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博士生寧願進入高校當老師,而不願意進大公司工作?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讀到博士,至少已經在學校待了二十年左右,已經習慣了學校的流程和生活,能進入高校當老師是幸運的,寒暑假都有較長的假期,工作的時長和壓力都沒有進企業那麼大。

有的人可能說進大公司薪資會比較高,其實不然,算上投入的加班、各項時間成本,其實也高不到哪裡去,而且高校能拿到科研項目的話,收入不一定會比大公司低。

也有的人說大公司機遇會更大,但有高校穩定嗎?大公司隨時可能會走下坡路,但高校是教育之本,怎麼也不會垮的吧。

關鍵是現在國內很多大學的博士生想去高校當老師,但進不去。


隔江垂釣


我跟你分享一下我身邊兩個人的例子,你就知道為什麼很多人寧願進大學當老師,也不願意進大公司工作。

第1個例子,是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指導我畢業設計的一位女老師。她就是題目所說的這種情況,我也跟她討論過這個問題。

她是211,985學校畢業的計算機專業博士,她快博士畢業的時候,華為bat這些公司都主動接觸過她。但是都被她拒絕了,主動申請到我們學校當老師。

我們剛好面臨著畢業找工作,所以很不能理解,這種大公司工資又高,為什麼她不願意去工作呢?

這位老師給我的答案是,進大公司的機會隨時都有,但是進高校工作的機會是很稀缺的。

她現在每天的工作時間表大概是這樣:早上先把孩子收拾好,送到幼兒園,然後去農貿市場買菜,做好中午的飯,然後下午到學校上課。

所以相當於她每天只用上半天班,而且收入一年下來並不比公司上班低。自己有科研項目,能夠申請到不少的經費,而且寒暑假也可以休息。

第2個例子是我高中的同桌,這是一位男生,他自己的性格就是那種淡泊名利的。對錢財這種事情看得比較淡,但是很希望自己在學術界有一番建樹。

他們家就是那種學術家庭,他的父親也是一位搞科研的老專家。所以他對這種事情非常的嚮往,所以說每個人的追求都不同吧。


木魚說職場


自己也博士畢業,找工作企業開的年薪在60萬,甚至有的算上績效能開到100萬,但是最後我還是選擇了一個普通一本大學當老師。家裡父母年紀大了,需要我能夠安穩的照顧,去企業壓力很大,幾乎每天晚上要加班,回家都11點以後了。高校雖然待遇差,但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多,每天在學校基本待4個小時就可以,可以按時回家陪家人,此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還可以接接項目,雖然收入比企業差遠了,但是生活質量還是不錯的。


moonlightran


不要說博士喜歡進高校!環境是主要因素,機制佔重要因素!我碩士畢業進入石油化工企業,乾的都是啥?我學的催化,我去了焦化車間(全廠2個與催化不大相關的車間之一,一共近20個車間),之後我三個月頂崗外操,車間主任接著讓學內操,可是一週後,分管副總讓我們幾個去搞培訓,幹了近一年,實在沒意思(完全偏離初衷),自己申請回車間,可原來的車間早已物是人非,重要的是幾乎學不到技術!然後就被調去了安全管理部門!一年後,毅然辭職,決定上學讀博士!我已經結婚生子,可是真的不想就這麼一眼看穿到頭,30多年後的自己!現在博士待遇都差不多,有好的科研環境氛圍的真不多,尤其是人文環境,小人太多!現在就一個目標:努力多發論文,多出成果,留在高校!


f0007


百靈鳥認為,博士生屬於國家的精英人才,高端智庫。博士生選擇進入高校當老師,更多的是考慮實現人生理想,展示平生所學。用自己的知識教育更多的人,推動社會進步。


我的表妹小芳,去年博士生畢業,進入了浙江省一家省屬高校任教。她學的是生命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是同一個專業,同一個方向。在讀博士期間,曾經到美國進修過一年半。


專業知識很豐富,個人專業能力很強,同時還具有美國留學背景,各種條件集中在她身上,初入職場的她,頗受用人單位歡迎。


博士畢業時,小芳可以選擇很多工作崗位,有高薪的外企,有條件優越的國企,但是最終她選擇了大學老師,當一名普通的教書匠,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專業研究。


跟她網上聊天,談及她選擇當高校老師的原因時,她感慨頗深,總結了三個原因:


一是她能繼續從事所學專業。小芳從碩士研究生開始,就是選擇了生物工程專業方向,對自己的專業領域非常熟悉,也很喜歡自己的專業。在大學裡當老師,她每天從事的還是她最熟悉的工作,專業對口,她工作起來得心應手。在大企業,雖然也可能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但是,那應該是具體工作多一些,深入研究較少,也可能從事一些與本專業無關的工作。


二是她能有一份優越的工作。小芳認為,高校教師,在社會中擁有非常高的社會地位,尤其是隨著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國家對高校老師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一些教授、專家等知名學者,社會地位非常高,很受人們尊敬。同時,高校教師待遇也很好,有安家費,工資、福利待遇很好。在大學當老師,可以安心的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沒有後顧之憂。


三是她能實現自己的專業夢想。大學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承擔具體的科研項目。小芳所學的專業,目前是一門新型的專業,國內研究起步不久,而且也越來越受到歡迎。小芳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能夠創造出更多有價值的理論成果,更好的造福人類。這也是她堅持讀博的原因。在這裡,可實現他的人生理想,實現他的人生價值。


博士生,知識淵博,學歷高,他們更多的追求理論成果創新,追求自身價值的不斷實現。他們是國家的支柱,他們更加看重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和理想。對於大企業的高工資、高福利,他們並不是很感興趣。

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我是職場百靈鳥,專注職場領域,喜歡聊聊職場的經驗,喜歡談談公務員那些事。歡迎關注我,歡迎討論溝通!我的評論區,始終有你一席之地!


職場百靈鳥


小編提這問題並沒有經過調查。也許,前幾年這種情況存在。博士畢業了,總想找個穩定的工作,俗話說的編制。

時代在變化,高校、科研所類的,女生博士畢業還考慮一下,男生基本上很少有人首選。

第一,一些上檔次的高校聘請教師要求須有海外求學經歷,沒有這種經歷即使進入高校晉級也會受影響。二類高校所在地大都是二線城市,受各種條件限制,很難出成果。第二,工資待遇遠遠低於企業。第三,高校上升空間小。我有親戚博士畢業進入一家半導體企業,第一年月薪1w5,第二年月薪稅後就2w多,他同學進入科研所的工資不足一w,不否認,進高校與企業聯合也會收入不菲,但這畢竟是少數。所以有許多年輕的高校教師跳槽到企業。



布衣教師


為什麼很多博士生寧願進入高校當老師,而不願意進大公司工作?

大家好,我是匠心。很多的選擇繼續攻讀博士的時候,他就已經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希望可以讓自己的知識可以學以致用。並且說,博士對於學術這塊的建樹相比之前的學習都更細化。選擇博士的進修人員基本都是善於學習,熱愛專研學習的群體。

我大學的一個朋友,是學習英語專業的,在大學考過了英語六級和八級,之後畢業也一直攻讀到了博士,最後留在了自己大學的院校當老師了。
記得我當時在和她一起吃飯的時,不解的我詢問了答案。
她告訴我:唸了一輩子的書,我不願意離開這個熟悉的環境,而且自己不喜歡職場的那種紛爭,我喜歡的就是高校的感覺。

通過我朋友具體情況,我認為博士生不願意進大公司工作有這幾個方面。

家裡的環境影響,父母從小的思維灌輸導致

我的朋友真的是一個家境很好的家庭,家裡從小給她灌輸的就是學習才能改變自己,學習才是出路的思想。

這個是上個年代父母從小都會教育孩子的,導致很多孩子從小都是非常的努力學習,渴望實現父母的願望,找到一個穩定而且在身邊看來比較體面的工作。

像我朋友這種繼續升學博士的群體來說,她們更多的是為了實現父母的願望而努力著,並且對於高校就業也是父母心中認為比較體面的工作。

厭惡職場的紛爭,繼續在這個穩定的溫室中繼續成長

職場,在很多的人心中都是江湖,特別對於很多高學歷的人才。她們很多不喜歡紛爭,喜歡那種穩定的生活,不喜歡也不善於為人處世,喜歡的是院校裡面的純純的相處方式。

我之前有一個同事,真的是非常的有能力,在我們的企業中都是以管理層去培養的。可誰也想不到,她就在自己即將晉升經理的時候,依然選擇了離開,離開了自己的職場,選擇了去學校教書,選擇了陪小朋友去。

最輝煌的時候選擇了離開,也是是她對職場紛爭一種的厭倦的最好詮釋。

學習是自己的優勢,而在高校更能發揮自己的特長

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想做自己最擅長的時。對於博士生來說,她們相比於很多人來說,更擅長於學習,擅長於接觸書本的東西,並且喜歡把書裡的東西總結和分享給更多人。

在學校,可以更能發揮她們的優勢,更多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果硬是去大公司就職,一個是需要各種的應酬往來,另一方面是很多時候自己努力學了這麼多年的專業,很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在轉變。

總結結語:高校比大公司對於博士生來說,更適合作為她們的戰場。在高校中,她們更能找到自我的方向,在自己熟悉的環境更能發揮自我學習的優勢。並且說,在高校可以避免很多職場的紛爭,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下,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匠心陪你聊職場


我既是一名執業律師,也是一名在讀的博士生,我可以說說我的感受:

第一,讀到博士的人,大部分年齡都較大了,30歲左右很常見,相比於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年輕氣盛,奮鬥的衝勁兒已經減弱,而這個衝勁兒對於去企業工作很重要,因為再大的企業(一些國企除外),必然以效益為指標,業績的壓力、裁員的壓力、換工作的壓力,都不可避免。

第二,除了一些高科技研發崗位所需專業之外,企業的很多崗位對專業性知識的要求並不高,而讀到博士的人,在一個細分的知識領域基本達到很高的水平,這樣的知識水平,在有的企業裡有些崗位,有些“浪費”。

第三,高校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而且有基於專業知識的職業晉升體系(職稱),對讀到最高學歷、具備某一細分領域專業知識的博士來說,更“對口”。

第四,高校工資水平雖然不高,但是穩定,且業績壓力、換工作的壓力比企業小的多,近三個月長的寒暑假更是其它工作沒有的。如果是教職,時間就更自由了,一些應用型的專業,可以去社會上兼職。


趙大威


我們來看看華為聘用博士生的一些數據,華為做個一個統計,就是從2014年進入華為的博士,累積流失率達到54%。這個一個非常高的一個數字,高薪,高技術,高形象如華為類的公司,在博士的使用上尚且有如此的無奈,並別說其他的一些大型公司,想來情況應該差不多,甚至比華為還差。

而根據對華為的離職博士的調查來看,離職原因不外乎幾點,所從事的工作與自己博士專業方向不對口,有一種無力感,不知道從哪裡發力,再就是主管領導的水平壓抑了博士的發揮,這幾條佔大多數的離職原因,沒有一點與薪資有關。

攻讀博士,籠統的說,就是自己找問題,自己來解決問題,和碩士的專業老師找問題,碩士找解決辦法已經不同了。所以,如果讓博士,在一個不是自己專業的方向上從新來過,重頭學起,對他們來說,應該是相當痛苦的。

而高校不同,他們選擇了一個有他本專業的高校進去以後,只要自己提出一個方向,並且找到課題經費,那麼,他就可以動手實施,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自由度和空間,對於一個講求短期效益的起來來說,很難給予,這也是現在博士偏向於去高校就業的一大原因。

所以華為也在反思,思考不給博士定方向,讓他們自由發揮,這個想法不錯,但是第一就是要求這個人才足夠優秀,華為才肯下本錢,第二就是這個路還很長,機制的形成還需要時間,而高效,則是現成的管理模式與方法。

相信隨著以後的企業越來越有錢,越來越重視基礎研究和投入以後,這個問題會有所改觀。

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高薪職位,獵頭服務就上無憂精英網(www.51jingying.com)


無憂精英網


大家好,我是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

我在高校裡生活工作20年,高校裡的一些事對我來說是司空見慣了,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理由其實很簡單,並沒有什麼深挖的必要。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博士生願意進高校當老師,是因為他們想從事自己的專業。

答案就是這麼簡單。想從事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是多數人從本科畢業就會有的樸素願望。用心理學和經濟學的原理來講,這叫“沉沒成本”。一個本科生花了4年時間來學自己的專業,這4年學習是他區別於其他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他當然希望這4年不要白費,除非他非常不喜歡自己的專業。當然,本科教育很大一部分是通識教育,也就是說大部分教育是為了讓你可以做好任何職業,所以本科4年的沉沒成本並不高,這也是很多本科生(包括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沒有從事自己專業的原因。

但博士不一樣,他們花了十年時間來學自己的專業,首先,他們不討厭自己的專業,否則堅持不下來,其次,他們接受的是專業教育而不是通識教育,最後,他們年齡更大,再調整的空間比本科生要小很多。因此,博士的“沉沒成本”更高,即是說,如果轉型,其付出的代價更大。這就是博士更願意繼續從事本專業的原因。

當然,去企業也可以做本專業,但是,企業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它不會站在個人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只能是個人來適應它。博士到企業後,是否能從事本專業研究取決於企業的需求。進去的時候能做,將來是不是還能做,取決於企業發展情況。有的博士可能會被迫轉專業轉方向,有的博士可能會直接遭遇項目終止、裁員。那個時候再去轉型,成本更高,幾乎難以承受。

什麼地方能讓博士可以長期(甚至一輩子)從事自己所學專業,而且還可以選擇用什麼方式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從事教學可以、從事研究也可以、從事社會服務或成果轉化也可以),這樣的單位只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任何一個風險厭惡型博士,都會選擇去高校或者科研院所。

高校裡的有些事,看透了就是這麼簡單。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感興趣,請點擊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