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才:黃酒產業要做好價值迴歸、品牌聚力、文化傳播

王延才:黃酒產業要做好價值迴歸、品牌聚力、文化傳播

古越千年傳佳釀,四海一尊享太平。11月8日,伴隨著第25屆紹興黃酒節暨“一帶一路”中國(國際)黃酒產業博覽會盛大開幕,各個同期活動如期舉行,下午來自全國各大黃酒企業的企業領袖、相應產區的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媒體代表出席“中國黃酒之都•揚帆一帶一路”中國黃酒產業高峰論壇,共同為黃酒產業崛起獻計獻策。

黃酒作為我們中國最古老的酒種,是伴隨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最為久遠的玉液瓊漿。黃酒作為中華民族獨有的酒種,在數千年華夏文明史中俯仰皆是。黃酒是集“國粹”與“液體黃金”美譽於一身的、內容最豐富的酒種,在歷史、文化、健康、養生等方面與全世界任何酒種相比毫不遜色,甚至更勝一籌。無疑黃酒是一座極具價值和亟待開發的金礦。

王延才:黃酒產業要做好價值迴歸、品牌聚力、文化傳播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在“中國黃酒之都•揚帆一帶一路”中國黃酒產業高峰論壇上指出,當前酒類市場進入消費者主權時代,一方面,黃酒企業和兄弟酒種相比發展較為緩慢。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黃酒市場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應對消費升級,怎樣開拓一條發展之路,要看未來怎麼去幹,就此王延才理事長提出了三點認識和希望:

一是圍繞價值迴歸,要去研究,有所動作。黃酒應該用什麼來體現它的價值本身,是品質、工藝,還是健康,或者是生態。

我們知道價格並不一定是這個產品的價值體現。但是價值反映出來了,價格自然會有一種表現。要讓產品的價值在價格上得到體現,我們就應該讓產品的價值得到歸位,對黃酒本身來說就是要讓消費者明白,黃酒物有所值,或者說物超所值。

在這一方面,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工藝、技術的整個流程裡,已經奠定了基礎。相應地,我們在文化、市場的傳播等等方面,特別是讓我們的消費者重新地認識黃酒,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二是品牌聚力。黃酒行業一直離不開的話題就是區域化和小散等等這些問題。實際上我個人認為黃酒的區域化,並不是完全限制在區域化中。除了我們南方、江浙滬,北方的多少個省份都有這個產品,而且規模不大,但是企業的發展現在都處在良性的狀態。正在進行的全國首屆黃酒品酒職業技能大賽就有來自13個省、市的選手參賽。

在這種狀態下,如何提高品牌聚力,我們現在還缺少龍頭品牌的引領作用。我們有沒有龍頭品牌呢?有,古越龍山、會稽山、塔牌、沙洲優黃、上海金楓等等,這些品牌在黃酒界一提大家沒有人不知道。但是引領的作用不像啤酒、不像白酒,甚至都不像葡萄酒。

所以我們需要打造三到五個龍頭品牌,並且形成梯隊,突破產業格局的瓶頸和區域消費的瓶頸,不然的話將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消費市場被限制在那麼一個小的範圍之內。

三是文化傳播。通觀目前國內的酒類市場,白酒風生水起成為市場的寵兒。葡萄酒是市場新貴,啤酒大家都知道有五大啤酒集團佔了全國將近80%,競爭是相當地激烈。只有黃酒市場仍然是不溫不火,關鍵之一是黃酒沒有把自身的文化價值綻放,缺乏文化定位和文化傳播的有效方式。

所以我們現在講,我們不能把自己侷限在我是最古老的酒,我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提到我們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社會的變革、消費的變革、消費理念的轉變。所以在文化傳播方面,我們更需要文化的創新,我們要讓年輕的消費者從他的角度對黃酒有新的理解和認識。在他們的眼裡面,黃酒是一個老頭,那顯然不行。所以重點在於如何站在消費的角度去找黃酒文化發展的突破點。

因此深度挖掘黃酒歷史文化內涵,倡導對時尚黃酒、與時俱進,弘揚獨具特色的中國黃酒文化,講好中國黃酒的故事,對黃酒行業來說尤為重要。這也是我們黃酒產業當下發展階段的必然。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各國文化都得到了有效的交融。酒本身就是文化的使者,也是交流的橋樑,更是美好生活的需要。經常可以看到外國人愛上中國酒的報道,可喜的是在亞洲乃至歐洲國家的餐桌上現在也出現了我們中國黃酒的身影。這些都為中國黃酒走向國際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意味著中國黃酒將迎來新的發展風口。

新的經濟環境、新的產業環境就擺在我們面前,也對中國黃酒來說是一個大好的機遇,但更是嚴峻的挑戰。我希望黃酒產業同心協力、創新進取,抓緊市場發展的機遇,在全民倡導大健康、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關鍵節點,牢牢把握黃酒產業發展崛起的主動權,緊跟時代消費節奏,讓古老的中國黃酒早日香飄全國、香漂全球,讓世界人民享盡我們東方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