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牆倒塌30週年:默克爾呼籲德國內部“對話”

中新網11月9日電 (卞磊)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30年後的今天,碎片已散落在了世界各地:巴黎一處地鐵站外、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大樓外、甚至美國拉斯維加斯一處賭場內……都能看到柏林牆的“片段”。

30年來,這些牆體碎片早已作為藝術品,融入了各處的風景;那些歷史的親歷者,又經歷了哪些際遇?

柏林墙倒塌30周年:默克尔呼吁德国内部“对话”

2019年11月4日下午,遊人經過在柏林牆遺址基礎上形成的“東邊畫廊”。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柏林牆的倒塌源自“口誤”?】

“自何時開始?”

“就我所知,實時生效。”

當地時間1989年11月9日傍晚,前東德官員沙布洛夫斯基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宣佈政府將給想出國或離開東德的人,發放許可證。

當一名記者問及該新規將何時生效時,沙布洛夫斯基遲疑了一會,給出了上述答案。由此,“柏林牆倒塌”的消息傳開。

實際上,開放邊境閘口的時間為第二天,柏林牆因為這個“口誤”,而早開了一晚。

柏林墙倒塌30周年:默克尔呼吁德国内部“对话”

資料圖:2014年,柏林民眾自發前往柏林牆遺址,紀念這段歷史。紀念場的一段柏林牆內,象當年一樣,民眾只能透過牆上的縫隙窺探牆外的世界。中新社發 黃霜紅 攝

當晚,東德的居民們迅速湧向了柏林牆的關卡。最後,隨著其中一處閘口打開,東德人重新踏上了西德的土地。

此時,距1961年東德立起這道牆,已過了28年。

二戰後,歐洲成為美蘇爭奪的中心地區,直接預示了戰後德國的命運。1945年,波茨坦協定將德國約11萬平方公里割讓給波、蘇,德國的分裂開始。

1949年,民主德國(東德)建立。原民主德國社會統一黨最後一任總書記埃貢·克倫茨指出:修柏林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民主德國認為,無論是物質上還是人才上,“西德(聯邦德國)制訂和執行的那套政策,是在挖民主德國的牆角”。

50年代,西德採取所謂的“放血政策”,宣揚“經濟奇蹟”,鼓勵東德人出逃到西德;60年代,在柏林牆高筑後,西德又以願給東德優惠為由,借經濟勢力的滲透打開缺口,瓦解東德。

柏林墙倒塌30周年:默克尔呼吁德国内部“对话”

2019年11月4日,在柏林市“維利勃蘭特論壇”展出的微縮模型,反映了柏林牆倒塌時的歷史。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這一時期,“奇思異想”的翻牆方式層出不窮:辦假證、挖地道、坐車偷渡,甚至還有人自制熱氣球,企圖飛越那道高牆。

因此,不難想象,當人們得知柏林牆“終於”倒塌後、人頭攢動的情形。牆倒後不足一年,兩德於1990年10月3日統一,歐洲的冷戰,和平結束。

【歡呼過後,東德人成了“異鄉人”】

“我的父親是一名工人,在兩德統一後失業了。”德國《柏林日報》的一位作家倫納範茲,回憶稱。

柏林牆倒塌時,倫納範茲15歲。沒等牆兩邊的民眾回過神來,“一切都變了:東德接納了西德的貨幣,還接收了西德所有的法律、規則和價值觀……”

於是,東德企業遭到西德企業的擠壓、加上沒有良善的配套措施,無數公司接連關停,大批員工失業。倫納範茲稱:“當時甚至沒人知道‘強制裁員’的含義,也沒人知道,該從哪裡領失業救濟金。”

牆倒後,東部的經濟一度崩塌。直到現在,兩地的發展仍存在差距。據2019年3月的報告顯示,東部生產力至少落後西部20%,平均薪水也僅有德國全國平均的81%。

也正因如此,上百萬東部人為了一份報酬豐厚的工作,背井離鄉前往西部。自1990年起,東部一些城鎮甚至失去了一半以上的人口,許多住宅區被全部拆毀。

柏林墙倒塌30周年:默克尔呼吁德国内部“对话”

2019年11月4日,德國柏林開啟為期一週的系列活動,以紀念柏林牆倒塌30週年。

然而,當留守東部的人還在迷茫時,出走赴西部的人,卻先撞上了現實的牆壁——他們並未擁有像雜誌裡描述的那般,光鮮的生活。

對西部的人來說,感受到兩德統一,似乎是很久後的事。一位西部民眾稱,東部雖然是德國的一部分,卻“抽象而遙遠”。在那個年代,東部或更像是“異國”。

為何東部人無法獲得與西部人相當的機遇?為何他們至今仍感覺自己是 “二等公民”?2019年4月的一項研究,或能解釋一二:德國西部人視東部人為“外人”,即德國內部的“外來移民”。

柏林墙倒塌30周年:默克尔呼吁德国内部“对话”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3年8月13日,德國柏林,德國總理默克爾造訪一所高中,向學生們講述柏林牆的建設情況。當天是柏林牆建成52週年紀念日。

【登上總理寶座的“東德人”】

柏林牆的倒塌,倒是成就了一位傳奇女性——現任德國總理默克爾。

默克爾出生於西德的漢堡,但在東德長大,度過童年和青年時期。據她回憶,在柏林牆倒塌的當晚,她和往常一樣去洗了桑拿浴。那時,35歲的她,還是東柏林科學院的一位物理學家。

在聽到柏林牆倒塌的消息時,“我真的不明白我聽到的是什麼”。默克爾曾回憶稱,自己在回家的路上,順著人群一直走,“突然間,我發現我們站在了德國的西部”。

在那之後,默克爾開始積極投身政治活動。2000年,她登上了基民盟的權力頂峰;再到2005年,她成為德國第一位女性總理、也是兩德統一後首位出身於前東德地區的聯邦總理。

自此,整個德國進入了一個經濟增長的十年,東部也不例外。聯邦政府還為東部地區注入了大量資金,吸引企業到當地投資。隨著新產業的形成、育兒服務的改善,加上房價相對可負擔,東部逐漸變得更有吸引力。

2017年,遷往東部的人首次超過了離開的人。威斯巴登聯邦統計局一名研究員稱,要扭轉大規模人才外流的趨勢,是一項艱鉅的挑戰。但這樣的走向,已漸漸減弱。

然而,東西部依然不平等的生活條件、甚至大家對進入德國的難民的憂慮,仍使“無形的柏林牆”,橫亙在一些人心中。

在柏林牆倒塌30週年紀念日前夕,默克爾曾聊起前東德民眾的不滿。她稱,作為總理,需要對整個德國負責。她呼籲,東西部人們“在德國內部,更好地進行對話”。

當被問及“如果柏林牆沒有倒塌,這會兒最想做什麼”的問題時,默克爾稱,她或已在5年前退休,曾經的夢想是——“對美國的首次長途旅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