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繪畫水平高,研究古典詩詞的學者

康震是著名文化學者,是一位知名度非常高的教授,人們都非常熟悉他,他知識淵博,文學功底深厚,在學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康震是1970年出生的,他是陝西綏德人,是一名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還是博士生導師。

康震老師多才多藝,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康震就以現場作畫的形式給選手出題,生動形象,很有懸念。第一季的詩句是“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第二季的詩句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第三季的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第四季的詩句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康震的詩詞水平很高,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康震的繪畫水平還這樣的高,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呀。

康震,繪畫水平高,研究古典詩詞的學者


每一項才藝的獲得都是艱苦的努力才獲得的,康震的繪畫才藝也是經過了勤學苦練的。康震小的時候,他別喜歡小人書,這是當時很多孩子的樂趣。我對這種小人書也是有著深刻的印象的。我是1978年出生的人,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很流行小人書,孩子們都愛看,我也很愛看。我還記得鄰居家有成箱子的小人書,我就到他們家去看,看的特別投入。小人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童年記憶。

康震小時候,他每次和父母外出,就喜歡到新華書店去,到了裡面就要直奔小人書專櫃,不給買就不走。他媽媽認為看書也能識字,就給他買了,其實康震是對小人書裡面的畫更感興趣。康震一直沒有停止過繪畫,但是沒有去過專門的繪畫班,就是自己在探索。康震的媽媽這樣評價康震,“當康震全神貫注幹一件事,把周圍都忘了的時候,肯定不是在學習功課,而是在畫畫”。

康震,繪畫水平高,研究古典詩詞的學者


因為對繪畫的熱愛,康震自編自畫了兩部連環畫。其中一部連環畫的背景是清朝末年大俠行俠仗義報仇雪恨的故事,另一部是武林高手抵抗列強來華開礦的故事。這兩部自編連環畫,都被媽媽小心翼翼地收藏至今。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康震對畫畫的情有獨鍾。一個人有了這樣的動力,怎麼能夠不成功呢。

康震的才藝終於得到了發揮,在2015年,《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的時候,設置了看圖猜詩的環節。本來計劃是沙畫,康震提議現場作畫,為了證明實力,康震隨手就用一張餐巾紙作畫。

詩詞大會得到熱播,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康震說:“詩詞大會的走紅並不意外,當人們在物質上的享受已經比較豐富時,會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藝術來提升精神生活,詩詞就是很好的選擇。這是一個新的詩歌時代的到來,年輕人喜歡詩詞,願意用詩詞描繪生活,這和唐代人熱衷創作詩詞,有異曲同工之妙。”有詩詞相伴的人生格外美麗,詩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康震,繪畫水平高,研究古典詩詞的學者


詩詞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學習詩詞對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就是這樣教育梁思成的。為避免梁思成因所學太專而陷入孤峭冷僻,梁啟超囑託他“分出點光陰多學些常識,尤其是文學或人文科學中之某部門。”

康震的主要研究領域就是中國古代詩詞、散文,康震為人們所熟知,就是因為他曾經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李清照》《唐宋八大家》系列。

康震,繪畫水平高,研究古典詩詞的學者

康震教授進一步為人們所熟悉,就是因為他擔任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 《朗讀者》 等欄目文學顧問、鑑賞嘉賓。

從1993年開始,康震在陝西師範大學就讀,先後獲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康震在學業上勤學苦讀,一直讀到了博士。2002年起至今,他到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任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