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敗走越南”教訓深刻,中國汽車出口,如何應對?

本指望“金九銀十”能贏回部分汽車銷量,結果卻集體看走了眼。

2019年9月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了5.2%;而根據最新銷量數據,10月份汽車批發銷量繼續同比下跌6%,並沒有實現預期的持平或小幅增長。

“摩托車敗走越南”教訓深刻,中國汽車出口,如何應對?

國內汽車市場延續寒冬,走出去成為了自主品牌的共識;長城、上汽乘用車、奇瑞、吉利等紛紛加大海外市場佈局力度,開始在國際市場中,真刀實槍的與外資汽車巨頭進行正面競爭。

“摩托車敗走越南”教訓深刻,中國汽車出口,如何應對?

摩托車敗走越南教訓

進軍國際市場,中國企業可謂經驗豐富,當然教訓也非常慘痛;以中國摩托車敗走越南市場為例,進行簡單回顧:

在東南亞,越南經濟發展較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越南的道路狹窄,曲曲彎彎,且屬於熱帶地區,非常適合騎摩托車。

越南人口9500萬,摩托車保有量卻超過4500萬;排除老弱幼等,幾乎人手一輛摩托車,摩托車也逐漸成為了越南人的首選交通工具。

“摩托車敗走越南”教訓深刻,中國汽車出口,如何應對?

“摩托車敗走越南”教訓深刻,中國汽車出口,如何應對?

“摩托車敗走越南”教訓深刻,中國汽車出口,如何應對?

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企業基本上完全壟斷了越南的摩托車市場,鈴木、本田、雅馬哈等日本品牌在越南的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98%。

面對越南市場的誘惑,中國的摩托車在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大舉進入越南市場。

中國產品搶佔市場當然不忘殺手鐧:低價,低到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在中國摩托車進入越南之前,越南市場主流日本車的價格為2100美元左右,而重慶力帆的摩托車售價格只要日本摩托車的一半。

“摩托車敗走越南”教訓深刻,中國汽車出口,如何應對?

之後,中國品牌摩托車在越南迅速流行,輕騎、嘉陵、宗申、力帆等摩托車飛馳在越南的大街小巷。短短3年時間,越南市場的中國摩托車份額,幾乎從0漲到了80%,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中國摩托車完勝日本,也打垮了越南的自主摩托車品牌,越南政府開始實施保護政策:摩托車整車關稅翻番。為此,中國企業開始在越南建廠,在越南本土組裝;當時,僅重慶就有20家企業在越南建了摩托車生產線。

擊退敵人之後,中國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逐漸發展到惡性價格戰,零售價一路下跌,甚至比國內還便宜;當時中國摩托車簡直論斤賣,最低價格只有1公斤4美元。

在極大的成本壓力,最終犧牲了產品的質量、影響企業正常研發投入、忽視了售後服務;中國摩托車在越南消費者的口碑越來越差,變成低價低質代名詞,中國摩托車品牌價值大打折扣。

“摩托車敗走越南”教訓深刻,中國汽車出口,如何應對?

日本摩托車耐用,質量好,服務好,品牌價值明顯高於中國品牌;日本企業通過新產品研發,拉低市場定位,推出廉價車型,與中國摩托車展開競爭,最終逐漸再次贏得了越南消費者。僅用10年,日本摩托在越南的市場佔有率再次超過80%,而中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僅剩5%。

汽車出口,策略如何?

國內汽車市場寒冬,海外汽車市場誘惑逐漸加大,自主品牌汽車逐漸意識到海外市場的重要性,並加快了佈局。

“摩托車敗走越南”教訓深刻,中國汽車出口,如何應對?

中國汽車海外的主要市場包括東南亞、印度、伊朗、俄羅斯、南非等國家;總體而言,還都是欠發達或者不發達國家為主。

這些國家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價格非常敏感,而中國汽車品牌的主要優勢也是性價比,這與當年的“摩托車進軍越南市場”何其相似。

但是如果我們還走老路,只顧眼前的利潤,惡性競爭,搶奪市場,圖一時之利,不重視品牌建設,最終會被人永遠貼上“低質廉價”“粗製濫造”的標籤,根本沒有翻身之時。

筆者認為,汽車走出去,應做好如下三方面:

1. 自主品牌應該有基本的行業自律,不在第三市場過度價格戰,最終傷害的只能是中國品牌。

2. 絕對不能因短期利益,降低產品質量和品質;產品永遠是市場主角。

3. 從長遠看,必須注重品牌建設,努力提高品牌價值,這才是面向未來幾十年的戰略投資。

戒掉急功近利,塑造“中國製造”的品質,方能贏下全世界,贏得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