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囂張跋扈頂撞父母?家長要記住:教育應無條件但有“底線”

我做完了晚飯,叫孩子出來吃,孩子待在房間裡,不肯出來吃。我心想,一定要給孩子一點教訓,於是我就沒有理會孩子,直接叫孩子的奶奶先吃飯。

孩子的奶奶擔心孩子,她拿來一個碗夾了了菜端到孩子的房間,然後喂孩子吃。沒有多長時間,我就聽到了一聲巨響,我急忙走進房間,就看到飯菜灑滿了一地,孩子奶奶的身上的也沾到了一點食物。

我呵斥孩子:"你趕緊向奶奶道歉。"

孩子沒有理我,只是一味地玩著手裡的玩具。

看到孩子這幅漫不經心的模樣,我是更生氣了。我一把搶過孩子手裡的玩具,嚴肅地說:"你差點弄傷奶奶了,你趕緊向奶奶道歉。"

孩子抓起地上的玩具,重重地向我砸來,"我就不!"

我意外,曾經懂事孝順的孩子怎麼突然變成一個囂張跋扈,還會頂撞父母的人了。然而,做了一些不太好的行為,孩子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神請。

孩子囂張跋扈頂撞父母,這與父母無條件的教育有一定關聯。

孩子囂張跋扈頂撞父母?家長要記住:教育應無條件但有“底線”

孩子的囂張跋扈是有緣由的

在某一個時期,孩子就會變得古怪,會莫名其妙地頂撞父母,和父母吵架,甚至是對父母做出一些暴力的行為。

看到孩子的這種充滿攻擊性的行為,父母會感覺到很憂心。父母多半是性格敏感的人,特別是媽媽,他們很容易將眼前的行為與孩子未來的發展狀態聯繫到一起。

孩子囂張跋扈頂撞父母,主要為以下兩個原因:

1、 父母過於溺愛孩子

有人說,孩子就像是一顆種子,父母就是那個負責照顧種子的人。孩子最終長成什麼樣的大樹,完全看父母當初是如何養育孩子,以什麼樣的方式照料小樹苗。也就是說,父母是因,孩子是父母結出來的果。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這種教育環境就屬於"無條件"的教育。在這種教育環境下,雖然孩子能夠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但是這種環境也容易讓孩子變得驕縱叛逆。

孩子目中無人,便不再將父母當成敬愛的對象。這時,孩子對父母做出什麼行為,全由孩子的心情決定。

孩子囂張跋扈頂撞父母?家長要記住:教育應無條件但有“底線”

2、 孩子性格急躁

幾乎每個孩子的一生會經過兩個時期,一個是執拗敏感期,還有一個是青春期。在這兩個時期裡,孩子的行為會有些叛逆,對某些事情變得特別執著,不聽大人的話,甚至和父母頂嘴。

所謂的執拗敏感期是指幼兒在3歲左右出現的秩序形成關鍵期中的一個敏感期,此時的孩子思維先於行動,並且以為思維就是行為,具有不可逆性,所以他們比任何時候都顯得"任性",可以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稍有不合他們心意的事情都會成為他們又哭又鬧的理由,而且事情必須重來一次,"戰爭"才會結束。

青春期,父母應該都知道,在這一時段,孩子相當於經歷了一個叛逆期。孩子的一些表現和孩子處於執拗敏感期的表現類似。

在這兩個重要的時期,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孩子極有可能形成暴躁易怒的性格。

孩子囂張跋扈頂撞父母?家長要記住:教育應無條件但有“底線”

"無底線"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曾說過: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這個"播下"的行為,不僅僅是孩子一個人的行為,還有依靠父母在孩子的身旁,陪著孩子一起一起完成整個"播下"的行為。

一般來說,"無條件"的教育模式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1、 驕縱叛逆

誠然,孩子的一生肯定會經過一個叛逆期,但是"叛逆期"並不是孩子驕縱

叛逆的藉口。同理,父母的愛也應該是為了孩子能夠擁有一個快樂的家庭生活,也不該成為孩子叛逆的藉口。

一旦孩子形成驕縱叛逆的性格,孩子的叛逆還有其他一些對待父母的粗魯行為都沒有理由。孩子不懂得體諒父母,不懂得感恩,只會將父母的付出當成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孩子囂張跋扈頂撞父母?家長要記住:教育應無條件但有“底線”

2、 缺乏獨立性

父母"無條件"的愛還會使孩子變成一個缺乏獨立性,沒有責任感的人。孩子不夠獨立,在家裡就是依賴父母。再加上孩子很少或者根本不做一些家務活,孩離開了父母將會什麼都幹不成。

不僅如此,孩子還會缺乏思考的獨立性。遇到事情了,會有父母主動幫助孩子解決,或者是孩子直接讓父母來幫忙。結果,孩子最終也只會成長為一個沒有獨立行動能力,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巨嬰"。

3、 過於感性

"無條件"的教育模式還會把孩子變得過於感性。

在家裡,孩子就是一個"小霸王""小皇帝",孩子已經習慣了周圍人聽從他的命令。結果到了學校,到了社會,就沒有人再像父母一樣慣著孩子。孩子適應不了這個落差,可能就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

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做事情也全憑自己的喜好。高興就認真一點,不高興的事情就發火。這樣的孩子,未來又怎麼可能成才呢?

孩子囂張跋扈頂撞父母?家長要記住:教育應無條件但有“底線”

父母的教育應該具備"底線"

"無條件"的教育會讓孩子成長為一個不能夠承擔自己社會能力的人。這也正好印證了盧梭的那句話,"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所以,父母可以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但是一定是"有底線"的教育。

那麼,父母的"底線"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父母就像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看到什麼,就會跟著學什麼。當父母在處

理一些問題的時候,父母應該以一種冷靜的姿態去處理。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一副急躁發怒的狀態。

父母還要教會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孩子發火囂張跋扈頂撞父母或者別人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讓孩子為自己的粗魯行為負責,而不是念著孩子年紀小,不懂事,就隨隨便便地原諒孩子。

父母應該把握正確的時機,在孩子犯錯時,即刻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不要給孩子留有防抗的空間。

2、制定獎懲規則

《不平等的童年》裡面有一句這樣的話:至少在一定範圍內,美國精英階級普遍實行協作教育,大致可以理解為"圈養",而工人階級和貧民實行的育兒方式才是順其自然的成長,也就是我們說的"放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無條件"的愛就是一種"放養"行為。父母可以採取美國精英階級的教育方式——"圈養"。在圈子裡,父母應該留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活動空間。

一旦孩子出了圈子,父母就應該把孩子趕回去。這個圈子應該是某一種規則。孩子違反了某一種規定,或者出現一些叛逆反抗的行為,父母就應該嚴厲地對待孩子。

孩子囂張跋扈頂撞父母?家長要記住:教育應無條件但有“底線”

3、恰當的管教體驗

父母還應該給予孩子恰當的管教體驗,即父母不能幫助孩子完成所有的事情,也要讓孩子學著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

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行為,還有一些家務活,孩子必須學會。父母可以每天都讓孩子做這些事情,讓孩子慢慢地將這些事情變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當孩子遇到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時,父母應該先鼓勵孩子,讓孩子嘗試著去解決問題。如果孩子不能完成,那麼父母在出手幫助孩子,給予孩子一些可行的建議,陪著孩子一起度過難關。

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但是父母的"教育"應該是"有底線"的。用"圈養"代替"放養",孩子才能夠真正地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