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依扎、狗粉絲與互聯網的“有惡意”

作者|毛麗娜

33歲的女演員熱依紮在最近一個月內獲得的關注,恐怕比她此前所有作品加在一起的熱度還要高。

抑鬱症勇士、女權鬥士、吃人血饅頭、網暴素人……15歲便登上《瑞麗》雜誌封面,出演過22部作品的她,以一種或許自己都想不到的方式成為互聯網上的一個現象符號。

熱依扎、狗粉絲與互聯網的“有惡意”

11月2日至3日凌晨,熱依紮在這段時間裡通過轉發、評論“掛”了上百個“素人”。之後,有人說她瘋了,有人誇她硬氣。隨著各方勢力下場、大V發言站隊,事情慢慢從“明星該不該對網絡惡意忍氣吞聲”,演變為一場各懷心思的角力

好“剛”的熱依扎

出演過22部作品的熱依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除了《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檀棋,就是《甄嬛傳》中的寧嬪。

無論是檀棋還是寧嬪,都與熱依扎本人很像。長相漂亮、脾氣火爆,自己對世界有一套衡量標準與行為準則,很難輕易被外界影響。

熱依扎、狗粉絲與互聯網的“有惡意”

這樣的人,在影視作品中堪稱令人舒服的清流,但在現實中,就是過剛易折。

熱扎依與網友之間的紛爭,通常認為是以2019年7月其穿著黃色吊帶裝現身機場,被部分網友批為“穿著暴露”為起點。

其實,熱依扎早在2018年2月14日,便因為說自己是少數民族所以不過春節而遭遇過大規模網暴。當時的熱依扎,如現在大部分明星的處理方式一樣,先解釋後刪帖最後清空微博。

時隔一年,熱依扎對負面輿論的處理方式從“逃”變成了“剛”。被批穿著暴露,熱依扎反擊女孩對自己的身體享有自由;8月23日在微博曬出自己的診斷書,承認自己患有重度抑鬱症與重度焦慮症;在營銷號刻意製造其與佟麗婭矛盾時,親自下場掛營銷號並稱會訴諸法律。

熱依扎、狗粉絲與互聯網的“有惡意”

女明星不甘沉默,向營銷號討回公道,很符合現在的主流價值觀。至此,事情也應告一段落。但隨後,有不明身份的網友開始發微博並@熱扎依,對其進行辱罵及刺激,熱扎依開始長達一天的掛“素人”予以反擊。

被熱依扎掛出來的素人有些屬於無辜中槍,僅僅是勸她不要在網上與網友互懟,儘快去就醫治療,便被殺紅了眼的熱依扎當做惡意諷刺而轉發。大部分被掛的素人都選擇刪帖以求自保,一眼望去,熱扎依的微博中充滿了“抱歉,此微博已被作者刪除”的字樣,頗有一番黑色幽默的味道。

熱依扎、狗粉絲與互聯網的“有惡意”

原本,熱依紮在輿論上一直處於上風,但這樣一來,很快便有人質疑她隨意掛素人同樣是一種網暴。更有人直接質問“熱依扎是瘋了嗎”,輿論風向轉向對熱依扎不利的一面。

緊接著又有人指出,熱依扎是遭遇了來自“狗粉絲”的惡意構陷。這批“狗粉絲”先是以汙言穢語激怒熱依扎,引起其注意並轉發。而後他們重新編輯自己的微博內容,改成對熱扎依的關心,甚至偽造粉絲身份,製造“熱依扎網暴無辜網友”的局面。

熱依扎、狗粉絲與互聯網的“有惡意”

24小時內,事情出現了數次反轉,各界大V隨即下場轉發並發表高論,同時“挖出”此次策劃熱依扎網暴時間的主要群體——狗粉絲及其聚集地,超話#波特蘭伐木工#。11月4日晚8點,#波特蘭伐木工#發帖對峙,並列舉證據澄清與此事無關,事情看似告一段落。

至於熱依扎是否會去就醫,其現下的精神狀況又如何,已隨著“掛人事件”的失控變得乏人關心。

好“壞”的狗粉絲

“狗粉絲”三字,出自抽象工作室主播李贛在直播間罵網友的一句名言:“給錢的是嗨粉,不給錢的是狗粉絲”。

李贛這個名字,隨著抽象工作室的解體、其直播間的封禁變得鮮為人知,而曾與李贛一起直播的抽象工作室另一名主播孫笑川,卻成為了“狗粉絲”們的精神符號。

熱依扎、狗粉絲與互聯網的“有惡意”

研究狗粉絲及孫笑川之間關係的報道已經不計其數,硬糖君無意再解析其來龍去脈,只是想聚焦於“熱依扎掛人事件”中的狗粉絲。

狗粉絲不是粉絲,是個龐大而鬆散的組織。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玩梗、說抽象話成為狗粉絲的一員,也可以隨時脫離這個群體。

與其他粉絲組織不同,狗粉絲既沒有統一的“偶像”,也沒有所謂上下一體同心要完成的集體目標。在外界看來,狗粉絲不過是一群噴髒無下限、四處挑唆矛盾、愛用抽象話、愛搞孫笑川的群體。

熱依扎、狗粉絲與互聯網的“有惡意”

但不管是抽象話,還是凡事甩鍋孫笑川,都並不存在“高准入門檻”。也就是說,一個普通網友,只要他願意完全可以在突擊學習瞭解狗粉絲的常規梗後,成為一名狗粉絲。

人人皆可是狗粉絲,狗粉絲逐漸變成了網絡惡意的擋箭牌。如同最初真·狗粉絲們致力於搞孫笑川,無論什麼壞事都推在孫笑川身上一樣。如今狗粉絲這個群體,成為另一個“孫笑川”,不管是什麼,推到狗粉絲的身上、或者說自己是狗粉絲,所作所為就都順理成章,彷彿還成了一種頗“反叛”的亞文化。

狗粉絲在網上的惡行,尤其是與飯圈的爭鬥可謂“罄竹難書”:混入蔡徐坤後援會,引導粉絲高呼“蔡徐坤NMSL”、演唱會上用激光筆照射蔡徐坤的眼睛;炮製百度血小板貼吧事件,製造患者與二次元群體的人為對立;在江歌事件中站隊劉鑫,不斷挑釁江歌媽媽,引導公眾對其產生負面情緒。

熱依扎、狗粉絲與互聯網的“有惡意”

但人們又很難追蹤到聲稱自己是狗粉絲的人,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狗粉絲。這比判斷一個出言不遜的“腦殘粉”究竟是真粉還是黑裝粉還要難。

在虛擬面具的背後,狗粉絲早已不是所謂“搞孫笑川、說抽象話”的玩梗群體,而變成了所有人陰暗面的遮羞布。躲在狗粉絲的身份背後搞對家,甚至要比批皮匿名更加安全。

龐大而無聊的互聯網惡意凝結成的一團灰霧,那便是狗粉絲。

好“香”的人血饅頭

自雪莉自殺後,“雪花論”鋪天蓋地,動不動就是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硬糖君現在寫稿都要左思右想,生怕哪句話沒說對就來個“雪花警告”。

從“熱依扎掛人”事件中後,硬糖君卻想為“雪花”辯解一句:雪花確實無辜,藉由熱點事件推波助瀾的幕後推手們,才真正該被蓋章“雪花警告”。

硬糖君先聲明,不懷任何惡意去揣測熱依扎的經紀公司。但也不得不合理質疑,明知道熱依扎情緒處於崩潰邊緣,甚至說已經崩潰,為什麼還放任她在網絡上掛素人、懟網友,展現自己“剛”的一面。

強制斷網、放長假、隔離外界對熱依扎的負面影響,才是最好的處理辦法。

熱依扎、狗粉絲與互聯網的“有惡意”

女權、女性主義,是這幾年全球的潮流熱詞。一個女明星與這些熱詞沾邊,天然就會獲得關注,以及普通路人尤其是女性的好感。

同時,萬物皆是生意,販賣價值觀也不例外。即使誕生的初衷是為女性爭取利益的女權,也難免被歪嘴和尚念歪。如微博女權大V陳嵐,因刻意製造“天津縫肛門”而被扒皮,繼而牽出女權背後的慈善買賣。

同樣,因反對所謂“田園女權”而催生的對立組織,也離不開生意邏輯。且看網絡上與“田園女權”戰鬥最激烈的幾個大V,舌戰之餘不忘賣賣各類食品用品,從粉絲身上積極變現。

大V之間也互相在玩無間道,其手法與“狗粉絲”激怒熱依扎的“反裝忠”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二元對立的輿論環境下,每個人都可能為了背後陣營的利益化身“狗粉絲”。

熱依扎、狗粉絲與互聯網的“有惡意”

為熱依扎發聲的大V中,自然不乏純粹出於正義感的,但藉機吃人血饅頭的也不再少數。把一個病人塑造為女性戰士,稱她是為了自由發聲,鼓勵她繼續鬥爭下去的。說真的,除了讓熱依扎徹底走向崩潰,看不到任何對她的實質性幫助。

“熱依扎掛人”事件,在一天之內出現了數次輿論反轉,也證明了如今的互聯網之所以惡意蔓延,很大程度就是各方意見領袖攪動渾水,製造二元對立的結果。

熱依扎、狗粉絲與互聯網的“有惡意”

意見領袖的最終目的是“創教”,即成為某一群體的“教主”。《烏合之眾》指出群體是出於某種目的而聚集在一起,本身帶有很強的自我暗示傾向。由於從眾心理以及群體的排外性,導致一個人的謬誤很容易被一群人接受。群體的傾向性極強,對於問題的認識往往也較為極端,極易陷入宗教狂熱的狀態。

這與現在的互聯網現狀何其相似,各懷目的的“教主”刻意放大事實中的某一部分,對其片面理論接受度越高的人,越能成為其追隨者中的中堅力量,同時也是最終被割韭菜的首選對象。為了保持追隨者的忠實度與黏性,“教主”們刻意引導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最後導致不站隊的人只能沉默,發聲就要選邊站,而且越激進越好。

互聯網的誕生看起來讓每個人都接觸到更多信息,實際上在大數據的作用下,我們接觸的信息範圍從廣且淺,過渡到了窄且深。接觸的信息範圍有限談不上兼聽則明,也更容易被煽動情緒,繼而成為某位“教主”的烏合之眾。

熱依扎也好、狗粉絲也罷,不過是“教主”們推行自己的理念,增加教徒黏性的工具而已。坦然接受每一次雪花警告,是一棵好韭菜的自我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