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這三個特質,寶釵山中高士的美譽,實至名歸

紅樓人物眾多,對主要人物,作者喜歡給予一字或一詞定評,這一定評,就讓人物形象立了起來。

對於雙女主之一的薛寶釵,作者給予的定評是“山中高士”,這是個評價非常高的詞,說明作者對她賦予了相當高的美譽。

什麼是“山中高士”?高士一詞,最早出現於《墨子·兼愛下》:“吾聞為高士於天下者,必為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然後可以為高士於天下。”後代文人多次引用,形成了一個專有名詞,形容志趣、品行高尚、超脫世俗的人,多指道家人物

在“高士”之前加一“山中”,即為隱士,《易經.坤卦》中說:“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隱士即為隱居之賢能高士。

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寶釵就是一個大隱於市的賢能高士。

《紅樓夢》| 擁有這三個特質,寶釵山中高士的美譽,實至名歸

何以見得?

道家文化的始祖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此三寶,正是寶釵所具備的特質,紅樓中再找不出第二人。

寶釵之慈:有愛人、護人、勸人之心,是大仁慈。

所謂慈,即仁慈、慈悲,這是寶釵最易被人誤解的地方,因為作者在給她“山中高士”定評的同時,還說她“無情”。一個無情的人,何來仁慈?

第三十二回,“含恥辱情烈死金釧”,面對跳井自殺的金釧,一條活生生的生命逝去,寶釵說她“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何等冰冷無情,既沒為金釧之死掉一滴淚,也沒為生命的逝去惋惜,何慈之有?

可是,她卻在用無情之語勸慰王夫人之後,提出“多賞他幾兩銀子發送他”,並主動獻出自己的新衣裳為金釧妝裹,全無忌諱之心。

這個典型事例,充分說明了寶釵之仁慈,非婦人之仁

《紅樓夢》| 擁有這三個特質,寶釵山中高士的美譽,實至名歸

是的,我們普通人對仁慈的理解,其實多是婦人之仁,聽到悲慘的故事,即悲從中來,陪著掉幾滴眼淚,說幾句可憐可惜的話。

這不是老子三寶之慈,因為老子隨後說了:“慈固能勇”,因慈而勇敢。掉幾滴眼淚,說幾句可憐可惜的話,並不值錢,也於事無補,真正的慈是為之去做些什麼,而且是勇敢地去做,不是簡單地付出,需要勇氣。

在敬畏神鬼的年代,誰敢拿自己的衣服去給死人妝裹?所以王夫人問她:“難道你不忌諱?

是啊,何必呢?陪著掉幾滴眼淚不是更容易?世人往往如此,當不需要自己付出時,說得比唱的還好聽,形式上比誰都好看,但需要動真格之時,就各種不見行動。

慈者多,勇者少,所以,世人之仁,都是小仁,唯有得道之高士,才能做到“慈固能勇”,因大仁慈所以勇敢地去行動。

正是因為有大仁之勇,寶釵才對身處困境的邢岫煙伸出援助之手。

從親疏遠近來說,寶釵完全沒有援助邢岫煙的理由。岫煙是邢夫人的內侄女,賈璉和迎春的表妹,寶釵也是客居身份,保持禮節交往即可,並不影響她的淑女形象。非親非友無情分,不幫是本分,也符合寶釵與人保持距離的個性。

《紅樓夢》| 擁有這三個特質,寶釵山中高士的美譽,實至名歸

而且,幫助岫煙這事有風險,一旦被發現,就打臉了邢夫人和賈府,尤其讓王熙鳳難堪,因為邢夫人把岫煙交給了她。

客居身份的寶釵,不得不考慮這種風險,這種損己利人、對自己只有弊沒有利的事要不要做?

事實是寶釵做了,因為她“慈固能勇”,在大仁大愛面前,個人的利弊得失不予考慮,這便是高士的作風。

同樣,對寶玉的勸導,對黛玉的提點,都直接打臉賈母在教育上的缺位。“慈固能勇”,在大愛的驅使下,寶釵沒有選擇獨善其身,而是勇敢地去做。

寶釵之儉:生活勤儉、言語簡約。

身為鉅富之家的掌門人,寶釵在生活上的勤儉是顯而易見的。即使是在養病期間,依然“伏在小炕桌上同丫鬟鶯兒描花樣子”,平時更是時常做女紅到後半夜。有著這樣大的家業,完全可以像寶玉的怡紅院一樣多買幾個丫鬟服侍,但那是賈母的做法。寶釵的儉和賈母的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因此,我們對寶釵的儉,不能僅停留在儉樸之上,而是要看到她的先勤後儉。有過親力親為,方知一飯一粥來之不易,所以她“從來不愛這些花兒粉兒”,所居住的蘅蕪院更是“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

《紅樓夢》| 擁有這三個特質,寶釵山中高士的美譽,實至名歸

值得注意的是,“

”不等於吝嗇,儉是對自己節約,吝嗇是對他人小氣。寶釵在對自己節儉的同時,對他人卻很大方。

為幫湘雲完成請客的願望,她獻出了“幾簍極肥極大的螃蟹來”,“再往鋪子裡取上幾罈好酒”,這一頓螃蟹宴,花費至少二十兩銀子。

對孤苦無依的邢岫煙,她“暗中每相體貼接濟”。

當了解到黛玉吃燕窩有難處,便承諾由她來供應,當晚即打發婆子“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窩來”。

當然,能做到這種“”的人很多,老子三寶之“”也不僅僅指勤儉,還指言語上的簡約。

寶釵之所以讓人感覺冷,是因為她話不多,沒有常人那種噓寒問暖的客套話。而且,對於不該開口說話的地方,絕對能做到三緘其口,所以王熙鳳說她“

事不關己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

王熙鳳是全書中話最多的人,但她的話水分很多,黛玉說她“打花胡俏”,話多是為了討好賈母王夫人等長輩,卻很難從她的話裡聽到真情。稍微糊塗一點的人,就容易被她的話所矇蔽。

因此,從王熙鳳嘴裡說出的寶釵“事不關己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就更顯得寶釵簡言的可貴:廢話說多了,還是廢話,只有王熙鳳這種自作聰明的人,才把會說漂亮話當成技能。

寶釵當真是“事不關己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嗎?

在寶玉對熱鬧戲提出質疑之時,她告訴他熱鬧戲裡也有好詞藻,並隨口唸出一支《寄生草》。

《紅樓夢》| 擁有這三個特質,寶釵山中高士的美譽,實至名歸

在惜春面對畫大觀園的繁重任務不知所措時,她長篇大論地幫惜春理清了條理。

在意識到黛玉讀雜書移了性情之時,她從自己兒時的淘氣開始娓娓道來,引導黛玉回到正途。

在探春大刀闊斧改革之時,她及時指出改革之弊在於“幸於始者怠於終,繕其辭者嗜其利”。

我們會發現,在需要的時候,寶釵的話很多,但沒有一句廢話,字字珠璣。

這便是老子三寶之“”,言語上簡約,沒有廢話,開口必為金句。

生活儉樸易,言語簡約難,言語簡約不但需要懂得該閉嘴時閉嘴,還能做到該說話時有底蘊做支撐,每句話都有含金量。

寶釵之不敢為天下先:美而不以為美,強而不以為強。

如果說“

”和“”都有很多人能做到,那麼“不敢為天下先”這一點,就讓這些人望而卻步。

作為在儒家教育下長大的我們,都以敢為天下先為榮,做什麼都要爭先爭名次。

這一點,在黛玉身上體現得很明顯,包括很多盲目粉黛的讀者,總喜歡說黛玉美貌第一、才華第一、在寶玉心中的排序第一等。殊不知,這正是寶釵所不屑做的。

初入賈府,寶釵就以“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和“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在容貌和性格上把黛玉比了下去,但“寶釵卻渾然不覺”,根本不在意。

從容貌上來說,釵黛應該不分上下,各有千秋,都具絕世之顏。美人之弊就在於以美為美,時時在意自己的美顏是否長駐。黛玉正有此弊,而且在意到總在擔心紅顏易逝。

相較之下,寶釵“隨分從時”,把美貌當成自然現象,沒什麼可在意的,因此也不在意它的逝去。“淡極始知花更豔”,自然的就是最美的。

《紅樓夢》| 擁有這三個特質,寶釵山中高士的美譽,實至名歸

黛玉喜歡爭強好勝,正襯托了寶釵的不爭。

黛玉自恃才高,喜歡逞口舌之利,比如用春秋字法把劉姥姥比做“

母蝗蟲”,即為體現了她才高。

在把寶釵當作假想敵的過程中,黛玉尤其喜歡看到寶釵被打擊。

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林黛玉聽見寶玉奚落寶釵,心中著實得意”,寶釵借“負荊請罪”來敲打寶黛,佔了先機。原本她可以乘勝追擊,但“見寶玉十分討愧,形景改變,也就不好再說,只得一笑收住”。不把人逼入難堪的境地,懂得見好就收,不爭一時的輸贏,這也是紅樓眾釵中寶釵所獨有的。

對於黛玉把自己當假想敵之事,寶釵心中有數。面對黛玉的步步進逼,她從來不接招。

第三十四回,寶玉被父親賈政打得半死,寶釵因哥哥薛蟠的胡言亂語氣得哭了一夜,黛玉見到她“眼上有哭泣之狀”,出言奚落:“姐姐也自保重些兒。就是哭出兩缸眼淚來,也醫不好棒瘡。

寶釵分明聽見林黛玉刻薄他”,並沒有回她一言。

第四十二回,因黛玉當眾說了西廂中的句子,寶釵刻意把她叫到房裡,私下提醒她。這種行為感動了黛玉,也讓黛玉徹悟:“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

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正是黛玉的爭強好勝之處:仇敵自己露出破綻,那就痛打落水狗,讓她出醜。

寶釵的做法卻完全相反,不但不打落水狗,反而把落水狗救上岸來。

正因為寶釵的不爭,才讓一直想爭的黛玉幡然醒悟,轉而投向寶釵的懷抱,吐露金蘭言,結為金蘭契。

《紅樓夢》| 擁有這三個特質,寶釵山中高士的美譽,實至名歸

這正是老子所說的“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因為不爭,反而因人魅力而受到擁戴。

爭先有什麼意義?不過能逞一時之利,卻處處樹敵,讓人生路越走越窄。黛玉正是如此,在賈府處處爭先,結果吃燕窩都怕被詛咒。

寶釵“不敢為天下先”,卻收穫了黛玉這樣曾把她當敵人的人的擁戴,因為她有“”和“”為人格支撐,無仁愛之慈悲心,憑什麼拉黛玉上岸?無勤儉簡約,怎麼拿得出昂貴的燕窩,怎麼說得出讓黛玉迷途知返的金玉良言?

“慈固能勇,儉固能廣,不敢為天下先,固能成器長”,無此三寶,無以成高士;正因為有此三寶,寶釵“山中高士”的美譽,才實至名歸。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