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劉安為何沒有參與吳楚七國之亂,他最後為何敗在漢武帝手中?

周智琛


您好,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淮南王劉安,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文學家,發明家。人們記住他,是因為他是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吃的一種食品——“豆腐”的發明者,但是,如果你深入瞭解這個人,你會發現,劉安是個徹頭徹尾的草包。



當今社會,人們把對某一項東西特別喜愛的人稱之為“發燒友”,而古代,也存在許許多多的“發燒友”,而劉安就是其中一個,只不過,他的愛好一般人學不來,因為他是“造反”的發燒友。

第一次:吳楚七國之亂

要說起劉安對造反的喜愛,可以追溯到他老爸——前任淮南王劉長,劉長作為當時漢高祖劉邦碩果僅存的兩個兒子(另一個是漢文帝劉恆),一直覬覦皇帝的寶座,最終兵敗身死。到劉安這裡,他完美繼承了他老爸造反的基因,果然,不久機會來了。

由於漢景帝的削藩政策,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劉安聽到造反的消息特高興,馬上準備發兵響應造反。這時,淮南國的丞相向劉安報告:“如果大王真的準備造反,那麼我願意替大王統領部隊。”於是,劉安就把軍隊交給了丞相,可丞相併沒有選擇叛亂,而是幫助政府打擊了吳楚叛軍。不久,叛亂平定,劉安稀裡糊塗的從造反的幫兇變成了平叛的功臣,他的第一次造反之旅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第二次:雷被告密

雖然劉安沒把握住第一次機會,但是,這點困難可擊敗不了他。剛巧,劉安的太子劉遷在和淮南國將軍雷被比劍時不小心被刺傷,雷被害怕劉安會報復自己,於是要求離開淮南國,劉安同意了,罷免了雷被的官職。

也是雷被自己太膽小,他還是害怕劉安報復,於是跑到長安向政府報告劉安意圖謀反。劉安不久聽說了,他知道,自己造反的機會又來了。可是他卻不知道該怎麼辦,來來回回的磨蹭了十幾天還沒有下文。



那邊,漢武帝對這事也是將信將疑,於是只決定剝奪劉安兩個縣封地,並安排官員到淮南傳遞這個消息。那邊劉安一聽有官員來淮南,以為是來找自己問罪的,於是和兒子劉遷密謀殺死官員造反。結果官員到了淮南向劉安道賀,劉安這才知道自己沒事了,想造反沒造成的劉安又躲過一劫,第二次謀反又破產了。

第三次:親孫子告狀

在漢武帝時期,為了削弱諸侯王實力,漢武帝施行“推恩令”,使諸侯王的其他子嗣也可以成為諸侯。剛好,劉安的長子劉不害不受寵,而且經常被太子劉遷羞辱,劉不害的兒子劉建看不下去,武帝的推恩令讓他看到一線曙光,父親只要被封為諸侯就可以離開淮南不受欺負。可劉安拒絕執行推恩令,這讓滿懷期待的劉建很失望,於是,他決定破罐子破摔,到長安告狀,把自己爺爺和叔叔乾的壞事全給抖落出來了,漢武帝聽到報告後決定先逮捕太子劉遷。



終於,劉安夢寐以求的造反時刻來臨了,可他卻不知道怎麼造反(確實有點搞笑),和幾個親信商量了半天,決定開個淮南國高層大會,把淮南國的高層全部抓起來殺掉,然後起兵造反。可接受命令前來的只有丞相一個,其他高層都因為各種理由沒有來,劉安擔心只殺一個沒作用,於是又放棄了。

這邊,負責抓捕太子劉遷的政府官員已經來到淮南,劉安卻還是一點準備也沒有,手下親信伍被把所有事情向朝廷欽差和盤托出,劉安無奈之下自刎身亡,結束了自己悲劇的一生。

說實話,我真的沒有見過劉安運氣這樣好的人,這個一生以造反為己任的諸侯王卻兩次躲過滅頂之災,老天爺已經對他非常眷顧了。無奈劉安真不是造反的料(連自己的國相也控制不了,發佈命令來開會沒人來),只怪自己“作”的太狠,老天也幫不了這個“造反”的發燒友了。真是可悲又可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