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壽北正在開發溫泉

重磅!壽北正在開發溫泉

從壽光到羊口的路上,會經過著名的菜央子鹽場,在食鹽專營的時代,山東人餐桌上的食鹽有一半出自這裡。菜央子鹽場之所以能夠供應海量食鹽60年,就在於這裡的地下蘊藏著40億立方米較高濃度的滷水。

重磅!寿北正在开发温泉

壽光境內的鹽場

對於滷水的理解,絕大多數人可能還停留在“滷水點豆腐”的層面上,兩千多年來,滷水一直是製作豆腐的經典凝固劑。殊不知,滷水還有更大的功效。滷水是礦化很強的水,常用以提取某些化工原料,如食鹽、碘、硼、溴等,與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山東是滷水資源大省,主要分佈在萊州灣南岸,壽光北部的官臺、羊口、道口、大窪、岔河、侯鎮等地。這裡的地下滷水是濱岸海相沉積、海水退潮滯留蒸發滲透而成,儲量大、濃度高。過去說齊國的“魚鹽之利”,主要就是指這片區域。

重磅!寿北正在开发温泉

1940年9月,山東壽光的羊角溝鹽務所

壽光有許多鹽廠,被抽取上來的地下滷水,沿著鹽場內設計好的渠道流入各個曬鹽池。經過幾十天的暴曬,水分蒸發,滷水內的鹽分就會結晶成晶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粗鹽。經過提純再加工,才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調味品。

壽光製鹽的歷史更值得一提。境內的雙王城鹽業遺址群面積達30平方公里,是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海鹽製造遺址。雙王城,史稱鹽城,又叫霜雪城,民國《壽光縣誌》稱“此城日久陷於巨澱窪中”。

從時間上看,該遺址的產業歷史比文獻記載的東周時期齊國鹽業官營制度早了數百年。可以說至少在商代,壽光先民就已經掌握了製鹽技術,供應商王朝所轄各地。

儘管今天已不必再為食鹽擔憂,但我們依然無法想象沒有鹽的生活。回想起各種“搶鹽”風波,或許讓我們對鹽的作用有一個重新的認識。由於生產食鹽受天氣影響明顯,過去只能季節性生產。經過技術改良,現在壽光的鹽廠已經能一年四季產鹽,年產原鹽500萬噸。

重磅!寿北正在开发温泉

舊時鹽水溝鹽田裡勞作的鹽工

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化的製鹽技藝大行其道,導致傳承有序的老手藝正面臨失傳的風險。近年來,當地著重加大了對這門傳統技藝的保護,建起了滷鹽技藝文化館、滷水製鹽技藝培訓中心等,有意識地進行整理和傳承。如今,壽光滷水製鹽技藝已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眾所周知,滷水雖是寶,但由於礦物質含量過高,鹽鹼地沒法用來種菜種糧,對生活在周邊的居民來說,甚至弊大於利。可在壽光,已經有企業在嘗試用滷水種植西洋海筍等海水蔬菜,批發價賣到了60元錢以上,仍然供不應求。

與此類似,當地還在開發鹽滷溫泉。這種溫泉富含鹽、鍶、偏硼酸等30多種天然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具有較高養生價值,正成為壽光新的經濟增長點。看來,和壽光人打了三四千年交道的滷水,其價值正在得到重新認識。

記者 張九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