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留幹部產業穩隊伍 潘家灣鎮鼓勵發展多種經營

咸寧網訊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譚昌強、通訊員陳丹報道:10月30日,在嘉魚縣潘家灣鎮龍坎湖村,村幹部譚利軍正駕駛收割機幫農戶收割水稻。

“在水稻收穫季幫人收割,既方便了群眾,也能增加自己的收入。”譚利軍說,在村務工作之餘,他還發展了自己的稻蝦共作產業。

譚利軍2008年從部隊退伍回鄉,2014年在村兩委換屆時被推選為村委會委員,當起了“村官”。然而,譚利軍發現,僅憑每年2萬多元的“死工資”,怎麼都不能滿足一家人的生活。

在村支書劉漢橋的鼓勵支持下,譚利軍於2016年承包了30畝地,搞起了蝦稻共作。現在每年有近20萬元的收入,做起事來也格外起勁。

“在我們村,每個村幹部都有自己的產業。”劉漢橋介紹,村裡鼓勵幹部搞自己的產業,尤其是譚利軍這樣的年輕幹部,只有讓他們把產業搞起來,才能更好帶動群眾致富,年輕幹部也才能安心紮根基層,更好為群眾服務。

近年來,嘉魚通過“千人計劃”和“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選拔、補充了大批年輕幹部、後備幹部到村一級組織。基層幹部隊伍“進人難”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但“留人難”問題仍存在。

在潘家灣鎮,45歲以下的村“兩委”及後備幹部共65名,僅今年就有8人辭職。年輕骨幹力量的流失,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黨的建設等各項工作帶來不利影響。而很多年輕幹部也表露出工資低、養家難,想出去打工的念頭。

為穩定基層幹部隊伍,尤其是年輕幹部,潘家灣鎮在鼓勵村幹部發展產業上展開積極探索。一方面,充分利用農業技術、新型農業培訓等,加強相關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對符合條件的幹部種養殖戶,在相關產業扶持上,提供與其他種養殖戶同等的政策及資金支持。

“鼓勵、引導他們發展產業,能有效培育幹部紮根基層的土壤,也能更好起到示範帶動作用。特別是特色產業、新興產業培育上,基層年輕幹部在知識、年齡、技能結構上更具優勢。”潘家灣鎮黨委書記餘學文說,更重要的是他們有通過發展產業改善生活、成就自我的迫切需求和強烈願望。

今年4月當選為潘灣社區黨支部委員的張濤,在潘家灣村承包了20多畝土地,養起了黃骨魚和青蛙。他坦言,每年近20萬元的養殖收入是他安心工作的基礎。

“鼓勵幹部發展產業,在我鎮已成為共識。”餘學文表示,今後將積極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產業發展激勵、幹部管理考核和幹部監管機制,力爭為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提供“產業留幹部、產業穩隊伍”的“潘灣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