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毕节的大山里,有一位40多年坚守和传承蜡染技艺的苗女


1971年出生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珠藏镇链子村的杨晓珍,和村里的绝大部分村民一样都是苗族。

7岁便跟随外婆和母亲学习苗族服装的蜡染、印染工艺,天资聪颖的她通过6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包括采摘染料植物、画蜡、染色、脱蜡等一整套苗族蜡染工序。

在13岁时便能独立创作完成自己的蜡染作品。

就这样,蜡染和杨晓珍一起走过了41个春秋,她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创作传统与现代创新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并收藏省内外的传统苗族蜡染作品2万余件。

在杨晓珍看来,传承千年的蜡染艺术是苗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民族的瑰宝。

为了蜡染技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2017年,杨晓珍自筹资金180万元成立贵州杨晓珍鸿达苗族蜡染文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旨在把苗族蜡染文化宣传出去,创造、开发多样性产品,给更多的贫困同胞带来收益,带领更多的农村妇女一起传承和发展苗族蜡染技艺。

应中国美术馆邀请,杨晓珍作为传统手工艺师前往日本参加中日建交四十周年文化交流;被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聘为“客座讲师”;被清华、北大等院校邀请进行苗族蜡染、刺绣工艺演示和苗族文化的传播;还应邀去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艺术学院开办蜡染讲座。

“我只有小学文化,只是力所能及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国家却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我只有把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传承好,做一个苗族后人该做的事情。”杨晓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