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她她被感情騙了丶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7萬土爾扈(hù)特部人舉族東遷,被迫離開了伏爾加河下游草原地區。
經過一路的跋山涉水、歷經千辛萬苦,後有沙皇士兵不斷的圍追堵截,前則路途遙遠、行程萬里,土爾扈特人在戰勝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克服了難以忍受的飢餓和疾病後,以巨大的民族犧牲(歸來時17萬人,經過一路的艱難跋涉,最後只剩約4萬3千人成功到達伊犁。)最終完成東歸這一壯舉!或許在壯舉之前還應該加上“悲壯”二字!
(土爾扈特人東歸故里)圖片
土爾扈特部為何要東歸了?
- 說起土爾扈特部東歸,我們不得不首先了解這個部古老的部落。
土爾扈特部是古老的蒙古族一部分,部裡的百姓大都過著採集漁獵、畜養放牧的草原生活,曾經部落祖上還擔任過成吉思汗的護衛。但到了明朝初年,北元勢力撤退到大漠地區,後來又分裂為東、西蒙古(明朝稱東蒙古為韃靼,西蒙古為瓦剌),兩派勢力互不相讓、你爭我奪、內鬥不休。但即便是這樣,對於明朝來說,仍然是北部邊疆地區的一個特大憂患。
後來韃靼勢力不斷削弱,瓦剌逐漸強大。瓦剌首領也先,因嚮明朝中央邀賞,多慌報1000多號人,被宦官王振識破,只是按實際人數賞賜,引起了瓦剌部落極大不滿。於當年(1449年)七月,便大肆擾亂明朝邊境,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發生的。
(土木堡之變)明軍作戰地圖
雖說瓦剌部落後來被于謙擊退,但這確是明朝歷史上幹過最受“侮辱”、最“窩囊”的事兒,連皇帝都被別人俘獲了,你說這氣人不氣人、窩囊不窩囊。也先死後,瓦剌部落逐漸衰落,後來整個部落也逐漸遷移至我國西北的新疆地區去謀生(因為是遊牧名族,遷徙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事兒。)
到明末清初時,土爾扈特部迫於準噶爾部的巨大壓力,西遷至伏爾加河沿岸地區,此時這裡還是一塊“處女地”,尚未被沙俄佔領,也尚未有任何開發的痕跡,土爾扈特人從此在這裡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還建立了土爾扈特汗國!
- 到了18世紀60年代,隨著沙俄帝國的擴張,土爾扈特部成為沙俄擴張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土爾扈汗王渥巴錫繼位,年僅十九歲。沙俄政府看準時機,趁機安插自己內部人員,擾亂土爾扈特直屬於汗的最高權力機構———王公議會“ 札爾固”,並強行隸屬於沙俄外交部的控制下,以此來分解土爾扈內部力量,所謂的:“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進而駕馭土爾扈特部。
在沙俄與土耳其的戰爭中,土爾扈特人大量青壯年被抓去當“炮灰”,許多土爾扈特父子,都成為了沙俄在土耳其戰爭中的“犧牲品”。而且這場“要命”的戰爭一直持續了21年,導致土爾扈特人從原來的7萬帳,到了18世紀60年代,僅剩4萬帳左右。
(土爾扈特人東遷圖片)
可沙俄政府哪管你土爾扈還剩多少人,它那是鐵了心的把你當炮灰,把你往死裡整,照這樣發展下去,土爾扈特部可能就要面臨滅絕的境況了。與其被別人宰割,還不如提早行動,為自己留條後路,從此踏上了舉部迴歸的壯舉!
土爾扈特部迴歸後,清乾隆帝是怎樣對待的了?
前邊我們提到,土爾扈特人在面臨後有追兵,前則路途遙遠、前途未知的情況下,以巨大的民族犧牲、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1771年,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清宮檔案《滿文錄副奏摺》這樣記載到:“其至伊犁者,僅以半計”!
可見返回的道路之艱辛,歸來時17萬人,最終回到祖國懷報的卻不到一半。土爾扈特全族東歸的壯舉,受到乾隆皇帝深深的贊同和認可。1771年10月,在承德山莊舉行盛大的土爾扈特部迴歸歡迎儀式。
乾隆帝下令在普陀宗乘之廟,豎起了兩塊巨大的石碑,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銘刻他親自撰寫的《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用來紀念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
(乾隆時期立為土爾扈特部立的石碑)
除此之外,也給土爾扈特部各種經濟上的支援,安置他們家屬,幫助他們醫療病傷的老百姓。全國各地的百姓也被他們這種“不屈服”的精神感動,也都力所能及、慷慨解囊。可以說,土爾扈特部的迴歸受到了當時政府和百姓的友好對待和回報!
但未能回來、留在俄羅斯的土爾扈特人,後來生活過的怎麼樣了?
當時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等高層,決定東歸故土時,儘管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但還是被沙俄政府提前知曉,於是土爾扈特部不得不提前東遷,本來早就是打算攜帶伏爾加河對岸的同胞一同迴歸故里。但不巧的是,當時正直暖冬季節,河水遲遲沒有結冰,為了顧全大局,渥巴錫只好臨時決定,先行一步。在這樣“機緣巧合”的情況之下,一部分土爾扈特人便留在了俄羅斯。
- 留下的那部分土爾扈特人,他們受到的待遇,可以說和迴歸故里的土爾人千差萬別!
當時沙俄政府聽到土爾扈特人舉部遷徙時,便是想盡各種辦法、重重設卡阻攔。他們認為土爾扈特人的迴歸,是對沙皇政權的挑戰; 他們的離去,是對沙皇政府的奇恥大辱。所以對待留下的那部分人,肯定不會有好果子吃。
對留下來的那部分人,沙俄先是牢牢控制,繼續徵兵,以此來削弱土爾部的有生力量。如有不從者,不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地區去充當苦力,就是被殘忍殺害!
到後來十月革命之後,土爾扈特人(此時稱卡爾梅克人),沙皇政府被列寧被推翻,卡爾梅克人建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擁有獨立的自治權。
但隨著二戰的爆發,土爾扈特人又遭受了一次大滅絕。因蘇軍指揮不當,導致3萬多的土爾扈特人都成了俘虜。在這種“莫須有”的叛逆罪名下,二戰結束後,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被蘇聯撤銷,卡爾梅克人也被打上了“叛國者”的標籤,許多人被再一次強制流放到西伯利亞地區去充當苦力。
直達赫魯曉夫上臺後,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才重修被恢復合法地位,直到現在,曾經留在伏爾加河的那部分土爾扈特人,成立的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非主權獨立國家)依然存在。
但已經不在是土爾扈特人一個單純的人群了,而是混合著俄羅斯人這樣的一個大家庭(大概土爾扈特人約佔六成,俄羅斯人佔四成)。
在這片伏爾加河地區,仍然有著和我們一樣的黃皮膚,說著衛拉特語(蒙古語的一種),信奉佛教的亞洲黃種人。
文史議春秋
留在伏爾加河的土爾扈特人成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俄羅斯聯邦一部分,“卡爾梅克”即為留下來的意思)。面積7.6萬平方公里,比重慶(8.2萬)略小,和俄羅斯的庫頁島面積一樣大;
當地人講衛拉特語(蒙古語的一種),信奉佛教(喇嘛教),也成為歐洲唯一信奉佛教的地區。
卡爾梅克共和國人口約30萬,其中卡爾梅克人約18萬人,佔共和國人口53.3%,俄羅斯人接近4成。
(中國的土爾扈特人有大約十萬,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少部分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青海省,大部分仍從事畜牧業。)
當地資源以石油天然氣較豐富,經濟發展水平低於全俄平均水平。
*
渥巴錫汗率領大部分土爾扈特人東歸後,為了阻止剩下的土爾扈特人逃走,葉卡捷琳娜二世廢除了卡爾梅克汗國,將所有權力歸入阿斯特拉罕省。
留在俄國土地上的卡爾梅克人成為沙俄的附庸和炮灰,多次被迫派出青壯年組成的騎兵去為俄國打仗,如拿破崙戰爭、克里米亞戰爭、和多次俄土戰爭。
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他們逐步放棄了遊牧生活選擇了定居,建造了房子與廟宇取代蒙古包。
1865年,卡爾梅克人在定居地建造了埃利斯塔城
1917年俄國革命之後,埃利斯塔成為了卡爾梅克共和國的首都。
1917年十月革命以後,卡爾梅克人因為反對布爾什維克的農業集體化政策而在俄國內戰中加入彼得·尼古拉耶維奇·弗蘭格爾將軍與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將軍的白軍,與紅軍作戰。
蘇維埃政權嚴厲懲罰留下來的卡爾梅克人,處決了10000人。
奧卡·伊萬諾維奇·戈羅多維科夫(Ока Иванович Городовиков,1879一1960),卡爾梅克人,騎兵第一集團軍元老,蘇聯英雄。 蘇俄內戰時,曾率領卡爾梅克騎兵保衛彩察裡津,立下大功。
1920年底,蘇俄內戰結束,卡爾梅克騎兵團解甲歸牧。
作為感謝,蘇聯在伏爾加河下游卡爾梅克人聚集地成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州,並將大量叛亂哥薩克的牧場和牲畜劃歸卡爾梅克蒙古人。
1935年,自治州升格為卡爾梅克共和國 。
在20世紀20-30年代,卡爾梅克已成為蘇聯重要的牲畜供應基地,大約10萬名蒙古人(包括卡爾梅克人)在紅軍中服役,有些還當上了高級軍官。
在蘇聯時期,蘇聯大搞集體化,由於蒙古人視馬匹為生命,所以卡爾梅克人堅決不同意馬匹上交,經組織過騎兵進行反擊,結果被蘇聯鎮壓。
二戰時,許多卡爾梅克人加入蘇軍,抵抗德國的侵略,參加瞭如如基輔戰役、莫斯科戰役等,一直打到柏林,死亡約2萬人。
卡爾梅克人的優秀兒子奧卡·伊萬諾維奇·戈羅多維科夫,在1940年重新出山,出任蘇聯騎兵上將,二戰時任騎兵總監,率領蒙古騎兵從黑海打進柏林。
*
在戰爭中,由於蘇軍將領指揮失誤,使3萬多卡爾梅克士兵被俘,一部分被俘的卡爾梅克人參加了納粹德國組織的軍隊,並與美軍和英軍作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們因為擔心遭到蘇聯政府的迫害,只要移民美國,居住在在洛杉磯、舊金山、華盛頓特區、紐約和芝加哥等地,約有3200人,信仰藏傳佛教。
1942年8月12日,德國南方集團軍群攻克蘇聯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首府埃斯塔那。為籠絡當地卡爾梅克人,納粹廢除集體農莊,將土地和牲畜“還給”蒙古人,並許諾蒙古人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
最終,卡爾梅克三名長老歸順了德國,並組建第103蒙古營和2200名卡爾梅克人組成的“多爾蒙古團”,主動幫助德軍司令馬克西米連·馮·魏克斯元帥作戰。
蒙古人投靠納粹的消息讓斯大林大怒。他於12月27日發佈命令:撤銷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卡爾梅克人為“叛徒民族”,並將12餘萬卡爾梅克人(參加蘇聯紅軍的除外)強制流放到西伯利亞和中亞。
直到赫魯曉夫上臺才給卡爾梅克人平反,卡爾梅克人才得重新回到家園。
1958年,從西伯利亞迴歸的卡爾梅克人重新建立了卡爾梅克共和國,隸屬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現在俄國境內的卡爾梅克人有18萬多人,主要居住在卡爾梅克共和國,以及周邊的阿斯特拉罕州、伏爾加格勒州、羅斯托夫州和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
蘇聯解體後,卡爾梅克共和國又隸屬於俄羅斯聯邦。
卡爾梅克人共和國在俄羅斯聯邦中的位置,黑圈中。
卡爾梅克共和國大圖
卡爾梅克共和國和俄羅斯最東端的庫頁島面積一樣大。
*
*
有意思的是,列寧的奶奶是卡爾梅克人!
列寧的祖父尼古拉·瓦西裡耶維奇·烏里揚諾夫是一個窮裁縫。他在位於伏爾加河(蒙古語稱額金郭勒)流入裡海入口處一個叫阿斯特拉罕的小城市與一個卡爾梅克蒙古臺吉的女兒安娜·阿列克謝耶夫娜·斯米樂諾娃結了婚。
據卡爾梅克蒙古人達巴嘎考證,列寧祖父的母親也是蒙古後裔韃靼人,所以給兒子娶了一個蒙古姑娘。
列寧出生地辛比爾斯克市
1870年4月22日列寧出生在俄國辛比爾斯克省辛比爾斯克市(現烏里揚諾夫斯克州辛比爾斯克市)。但是他的祖籍是額金郭勒下游的海濱城市阿斯特拉罕,一個卡爾梅克蒙古人聚居的小城市。
文獻記載:在十月革命期間,有位卡爾梅克蒙古人到列寧住處拜會時,列寧用奶茶招待他。他奇怪地問列寧:“您怎麼會喝這種茶?”
列寧微笑的地告訴他:“我奶奶是卡爾梅克蒙古人,所以我們家都有喝奶茶的習俗”。
從此,列寧有卡爾梅克人血統的消息傳遍了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
少年時期的列寧
列寧身上具有東西方的民族特點,與蒙古族有著親緣關係。
他的鼻子很扁,寬寬的顴骨,外斜視眼,身材很寬很粗壯,但比較短。這就是蒙古人具有的特徵。
列寧的妹妹瑪麗亞
列寧的妹妹瑪麗亞·烏里揚諾娃在描述列寧時說道:“他在體格上承繼了父親的身材、高顴骨、臉型、蒙古型的眼角、略為向上的眼睛和寬闊的前額。”
卡爾梅克蒙古人為紀念著這位偉大的家鄉人,在卡爾梅克共和國首都愛利斯塔市(蒙語意為有沙子的地方)中心廣場上豎起列寧的雕像,為自己的故鄉出現轟動世界的頂級人物而驕傲。
燕趙節度使
17萬的土爾扈特人迴歸到了中國,剩下的留在俄羅斯的後來怎麼樣了?其實土爾扈特人的結局都不算太好。當時渥巴錫帶領著17萬土爾扈特人不遠萬里迴歸清朝,而當時在伏爾加河和裡海邊上的還有種種原因未返回故土的蒙古部落,這些人就留在了那裡。當時的葉卡吉林娜二世沙皇在得知土爾扈特部在渥巴錫的領導下東歸十分生氣。甚至對當地還未出走的土爾扈特人進行嚴格管理和殘殺,並且取消了這些人的所有政治權利,生存環境十分悲慘,從此也成為下等民族遭受欺凌。
其實渥巴錫率領土爾扈特部東歸併沒有什麼冠冕堂皇的愛國情節。只是俄國不斷的向伏爾加河流域滲透擴張,企圖控制這一地區的蒙古部落,而當時的蒙古部落已經衰弱,不能像當初一般稱雄於此。俄國屢次向他們徵兵,並要求其參加對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連年的兵徵使得土爾扈特人忍無可忍,但又打不過。渥巴錫領導的吐爾扈特部在1759年得知清朝統一天山南北,並且準格爾地區出現了巨大政治變故,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於是渥巴錫想要率領17萬土爾扈特人回到故地準格爾,並在此想要建立一個蒙古汗國,重新復興大蒙古帝國。在其遷移的整個過程當中俄國都對其圍追堵截,使得17萬的土爾扈特人當到達清朝境內之後已經所剩無幾。
當時的乾隆對於土爾扈特人的東歸也是比較重視的,但同時這也是一個難題。當時的漠西蒙古好不容易被清朝打敗空缺,乾隆已經對其進行移民,希望加強對此地的控制,並命名其為新疆。但是這一支蒙古部落又在此刻回到此地。對於乾隆而言若是不收,則很可能傷了已經降伏的蒙古部落的心。若是收有實在不放心這些蒙古部落在回遷之後,究竟是自己的助力,還是未來的一方霸主。最終乾隆決定收土爾扈特部,並且給了渥巴錫很高的待遇。但同時不允許土爾扈特部聚族而居,而是穿插到其他蒙古部落以及清政府在此地的移民當中。當時的渥巴錫是堅決不同意的,但是又由於自己東遷以來部落損失過大,沒有辦法,只得同意。
而這依然沒有消解乾隆對他們的戒心,對於土爾扈特部,乾隆直接派遣了各級大臣直接管理。甚至連自制的權利都沒有給他們。渥巴錫原本是想要東歸,佔據蒙古的故地,重新建立汗國,但是最終的這一結果也使得渥巴錫鬱悶不堪。而留在俄國的蒙古部落由於其社會地位長時間低下,得不到認可,基本上只淪為沙皇俄國的兵員徵收地。直到十月革命以後蘇聯才在此地建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州,並在1935年升級為自制共和國,解體繼續留在俄羅斯聯邦。
世界史圖鑑
土爾扈特人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部分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青海省,零星居住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甘肅省、雲南省、臺灣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等。
土爾扈特部是古老的蒙古族一部分,過著從事農業或半農半牧的草原生活。後來崛起並分裂成了兩個比較大的部落,韃靼和瓦剌。明朝時期,韃靼勢力不斷削弱,瓦剌逐漸強大,並且瓦剌還經常騷擾明朝邊境百姓。
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親征親征瓦剌,被瓦剌首領也先打敗,在河北張家口市的土木堡一帶兵敗,英宗被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
後來,瓦剌部落(土爾扈特部)逐漸衰落, 遷移至新疆地區去謀生 到明末清初時,土爾扈特部被崛起的準噶爾部打得非常難受,為了求和平,他們西遷至伏爾加河沿岸地區。此處還是一片未開發的地區,雖然日子艱難,但是遠離了戰爭,嶄新的生活開始了,他們還建立了土爾扈特汗國! 平和的日子,一晃就是一百年左右。
1761 年,正是乾隆二十六年,年僅十九歲的土爾扈汗王渥巴錫繼位,沙俄政府通過安插自己人員到土爾扈特的攻心方法,駕馭著土爾扈特部。 同時,沙俄大量抓捕土爾扈特的青壯年去和土耳其等國去打仗,一直持續了幾十年。在大量老百姓失去生命的前提下,土爾扈特人才踏上了迴歸的征途。
公元1771年1月5日,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年輕有為,率領全民族人民起義,迴歸祖國。他率領17萬族人,踏上了艱難險阻的東歸旅途。後有俄羅斯追兵,前有無數的艱難險阻,歷經九死一生後,經過七個多月,遷徙距離長達一萬多里後,他們才到達伊犁者,人數上竟只有8萬多人。
土爾扈特人終於回到了故鄉,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一次民族大遷徙。
土爾扈特部迴歸後,受到了乾隆皇帝的熱烈歡迎。清代的《滿文錄副奏摺》這樣記載到:“其至伊犁者,僅以半計”! 當年的10月,在承德山莊舉行盛大的土爾扈特部迴歸歡迎儀式。
乾隆帝下令在普陀宗乘之廟,豎起了兩塊巨大的石碑,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銘刻他親自撰寫的《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用來紀念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乾隆皇帝給土爾扈特部錢財,安置他們生活,附近的老百姓也對他們很友好,善待他們。可以說,土爾扈特部的迴歸受到了當時政府和百姓的友好對待和回報!
當時土爾扈特部落人臨出發前,由於伏爾加河一直沒有封凍,消息無法傳遞出給西岸衛拉特人,這衛拉特人就留居在俄國。留下來的這些人繼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土爾扈特汗國解體,繼續被沙俄所奴役。
歷史漫談君
新中國後,這裡成立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這裡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唯一一個蒙古自治縣,因這裡流傳江格爾史詩,所以這裡被譽為江格爾的故鄉。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總面積為3.06萬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總數為54168人(2012年)。和布克賽爾縣民族由蒙古族、滿族、哈薩克族等19個民族組成。
少數民族34422人,佔總人口數的63.5%,漢族人口19746人,佔總人口數的36.5%。2012年末家庭總戶數19635戶,戶均人口數2.76人。農牧民人均純收入8648元,比2011年同比增長22.52%。
這裡每年有二大民族節日,哈薩克族的阿依特斯文化節和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
敖包特廟,新疆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縣最大的喇嘛廟,又名“阿勒布屯都布楞”(蒙古語,堅固、昌盛之意),又稱“王霍雄庫熱”、敖包特庫熱廟。
在東歸後,大清政府由國庫開支,多次重修此廟。
三區革命和“文革”時期受到嚴重損壞,廟是2003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重建投資3.5萬元,建造了112平方米的新廟,其中國家補助3.14萬元,其餘為當地民眾集資。有僧房4間,面積340平方米。
這是新建的江格爾文化藝術宮。在黨的民族政策下,當地各民族文化均得到發展。
在渥巴錫東歸的時候,由於伏爾加河一直沒有封凍,無法把迴歸祖國的消息及時傳給西岸的土爾扈特人,這些人就留居在俄國,當時共有4700帳,21000多人。
留居在俄羅斯境內的被稱為卡爾梅克族。
現在俄羅斯聯邦內,建立由卡爾梅克共和國。是歐洲惟一信仰佛教的地區,講衛拉特蒙古語。位於裡海沿岸低地的西部,東部與裡海瀕臨,從北到南跨度是640公里,從西到東跨度是480公里。其南部與達吉斯坦共和國接壤,西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和羅斯托夫州,北接伏爾加格勒州,東接阿斯特拉罕州。
俄卡爾梅克共和國領土面積是7.61萬平方公里。行政單位數量為13個區、1個直轄市、兩個區屬市、5個市鎮、99個行政農莊。
俄卡爾梅克共和國首府是埃利斯塔市(英文:Elista;俄文:Элиста),該市建於1930年,從莫斯科市到埃利斯塔市的距離為1836公里。
2003年俄卡爾梅克共和國共有人口307,900人。其中城市人口129,539,約佔共和國總人口的44.3%。農村人口為 162,871,約佔總人口的55.7%。人口平均年齡為33歲。家戶總數為90,464 ,家庭成員數為289,816。卡爾梅克共和國主要居民是卡爾梅克人。在卡爾梅克共和國居住著約14.6萬卡爾梅克人,佔卡爾梅克共和國人口總數的45%。也就是說將近一半。
卡爾梅克人除在卡爾梅克共和國外,還居住在阿斯特拉罕州、伏爾加格勒州、羅斯托夫州和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
卡爾梅克人都是喇嘛教教徒。除卡爾梅克人外,共和國內還生活著約12萬的俄羅斯人,占人口總數的37%;8000喀山人,佔2%;約8000達爾金人,佔2%;1萬車臣人,佔2.6%;以及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和韃靼人。
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卡爾梅克與車臣、韃靼等一樣,都宣佈了獨立。經過俄羅斯人與卡爾梅克人多次談判,卡爾梅克也考慮到自己力量弱小,所以最後結果是還留在俄羅斯聯邦內,但給與很大的自治權利。
俄羅斯聯邦的卡爾梅克共和國的領導人基爾桑·伊柳姆日諾夫近日表示,他打算從中國他們同族移民1萬人,以幫助振興本民族語言、文化、宗教和日漸衰微的畜牧業。 不過,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昨晚在接受上海東方早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他們從未聽說這個所謂的移民計劃。
現在卡爾梅克人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分佈,詳情可以查看以前我們的文章《未跟隨渥巴錫東歸的那些人,現在已經成為世界性民族》。
作者富察春兵
浮世繁華
土爾扈特部是蒙古人的一支,曾經活躍於現在的新疆北部和額爾齊斯河上游。由於屢次受到準噶爾部的欺凌,又無力和這個部落抗衡,於是土爾扈特部的首領和鄂爾勒克帶著部落西遷。據統計,離開塔城附近的約有5萬戶,近20萬人。經過兩年的長途跋涉和激戰,他們終於來到了現在的伏爾加河中下游沿岸的草原。接著,土爾扈特汗國誕生了。其領土東到烏拉爾河,甚至接近鹹海的西岸。西到頓河,南到裡海北岸,北到薩拉托夫。這個汗國,距離莫斯科特別近。
1630年,土爾扈特人來到了伏爾加河中下游附近,接著度過了10年安定快樂的時光,並且建立了汗國。但是沙俄很快實行限制土爾扈特人通商和遊牧的政策。接著雙方一直交戰,土爾扈特人損失慘重,和鄂爾勒克和他的幾個兒子都戰死了。和鄂爾勒克的兒子庫爾岱青繼承了汗位,為了生存他被迫向沙皇表示臣服。隨後他不斷髮展生產,繁衍人口,重建軍隊,使得常備軍達到了8萬人。他的後代則一邊和沙俄的敵人修好,一邊派人到北京謁見康熙皇帝,建立朝貢關係。
然而,沙俄利用土爾扈特部的內亂,獲得了任命可汗的權力。沙俄一邊有意識地在土爾扈特部的轄區內推行東正教,一邊鼓勵哥薩克人遷徙到伏爾加河流域居住。土爾扈特人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生存條件也日益惡化。1761年,19歲的渥巴錫繼承了汗位。次年,彼得大帝的妻子葉卡捷琳娜成為了沙俄的皇帝。沙俄在政治上對土爾扈特部的控制越來越嚴,同時屢次徵召土爾扈特人去和沙俄的敵人作戰。據統計,渥巴錫在位期間,沙俄在土爾扈特徵兵32次,徵牲畜56次。
土爾扈特人先後有至少8萬人,死於沙俄和其敵人之間的戰爭中,大牲畜則死了至少40萬頭。渥巴錫忍無可忍,但是又無力反抗沙俄這個龐然大物,於是決定了離開,回到故鄉。回到現在的中亞地區和新疆北部地區。在這個時候呢,清軍已經打垮了準噶爾部,並且對準噶爾人進行了種族滅絕的屠殺政策。土爾扈特人呢,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準備回到故鄉,去佔領準噶爾人的領地。經過長時間縝密的計劃,渥巴錫帶著3.3萬戶約17萬人,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大遷徙。
1771年1月,渥巴錫宣佈了東歸的決定。2月,全軍渡過了烏拉爾河,進入了哈薩克草原。在東歸的途中,土爾扈特人屢次受到俄軍和哈薩克人的圍攻和襲擊,還有哥薩克騎兵的追擊。7月8日,土爾扈特人的先頭部隊在伊犁河流域的察林河畔和前來迎接的清軍相遇。據清軍統計,此時的土爾扈特人,已經由17萬人減員到66000多人,損失了2/3的軍民。至於土爾扈特人的財物和牲畜,幾乎損失殆盡。但是清朝人呢,實際上並不信任土爾扈特部,尤其是那些清朝的學者。
1771年4月,乾隆皇帝就已經得知了土爾扈特人東歸的消息。經過長期的爭論,清朝終於派人去伊犁瞭解情況。最終,在伊犁將軍的要求下,渥巴錫把部下和家屬交給了清軍照看,自己則帶著所有的貴族去承德拜謁乾隆皇帝。事後,渥巴錫被封為烏訥恩素誅克圖舊土爾扈特部卓裡克圖汗,跟隨他的幾個部落首領被封為王。清朝調撥了無數物資給土爾扈特人,包括20多萬頭牛羊,4萬多石糧食,棉布6萬多匹,羊裘5萬多件……飢寒交迫的土爾扈特人,終於重獲生機。
也有統計,說是土爾扈特人還剩下8000多戶,合計不到36000人。乾隆皇帝還是不信任這些人,派人將土爾扈特人拆分,並且派出軍隊和官員駐紮在土爾扈特人的領地中。渥巴錫呢,為了生存,只能選擇了忍耐。但是乾隆皇帝並未罷休,他為了防止土爾扈特人坐大,一度命令土爾扈特人由遊牧轉為務農。後來土爾扈特人恢復了遊牧生活,但是也算得上是從此一蹶不振。1775年,在壓抑中33歲的渥巴錫去世了。他的部落,則老老實實在新疆地區牧馬放羊。
在此後的歷史長河中,土爾扈特人多次被清朝徵召去平定內亂,先後又有上萬人死於新疆的反清起義和反對阿古柏侵略的戰爭中。1930年,新疆省長金樹仁推行改土歸流的政策,並且侵吞土爾扈特人的財物。1939年,盛世才繼續推行改土歸流的政策,廢除了土爾扈特盟,改為縣。1944年,土爾扈特人被捲入了新疆北部的三區革命。目前,土爾扈特人的後裔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餘居住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專區和塔城。
至於土爾扈特人東歸的時候,由於伏爾加河沒有凍住,西岸的一些人沒有得知東歸的消息。他們只好繼續留在伏爾加河西岸,成為沙俄的子民。據統計,這個群體有2萬人以上。他們不堪忍受沙俄的高壓統治,據說前後陸陸續續有上萬人離開,後來和新疆的土爾扈特人會合。留下的人,一直以騎士的身份為沙俄作戰。沙俄覆滅以後,他們又被蘇聯人歧視和欺凌。斯大林時代推行農業集體化,強迫他們務農。他們反抗過,但是受到了斯大林的鎮壓,無數人被殺。
二戰中,蘇聯大量動員他們去參戰,結果有幾萬人被俘。事後斯大林指責這個部落叛國,將這個部落的幾十萬人流放到中亞。直到1957年,這些人才得以回到故鄉。目前,這個部落的後裔有15萬多人。他們主要居住在卡爾梅克共和國,以及周邊的阿斯特拉罕州,伏爾加格勒州,羅斯托夫州,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卡爾梅克共和國的面積為7.6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有30多萬人,有一半人是土爾扈特人的後裔。至於這個國家,雖然油氣資源豐富,但是經濟發展比較落後。
鐵木禛
土爾扈特部是古蒙古族的一部分,從明朝初年開始蒙古內部便動盪不斷,到明末清初之時,土爾扈特部迫於準噶爾部的巨大壓力,被迫西遷到伏爾加河沿岸,當時四周都戰亂不斷,只有這裡還算是安寧,也沒有沙俄的騷擾,土爾扈特人在這裡倒也過了一段安穩日子。
但是好景不長,乾隆二十六年,年僅十九歲的土爾扈特汗王渥巴錫繼位,沙俄看其弱小,想要趁機安插眼線,在其內部機構中搞點亂子,然後強行讓土爾扈特部受自己的控制。土爾扈特部在沙俄與土耳其的戰爭中貢獻了大量的青年勞動力,還吃力不討好,完全是個犧牲品,現在沙俄又準備打土爾扈特的主意,這簡直是把人往死裡整。現在的情況是沙俄為刀俎,土爾扈特為魚肉,為了不任人宰割,忽而特步就選擇了迴歸祖國這條後路。
雖然這個“東歸”的計劃是秘密進行的,但是畢竟是十七萬人的大規模行動,沙俄怎麼可能沒有察覺,為了成功東遷,土爾扈特部便決定提前行動,伏爾加河對岸的族人本來也是東遷隊伍中的一部分,但是由於計劃提前了,河水還沒有結冰,百般無奈之下,渥巴錫只好留下了對岸的同胞提前行動了,剩下的一部分則被留在了沙俄。
從此兩部分土爾扈特人一個地上,一個地天下。
咱先說“地”上這一部分人,不用想大家也應該能想到留在沙俄的那部分人過著怎樣的生活,肯定是不會好過的。本來沙俄就對他們虎視眈眈,現在逃走的一部分他們也沒圍堵成功,自然就把怒火都撒在留下的那部分人身上。沙俄對留下的那部分人進行了嚴格管控,仍然進行徵兵讓他們去送死,還有大量的人被拉去做苦力或者直接流放,更殘忍的是有的人直接被殺害洩憤。土爾扈特人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直到沙皇政府被推翻才發生了轉變,土爾扈特人此時才擁有了獨立自治權,並建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
隨著二戰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土爾扈特人沒有逃過去,遭受了大滅絕,大多族人成為俘虜,二戰結束後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被蘇聯撤銷,而土爾扈特人再次被判流放去做苦力。赫魯曉夫上臺之後,又將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恢復合法地位,直到現在依然存在。
而回歸的那部分“天上”的人就非常幸運了,乾隆皇帝更是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來迎接他們的迴歸。乾隆還下令建造石碑來紀念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直到這些迴歸的人一窮二白,乾隆還給予了經濟上的支援,為他們建造房屋,安置家人,全國的百姓也紛紛慷慨解囊為他們送去吃的和衣物。迴歸的土爾扈特部受到了政府和百姓們的友好相待,與留下的那一部分相比雖然歷經了重重困難,但是受到如此對待簡直是幸運太多了。
李泉湧
土爾扈特人東歸被稱為是18世紀最偉大的長征,借用英國作家德昆賽的一句名言:“從有歷史記錄以來,沒有一樁偉大的事業能像上個世紀後半期一個主要的韃靼民族跨越亞洲無垠的草原東返祖國那樣轟動於世界和激動人心的了”。並不是筆者忘記了使用標點符號,而是作家原本就沒有停頓。用一口氣去說一句話,足見其洶湧澎湃的內心。土爾扈特人的豪邁壯舉在外國友人心中尚且掀動如此波瀾,更別說會令那個遠在東方翹首以盼的大清國多麼的悸動。因此,我們有必要掀開塵封的歷史,再次感受土爾扈特人演繹的那段蕩氣迴腸的崢嶸歲月。
土爾扈特人的前世淵源
尋根問祖,土爾扈特人的祖上是蒙古人。1368年,明軍進攻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帝(元順帝)妥歡帖睦爾棄城而逃,標誌著元朝統治中國歷史的結束。隨後,朱元璋又對殘元勢力發動了數次打擊,並且先後在遼東、山西、漠南、嘉峪關外及哈密設置了蒙古衛所。
至此,一條行走在長城腳下,並與或其相伴而行,或遙相呼應,東西綿延數千公里的防禦體系形成。中原的繁華已經是蒙古人遙不可及的舊夢,與他們朝夕相伴的又是那個曾經最熟悉不過的大漠孤煙,長河落日。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軍在呼倫貝爾將元順帝之孫脫古思帖木兒徹底擊敗,名義上的北元徹底消失。二十年後,混亂無序的蒙古草原終於形成兩大勢力,東部蒙古稱“韃靼”,西部蒙古稱“瓦剌”。瓦剌在太師也先的帶領下重新統一了蒙古,隨後揮師南下,劍指明朝。
1449年,明英宗正統十四年,蒙古與明軍大戰土木堡。戰爭的結果是,以明朝30萬大軍幾乎損失殆盡、明英宗被俘虜的慘痛代價換來了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後來,經過大臣于謙的巧妙周旋,在將英宗之弟朱祁鈺擁立為皇帝不久,原本打算狠狠撈上一筆的也先美夢落空,無奈將明英宗放還明朝。由此又在明朝廷引發了一場激烈的政變,史稱奪門之變。
政變之後,極不情願做了六年太上皇的明英宗復位,重新執掌大權,而遠在草原上的也先卻被知院阿刺和丞相特穆爾合謀刺死。由此,瓦剌如一輛負重下坡而剎車失靈的卡車,一路煙塵滾滾駛入不復之地,再也沒有挽回頹敗的局面。此消彼長,韃靼一躍成為草原霸主。
明朝末年,瓦剌改名為衛拉特,並分裂為四部,即額爾齊斯河流域的杜爾伯特部,伊犁河一帶的準葛爾部、塔爾巴哈臺地區(塔城)的土爾扈特部和烏魯木齊附近的和碩特部。不久,準葛爾部迅速崛起,迫使和碩特部進入青藏高原,逼迫土爾扈特部輾轉西遷。由此為土爾扈特東歸埋下伏筆。
土爾扈特為什東歸
東歸不是無奈,而是最好的選擇。由於不堪準葛爾部的欺凌,土爾扈特首領和鄂爾勒克於1629年率25萬部族離開塔爾巴哈臺,踽踽西去。最終,越過哈薩克草原和烏拉爾河,在伏爾加下游定居。在鄰居巴什麼基爾人眼中,土爾扈特部落像一群流浪者,於是被稱為“卡爾梅克”,他們的居住地被稱為“卡爾梅克草原”。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瘋狂擴張的俄國人就打破了卡爾梅克草原的安寧。因為它們把這裡視為了一塊垂涎三尺的蛋糕,幾欲張口吞下。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早有東歸意向的土爾扈特四代汗王阿育奇派侄子阿喇布珠爾到內地試探清朝對其東歸的態度。不曾想在得到康熙皇帝准許後,阿喇布珠爾在返回覆命時被準葛爾部隔斷歸路。無奈阿喇布珠爾向清朝救援,康熙准許其留在嘉峪關與敦煌之間。雍正年間,他們又遷居到今內蒙古西部一帶。土爾扈特人的第一次東歸以失敗告終。
七十年後,隨著俄國葉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土爾扈特人再次被推入水深火熱之中。俄國政府不僅強迫土爾扈特人改信東政教,而且不斷徵發土爾扈特軍人對奧斯曼作戰。在接下不堪回首的10年中,近8萬土爾扈特人淪為了戰爭的炮灰。無奈之下,背井離鄉近140多年的土爾扈特人終下定了東歸的決心,無論前方是刀山火海,他們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坎坷艱辛的迴歸之路:近十七萬土爾扈特人踏上漫漫歸途,近七萬土爾扈特人目斷伏爾加河
公元1771年1月17日(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初二),這注定是一個被歷史銘記的日子,因為伏爾加河東岸168083名土爾扈特人踏上了東歸之路,踽踽前行,而河西岸近七萬名兄弟同胞卻被本該封凍而沒有封凍的河水阻隔。因此,時年27歲的首領渥巴錫只能向河對岸叩首作別,十幾萬土爾扈特人扶老攜幼、掩面哭泣,在被皚皚白雪覆蓋的草原上畫出一條黑色的長龍,朝著太陽昇起的地方邁開了鏗鏘的步伐。
然而,土爾扈特的歸途好似末路,雷霆震怒的女沙皇一面派人封鎖伏爾加河西岸的土爾扈特人,防止他們伺機東行,一方面派大批軍隊對東歸的土爾扈特人圍追堵截,痛下殺手。在經歷追殺、寒凍、疾病等諸多磨難後,九死一生的土爾扈特人歷時7個月時間,行程一萬餘里,終於在伊犁河畔的察林河與前來接應的清軍會合。讓人悲痛的是,當初出發時的17萬浩蕩大軍僅存66013人。他們滿臉風塵,衣衫襤褸,形容枯槁,腳上連鞋子都不剩。
東歸的土爾扈特人重獲生機,乾隆皇帝親自接見了首領渥巴錫,封其為卓裡克圖汗,並撥出20萬兩白銀和大量的衣物、糧食、牲畜等生產生活資料,將土爾扈特部落安頓於水草豐美的伊犁河畔。而處於遙遠的伏爾加河西岸的土爾扈特人,無時不在尋找和創造著浴火重生的機會。
伏爾加河西岸的土爾扈特人
沒有踏上的土爾扈特人被沙俄死死圍困於伏爾加河西岸,為了表達對沙俄的不滿,他們還參加了反抗沙俄的普加喬起義。起義失敗後,土爾扈特人失去了原本就很微弱的政治權力,就連大於五盧布的訴訟案都不可以自行審理。於是土爾扈特人又掀起了新的武裝抗議,而且愈演愈烈。沙俄政府為了避免事態惡化,只好又給了土爾扈特人有限的自治權,換取了一定的相安無事。
俄十月時期,土爾扈特人參加了著名的察裡津保衛戰,為革命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此,蘇聯於1920年成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州。十五年後,又將自治州升格為自治共和國。二戰爆發後,德國入侵蘇聯,一萬餘名土卡爾梅克人死於反法西斯戰爭,基輔與卡爾梅克相繼淪陷。令人悲催的是,三名卡爾梅克領導人投降德國,並組建偽了政府,2000多名卡爾梅克子民在他們的威逼利誘之下成為德國僱傭兵。
1943年,蘇軍取得聶伯河戰役後,極“左”的蘇軍政府將全體卡爾梅克人扣上通敵叛國的帽子,共和國也被撤銷,全民族無論老幼都被遷入中亞及西伯利亞地區,就連一些參加過十月革命時的老布爾什維克也不能豁免。為了洗刷“罪名”,無數卡爾梅克人走上了起訴、上訪、控告的漫漫歷程。
好在經歷了15年的調查取證,蘇聯政府於1958年5月正式對卡爾梅克人做出平反裁定,他們是英雄,不是叛徒。因此,大多卡爾梅克人重新回到伏爾加河西岸故地。同年11月7日,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得到恢復。蘇聯解體後,卡爾梅克成為俄羅斯聯邦中的一員。
總結:土爾扈特人是一個堅強不屈的部族,他們身上流淌著蒙古人沸騰不息的熱血,無論是迴歸中國,還是紮根於異鄉,他們都在歷史上書寫了壯麗的詩章。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土爾扈特人東歸可謂是一個壯舉,乾隆年間,17萬土爾扈特族人進行大規模東遷,歷經千辛萬苦,一邊擺脫沙皇士兵的圍堵,一邊還要克服大自然設下的重重障礙,忍受了諸多痛苦,最後終於完成了東遷。
為何要東歸?
土爾扈特部是古蒙古族的一部分,從明朝初年開始蒙古內部便動盪不斷,到明末清初之時,土爾扈特部迫於準噶爾部的巨大壓力,被迫西遷到伏爾加河沿岸,當時四周都戰亂不斷,只有這裡還算是安寧,也沒有沙俄的騷擾,土爾扈特人在這裡倒也過了一段安穩日子。
但是好景不長,乾隆二十六年,年僅十九歲的土爾扈特汗王渥巴錫繼位,沙俄看其弱小,想要趁機安插眼線,在其內部機構中搞點亂子,然後強行讓土爾扈特部受自己的控制。土爾扈特部在沙俄與土耳其的戰爭中貢獻了大量的青年勞動力,還吃力不討好,完全是個犧牲品,現在沙俄又準備打土爾扈特的主意,這簡直是把人往死裡整。現在的情況是沙俄為刀俎,土爾扈特為魚肉,為了不任人宰割,忽而特步就選擇了迴歸祖國這條後路。
留在俄羅斯那部分人咋樣了?
雖然這個“東歸”的計劃是秘密進行的,但是畢竟是十七萬人的大規模行動,沙俄怎麼可能沒有察覺,為了成功東遷,土爾扈特部便決定提前行動,伏爾加河對岸的族人本來也是東遷隊伍中的一部分,但是由於計劃提前了,河水還沒有結冰,百般無奈之下,渥巴錫只好留下了對岸的同胞提前行動了,剩下的一部分則被留在了沙俄。
從此兩部分土爾扈特人一個地上,一個地天下。
咱先說“地”上這一部分人,不用想大家也應該能想到留在沙俄的那部分人過著怎樣的生活,肯定是不會好過的。本來沙俄就對他們虎視眈眈,現在逃走的一部分他們也沒圍堵成功,自然就把怒火都撒在留下的那部分人身上。沙俄對留下的那部分人進行了嚴格管控,仍然進行徵兵讓他們去送死,還有大量的人被拉去做苦力或者直接流放,更殘忍的是有的人直接被殺害洩憤。土爾扈特人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直到沙皇政府被推翻才發生了轉變,土爾扈特人此時才擁有了獨立自治權,並建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
隨著二戰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土爾扈特人沒有逃過去,遭受了大滅絕,大多族人成為俘虜,二戰結束後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被蘇聯撤銷,而土爾扈特人再次被判流放去做苦力。赫魯曉夫上臺之後,又將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恢復合法地位,直到現在依然存在。
而回歸的那部分“天上”的人就非常幸運了,乾隆皇帝更是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來迎接他們的迴歸。乾隆還下令建造石碑來紀念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直到這些迴歸的人一窮二白,乾隆還給予了經濟上的支援,為他們建造房屋,安置家人,全國的百姓也紛紛慷慨解囊為他們送去吃的和衣物。迴歸的土爾扈特部受到了政府和百姓們的友好相待,與留下的那一部分相比雖然歷經了重重困難,但是受到如此對待簡直是幸運太多了。
小姐姐講史
我是丫丫,我來答題!
首先來說說土爾扈特人吧!
土爾扈特人是古老的一個蒙古族部落,祖先是蒙古族王罕,原先生活在新疆,大約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土爾扈特人為了尋找更好的生活環境,追逐著肥沃的水草,一路來到了伏爾加河的下游,那時候伏爾加河附近還不是沙皇俄國的領土,他們就在這片幾乎還沒有人的土地上開拓土地,建立家園,建立起了土爾扈特汗國。但是後來這片土地被沙皇俄國統治,土爾扈特汗國變成了他們的附屬國,但是這個王國一直保持著和中原王朝的聯繫,那個時候中國正是清王朝。
土爾扈特人在伏爾加河河岸生活了140多年,但是隨著沙俄統治的壓迫和剝削,致使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很艱難,到了渥巴錫汗時,他的孩子被送到沙俄那裡撫養,等到這個孩子再次見到母親的時候,他已經忘記了他自己是誰,不認識自己的父母,渥巴錫很是難過!不僅如此,大量的土爾扈特人被沙俄徵用,去為他們征戰,佔領土地,土爾扈特人變成了別人手裡的刀和工具,變成了別人的奴隸。況且在文化上,沙俄和土爾扈特人是不一樣的。他們始終認為自己是不一樣的,在他們的心中這裡不是故土。所以渥巴錫有了東遷回故土的念頭,他們想要回到故鄉去,回到太陽昇起的地方去尋找新的生活。
但是那年是暖冬,河水遲遲沒有結冰,左岸的人無法過河,所以右岸的人就先走了。左岸的人後來被沙皇控制,右邊的土爾扈特人遭到了沙俄女王派出隊伍的追殺,因為是冬天,他們帶著的牲畜幾乎都死了,因為追殺,死了很多的人。一路上還要和疾病、飢餓做鬥爭使得人口大量的減少。作為領袖的渥巴錫堅定信念,不斷的鼓勵族人,終於他們接近了,接近了。還好,當時清政府的皇帝乾隆做出接納他們的決定,而沒有接受沙俄要求清政府不能接受土爾扈特人的要求。經過半年的艱苦跋涉,他們終於實現了東歸的理想。回到祖國之後得到了清政府很好的安排,因為他們的壯舉極大的感動了中華各族人民!
基於這樣的情況,留在左岸的土爾扈特人無非有幾個結果:一 北沙俄的追兵殺死了;二 被沙俄繼續的壓迫,做了他們的奴隸和戰爭的工具。三 沙俄政府良心發現,決定讓土爾扈特人在這片土地上好好的生活,不像以前壓迫的那麼慘!三種情況都有可能,第二種情況是概率最高的!希望土爾扈特人的後代扔在那片土地上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