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風險超載不害怕嗎?揭祕貨車司機的賺錢門路

冒著極大風險超載,司機們真的都不害怕嗎?近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調查發現,司機為了避免被查獲,還有著自己的門路。

內幕1

個體掛靠公司多拉多跑

曾經跑了七八年長途貨運的張超(化名)向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透露,為了使購買的貨車能夠儘快獲得運營資格,很多個體貨車司機會選擇“虛掛”車輛關係——將車輛登記註冊在具有“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的貨運企業名下,併為此繳納各類費用,如管理費、保險費等。

據瞭解,自從20世紀80年代道路貨運市場開放後,交通部門為了市場管理和安全監管的需要,開始設立道路運輸許可證和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但由於證件辦理需要有一定資質和安全運營要求,大部分中小業主都選擇掛靠,滋生大批靠掛靠牟利的公司。

張超告訴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他曾掛靠過貨運企業,由於業務量的不同,一年的合同約定管理費在3000元到5000元不等,加上不斷上漲的油費和過路費,運營成本水漲船高。而業務則需要貨車司機自己想辦法找,掛靠的公司一概不管。所以為了掙錢,很多貨車司機都選擇了超載。而一旦出了事故,按合同約定,所有責任都與貨運企業無關,需要貨車司機自己負責。這也意味著,即使有“掛靠”這層關係,大貨車超載依然是“脫韁”的。

內幕2

“中間人”幫打點避開執法

在運輸貨物途中,如何躲避治超點的查處?張超說,這也需要有“門路”。一般跑長途貨運的司機,都有一些微信群或QQ群,一旦哪些路段有執法人員查車,相關信息馬上就會出現在聊天群裡。

此外,還可以通過“中間人”搭關係。比如,掛靠在一家公司的某個體戶,有一個50輛貨車的車隊。為了多拉多賺少被查,則會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中間人”,以包月的方式,每輛車交5000元給“中間人”,然後按照“中間人”的提示,在夜間某個時間段過治超點。一般情況下,超載車交錢後都能順利過治超點,避開執法。至於這5000元錢,“中間人”最後如何處理,他們不得而知。

內幕3

薄利之下轉包業務

廣西一家運輸公司經理林軍(化名)向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透露,其實不少運輸企業名下的車輛都不多,大多是個體掛靠在企業名下。道路市場規模巨大、運輸距離長短不一,這就給很多掛靠貨車帶來巨大的市場。相應的,就出現了類似於建設工程領域出現的業務分包模式,也成了行業內的“遊戲規則”。

林軍進一步解釋說,一年中每個月的訂單數量並不平均。一旦在業務量比較大,需要的運力比較多時,運輸公司自己的運力就難以滿足客戶要求。這時,運輸公司會按利潤高低將客戶分類。利潤高的客戶用公司自有的車,或是管控嚴格的車來運輸;利潤低的客戶則轉包給其他小的運輸公司,或掛靠的個體戶車輛。越是便宜的客戶,分包的可能性越大。

轉包模式下,根本就無法控制運輸車況。而小運輸公司,或掛靠的車輛,為了減少成本多掙錢,大都會選擇超載。上線的分包公司,則根本管不了末端環節的運輸車輛超載與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