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泰:千年古剎天竺巖

在長泰縣東北部,橫亙著一座山峰,形似鳳凰翅低翔,人們稱之為鳳凰山。鳳凰山的南麓,聳立著一座千年古剎──天竺巖。這是長泰縣現存的最古老的建築,也是漳廈地區現存的罕見的唐代巖寺。天竺巖歷史悠久。長泰民間曾流傳一句話:“先有天竺巖,後有長泰縣”。天竺巖的歷史,可從建置長泰縣的公元955年再上溯296年。

長泰:千年古剎天竺巖

據史籍記載,在長泰縣梁岡山周圍一帶,曾建有五座巖院,最早的是貞觀三年(629年)修建的棲雲院,而後有永徽元年(650年)修建的龜洋院和東巖院,有永徽五年(654年)修建的梁岡院,還有顯慶四年(659年)修建的天竺巖(現僅存天竺巖,另四院俱廢)。由此可知,天竺巖已有1347年的歷史。如果將天竺巖與閩南名勝平和三坪寺、安溪清水巖、白礁慈濟宮比較,創置歷史亦顯久遠。

天竺巖位置奇特。它建於鳳凰山的“鳳頭”處,巖寺兩側山峰對峙,山坡林木蒼鬱,翠竹成蔭,一股清泉水常年不斷從巖寺邊流過。天竺巖的前面是一條傾斜度較大,向東拐的山谷,巖寺門前有個埕,埕的左右側各有一個水池,意為“鳳凰雙眼”;埕前是個低窪處,原來是個大水塘。站在巖寺向前望,約200米處橫亙著三列山峰,由近及遠,逐列升高,更奇妙的是這三列山峰分別有兩個、四個、六個隆起的小山包,依次羅列,輪廓分明,望之如波浪相疊起伏,又似雲朵漂浮。天然奇景,增添了天竺巖環境的恬美和幽趣。

長泰:千年古剎天竺巖

天竺巖構築古樸。它是一座類方形的建築,前後深12.6米,左右寬12.4米,建築面積162米。巖寺分為前後兩進,前為門廳,後為正殿,因其依山勢而建,前廳與正殿地面落差2.2米,天井兩旁分別建了9級石階連通前廳與正殿。前廳的左右側為鍾房與鼓房。正殿是個寬敞的廳堂,由八跟圓木柱支撐屋頂,柱樑粗大,廳堂少有裝飾性的圖雕,體現了唐代建築樸實、莊重的特色。巖寺的牆是用紅土夯成的,在牆面曾留有許多無名氏題寫的詩文,因年代久遠,大部分詩文已字形難辨,而一些勸人為善的哲理詩、吟詠山水的抒情詩,卻在當地百姓中世代相傳。深山古寺留佳句,增添了天竺巖古樸的文化色彩。

長泰:千年古剎天竺巖

天竺巖附近有個小小自然村,人口僅110人,村名也叫天竺巖。村名與巖寺同名,確實罕有。而令人更稀奇的是,這個自然村出生的人都姓“僧”。考究天竺巖村的形成與“僧”姓的出現,原來在清朝光緒年間。當時,由於兵災匪禍,民不聊生,天竺巖香火稀少。該巖寺住持梁順連為了延續天竺巖的香火,便想了一個辦法,在天竺巖附近建一個村莊。經與山下平原大村落的族長協商同意,梁順連便還俗娶親,繁衍後代,所以子孫取姓為“僧”,並將開創的村莊命名為“天竺巖”,寄望村落與巖寺齊名長存。由於僧姓子孫的傳衍和天竺巖村的形成,天竺巖的香火得以傳承。

長泰:千年古剎天竺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