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中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數量龐大,但很多人反應阿司匹林“傷胃”,真的是隻有藥物傷胃這一個原因嗎?背後可能還有這種病菌在作祟。
揭秘阿司匹林「傷胃」背後的原因
藥物原因
阿司匹林因為是一種口服藥,經胃腸道進入人體後,在胃內分解成乙酰水楊酸,對胃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一些胃腸道較敏感和脆弱的人就會出現如消化不良、胃腸道和腹部疼痛的症狀。即使後來為了改善阿司匹林對胃腸道的刺激症狀,又研製了阿司匹林腸溶片,讓藥片進入腸道以後才會緩慢釋放,但還是會有極少量藥物會在胃部析出。
患者本身有基礎胃病
有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可能就有胃炎,胃潰瘍等基礎疾病,確診心血管疾病,開始服用阿司匹林後,再次出現胃部不適的時候,就武斷的認為都是服用阿司匹林惹的禍,這樣不免冤枉了阿司匹林這個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好藥,還掩蓋了引起胃炎的真兇。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其實大多數人胃部不適,都有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惹的禍。所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5%-10%的人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15%-20%會發生消化性潰瘍,出現腹脹、腹痛、反酸、噯氣、燒心、黑便等症狀。所以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前,你已經有以上症狀,記得去醫院明確一下是否已經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吃阿司匹林「傷胃」該怎麼辦?
調整用藥方法、劑型
服用了阿司匹林後出現不適,可從普通劑型換為阿司匹林腸溶片,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嚴重者可在主治醫生指導下換為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藥物。
使用胃黏膜保護劑
如果出現反酸、燒心、胃部不適等症狀,可以使用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混懸凝膠,達喜等,或者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如PPI類: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這些藥物都會在胃黏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或者抑制胃酸分泌,明顯緩解胃部不適症狀。
在確診心血管疾病後,開始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建議行尿素呼氣試驗或糞便抗原試驗,檢測是否存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因為服用阿司匹林會增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發生消化性潰瘍的風險,而服用阿司匹林前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潰瘍發生風險,如果檢查發現已經被感染,建議儘早開始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治療。
此外,感染者還容易出現下面這些症狀:
■ 胃部不適合並有口臭、反酸、燒心等症狀。
■ 慢性胃炎的症狀:上腹部不適或者隱痛,偶有噯氣、反酸、噁心、嘔吐,病程緩慢,但是容易反覆發作。
■ 長期消化不良的症狀如飽脹感、食慾減退、噯氣、反酸等症狀。
如已確診,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鉍劑四聯(質子泵抑酸劑+鉍劑+兩種抗生素)10-14天,根除率可達90%以上,4-8周後複查吹氣試驗,評估是否完全根除。
目前我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達50%,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以後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及胃炎等常見病,還有1%的人,因為早期不控制感染,久而久之會發生胃惡性腫瘤(胃癌、MALT淋巴瘤)。
總之,對於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現了胃部不適需要全面分析原因,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解決問題。不要盲目給藥物扣上「傷胃」的帽子,對服用藥物產生抵抗心理,這對於病情的控制十分不利。
閱讀更多 同心管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