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地向龍求雨?

如何科學地向龍求雨?

古人誠不欺我。

求雨歷來是個難事,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依然如此。

即便現在的人們已經掌握了“人工降雨技術”,但前提依然要確保空中有足夠的積雨雲作為實施人工降雨的基礎,這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沒能擺脫“靠天吃飯”的桎梏。

那麼在現代社會,除了抓蕭敬騰之外,就沒有什麼有效的實現快速降雨的辦法了嗎——在下這種悲觀的定論前,我們不妨再回過頭來探究一下幾千年來古人留下來的求雨技巧,至少在沒有先進技術的遠古時期,古人們依然有很多靠某些特定手段快速引來強降水的寶貴經驗。也許把這些知識梳理起來,我們就能找到那個大自然中的降雨開關,為我所用、造福人類。

首先要知道,阻礙“求雨成功”最大的障礙,是人的主觀意志與雨的自然現象之間,難以達成穩定的邏輯聯繫,而為了讓這套邏輯關係穩固,中間需要有合適的媒介。

在這裡,所謂聯繫人與雨的媒介,我們可以效仿古人的說法,統稱,雨師。

那麼雨師是誰?

《抱朴子》雲“山中辰日有自稱雨師者,龍也。”

是龍。

1

御龍降雨

對於雨師是誰的認定,其實在古代有一定的分歧。

一說雨師是一個盂中盛龍的壯漢陳天君,代表為《事物異名錄》:

雨師名馮修,烏髯壯漢,左手執盂,內盛一龍,右手若灑水狀,稱日雨師陳天君。——《事物異名錄》

另一說神農時代的雨師是赤松子,為一顛狂野人,能化為一條赤龍,隨風雨而下,後被元始天尊封為雨師,主行霜雨。《列仙傳》對其人有一這樣段介紹: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列仙傳》

其中還提到了一個小插曲,這個赤松子因為對水的掌控能力很強,還當過炎帝(炎帝即神農氏)的老師,後來炎帝的小女兒也跟著他一起學道,倆人一起成仙跑了。

這兩種雨師的說法哪方為真暫且不論,但不管是哪一種,都在指向一個結論——降雨跟龍族有直接的關係,至少這一點在當時的人們心中已經是一個常識性的認識。

如何科學地向龍求雨?

龍能御雨,是常識;那麼誰能御龍呢?果然還是人類。

追溯起來,有記載的龍族“應用降水”實例還是發生在五帝時期,而這次應用也正是雨師赤松子一戰成名的經歷。

關於這段故事有很多詳細記載,最精煉的一段敘述來自《山海經》:

“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從大風雨。”——《山海經·大荒北經》

說黃帝手下有一召喚獸“應龍”,應龍擅長的是積聚和引導地面水域。等到蚩尤來伐,黃帝派應龍秘密儲水以待一舉淹掉蚩尤營地。但沒想到蚩尤請來了“專業雨師”,黃帝營地頓時飛沙走石,暴雨狂風過後已然潰不成軍。

這次的“專業雨師”,正是赤松子化作的虯龍。

也許有人要問,“上面不是說,赤松子不是炎帝這邊的人嗎?”這並不矛盾,歷史上蚩尤本和炎帝同屬一個部落,後離開炎帝自行發展,在之後蚩尤與炎帝大戰,把炎帝打敗。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共抗敵手。

這次的“御龍之戰”就是發生在黃帝戰蚩尤期間的故事,蚩尤依仗赤松子能徵風召雨的優勢,九連九勝黃帝,迫使黃帝連連後撤,一直退到泰山。

2

喚龍降雨

這是一次非常值得參考的御龍降雨應用案例,但也有其不可複製性。赤松子聽命降水,其實主要仰仗於那個時期部落首領有足夠的號召力,且首領通常都具備成熟的御龍術,才能很好地跟龍族搞關係。

即夏朝董父後御龍術失傳,過了那段人族與龍族關係最親密的時期,之後的人們想要再次徵召龍的力量,開始變得非常困難了。

御龍術的斷代,讓一些投機倒把的御龍販子找到了機會。

有一段這樣的記載,說有一個外國術士會通神咒語,會夏禹所創“禹步”步法,只要他到河川邊上走禹步,再吹口氣,龍就會浮出水面。龍剛出來的時候,幾十丈長,術士吹一下它就縮一下,最後能讓龍縮到幾寸長放到壺裡,用很少一點水養著。

“外國方士能神咒者,臨川禹步吹氣,龍即浮出。初出,乃長數十丈。方士吹之,一吹則龍輒一縮。至長數寸,乃取置壺中,以少水養之。”——《抱朴子》

之後術士雲遊四方,專們打聽哪裡乾旱,然後攜龍前往,把龍賣到當地,一條龍能賺個數十金金子。交易完畢後,術士把龍掏出再吹幾口氣,龍立刻變回數十丈高——

“須臾,雨四集矣。”——《抱朴子》

御龍術失傳,御龍販子不穩定,與龍的交流斷層後,人們只能將希望寄託在這些有一技之長的術士身上。好在只要請的人得當,就算沒有養龍的秘寶,只要能察覺到龍脈的跡象,掌握些喚龍的方式,依然可以實現讓龍幫忙降雨的目的。

酈善長的《水經注》曾援引過《浮圖澄別傳》中的兩次成功喚龍降雨的記錄。

建武年間,後趙大旱,六月不雨,時任皇帝石虎派人祈雨不得,於是請來名僧浮圖澄前來幫忙。浮圖澄來到滏口祠,叩首作法後:

“即日,二白龍降於祠下,於是雨遍千里。”——《水經注》

如何科學地向龍求雨?

滏口祠,現位於河北邯鄲市臨水鎮

《水經注》還舉了一個同期的另一個例子,也是浮圖澄處理的相似的情況:

“石勒時天旱,沙門浮圖澄於石井崗掘得死龍,長尺餘。漬之以水,良久乃蘇。咒而祭之,龍騰空而上,天即雨降。因名龍崗。”——《浮圖澄別傳》

像《水經注》中描述的這些喚龍求雨成功的故事,其實各朝各代也都有過相似的傳說。暫且不論傳說的真假,只是這些成功經歷幾乎都依賴類似“喚龍專家”這種可遇不可求的人才,想要真的求雨得雨,用這種個人主義色彩明顯的方法顯然不夠穩定。

真正靠譜的求雨技術一定應該有一套科學穩定理論基礎,才真的能令人信服。

3

祈龍降雨

自古歷來,中國民間都流傳著一套有章法的祈雨操作體系。民國《鄞縣通志·文獻志·禮俗·迷信》載:“農民遇久旱,則請龍,約鄰村農民舁境廟之神往龍潭禱求,偶見水中有蛇、鯉或蛙、魚等動物浮出即以為龍,置諸缸內,請之而歸。俟(注:等到)雨下乃送回。”

也許你猜不到,創造這套科學祈雨知識體系的人,是董仲舒。

“春旱求雨。令縣邑以水日,令民禱社稷山川,家人祀戶。”——《春秋繁露·求雨》

《春秋繁露》的《求雨》篇,董仲舒通過“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礎和“陰陽五行”的理論基礎,分春夏秋冬四個時節,對求雨一事有著非常詳實的理論分析。

其中包括但不限於祭奠牲畜、齋戒、舞龍等延續千年的祈雨傳統。而在董仲舒的求雨之法中,他還特別強調了“龍”的作用,凡是求雨必須要製造大龍和小龍,顏色計有蒼龍、赤龍、黃龍、白龍、黑龍等五色龍,也因此“請龍求雨”成為一種民間最常見的習俗而流傳至今。

“甲乙日為大蒼龍一”“丙丁日為大赤龍一”“以戊己日為大黃龍”……——《春秋繁露·求雨》

關於這段祈雨禮數的沿用,《宋史》中有載:

“李邕《祈雨法》,以甲、乙日擇東方地作壇,取土造青龍,長吏齋三日。”——《宋史·禮志五》

甲乙日為大蒼龍一,這裡顯然就是受了《春秋繁露》的影響,諸如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在這裡就不窮舉了。

那麼,董仲舒又是怎麼知道這套求雨理論的呢?《西京雜記》裡的記載也許可以窺見一斑:

“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西京雜記》

搞了半天,原來董仲舒也是有龍相助。

4

邪道求雨

畢竟不是每個人天生都能有幸與龍產生交集。

但如果誠心祈禱祭祀依然得不到龍的青睞的話,被逼得走投無路的勞動人民,有時候也不得不使用一些極端手段,迫使龍露面。

傳舊時,鄞縣瞻岐地方請龍王,先派人到龍王廟裡投龍王像,偷到當地的廟裡供奉。如果還是不下雨,就把龍王像扔到烈日下暴曬,讓龍王也嚐嚐人間久旱不雨的痛苦。

這種方法會不會奏效,傳說中沒有描述,但是這種“敬酒不吃吃罰酒”的別出心裁的請龍理念似乎是行得通的——只要做得夠絕。

《水經注》對有記載,說是交州丹水下有神龍,每次天旱,村裡人就用丙草投入深潭上流,魚多被毒死。河裡老龍一生氣,當即就下大雨。

“交州丹淵有神龍。每旱,村人以崗草置淵上,流魚則多死。龍怒,當時大雨。”——《水經注》

如果還是不行,還有一些更激進的辦法可以一試。

《聊齋志異》的《龍肉》篇中說,有個叫龍堆的地方,太史姜玉璇說那下面到處都是龍肉,人們可以隨便去拿。重點是,姜玉璇特別強調不要提“龍”這個字,否則就會“霹靂震作,擊人而死”。

“或言‘此龍肉也’,則霹靂震作,擊人而死。”——《聊齋志異》

大家都知道,雷電是降雨的基礎,只要能成功招來雷電,離降水也就不遠了,而你需要做的僅僅就是在吃龍肉的時候表達“龍肉真好吃”就可以(被雷劈)了。

綜上來看,想要真正請龍降雨,並沒有什麼萬全之策,奈何龍族法力高深,又變幻莫測。但是,如果不是因為老百姓一心求雨,又有誰會主動招惹戰鬥力充沛的龍呢,說到底這些都是沒辦法的辦法。

回到最初問題,求雨成功的關鍵,無非就是與龍建立穩定的媒介關係。如今人龍的聯繫如此寡淡,人類最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像五帝時期那樣,與龍重修舊好。

那麼現在,與龍族重修舊好的機會來了。

8月15日,《大話西遊2》已開啟龍族全平臺公測,這是繼鬼族之後《大話西遊2》時隔11年再次上線新種族。

這次來到《大話西遊2》中的龍族遠離塵俗,傲岸不羈,又吸納元石靈氣,因此具有異於四族的稟賦。他們善法自然,既能操縱風浪雷電進行強有力的輸出,也能汲取自然靈力恢復生機。

在龍族這一新種族體系下,還有六個新角色,每個角色除了精美的立繪外,也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背景故事。


如何科學地向龍求雨?

比如其中我最喜歡的小姐姐木蘭行,她的龍角是特殊的珊瑚狀。這背後的原因,是她因為曾與企圖入侵蓬萊的與海中惡鮫血戰,擺脫危險後,她在一片珊瑚礁上失去了意識。醒來後,周圍已經是被她的血染紅的血珊瑚,一整片血珊瑚正是被她的鮮血滋養,長在她的軀體之上。

“堅毅木蘭行生生地把珊瑚從身體上面剝離下來,渾身是血,提著自己折斷的長槍,像一個百戰而回,九死未悔的戰士,回到了家鄉。”

但此時,她頭上的龍角,已經與兩株珊瑚徹底地融合在了一起。

如何科學地向龍求雨?

在這次《大話西遊2》打磨很久的“龍族”新資料片裡,其餘的五位也都是如木蘭行這樣有魅力有故事的角色。那麼,關於求雨的事情,就請各位親自去請教他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