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日均3.5億包裹,如何更快更精準交付?

導讀

雙11日均3.5億包裹,如何處理時效與成本的關係?

從2009年至今,“雙11”已跨過10個年頭。在這10年間,“雙11”銷售額從最初的0.5億元劇增至3143.2億元,在這數千億的數字背後,是電商平臺/物流的狂歡,是10億包裹的時代,也是物流業的集體大考。

在這場大考中,品牌商、電商平臺及消費者對物流商的履約交付時間的要求越來越高。

主流電商物流模式:難以調和的時效與成本

目前主流電商渠道分為三種,自營電商、品牌POP及平臺自營。這三種電商渠道分別擁有不同的物流模式。

自營電商即品牌方官方網站商城或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的旗艦店,商流及貨權由品牌方主導,其利用電商平臺作為流量入口鏈接消費者。

雙11日均3.5億包裹,如何更快更精準交付?

品牌POP即品牌方將貨權轉移給經銷商,商流及貨權由經銷商主導,經銷商通過電商平臺鏈接消費者。

雙11日均3.5億包裹,如何更快更精準交付?

平臺自營即平臺方從品牌方自行採購商品後,再銷售給消費者,如天貓超市、京東超市等,貨權及商流掌控在平臺方手裡。

雙11日均3.5億包裹,如何更快更精準交付?

這三種電商物流模式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痛點,如在庫存佈局上多采用多點佈局,商家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前備貨將庫存下沉到距離消費者最近的位置。

這種模式優勢明顯,在保證快速出庫、提升時效的同時也降低了分揀破損率。

但其存在問題也不少,企業在多地佈局倉庫,庫存分散會導致整體的庫存資金佔用率非常高,訂單的碎片化加大了銷量計劃及預測難度,現貨率的下降也會直接影響銷售額,與此同時,小型企業與小經銷商也難以承受如此高的庫存成本。此外,不少企業還存在入倉難的問題,特別在電商大促的旺季,由於電商平臺倉庫吞吐力到達上限,外擴倉庫步伐難以跟上電商客戶需求的增長。

一面是消費者高時效的要求,一面是多點佈局所帶來的高成本及入倉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集貨倉模式:電商物流降本增效探索之路

面對以上痛點,業內企業正在探索解決辦法。如安得智聯推出的家電集貨倉產品,此產品模型包含集貨倉+協同倉+C端直髮倉,即在前端通過集貨倉實現多品牌/工廠集貨,在末端通過城市倉、前置倉實現面向B/C端的多類交付時效,達到整體配送降本增效的目的。

安得智聯電商行業總監表示:“家電集貨倉產品是品牌商自營電商發展的基礎設施,通過打通一些電商平臺,並整合美的、小米等多家品牌形成的巨大流量和集拼效益,以流量聚集+卡車航班+最後一公里+送裝一體的F2B2b2c全流程標準服務實現快準直達,助力品牌商家提效降本。”

在庫存管理上,安得設計了一套多元化電商庫存分佈方案,即面對不同類型電商客戶需求,提供相對應的庫存分佈策略。

雙11日均3.5億包裹,如何更快更精準交付?

其中單倉發全國模式,指通過一箇中心倉發全國或輻射某一區域,適用於養品期(新品上市初期)、低週轉、高貨值且庫存資金佔用較大的商家,其產品所覆蓋的需求範圍有限,SKU單品很多,銷量不具有規模性,也並不追求短鏈交付,且對商品的流通成本具有很高的敏感度,或在某些產品的生命週期,以產銷地為基礎,賣家就近入一倉,以單倉入庫訂單支持全國;對於逐步擴張、發展速度較快或局部市場覆蓋密度較大的賣家,客戶可自由選擇7個大區倉進行業務佈局;當進入成熟穩定期,企業可根據業務流量在安得全國138倉進行多點覆蓋。此庫存策略更適用於高週轉、銷售規模大、標準化程度高的大家電、家居產品賣家,有能力承擔倉儲固定成本,追求短鏈交付及更高的服務質量,可以靠流量來分攤倉配成本。

在服務能力上,安得提供線上線下一盤貨全渠道庫存託管和運配服務。企業不同渠道的庫存可實現共享,在降低庫存的同時也提升了渠道交付效率。同時安得通過統倉統配模式,整合品牌代理商倉庫,實現工廠到渠道網點及用戶的直配,促進渠道成本的大幅降低。

此外,安得在其獨立研發的大物流數據系統上,對物流服務過程中的電商業務狀態進行實時監控,並及時處理異常情況。通過數字化運營平臺,為客戶在提升消費者服務、渠道政策、庫存管理等方面提供決策支持,促進客戶前端商流的提升。

在末端服務上,安得通過提供送貨入戶、按約送裝及上門取件等六大服務為客戶提供保障。此外,消費者還可自主選擇時間段收貨。

據瞭解,目前安得遍佈全國117個配送中心、2500+最後一公里的送裝網點,送裝一體已覆蓋全國2875個區縣,在時效上實現了同城24小時內,跨市(鄉鎮)48小時送達。另外在時效經濟產品上,其中心倉一倉發全國平均送達時效為62小時,前置倉可實現當日達或次日達。

據安得鯤鵬系統數據顯示,去年雙11當天,全國140個城市便已簽收了訂單;今年618當天中午12點,安得訂單絕對簽收及時率達到98.39%、天貓DSR物流評分4.949,高於行業平均水平73.57%,“快速精準”正逐漸成為安得在大促期間的標籤。

近幾年,各大物流商通過優化倉庫佈局,藉助大數據、智能倉儲以及物流機器人,配送效率不斷提升,配送時效以天為單位,向以小時和分鐘為單位邁進,物流配送得以更高效、精準。國家郵政局表示,今年雙11高峰期間,全行業處理量將達到28億件;其中,最高日處理量可達到5.2億件,是二季度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倍;高峰期間,日均處理量將達3.5億,超過日常處理量的2倍。在這場大戰中,箭在弦上的各大物流企業將交出怎樣的答卷,日後再評。

作者 | 物流麻將胡

來源 | 物流沙龍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