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常言道:“工細之中見精微,傳神之處見精神。”這幅《秋圃逸趣》圖其二者兼備。翩翩的舞蝶、怒放的花卉、起伏的秋草、伸展的苓葉、活潑的花蕾、綺麗的設色無一不是畫家的功力所體現。畫家創造性地把大寫意的構圖借用於斯,把徐青藤的狂放收斂運用於此,並參照了宋元花鳥的勾描,轉化了任伯年的用筆,結合多年的野外寫生實踐,乃有此生意盎然的、筆力勁健的、色彩豐潤的、妙趣橫生的秋圃逸趣。讀之品之,你能在瀟瀟的秋風裡感受到秋光、秋色、秋情,秋趣。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高劍父(1879一1951),早年名麟,後改名吝,字爵廷, 以號行,廣東番禺人。早年師事居廉,l 906年遊學倭國, 1908年回國後主持廣東同盟會,並在廣州起義中任聯軍總司令。辛女革命後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創辦了春睡畫院、南中美術院。曾任廣東省立工業學校、廣州市立藝專、南中美術院校長,中山大學、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廣東美術會會長。]949年移居澳門。花鳥畫的要旨在於抒情言志,高劍父的這幅《秋鷹圖》顯然有此含義。畫中雄鷹佇立蒼老樹幹之上,羽聳頸探,英姿颯爽,似欲騰空撲飛。形神畢現之處,畫家所寄予其中的伺機大展宏圖的情感不言而喻。這幅畫中的樹幹皴擦用筆隨體積轉折而有明暗變化,墨淡而乾澀,使樹幹質感頗類山石;雄鷹羽毛則順勢用筆,墨重而潤。鷹與樹的這種處理手法上的變化,使毛羽顯得極有光澤,益發襯托出鷹的雄健。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人間富貴花 趙雲壑 1914年紙本設色 138cmx51cm 上海美術館藏

趙雲壑(1874—1955),一名起, 字子云,江蘇省蘇州人。吳昌碩入室弟子。花之富貴,草之靈秀,不同畫家有不同的畫法。這幅畫中,趙雲壑以平穩奇峭的構圖,使高低錯落的富貴花形成一種動勢,在古拙率意的行筆中,寫實寫意,取花之正側俯仰,飛動於點劃濃淡.舒龍捲雲,驚蛇入草,沉著施色,運筆灑灑,“蘊萬象於胸臆,施靈動於腕間,筆底留住千古韻,但寫富貴滿人間”。畫家悟出了吳昌碩以書入畫如錐畫沙,氣貫大體不加嬌飾,金痕石味巧為丹青的箇中玄理,信筆疾寫,逸筆草草,寫出了深厚蒼勁,畫出了古味新聲。讀趙雲壑畫,通體舒暢,一片清馨。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三千年結實之桃 吳昌碩 1918年紙本設色 96cmx44cm 中國美術館藏

吳昌碩作畫時大膽迅疾.不多加修飾,具有自然渾樸古拙之趣。他以篆籀之法入畫,作畫如寫書,筆勢奔騰,蒼勁雄渾,不拘成法,往往能自出新意,形成獨特風格。《三千年結實之桃》表現的是寓意福壽千年的壽桃。畫家只擷取桃樹的局部,用筆凝練遒勁。壽桃設紅黃二色,以沒骨畫法表現.鮮嫩嬌豔:桃葉以大筆潑灑,濃淡相間,層次分明,枝幹豎寫兩枝,各有不同,又一側枝呈孤形垂下,伸展生動,使畫面富有變化。題款。三千年結實之桃”不但與桃幹、桃枝形成濃淡變化之趣,而且與壽桃兩相照應.讓全圖神氣內斂。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吳昌碩酷愛梅花,常以梅花入畫,墨梅、紅梅、綠梅兼有,筆酣墨暢,富有情趣。水仙也常出現在他畫中,以突出潔淨孤高的性格。作畫時畫家喜用或濃或淡的墨色,並以篆書筆法入畫,使畫面顯得剛勁拙樸有力。《神仙福壽圖》是吳昌碩代表作品之一。他以草書筆法畫石,其法草而不率,縱而有節,較好地表現出怪石的秀與拙的韻致,他以篆隸筆法畫梅,造型奇崛,蒼勁有力;水仙用筆流暢,雖然朝向一樣,但並不呆板。兩者對比,更顯水仙的空靈鬆動,飄逸清新,有神仙一樣的風姿,與梅花的古樸把畫題揭示出來,寄託了畫家的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獅 何香凝 1946年絹本設色 63cmx 49cm 何香凝藝術銦館藏

何香凝(1878一l 972),女,號雙清樓主,廣東省南海人。1908年入東京本鄉女子美術學校。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二屆主席。此幅畫面僅有一雄獅橫臥在緩坡上,似乎在夢中時受驚擾而醒,有些惱怒地抬頭逼視前方,兩隻前腿雖然並未抬起,但爪子卻已抓入地中,隨時可以一躍而起。臥著的獅子,非但無絲毫纖弱之意,反而威猛的氣勢畢現,讓人難以相信此畫出自女子之手。畫家何香凝為廖仲愷之妻,初學畫時入倭國東京本鄉女子美術學校。在這件作品中,雄獅體量巨大,體積感強烈,五官刻畫細緻入微,結構準確,調子隨結構變化而深淺不一,帶有明顯的西方繪畫的痕跡。應該說,這種寫實的表現手法.在當時不僅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更能適應鼓舞國人的需要。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嶺南畫派的開山鼻祖居廉,居巢二人,作畫時已經略有凸凹效果。到了他們的弟子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人那裡,在繼承其師的基礎之上.又通過在倭國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西方繪畫的觀念和技法.形成了藝術創作上的折中東西方藝術的主張。高劍父的這幅《雙雞圖》,就是在中國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方繪畫的光影處理技法。所以雖然佈局仍是中國傳統繪畫詩、書、畫、印相結合的模式,但在具體對象的表現上,除中國繪畫固有的筆墨運用外,渲染而出的物體之體積,正反映出嶺南畫家們的藝術主張。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雙狗圖 劉奎齡 1959年紙本設色 121.5cmx 60.4cm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劉奎齡的《雙狗圖》是畫家走獸畫中的精品,所畫對象是人們常見之物。上方聳立奇石,兼工帶寫,似宋畫中突兀的山峰;奇石後邊的幾頁芭蕉,色淡而輕,與奇石相互遮掩,形成一種虛實相間的效果,頗具野趣。奇石前的草地上,畫家以工整細膩的寫實手法,描繪了兩隻狗的形象,細而不膩,工而不板,真實生動,富有神韻。畫家把歷來都認為難以形狀的家犬描繪得形神畢現,充分反映了畫家深入生活觀察和嚴謹的造型能力。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雙猴 熊松泉 1959年紙本設色 116cmx 41cm 上海中國畫院藏

這幅《雙猴》圖畫了兩隻猴子在山崖上嬉戲,背景是與大樹糾纏在一起的蔓藤。猴子蹲居的山崖上山石墳螬,罅隙間雜生著草本植物,兩隻猴子一靜一動,天然之意趣漾於畫面。這件作品構圖完整,健碩的猴子居於畫面中間,山崖雖看似不甚險峻,實則下臨深谷,崖上的老樹繁茂中帶有枯枝.懸掛在枯枝上的一隻蔓藤被猴子抓在爪中,直垂至崖上,給畫面增添了生氣。兩隻猴子的神態也很生動,尤其是抓住蔓藤的那一隻,似乎在嬉戲時突然受到了什麼驚擾而警覺顧盼。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張善開(1882—1940),名澤,字善開,號虎痴,四川省內江人。曾任教於上晦美專。擅畫虎。張善扦出身豪門,居於上海,以畫虎名揚天下。他筆下之虎同前人畫虎頗有不同。前人畫虎多為臆測,著重虎威的表現,至於虎的形體結構則不免有失。而張善扦筆下猛虎,既不失虎的威猛,又富有人性,含有一種溫情.同時結構準確,華南虎的特徵明顯。據傳說,華南虎不但少有傷人之舉,而且行動起居避人而動。張善扦在自己園中飼養猛虎,以觀察猛虎的一舉一動。他對虎的習性非常瞭解,所以能深刻把握虎的動態,不失於流俗。這幅《雙虎田》可貴之處在於既含有張善扦畫虎的這種特點,又在表現手法上吸取山水畫的一些用筆,使虎的結構準確而不刻板,把山中之王的威風盡現在毫端。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松石圖 吳湖帆 1945年紙本設色 82cmx 48cm 榮寶齋藏

此圖描繪在奇石、叢草之中,聳立一株古松,枝幹挺拔,峻峭朗硬.意氣風發。此圖立意新奇,是畫家對現實事物有了某種理解、某種感情,再用手中之筆把對象表達出來,從而創作出新的形象。昕繪樹木、奇石等物像不求”形似”,而是重在表觀自己的強烈感觸和對所繪崇物的崇敬之情。畫家筆下的松樹,上下穿插,不見樹梢,與奇石為伴,長年承受風雨的侵襲,枝幹向右側彎曲,卻繁茂而不枯亡,體現出堅忍不拔的品格。圖中以拙澀、老辣的皴筆勾勒主幹.再施淡墨、濃墨反覆皴擦,使其具有滄桑感,從而突出古松老而彌堅的性格。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松鷹圖 齊白石 1935年紙本水墨 150.8cmx62.8cm 中央艾術學院藏

據題跋可知,1935年春齊白石正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前身國立北平藝專。此幅作品先參加藝專教授畫展而後捐贈學校,具有特別意義。據此並可推測此畫作於]935年或1935年前。松、鷹為文人畫常見的題材亦常為齊白石表現,圖繪虯松老幹上蒼鷹兀立,松乾枝條以大筆揮就,提按間盡含篆隸筆意,松針則密實細勁,與松幹筆法大異其趣,在語言運用上形成鮮明對比。蒼鷹身姿偉岸,目光警覺,氣宇軒昂,鷹頭至鷹尾羽毛全以中鋒、側鋒用筆,筆隨形走,形以筆現,落墨大膽自如而不逾矩,筆勢及枯淡乾溼變化豐富而精彩。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歲朝圖 王震 1928年紙本設色 150emx 81cm 朵雲軒藏

王震在60歲之後,融吳昌碩和任伯年的畫法於一爐,並融合自身的修養和禪機日漸努力,終成一家之貌,在上海的書畫界贏得了很高的聲譽。這幅《歲朝圖》精取了吳昌碩的構圖和用筆,吸收了任伯年的著墨與敷色。圖中的盆景、梅樁、杯壺、蔬果憑藉著書法和印章的幫襯,輔以土裡土氣的如意和稚拙可掬的不倒翁,平添了些許歡慶的氣氛和古色古香的情趣。王震的高明之處就是把這些文人關注和民間喜歡的物件巧妙地組合在一起,營造著雅與俗共存、情與趣相攜的意味。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歲朝圖 湯滌 1932年紙本設色 98.5cm x 55cm 中國美術館藏

中國繪畫在形成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程式,這些程式長期定型固化後,就有了獨特的含意,這種繪畫語言的穩定性往往是一個民族精神符號的結果。四君子、歲寒三友、歲朝圖就是典型的代表,其指稱意義或是文人精神的外化,或是民間吉慶歡樂的象徵。《歲朝圖》是一個常用的畫題,民間逢年過節喻示吉祥、太平,多取動植物的諧音,如蝙幅之福,百合之和,牡丹之貴等,不一而論,文人以此畫題入畫也是民間文化雅化, 文人精神世俗化的結果。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歲寒交圖 蒲華 吳昌碩 1890年紙本設色 141.cmx 39.1cm 浙江省博物藏

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字昌碩,一作倉石.號缶廬,70歲後以字行,浙江省安吉人。清末諸生,曾任江蘇安東(今漣水)縣令,後居上海。先以書法,篆刻成名,後以繪畫名重藝壇。曾為西泠印社社長。著作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蒲華和吳昌碩互為師友,他們之間的交往擴大了彼此的視野,開拓了胸襟,藝術修養有了很大提高。《歲寒交圖》是二人精心合作的產物,描繪了風寒嚴冬的梅竹不畏風霜,挺立傲然,不為命運所屈服的精神。圖中一枝老梅道勁拔張,風骨自存,朵朵梅花如繁星順勢而生,熠熠生輝;旁邊淡色瘦竹細挺有力,不畏霜凍,更顯英雄本色。冬寒料峭,梅竹相交,同甘苦,共命運,愈顯俊爽。此作真誠地表達了兩位畫家心中梅竹互伴、共生永有的良好願望。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桃花 桃花 蒲華 1903年紙本設色 24.5cmx 38cm 上海博物館藏

此幅《桃花》冊頁中柳葉飄拂,桃花綻放,“細雨微風春正好”的意境盡顯畫家筆端。蒲華繪畫功力深厚, 山水、花鳥無所不能,尤其冊頁小品更是信手拈來, 多有情趣,深得造化之妙。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桃籃 齊白石 1950年紙本設色 25cmx 39.5cm 北京畫院藏

畫齊白石盈尺小品,尺寸不大,卻直抒性靈,真切動人,把他對土地、家鄉、親人和祖國山河草木的深情化作詩意的圖畫,表現了畫家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桃藍》以粗筆率意畫出一隻竹籃,內盛兩隻碩大熟透的桃子,鮮豔欲滴。齊白石創作取材廣泛、平實,各種日常習見之物皆可入畫,看似平凡,實則真難於表現。此圖只有兩桃卻給人一種剛從桃園採摘歸來的喜悅之感,充滿了生活氣息,平淡之中富有濃厚的親情和淳樸的人情味。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藤蘿圖 齊白石 1924年紙本設色 177cmx48cm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字渭清,後取名齊璜,字瀕生,號白石,別號借山吟館主者、白石山翁、寄萍老人等,湖南省湘潭縣杏子塢星斗塘人。少年時學做雕花木工,27歲拜胡沁園、陳少蕃為師, 學詩書畫。37歲拜王頰運為師。1917年遷居到北京,從事中國畫、篆刻及詩詞創作。曾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1949年被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1953年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同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獲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通訊院士銜,1956年獲“國際和平獎金”,963年經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是一位富於革新精神的畫家,他繼承徐渭、朱耷。石濤、金農、黃慎、吳昌碩的傳統,博採眾長而融為一體。齊白石早年曾受過民間美術和民間審美觀念影響,又受過民間繪畫剛健清新風格的滋育, 因而他將文人畫傳統與民間傳統、文人修養與農民氣質自然而然地結合起來,雅俗兼得,終成戛戛獨造的巨匠。《藤蔓圖》就是這樣的畫作, 圖中藤蘿彎曲纏繞,或用濃墨,或用焦墨,花絮簇簇叢生,風姿動人,看似盤繞無序,實則生機迥出,構圖滿而不塞,形成奇崛洗練,排霽縱橫的畫風。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黃山,曾經是黃帝修練的地方,有人說:那裡的樹木花草、飛禽走獸頗通靈性,天都峰亦然。這圖裡的山猿,可能就是活躍於天都峰的靈猿,瞧它們騷首探耳的樣子,定是猴性旺盛的種族。這蒼鬱蔥莽的松林,清激澹緩的溪流,無限延伸的荒寒已成了群猿騰挪攀爬、追擊嘻鬧的天地,乃至高高的天都峰也是它們登臨嘹望的領地。這生動的畫面所造成的一切,令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寫實的創造者兼工帶寫的勾勒,或濃或淡的皴擦,枯潤適度的筆墨,清新秀雅的著色自然地幻化出一幅生趣盎然的山猿圖,給久居都市的人們帶來了原始的活力,增添了一種鮮活的樂趣。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瓦雀圖 王震 1933年紙本設色 136.5cmx 33.5cm 中央美術學院藏

王震(1867一1938),字一亭,號白龍山人,浙江省吳興人,生於上海。早年學習任伯年書法,中年後拜吳昌碩為師,曾參與發起豫園書畫會。好佛,曾任中國佛教會會長。晚年曾為全國藝術家協會理事。著作有《白龍山人詩稿》等。王震長於寫意,善人物、佛像、花鳥、山水、書法,花鳥則長於梅、菊、荷、松、八哥、雞、鶴、雀等。其藝術作風在中年以前受任頤影響較深,從題材到風格都比較接近任頤,自從拜師吳昌碩以後,畫風逐漸轉向渾厚和凝重。60歲以後的作品則逐步將任頤的清俊意味與吳昌碩的厚重作風融為一體,形成寓內秀於樸厚的風格面目。此畫為王震66歲之作,所繪秋枝、麻雀正是其拿手的題材。作品中枝幹蒼硬有力,枝條亂而不亂,用筆方折生拙,但不似吳昌碩老辣,墨色的枯淡乾溼變化使畫面的空間層次分明;置身其中的麻雀形態各異但刻劃又不面面俱到,寥寥幾筆即寫出其傳神之動態;從麻雀和枝條的經營布排來看,畫家很講究點、線、面的穿插關係,造型與筆墨間的韻律和節奏感使作品具有一種古雅朴茂的格調。

賞國畫(4)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名作賞析(一)

五色梅 吳微 1941年紙本謾色 102cmx 34cm 榮寶齋藏

吳徵(1878~1949),字待秋,號春暉外史,一號鷺鷥灣人,浙江省崇德人。官京兆知事。工山水,花卉,間寫仙佛。為滬上·江南四吳”和江南“三吳一馮·之一。中國畫梅的歷史不下千年,早在宋代就有仲仁和尚和揚無咎,而以明代王冕的成就和影響最大,清代金冬心也是畫梅好手,正如《五色梅》上之題記。吳徵《五色梅》繼承傳統,並有新的創造。圖上梅花千叢萬叢竟相開放,繁而不亂,有疏,有密,疏密得當,尤以繁密見勝。枝幹交錯,蕊萼分佈,主次分明,層次明朗,達到密中有疏,多而不繁。所繪梅乾,用筆遒勁,頓挫得宜,富有質感。各種點花法,變化多端,都能生動地表達出梅花的特有形態,井通過對梅花神韻的刻畫,抒寫自己的情懷和抱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