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希12岁考入中科大,31岁成哈佛最年轻教授,为何不肯回国效力?

尹希12岁考入中科大,31岁成哈佛最年轻教授,为何不肯回国效力?

曾几何时,“神童”在中国已经变成了“伤仲永”的代名词。以曾经的数学天才柳智宇为例,他初中就获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高中时为中国代表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获取金牌。正是因为在数学上的超强天赋,加上所取得的耀眼成绩,在高中还没毕业就获得了北大的保送资格。但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柳智宇却拒绝了麻省理工学院伸出橄榄枝,而是遁入空门当了僧人。

无独有偶,之前一段时间,数学天才付云皓,他两度为中国队斩获国际奥利匹克竞赛金牌,但他大学毕业后,却选择当了一名普通的数学老师,服务于基层。对于这些选择,很多人都感到不理解,认为这是人才的自我作践,理应将精力投入更有用的科学研究之中。

尹希12岁考入中科大,31岁成哈佛最年轻教授,为何不肯回国效力?

对于这种看法,并不想予以置评,我今天想介绍另一位少年天才的人物——如今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尹希博士。

1983年12月,小尹希生于河北保定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的父母皆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都在担任地质工程师。在家庭浓郁的学术气氛的熏陶,尹希从小便表现出了不平凡。

当其他孩子还在玩过家家、玩积木时,幼小的尹希就已经能够静静地待在家里,钻研数学、物理等高深的知识。在他看来,小孩子的游戏根本无法提起他一点儿兴趣,物理和数学要比游戏好玩多了。

二年级时,尹希就已经能看懂关于微积分的书籍。他的妈妈生怕出现“揠苗助长”的情况,于是赶紧出来反对,要求他打好基础再学习这种知识。随后,他的母亲便将这本微积分的书,藏了起来。谁知等母亲走后,尹希又将这本书找了出来,偷偷地看,就像我们小时候趁大人不在,偷偷看电视一样。

尹希12岁考入中科大,31岁成哈佛最年轻教授,为何不肯回国效力?

事实上,尹希当时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早已超乎其父母的想象。在他9岁半的时候,就破格进入了入北京市第八中学智力超常实验班。从课程上来说,实验班授课的知识远超高中水准,同学们都在紧张地记着笔记。但是唯独只有尹希,却从来端端正正地坐着,就是不动笔。

对此,数学老师特别生气,觉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得到足够重 视。在反复考虑后,老师只能带着自己讲课的部分内容,告诉尹希的母亲,他上课不想记笔记。面对母亲和老师的质疑,尹希却二话不说,拿出纸和笔,将老师所讲述题的解法,在纸上推演了一遍,并说:“既然已经记在了脑子里,为何还要记笔记呢?”

在智力超常实验班,尹希年级最小,但是成绩最好,物理和数学考满分是家常便饭。对于尹希来说,他之所以考150分,不过是因为满分只有150。

3年后,12岁的尹希以572分,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著名的少年班,又成为了当时少年班最小的学生。说到少年班,或许很多人又会想到“伤仲永”的故事。毕竟少年班曾出过出家为僧的学生,也出过得了神经病的学生。

尹希12岁考入中科大,31岁成哈佛最年轻教授,为何不肯回国效力?

但是让看客们失望的是,尹希到了少年班,反而还像开了挂一样。在中科大的5年时间里,尹希在学习上没有丝毫的懈怠。相反,他每天督促自己6点钟起床,到图书馆占座。在偌大的图书馆,总能看到这个小孩子的身影。

他每天督促自己6点多起床去教室占座,既跟着物理系学生一起学习物理知识,又跟着数学系学生一起学习数学理论,每天勤勤恳恳,埋头苦学。

此外,少年班的课比一般学生的课要求更高一些,这也为尹希日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知识理论基础。

在1996年的一次实话实说中,曾有人质疑少年班,将年幼的天才孩子集中在一处学习,是否扼杀孩子天性,剥夺了他们的幸福童年。对于这种观点,尹希并不赞同,他认为少年班不仅没有剥夺天才儿童的天性,反而给了他们更好的选择。既然能提前完成学业,为何不早一点儿。早一点结束学生生涯,就可以早一点进入研究领域。

在学校,尹希每年都能获得 奖学金。在完成五年制本科学业后,17岁时尹希申请了美国排名前10名的几所高校。结果被同时被所有学校录取并争抢,为了显示自己求贤如渴的诚意,所有大学均表示愿意提供全额奖学金。

尹希12岁考入中科大,31岁成哈佛最年轻教授,为何不肯回国效力?

经过几番抉择,尹希最终选择去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同学中他的年龄最小。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他的研究方向仍是理论物理,并获得了哈佛大学两万多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在哈佛大学,尹希几乎每天都在做题,甚至做到凌晨四点,趴在桌子上睡着。由于尹希的刻苦,他很快便完成了博士学位的考核,被授予物理学博士,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那年他仅仅23岁。

为了防止学术中的“近亲繁殖”,哈佛大学一般不允许学生留在学校完成博士后的研究。但是由于尹希过于优秀,因此学校破格让他留校进行研究。2008年,年仅24岁的尹希博士被哈佛大学聘请担任物理系助理。

在上课之余,尹希积极从事多方面研究,主要研究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论中的超对称束缚态。尹希的工作对于近年来弦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后来荣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尹希12岁考入中科大,31岁成哈佛最年轻教授,为何不肯回国效力?

2015年,哈佛大学正式将不满32岁的尹希升格为正教授,创下了华人哈佛最年轻教授的纪录。同时,尹希也是现在哈佛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

随着尹希的名气越来越大,有些国内媒体便询问他,是否有心回国发展。但是尹希却说:

“我暂时不想回国,因为哈佛大学有最顶尖的物理学家,一出办公室就可以互相交流。”不过尹希还是留有了余地:“如果我回国,绝不会仅仅一个人回,而是带一支物理科学家小组回国。”

或许在尹希看来,国内学术氛围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和美国存在差距。尹希留在美国,可以通过该国优质的学术氛围取得更多成果。在教学中,尹希或许会培养更多顶尖华人物理学家,到时候一起回国效力。希望天才尹希能实现他的诺言,为祖国建设添上一分力。

尹希12岁考入中科大,31岁成哈佛最年轻教授,为何不肯回国效力?

从尹希的例子来看,所谓天才,往往是玩出来的。在我们看来,打游戏很有趣,踢球、打篮球很有趣,谈恋爱、唱K很有趣。但在尹希看来,学习数学和物理才是最有趣的。

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只有兴趣才会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并潜心钻研。然而让孩子提升对数学等学科的兴趣又谈何容易?相反,很多孩子都对学习数学视为畏途。

尹希12岁考入中科大,31岁成哈佛最年轻教授,为何不肯回国效力?

但是笔者要说的是,数学也可以很好玩!杨振宁曾对一群中学生讲解了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并说:

“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记得,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可以说,正是这个民国时期的数学家刘薰宇,为杨振宁开启了数学兴趣之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斩获了诺贝尔奖。

尹希12岁考入中科大,31岁成哈佛最年轻教授,为何不肯回国效力?

刘薰宇到底有多厉害呢?他一共写了三本书,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刘熏宇化身马先生,讲解了一百多道题,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对孩子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第二本《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非常直观、非常有趣味性,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本书的难度稍高,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这是高阶内容,孩子们或许会看得有些吃力。但是只要读进去,吃透,就绝对能获得不凡的收获。

尹希12岁考入中科大,31岁成哈佛最年轻教授,为何不肯回国效力?

更难能可贵的是,刘薰宇在严谨的同时,还加入了许多幽默的元素,其中一些段子,准能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学习这本书,说不准这能让您的孩子成为下一个天才少年。

本书团购价69元,双十一做活动,可点击下方横条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