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17歲少年離家出走,給父母留遺書:你們以後會生一個更好的

近日,江西撫州金溪縣對橋鎮的17歲少年小戴,留下一封遺書之後離家出走,遺書中寫道:"親愛的爸媽,再見了。感謝你們生下我,可能你們以後會生一個更好的......我可能達不到你們的要求。再見了,永別了!"

江西17歲少年離家出走,給父母留遺書:你們以後會生一個更好的

看到遺書後,小戴的父親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邊報警,一邊發動親友尋找。其實,小戴並沒有輕生,而是走進了當地的派出所。經過民警的勸導之後,小戴坦言,自己留遺書離家出走的行為只是為了"嚇唬經常罵他的老爸"。隨後,民警聯繫到小戴父親,來把小戴接走,小戴父親表示,今後會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

小戴活了下來,卻有更多的青少年堅定地選擇了自殺。

江西17歲少年離家出走,給父母留遺書:你們以後會生一個更好的

上月底,成都一名14歲的男孩王佳樂,在大喊"媽媽我愛你"之後,從14樓家中的窗戶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遺書中,佳樂感謝了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以及14年10月24天以來的養育之恩,最後表示"兒子只是去了一個更好的世界"。據瞭解,王佳樂疑似在學校裡遭受了語言暴力。

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為了從現下生活的苦痛中解脫,他們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死亡,這一對中國人來說諱莫如深的字眼,卻如此輕易地出現在孩子的詞典中。是什麼讓他們失去了生的希望?輕易放棄生命的背後,是不是也在期待獲得些什麼?

江西17歲少年離家出走,給父母留遺書:你們以後會生一個更好的

2018年出版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指出,家庭矛盾和學業壓力居於中小學生自殺主要原因的前兩位,家中和校園是主要場所。2018年上半年,北醫兒童發展中心也發佈了數據: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人自殺死去,還有8個自殺未遂。

祖國的花朵兒們,還沒開始綻放,就已經枯萎。

當然,也有一些不理解的聲音:"被家長、老師說了幾句就要自殺,現在的孩子這麼脆弱了嗎?說你不都是為你好嗎?"這話說得輕巧,可有時候,孩子身上揹負的壓力並不比成年人輕多少。

江西17歲少年離家出走,給父母留遺書:你們以後會生一個更好的

小戴17歲,本應在高中就讀,有的孩子17歲更是已經上了大學,可小戴卻還在上初一。因為中途輟學了幾年,被別人拉下了一大截,如今迴歸校園,和年紀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們同屆競爭,考得好是理所應當,考得不好,自己臉上無光,更無顏回家面對父母。更何況,由於年齡的差異,小戴在學校裡遭受冷言冷語是肯定的,朋友也不一定能交得上,他面臨的壓力,可一點兒都不小。

在學校的煩悶無人可以傾訴,回到家又怎樣呢?別的孩子回家,或許還可以跟父母談談心,聊一聊一天的學校生活,小戴回家,卻只能遭受父親的責罵。當然,我們相信這位父親是愛子心切,不然也不會在發現孩子出走之後著急尋找。

但是,正如大多數中國父母一樣,他們對孩子的愛與關心,都被一句句傷人的話所掩蓋,自己的情緒發洩了、痛快了,孩子卻抑鬱了。孩子成績不好、心情不好,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問問怎麼了,反而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這讓孩子還怎麼面對自己?他們會不會想,活著太痛苦了,活著簡直就是個錯誤?

江西17歲少年離家出走,給父母留遺書:你們以後會生一個更好的

古人說得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些責罵孩子的父母,難道小時候受到他們的父母打罵的時候,沒有產生任何心理問題嗎?沒有憎恨父母,甚至想要自殺嗎?其實,在父母的童年時期,打罵更是常態,要說沒有產生什麼心理問題,那肯定是說謊。

但是在那個時期,吃飽飯、穿暖衣,好好兒地生存下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誰還管孩子有什麼心理問題?於是,他們潛意識中就認為,我從小就是這麼長大的,我的孩子怎麼就不行了?如此這般,孩子們的生活就如同被父母拷上了沉重的枷鎖,自殺,成了他們從中解脫的捷徑。

江西17歲少年離家出走,給父母留遺書:你們以後會生一個更好的

結束生命很簡單,活下去卻很難。所幸,小戴沒有走上輕生的不歸路,而是踏進了派出所,這說明他對父母、世界還留有一絲期盼。那些選擇自殺的孩子們不都是如此嗎,要是能獲得父母的愛與關心,誰願意與這個溫暖又美好的世界說再見呢?走向死亡,不過是為了喚醒父母心中對自己的關愛。可這個時候,父母又是怎麼做的呢?

2016年,深圳龍崗,一名16歲的女孩長期被父母辱罵毆打,在打算自殺之前,她曾給過父母信號。母親卻回她,"你死了才好呢,你個該死的麻煩精",最終,女孩服毒自殺。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這惡語從至親之人口中說出的時候,它的殺傷力更為強大。所有父母都應當明白,打罵≠教育,藉著"教育"之名掄起的手掌、吐出的惡語,達不到任何教育的效果不說,更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刻下無法磨滅的傷痕。時至今日,這種打罵"教育"還該不該繼續下去,值得我們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