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寶雞咸陽多地麥田地下害蟲較往年偏重發生

陝西寶雞咸陽多地麥田地下害蟲較往年偏重發生

楊凌專家在麥田裡查看害蟲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耿蘇強

針對近期陝西寶雞部分農田頻發的蠐螬、金針蟲為害麥苗情況,楊淩示範區科協、楊淩示範區老年科技工作者協會聯合組織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專家、小麥栽培專家以及寶雞市農業科學院等成立專家組,就渭北旱塬麥田出現缺苗斷壟現象及突發地下害蟲問題進行了調研分析。

部分麥田缺苗斷壟嚴重,多年罕見

在寶雞市鳳翔縣田家莊鎮寺頭村,記者看到,一些麥田由於蠐螬蟲害嚴重,麥苗零零散散的出現枯黃枯死現象,田間缺苗斷壟。記者在麥苗枯死的地方發現,只要用手捏住枯黃的麥苗往上提,就會發現麥苗的莖部和根系之間已經斷開,刨開麥苗枯黃地方的土,幾乎都會發現這種害蟲。

鳳翔縣城關鎮火星村種有小麥5000餘畝,絕大多數麥田缺苗斷壠現象不嚴重,缺苗率在10%以下,或者3%至5%之間。但有個別田塊缺苗斷壠較嚴重,缺苗率在20%左右,全村已翻耕重播麥田20餘畝,約佔全村小麥種植面積的0.4%。

鳳翔縣柳林鎮塬村相對普遍發生較重,但絕大部分田塊缺苗率在10%以下,個別田塊缺苗率可達30%至40%,也看到了一塊大約2畝左右的麥田已翻耕重播。

咸陽市武功縣武功鎮西塬涼馬村、洛陽村、聶村、新寨村和古鳳村,貞元鎮顏西莊和代家社區南留村等7個點,基本苗在14~28萬/畝,葉齡在0.5~2.5之間,播種適期偏晚,地下害蟲在播種偏深的田塊有輕度發生,危害程度也較輕,麥田雜草基數比較高,調查點中缺苗斷壟相對較少。

專家組表示,近期麥田出現的缺苗斷壟現象實屬罕見,特別是在關中西部地區,近30餘年很罕見,應引起各級政府和村民的高度重視。

各地防治對策,因地而異

針對部分麥田出現的缺苗斷壟現象,專家認為應從長遠和眼前兩個方面分別採取相應的防治對策。

從長遠來講,小麥缺苗斷壟現象的預防是小麥生產中首先應該抓好的基礎一關。引起缺苗斷壟的主要原因一是地下害蟲,包括蠐螬和金針蟲,二是播種深度過深。而地下害蟲是小麥生產中常發災害性害蟲,播種深度是每年播種時都要面臨的問題。所以,首先應加大地下害蟲防治和小麥規範播種技術的宣傳與推廣普及是今後一個長期的任務。在普遍宣傳培訓的基礎上,首先一定要做好小麥播種時的種子藥劑處理,這是防治地下害蟲危害最關鍵、最簡單、最經濟和最有效的方法。同時,農民也要掌握小麥適宜播種深度。

從目前來看,專家建議,對缺苗率50%以上的田塊抓緊時間重播,由於土壤墒情好,重播時不用翻耕,直接用播種機在原來苗子的基礎上播種,播種量為每畝10kg。缺苗率在10%至50%的田塊,宜採取人工補種方式在缺苗斷壟處點播。缺苗率在10%以下的田塊,由於地下害蟲即將潛入土壤深層進入越冬狀態,暫時可以不防,估計對產量不會造成顯著的影響。但必須注意,補種及重播的種子必須進行藥劑處理,處理方法為:每100斤種子,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0.3斤,現將要用8-10斤清水稀釋後均勻噴拌到種子上,待種子將藥液充分吸收後即可播種。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員張睿說,今年普遍出現這種問題原因主要是由於今年雨量充沛,小麥播期普遍偏早、近期溫溼度適宜,加之部分播種過深,導致部分區域地下害蟲嚴重,造成小麥幼苗枯死,嚴重的出現缺苗斷壟。現場,專家建議,受害嚴重的麥田,應抓緊時間補種,確保明年小麥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