從來沒發生過汗位爭奪戰,忽必烈、阿里不哥的自相殘殺讓蒙古人傷透心。

然而,阿里不哥的可汗正統,依然被大多數草原人所接受。死忠弟弟旭烈兀,也只能對忽必烈表示政治上的支持,而無法抹去阿里不哥“在位”的痕跡。旭烈兀的伊兒汗國史書《史集》,在寫了《忽必烈紀》之後,按照同等標準為阿里不哥寫紀。

因此,關於蒙古大汗的排名,很多國家是成吉思汗、窩闊臺、貴由、蒙哥、阿里不哥、忽必烈,當然中國是這樣的成吉思汗、窩闊臺、貴由、蒙哥、忽必烈。


子屠龍


沒有集體反對,只有一部分想把統治中心放在和林的蒙古守舊貴族,蒙古東道諸王全部支持忽必烈,西道諸王中與中原有經濟來往的窩闊臺之子合丹、察合臺孫子阿只吉也支持忽必烈。

公元1258年,蒙古蒙哥汗決定分三路大軍攻打南宋,但在四川釣魚城遭到了頑強的抵抗,最終命喪於此。此後圍繞著大汗問題,蒙哥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展開了長達四年的爭奪戰。

在政治上,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各有優勢。蒙哥出征前安排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旭烈兀西征,忽必烈南下。阿里不哥是蒙哥指定的監國,同時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傳統,他又是託雷家族的“灶主”,所以蒙哥的皇后、皇子都支持阿里不哥。

忽必烈的地盤在漠南,漠南的漢族地主是忽必烈集團的核心。塔察兒是蒙古東道諸王之首,他的領地在蒙古最東北部,與漠南和漢地在經濟和軍事上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塔察兒對忽必烈的支持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土諸侯民翕然歸心”,忽必烈在政治勢力上並不弱。

在軍事上,阿里不哥在最初時佔據優勢。蒙哥留在漠北的所有軍隊都歸阿里不哥統領,同時蒙哥帶往前線的部隊,如東川的乞帶不花、西川的明裡火者、京兆的劉太平、霍魯懷等也都聽從阿里不哥的調遣。

忽必烈只有鄂州前線的4萬部隊,和漠南的漢軍,實力上明顯弱於阿里不哥,但是塔察兒兵強馬壯,“阿里不哥小有侵軼,則塔察國王一旅,足以平蕩“。

軍事和政治上,阿里不哥略佔優勢,但在軍事才能和政治經驗上差得就太多了。作為幼弟,阿里不哥長期留守和林,從未參加過大戰,且指揮作戰中優柔寡斷。

蒙哥去世後,阿里不哥沒有令前線將領互相配合,直搗關中,而且迅速返回漠北。這樣阿里不哥不僅痛失川蜀、關中財稅重地,還給了忽必烈調兵遣將,穩住中原的時間。忽必烈長期在外帶兵,善待漢族能臣,征服雲南大理後實力已經大到讓蒙哥都忌憚。

忽必烈戰勝阿里不哥的根本原因是經濟。包括蒙古在內的所有草原帝國都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粗放的畜牧業無法實現物資的自給自足,部落要想強大就必須不斷髮動對外擴張,以獲取足夠的物資與財富。

忽必烈的主動漢化,出現了“邢州大治”,“關隴大治”和“河南大治”,中原地區的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為忽必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力、物力和人力。

漠北多沙漠、戈壁,物資歷來都是漠南供應。雙方開戰後,漠南的供應隨即中斷,雙方四年的大戰全部在漠北進行,漠南生產卻未受影響。

漠北從鐵木真時代積累的財富很快被耗盡,隨之出現了大饑荒和物價飛昇。為解決困境,阿里不哥出兵攻打察合臺汗國的阿魯忽,迫使阿魯忽倒向忽必烈。

隨著內部矛盾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人離開,窮途末路的阿里不哥最終在1264年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爭實際上是蒙古統治階層“改革派”與“守舊派”的鬥爭,先進的生產力必然戰勝落後的生產力,而不是幾個王爺反對就能改變的。


史料不輯


導讀:首先忽必烈這個大汗基本上可以說是自封的,雖然《元史》對忽必烈的汗位進行了美化,但是無法改變汗位的非正統屬性。傳統獲得蒙古可汗的的三種形式:前任大汗遺囑、呼勒臺選舉制、蒙古傳統幼子守灶制度忽必烈一樣也不佔,最後還是通過武力解決的方式迫使蒙古王公承認結果。這也造成了龐大的蒙古帝國的分裂,有的從此連名義上臣屬元朝都沒有了。


戰爭背景

公元1259年,蒙哥大汗在進攻南宋釣魚城的時候被天外飛仙來的一箭射成重傷,很快暴斃身亡。蒙哥既沒有成年子嗣也沒有留下遺囑,這下麻煩了。原則上有蒙哥有三位兄弟可以獲得競選大汗的機會:傾向漢文化、手下兵強馬壯的忽必烈;留守蒙古老家哈拉和林的阿里不哥;以及西征中東的旭烈兀。

除了旭烈兀遠在西亞無法暫時通知到外,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得到了通知。忽必烈是個喜好漢文化和中原王朝管理方式的將領,理想中要建立的帝國或者說王朝是定居、農耕的繁華王朝。手下漢家的文成武將很多。所以一直不為傳統的蒙古王公喜歡。

阿里不哥最小,符合幼子守灶制度的汗位繼承方式。並且阿里不哥一直在蒙古老家哈拉和林,因此可以說如果會蒙古祖地參加呼勒臺選舉對阿里不哥來說那就是主場啊。況且他是傳統的蒙古管理方式,所以獲得了絕大多數蒙古貴族和其他幾系汗國勢力的支持。如果從這種情況看,基本上阿里不哥繼承汗位是鐵板釘釘了。


對於旭烈兀來說得到時間最晚,等他參與進去基本上黃花菜都涼了。但是手握重兵的旭烈兀也得為自己爭取最好的待遇。雖然無論誰上臺當大汗旭烈兀也可以獲得一塊封地,但是封地的大小、富庶程度那就不敢說了。所以一定要化被動為主動,看看兩位兄弟開出來的條件。所以旭烈兀的方式是騎牆觀望。忽必烈很聰明,趕緊派出使者出使西亞安撫旭烈兀。對旭烈兀說如果他能支持忽必烈稱汗,那麼事成之後把西亞伊朗伊拉克等富饒的地區都封給旭烈兀。這個籌碼可是非常豐厚的,旭烈兀很滿意;同時阿里不哥的使者始終沒來,旭烈兀決定支持忽必烈稱汗。


胡必烈、阿里不哥之戰

最先“出牌”的事阿里不哥,他首先派出使者邀請忽必烈回老家哈拉和林參加呼勒臺部落選舉。這是赤果果的陽謀:首先正常的選舉方式沒有問題,誰也說不出什麼來;第二蒙古老家哈拉和林是人家阿里不哥的主場。只要忽必烈回到祖地,那麼究竟是搓圓還是壓扁就由阿里不哥說了算了嗎?

忽必烈當然知道這個情況,但是又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於是只能以攻宋戰事要緊暫時延緩選舉的到來。於是忽必烈對信使說:“吾奉命南來,豈可無功遽還。”其實真沒有什麼好辦法。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忽必烈控制的地區大概是原來金國和南宋的一部分領土,是漢文化非常成熟和農耕文明高度發達的地方。所以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汗位之爭還是治國理念之爭。

然後忽必烈忽然出牌了。忽必烈不傻,回到自己的大本營開平召開蒙古選舉大會(如上圖所示的黃色紅圈位置)。在很多蒙古王公反對和缺席的情況下就宣佈獲得選舉勝利稱蒙古大汗。所以說忽必烈這個大汗其實就是自稱。阿里不哥一看這不行啊,忽必烈玩兒陰的。次年在自己的大本營哈拉和林(上圖中綠色紅圈的位置)宣佈獲得了勝選,稱蒙古大汗。

蒙古帝國的天空下出現了兩個大汗,怎麼辦?打吧,戰爭爆發了。


阿里不哥戰敗

首先說蒙古帝國肆意擴張,大量的財富、物資、糧食被掠奪源源不斷的送到蒙古祖地。但是當這一情況改變的時候,曠日持久的大戰導致了物質、糧食短缺。阿里不哥後來逃到中亞,居然劫掠了自己的盟友,物資糧食匱乏的到什麼程度了。


第二點阿里不哥雖然獲得了廣義上的蒙古王公的支持,但是這些王公地位高但是沒有實力啊。朮赤、察合臺和窩闊臺等支持阿里不哥也不敢真派全部主力來幫助阿里不哥拼命啊。支持忽必烈的旭烈兀手握重兵在他們身邊虎視眈眈呢。只要這三系敢傾巢出動,旭烈兀分分鐘抄他們後路。蒙古半數以上的精銳掌握在忽必烈和旭烈兀的手裡。

第三阿里不哥的軍隊雖然也不錯,但是和長期和戰鬥在第一線的忽必烈的軍隊相比還是差了不少。

反觀忽必烈掌握著原來金國的國土,成熟農耕的華北平原和北方草原為忽必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食和物資。尚武的民族屬性加上中原文明發達的戰術、戰法在忽必烈的軍隊中達到了完美的融合。忽必烈的軍隊是長期和南宋作戰,在戰場上磨鍊出來的真正的精銳之師。所以最終忽必烈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