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該如何擺脫教育焦慮?

守初心,育未來,中國式家長誰不知道家庭教育是為孩子們打好生命底色、創造閃光未來的?

然而,人們真的像自己認為的那樣重視家庭教育麼?其實不盡然!

對家庭教育真的重視的最起碼錶現,一是打心眼兒裡肯把自己變成真的孩子去跟自家孩子在一起,二是肯把孩子當一個完全獨立的生命個體去尊重。可是我們身邊,那樣多的家長卻是以自己的標準為標準去削磨小小的孩子,至於這個小小生命的所思所想所需全都可以忽略不計、視而不見!

就比如,當我沒孩子的時候壓根就不知道還有“世界兒童日”這麼個節日。但我知道“雙十一”!11月20日與11月11日,9天之隔,如此切近,但一個是事關全世界兒童福祉與教育的日子,卻不被重視默默無聞;一個是商業炒作賣賣賣的日子,卻全民沸騰熱烈追捧——按理說,兒童的教育從大處而言,關乎兒童所在國家及全世界的未來;從小處而言,關乎一個家庭和一個孩子的未來格局及發展前景,可為什麼卻不被人們所熟知、所熱衷呢?原因不外乎是:家長並不像自己所認為的那樣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子女成長!中國式家長表現出來的所謂重視,背後承載的卻是自己在時代高速發展、知識飛速迭代面前最深重的焦慮,其表現有三: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該如何擺脫教育焦慮?

1、中國式家長的“過度控制”,是將孩子“私有物化”並轉嫁未足慾望的過程

中國式家長最深重的焦慮表現在家庭教育、親子關係上,位列第一的就是將孩子“私有物化”,並以愛為名將自己太多未足的慾望強加給孩子。

早先在某個學校的家長課堂上,我曾講過這麼一句:孩子曾經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但從他出生以後就不是了——這句,明明白白是白痴級別的廢話吧?但是,卻有不少家長表示很新奇、很驚訝!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中國式家長們從不認為“孩子=另一個獨立生命”,他們理所當然認為“孩子是我的”,就像雙十一瘋狂採購的那些物件兒是自己的一樣,孩子在大多數中國式家長那裡的定位也不過就像一件名錶、一隻寵物那樣被物權化。

還記得“學霸王猛寫下萬言書控訴父母並且拉黑父母”的熱門事件麼?王猛是在“翅膀硬了”有能力之後用這樣冷酷無情的方式對父母的控制行為實施反控制。但是,在他還年幼的時候,在他還沒有能力的時候,他的慣常狀態是投降於母親眼淚的軟控制之下的——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暴發,家長眼淚攻勢的軟控制,或是棍棒侍候的硬控制,在孩子還沒有能力的時候必然是起效的,他們會屈服、會隱忍、會將淚與恨默默吞下。但是,對家長控制的反抗總是會暴發的,區別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再說那個17歲少年,他後來補充說:一斧子把母親砍倒在地後,他停了一分鐘——這停了的一分鐘,就是這孩子的大腦模式從“動物本能”向“人的本能”的轉變。轉變過來之後,他去救自己的母親了嗎?沒有!停了一分鐘後他又跑過去砍了第二次。為什麼?因為就算迴歸了“人的本能”,可是對母親深入骨髓的害怕讓他毫不猶豫又跑過去砍了第二次。他說:“太怕了,怕媽媽會醒過來,看到是自己乾的!”

“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這話不是我杜撰來罵人的,這是高爾基說的。

對控制型親子模式家庭而言,這無疑是最真誠最一針見血的建議:請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話語權,請把他當個有血有肉、有自由靈魂的活生生的人去平等相待!

請不要“以只要分數高其他皆可拋”為枷鎖強勢控制孩子替代自己實現未足慾望!

請不要”以愛為名將孩子私有物化”理直氣壯剝奪他們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靈魂!

請不要把孩子養成一隻為了掙脫或反抗控制伺機而動、擇人而噬的“小魔獸”!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該如何擺脫教育焦慮?

2、中國式家長的“過度嬌縱”,是將焦慮下意識遷移給孩子的過程

中國式家長最深重的焦慮表現在家庭教育、親子關係上,位列第二的就是“過度嬌縱”,這是家長們下意識將焦慮遷移給孩子的過程。

◆中國式家長的“過度嬌縱”轉移給孩子會怎麼樣?

我家七表妹,她是被親朋好友公認的好媽媽。這個好媽媽的“好”是如何表現的呢?

比如說有天中午,她正在午休,睡得迷迷糊糊的突然覺著這啥味兒啊?好難聞!不情不願爬起來一瞅,額滴個大大!家裡天然氣閥門被擰開了!誰擰開的?當然是孩子啊。結果呢?她沒批評、沒講解利害、沒狠狠懲罰。因為她信奉的是“賞識教育”,她極力主張孩子要誇不要罰,她要求一家子都和她一樣對孩子實施賞識教育——於是,她誇孩子說:寶寶好聰明哦,居然會自己擰天然氣閥門了!

當她跟我陳述這事兒的時候,是微微帶著驕傲的,好像兩歲小孩兒學會說一句髒話 之後以為自己很棒微微仰起小臉龐眼巴巴等著被父母誇那樣的驕傲。

等半天沒等來我的誇獎,反而等來了懲罰的建議,她表示很失望,嘀咕著跟我抱怨:又沒造成啥後果,她才四歲,這種小事兒憑什麼要懲罰她?

“憑什麼要懲罰她?”——這一句,不是她為自己孩子的不平和抗爭,而是為她自己!她是家裡七姐妹中最小的那個,爹不疼娘不愛,姐姐們做錯了事也都習慣性讓她背鍋,因為爹孃雖然不怎麼喜歡最小的女兒,但也不打她罵她,姐姐們就不同了,動輒被打罵被罰餓肚子。從小到大,她最想要大聲說起來的那句詰問就是“憑什麼要懲罰她?”然而,她的詰問從來都沒有被響亮地說出來哪怕一次,她總是在無比的焦慮中沉默,越沉默越焦慮,越焦慮越沉默。終於,她有孩子了,她像保護小時候的自己那樣把孩子保護的密不透風,她總是替孩子說一切孩子想說的話,她也替孩子做一切孩子該做的事——哪怕孩子反抗,她也是不允許的,“你那樣是不對的,媽媽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

去年網上熱炒過一樁七歲熊孩子猛推孕婦事件,當有人問那孩子為什麼推孕婦,熊孩子理直氣壯說:電視上說孕婦摔倒了會流產,就把她推倒看看會不會流產。當然,比這級別更高的、殺傷力更大的熊孩子們的光輝事蹟,簡直不勝枚舉……比如七表妹家的女兒,她今年十三歲了,剛上初一,她最熱衷的不是學習,而是與同學比吃比穿比打扮,各科成績越來越差。表妹問她為什麼不好好學習,那孩子振振有詞的、理直氣壯地說:“不怪我啊,都是他們的錯!”

那孩子口中的“他們”包羅很廣,有老師、同學、親朋好友甚至陌生路人或剛剛擦著她腿腳跑過去的某隻小狗。

“數學咋才考了40分?”

“是數學老師水平不行,講得不好。”

“那語文呢?”

“語文老師太沒吸引力了,又老又醜,他一上講臺我就打瞌睡,不想學。”

“那英語呢?”

“英語老師瞧不起我,我幹嘛要學他的課?”

被家長“過度嬌縱”的孩子,他們通過一次又一次踩踏家長容忍底線的試驗之後,得出了“我有所求、家長必有所應”“只要考分高、其有統統無所謂”的結論。他會拿這個結論來理解其他人、理解這個世界。他會在不知不覺中將這種結論固化成一種“別人隨時要滿足我”的心理模式和生活模式。他會認為自己的“需求就是命令”,會認為自己天生就是與眾不同的,會認為全世界所有的光環都要籠罩著他、全世界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這樣的孩子,他們不是孩子,他們是永不罪已的“小魔獸”,隨時都會擇人而噬。

◆等待“被過度嬌縱”孩子的將會是什麼?

當然,家長們的焦慮,除了攜帶於原生家庭的舊有焦慮,還有當下衣食住行、孩子成績、家庭生活、工作事業、收入支出等與慾望嚴重不匹配的各種焦慮。這種焦慮會在時時事事的過度嬌縱中被不知不覺遷移給孩子,於是孩子迫切地想要“成為中心”,想要所有人都圍著他轉,想要全世界光環都歸他所有。一旦人們沒有表現出以他為中心的順從,他便會覺得期望受挫,會天經地義認為人們背叛了他、對不起他。他就會去報復,不是隻報復那一個人,而是去報復啪啪打了他臉的那一類人。他的報復觸犯了社會規則或法律,社會懲罰了他,他就會拿這個“被懲罰的事實”作為證據,證明社會確實背叛了他、虧待了他,於是,他理所當然走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暴力相向、不擇手段的去對付那些反對他的人,對付反對他的這個世界。

最終的結果,你懂得:當你因為自己的焦慮而懷抱功利心過度嬌縱不捨得管教他、懲罰他,社會便會狠狠地替你管教他、法律會更狠地替你懲治他——你明明是那樣迫切地想要小芽苗長成參天大樹的啊,你幫助小芽苗成長的方式卻是用生鐵筒子把它罩了個密不透風!

“從孩子的衣食住行到學習等習慣的培養,適當輔助於懲戒是必須的!尤其是在孩子七歲之前。”這是我始終如一堅持的教育觀。“七歲看老”不是白說的,七歲之前智力發育已完成了80%,長大後的人格品行和生活狀態已經可見——七歲之前立好了規矩、劃定了底線,孩子以此規矩和底線為基本人生畫板,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填充任何色彩,都將是一幅明媚好畫!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該如何擺脫教育焦慮?

3、中國式家長的“過度功利”,是將低自尊的自己投射於孩子的過程

中國式家長最深重的焦慮表現在家庭教育、親子關係上,位列第三的就是“過度功利”,這是家長將低自尊的自己投射於孩子的過程。

◆中國式家長的“過度功利”投射於孩子會怎麼樣?

過度功利的家長,最明顯的作派就是“只要分數高、其他皆可拋”。而家長的“過度功利”,最容易創造出“過度冷漠”的親子關係。因為家長只盯分數,孩子原本該當三百六十度成長的全維指標,便被簡化成“分數”這一個指標。當這個單一指標不被實現的時候,家長便對眼前這個真實的孩子視而不見了,他們一門心思只肯要符合自己期望的、想象出來的那個孩子,於是,血脈相關的親生父母,便成了眼前頭這個真實孩子的“差評師”:除了高分數之外的一切成長和進步,都會被家長全盤否定!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家長自己從小到大成長過程中不曾得到過來自於尊長的肯定與讚賞,他們又怎麼能夠“把自己從不曾有過的東西”給予自己的孩子?——此類家長所養育的孩子有一個共性表現就是“低自尊”!

什麼是“低自尊”呢?簡單說就是“貶低自己”,這類家長和孩子最常說的話就是“我做不好”、“我笨”和“我沒用”等等。他們往往很難把下定決心要做的事堅持到底,或者是缺乏自信心,或者是抱著失敗主義的態度,他們對人對事常常有極強的防禦性,既渴望友誼又不肯“打開自己”,他們不僅排斥自己,也排斥別人。比如孩子月考分數是98,家長眼睛裡看不到那已經得到的98分,只會不依不饒地追問丟掉的那2分!

◆等待“低自尊”孩子的將會是什麼?

因為長期被父母過度指責、過度冷落甚至過度懲罰、過度虐待,這類孩子從來就不曾真正感受過被疼愛、被欣賞,他們無從體會愛的力量。他們會把被冷落被指責被虐待歸結為自己的錯。如果是女孩子的話,“低自尊”的她們長大以後,被男朋友或者丈夫背叛,只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比如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夠漂亮,於是就會不惜一切代價一次又一次頻繁去整容——因為,她們會以從父母那裡習得的經驗來理解被背叛:他之所以拋棄我喜歡上另外那個人,是因為我不夠好,我長得不好、性格不好、能力不好……而性格與能力是見仁見智的軟指標,於是通過一次又一次在臉上動馬子把自己變得更漂亮,便成了這類女孩子唯一的救贖與選擇!

諸如此類,低自尊的孩子會把周圍人以及社會對他的不公正,統統歸因為“自己不夠好。”這樣不合理的認知使得他總是把周圍一切的人和事大大地高估,而把自己永遠地低估。因為他從小體驗到的,就是父母親對他無休止的貶低和差評——父母這是出於為他好?出於想逼他上進?不可能!他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全是父母的冷漠。所以,他認定了這個世界也是冰冷的。於是他就自然而然形成了獨屬於他這種“可憐蟲”的生存模式:那就是討好,無下限的討好他人,哪怕是陌生人。比如去市場裡買根蔥買顆蒜,他也會習慣性給賣菜的說幾句好話。總之,他的生存模式就是把自己放低、放低,低進塵埃裡,只求自己所做的是對別人有利的。為什麼要這樣呢?是企圖換取一點點的溫暖啊。

最可悲的是,即便通過無下限放低自己討好了別人、換取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樣微弱而虛幻的溫暖,但實質上,他骨子裡卻依舊是冰冷的。他從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別人。在他們的認知系統裡,他自己什麼都不是,他唯一能活下去的策略只有兩個字:卑微。

眾所周知,一個孩子的良性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的良性土壤。但是,當這個家庭的創建者與主載者從身到心無處不焦慮、從衣食到住行無所不焦慮的時候,整個家庭中就連流動的空氣都是焦慮的,如同敏感又膽小的魚兒身遊動在其中的小孩子,又如何能夠燦爛又舒展地呼吸和生活?如何能夠健康又明媚地成長和發展?

小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該如何擺脫教育焦慮?

生活在社會高速發展、知識飛速迭代的如今,誰又不是負重前行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又該如何擺脫教育焦慮?

大道至簡,原則只有一條:想得再多,顧慮再多,害怕再多,都是沒有用的,所有事情不論大小不都是一點一點順其自然完成的嗎?孩子人格品行與知識技能的良性向好不都得按部就班一點一點朝前走的嗎?

一個家長是不是真的像自己認為的那樣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子女成長,是不是真的愛孩子、真的為孩子好,檢驗標準不必太多,唯兩條而已:一是打心眼兒裡肯把自己變成真的孩子去跟自家孩子在一起,二是肯把孩子當一個完全獨立的生命個體去尊重!

真正的愛,絕不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件隨意擺佈、將自己未足的慾望強行轉嫁、將生活中諸多不如意的焦慮強行遷移,更不是將自己成長過程的負性烙印莫名投射——不過度控制、不過度嬌縱、不過度功利,才是一個家長剝卻“家長身份”,以一個獨立又美好的生命給予另一個獨立又美好的生命最妥帖的尊重與福祉!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大語文教學探索及傳統經典閱讀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