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王小波与QQ炫舞

1991年,马云辗转经手小商品交易,艰苦养活刚创办的小翻译社;马化腾正在大学里修读计算机,还没有涉足象牙塔外的水深火热;雷军倒是已经开始在计算机市场闯荡,在著名的金山软件实习……

此时的王小波,已经开发出几个前沿的应用软件,屡次收到中关村的邀约。可以说,小说家王小波当时的编程水平还高于同期的雷军等人。

极客王小波与QQ炫舞

王小波,几乎无人不知的文学作家。在他的情书合集中,他与李银河的爱情被刻画得文艺而甜美。在他的小说中,露骨的性爱被赋予了离经叛道与戏谑的深刻思想内涵。他是浪漫的吟游诗人与“创伤文学”小说家,但他的另一个身份却鲜为人知——他还是中国第一代程序员。

“你好哇,李银河”,“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王小波的外貌的确算不上好看。身着格子衬衫、一头凌乱的头发,他看起来更像个痞痞的理工男。但字里行间与谈吐中散发着的书香气与文学味儿却十分迷人。

极客王小波与QQ炫舞

父亲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逻辑学教授,母亲是国家教育部的干部。王小波从小就在浓厚的知识分子氛围中长大。但这个在家里排行第四的儿子有点独特。出生时,父母正面临着政治问题,于是取名“小波”,寓意希望这只是个小风波。虽然结果没有顺应希望,但王小波却在家庭不幸中,活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14岁,才念完初中,他就去了云南上山下乡务农。边境的苦闷生活里不乏浪漫的传说故事。于是这个地方不仅富含生产粮食作物的土壤,同时也是王小波写作的土壤。在这艰难岁月里,他遇到了李银河。两人为当地枯燥的生活增添了更为浪漫的情节故事。

直到在恢复高考之后,他顺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虽然主修的是经济,但正如他读书繁杂,他对于知识汲取也十分“贪心”。他后来又学了化学,再后来又转到了数学系。而同期,他还利用闲暇时间自学了计算机技术。也就在这时,一个极客的成长之路才逐渐展开与成型。

极客王小波与QQ炫舞

当时在中国,计算机还是十分前沿的新兴产品。别说编程,就连正常使用都需要跨过不算低的门槛。而王小波则学习了C、汇编、Fortran等编程语言,开始简单地编写程序。后来他去到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数据统计硕士学位。统计学上的应用也需要计算机的辅助,于是他的计算机水平又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时,王小波的写作也没有落下。反而他的导师给予他充分的学术支持,李银河也用奖学金维持着两人的生活。90年代的计算机并不智能,没有当今眼花缭乱的软件应用,有的只是一些基础功能。就连用来做打字的软件也相当稀缺。作为一个极客,王小波自然也想着把自己的小说手稿输入进电脑,形成电子文档。但是当时国内并没有相应的打字软件。而国外的软件也还没有针对汉字输入完善的系统。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打算做几个亲身适用的软件。

极客王小波与QQ炫舞

他用C++语言写出了中文输入法、编辑器以及多媒体系统。一种类似Word的软件被他开发出来,用来辅助日常的写作。也许是完成作业时烦躁情绪顿生,他还在SPSS的代码中加了几句骂娘的话。

凭借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他靠卖软件也获得了一些收入。他为北京煤气工程公司开发的管理软件,还获得了当时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而这时,他的文学作品还没有发表出来,更别说拿奖了。

其实当时王小波已经写出了《黄金时代》等作品。但是这类具有一定时代哲思与讽刺性的文学作品在当时是无法在大陆出版的。于是在家人的建议下,王小波开始自行开发电子书软件,把文章做成电子书。简单地加上封面与页面过渡,一本电子书籍就呈现在他的电脑上。

要是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他的电子书将更早地被传阅。但王小波本人虽然是个新潮的极客,却对互联网抱着无比消极的态度。他认为去相关部门登记联网麻烦,而高额的网费也是一大负担。所以这些电子书籍也只是他做来取悦自己与家人、朋友的消遣。后来,他才把文稿交给台湾的出版社印刷出版。

极客王小波与QQ炫舞

《绿水毛怪》部分手稿

王小波的极客生活并不孤单,他常与友人交流编程心得。在交流中,他还透露出他是个苹果黑、微软粉的事实。他认为,IBM-PC的兼容机队伍庞大,更新速度快,是苹果远无法望其项背的。于是他转而买下了当时的微软顶配机——286 PC机。

开发软件能赚钱,写作也能赚钱,但王小波只想专注于一件事。在程序员与小说家之间,他曾经历过艰难的抉择。但对于编程的喜好远没有写作来得浓烈。

编程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工具,而写作才是他的终身事业。在王小波与友人的信件中,曾不止一次透露要放弃编程,转而专心写小说的想法。

极客王小波与QQ炫舞

王小波开发的软件大都没有对外发行。而这一切编程工作,都只是为了让他的写作事业更好地开展。也就是说,王小波志不完全在于编程,而在作为自己的小工具在使用。但他也许不知道,这等编程水平在当时国内已经处在先驱地位。如果他能预料今天的网络时代发展,或许也会深深地懊悔一番。

计算机界刚升起的一颗新星还没发出足够光亮就瞬间陨落。它落在文学界上,砸出了一口不大不小,却扬尘四起的深坑。世人路过深坑,不禁驻足停留,甚至沉醉其中无法自拔。这分明是一道浪漫的璀璨星河啊,字字攻心,句句入骨。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突发心脏病,一个人死在家里。逝世的方式与他的父亲如出一辙,都是因为心脏病发。不同的是,王小波与世界告别的时刻来得更早,而且膝下无儿女。这时他的电脑上,还停留在未完成小说《黑铁时代》的编辑页面。

极客王小波与QQ炫舞

王小波在编程的门道中走了一趟,最终还是入了文学的大门。而在他离世一年后,他的外甥姚勇却成了一名实实在在的程序员。姚勇本是个天资聪慧的少年,大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但他当时热爱摇滚音乐,还和校友一同组建了水木年华乐队,奔波于浪漫的理想。出于长辈的督促,王小波曾教诲外甥专注学业,好好做了一把青年的思想工作。

果然,这舅舅的一套思想工作对姚勇非常受用。一年后,姚勇留校当了个程序员。这在外界看来似乎是继承了被王小波遗弃了的爱好。而姚勇在计算机编程的这条路上走得比王小波勇敢得多,成就自然也满载。

他开发的一个网络游戏3D引擎被当时的网易CEO丁磊看上。但是这位初出茅庐的“牛犊”却拒绝了丁磊的邀约。不过由于编程才华出色,姚勇的程序员道路也不崎岖。他开发出风靡一时的音舞类游戏《QQ炫舞》,获无数年轻人喜爱。在谈及王小波时,他也敬佩地称“舅舅是个编程高手”。

极客王小波与QQ炫舞

曾经梦想做个摇滚乐青年的姚勇

当我们在读王小波时,读到了他的炽热情感,读到了他的巧妙文思。于是他的一生铺平成纸张与文字,在读者面前打开与被解读。但无论是程序员还是小说家,他还是他,一个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