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四大無價之寶,全都下落不明,它們到底去哪兒了呢?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這個進程中更是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奇珍異寶。“物以稀為貴”,普通的文物還不足以稱之為“無價之寶”,真正的國寶一定是有著濃厚歷史底蘊的絕世珍寶,如果按照這個標準衡量,

中國歷史上就曾經出現過4大無價之寶,可後來卻全都下落不明,它們到底去哪兒了呢?

第一樣:秦始皇的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鐫刻而成,被視作為正統皇權的重要憑證,上面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8個字,傳聞得到這塊傳國玉璽的人往往會被當作“天命之子”。秦朝滅亡,秦王子嬰把它交給了劉邦,西漢滅亡,傳國玉璽又輾轉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手中。

史上四大無價之寶,全都下落不明,它們到底去哪兒了呢?

東漢末年發生了“宦官之亂”,傳國玉璽意外被諸侯孫堅獲得,後來又到了袁術手中,再之後重歸漢室,曹魏代漢之後,傳國玉璽歸曹家;晉朝取代曹魏後,傳國玉璽又到了司馬家族手中。之後玉璽又多次更換主人,若隱若現,神秘無常,最終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第二樣:隨侯珠

“完璧歸趙”的故事家喻戶曉,導致“和氏璧”的風頭遠遠蓋過了另一件寶物:隨侯珠。實際上,隨侯珠、和氏璧並稱之為“春秋二寶”,而隨侯珠的來歷,相傳是隨國的君主在路邊偶遇了一條受傷大蛇,便心生憐憫,醫治了它,大蛇為了報恩,銜來了這顆寶珠,贈送給隨侯。

史上四大無價之寶,全都下落不明,它們到底去哪兒了呢?

大蛇稱自己是龍王之子,為感謝隨候恩德,特意報答,說完便消失不見。公元前706年楚武王伐隨,隨侯珠流入楚國,楚國滅亡後,隨侯珠又到了秦始皇手中。但秦始皇去世後隨侯珠就消失了,有人認為它被秦始皇帶入了皇陵,用作照明——這麼說起來,“隨侯珠”應當是一顆夜明珠,“珠聯璧合”這個成語,講的就是隨侯珠與和氏璧。

第三樣:秦始皇十二銅人

漢朝賈誼的《過秦論》中說道,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秦始皇確實鑄造了12個大銅人像,把它們立在咸陽王宮的大殿前。據說這12個銅人的原材料,還包括了上古大禹鑄造的“九鼎”,而12這個數字,寓意著大地一統。

史上四大無價之寶,全都下落不明,它們到底去哪兒了呢?

不過,這12個銅人並沒有被流傳下來,關於它們的下落,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霸王項羽進入咸陽後放了三天大火,銅人被毀;二是東漢末年時被董卓毀壞;三是被秦始皇帶入地宮。不過超哥認為,象徵著秦朝定鼎天下的十二銅人,不太可能被秦始皇帶走。

第四樣:明朝《永樂大典》

明朝的永樂大帝朱棣在位時重視文化,命解縉、姚廣孝兩人主持編纂了一部超級類書,集中國古代典籍之大成,作成《永樂大典》。它堪稱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內容涵蓋了天文地理、經史子集、陰陽醫術、戲曲工藝、佛道藏經,藝術價值和考古價值都登峰造極。

史上四大無價之寶,全都下落不明,它們到底去哪兒了呢?

但這樣一本奇書卻莫名失傳了,它的正本,相傳被朱棣帶入了皇陵,被收藏在朱棣與徐皇后合葬的明代長陵中,但這種說法並沒有確切依據。不過,《永樂大典》的副本,卻因為戰亂火災等原因,四處散落,還被人偷走了一部分,嚴重缺失,令人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