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買英菲尼迪Q50L菁英運動版?

思域確實是非常難得的好車,但畢竟我那思域下來也就17萬多,再好也只是根據這個價位來講。

我為什麼要買英菲尼迪Q50L菁英運動版?

Q50L最早引起我關注的有兩方面,一個出眾並且個性十足的外形,另一個就是看起來非常厲害的優惠幅度了。為什麼我說“看起來”?因為到我真的準備掏錢的時候才發現事情根本沒有那麼簡單。

我為什麼要買英菲尼迪Q50L菁英運動版?

這個車全系總共六個版本,看上去其實配置都不低。但只有豪華運動版(頂配)和菁英運動版(次次頂配)才配備標誌性的DAS(Direct Adaptive Steering)線控轉向,其他版本都採用非常古老而且沉重的電子液壓轉向,尤其是價格最低的那三個看起來性價比非常高的低配。也許那些從機械液壓年代走過來的人能適應這個電子液壓,也許其他某些人也可以,反正我受不了,死沉死沉而且不帶可變轉向比。頂配又太貴,於是只能考慮菁英運動版,雖然比起那三個低配還是貴得多但還比頂配還是便宜了不少。可惜還是有個問題,菁運版除了配備DAS以及個別高級配置以外,整體竟然比更低一階的車型配置還要低!!!而且連倒車影像都沒有!!除了這個版本和兩個最低配以外其他車型都是360環影!!也就是說這個車根本存在官方的非全景倒車影像!!全景影像又不能加裝!!於是只能加裝第三方倒車影像...要知道這個車官方標價33.98萬,優惠過後平均落地價也要30多萬,沒倒車影像完蛋呢?

我為什麼要買英菲尼迪Q50L菁英運動版?

而且比起普通版本,我根本不喜歡運動版的前臉(屁股倒是很喜歡)。全系標配的腳剎我也非常不喜歡。口碑稀爛的奔馳M274發動機就更不喜歡了,動力一般燃費倒挺高,德國貨的品質完全沒有保障。但是無論如何我都想要DAS(即便跟配備了自動駐車的其他品牌車型比起來),只能買菁運,倒影加裝一個就是了,反正有前後雷達,環影也算不上剛需。為什麼不買QX50?因為那個只有頂配才有DAS。 除了以上不滿,剩下的都是能接受、喜歡和特別喜歡。

我為什麼要買英菲尼迪Q50L菁英運動版?

購買的理由

1.外部光源是全LED。我實在是很不喜歡鹵素燈,一個都不想要。鹵素後霧燈勉強能接受,因為我根本不開這玩意(國內很多車後霧燈都只有一個,因為這些車在國外並沒有後霧燈,進入國內臨時加上的後霧燈要儘量節省空間——作為強迫症我是不會打開這破玩意的,永遠不會)。鹵素前霧燈也勉強能接受,因為我也不打開,除非他是LED的我才可能偶爾打開,鹵素霧燈不到萬不得已永遠不打開。鹵素倒車燈也勉強能接受,但還是照明效果差外加看著low,因為一般不點亮所以也不是絕對不能接受。其餘所有鹵素光源都拒絕。TLX-L尾燈不對稱外加部分鹵素光源就給pass了(豪華品牌還鹵素?逗呢?),皇冠、阿特茲鹵素轉向燈pass,雅閣也是尾燈部分鹵素所以不傾向。

我為什麼要買英菲尼迪Q50L菁英運動版?

2.後驅,而且作為後驅來說相對寬敞(34c太窄小所以pass)。當然這個價位的前驅車空間更大,但是前驅玩膩了。

3.DAS。沒有可變轉向比的車我基本都要pass,市區裡面沒有這個的話挪車太累了,調個頭跟打太極一樣來回轉方向盤實在是又累又傻。DAS的低速轉向圈數比本田可變轉向比還少,並且還更輕,還能自己調節輕重,也就是說低速挪車跟本田一樣輕鬆但高速一旦調重之後手感比本田還要好——本田高速雖然會變重,但相對來說還是輕,而且本田高速是更多的是依靠增加虛位來防止轉向過於敏感,DAS則是隻加重阻尼而不增加虛位,所以DAS高速巡航更輕鬆一點,不用反覆調整方向盤。實際上就算你不手動在高速時把轉向調重,他自己也會變得比本田更重一些,只不過比手動調重還是要略輕。喜歡單手開車的人最好不要選擇沒有DAS或可變轉向比的車型,否則會很痛苦。

4.雙觸控屏。對我來說缺點有三個,一個是導航比本田的差,一個是系統相對老舊,一個是藍牙經常連不上(一旦連不上,很可能需要刪除設備然後重新配對)。其他方面可以說非常好用了,上屏支持旋鈕操作,下屏也有很多功能可以用按鍵操作,上下屏獨立操作互不干擾,觸控屏本身的便利度也不是非觸控屏能媲美的,屏幕的位置距離駕駛員不遠而且不會過低(也就是說觸摸操作不會很累而且不會因為看屏幕的視線太低而增加安全隱患)操作邏輯也算比較得體,跟很多競品比起來我寧可選擇這套系統。

5.腿託。雖然菁運比更便宜的版本綜合配置也沒優勢甚至可能還不如,但腿託只有運動版才配備。以前思域就是前排坐墊有點短還沒腿託所以腿總是太累。

6.BOSE。好不好買了才知道,以前經常聽的那幾個車載音響都是沒牌的,總得買個有牌的深度體驗一下。

7.四窗一鍵升降。在日本車裡面這個配置確實不算很普及。我經常開窗戶,一鍵升降還是省事。

自動防眩目。雖然實際效果沒有想象中好,速度不夠快(我已經被閃了一會兒才打開),而且有些燈雖然刺眼但他就是不激活,但還是覺得有了比沒有好。遠光狗遍地都是,以前我一到天黑都直接手動打開防眩目,不給遠光狗任何機會,夜間極少極少極少看過正常能夠辨認物體的尾窗風景,現在有了自動防眩目(沒有手動開啟功能,只能手動關閉和自動開啟)總算知道夜間的後方風景了。

8.19寸大輪圈超薄胎。硬顛吵,但是帥啊,總比那些兩頭不沾的要好。這個輪圈我覺得是同價位最帥的原廠貨了,甚至很多更貴的車都沒這個帥,想要更帥的基本只能買改裝品牌。低配17、18寸也許會稍微軟一點安靜一點,但樣子比較一般。

9.後運動包圍。前臉那個誇張的咧著大嘴的運動包圍我欣賞不來,遲早給他換掉。但尾部的擾流板包著原廠已經算比較粗的大圓排氣管實在是帥。

10.雙叉臂。到底比麥弗遜好在哪裡,還是要買了之後長期體會才能明白,反正麥弗遜我開的太多了,沒有新鮮感。

11.動力。不算強,至少沒比思域弱。我並不需要一個比思域動力強的車,但如果比思域動力弱的話多少會覺得有些彆扭。

12.尺寸。4米87,再大太笨重,這種地方停車都麻煩,很多窄路也會很難走。我是希望車越小越好,但還要保證一定的顏值和氣勢,4米8以下還是覺得差點意思。思域的外形我哪兒哪兒都喜歡,唯獨覺得不夠修長(Type R除外,他那造型就應該那麼短才最完美,三廂車還是長點好看)。接近五米的TLX-L和超過五米的皇冠我是真的怕沒地方停。

=========================

其實這個版本買的人偏少,兩個運動版的銷量跟前三個低配比起來可以說微不足道,我在馬路上幾乎也沒見過其他的2018運動版。

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Q50的精髓在於DAS,要買就買運動版,買液壓助力的普通版我覺得還不如買其他車型,那個液壓轉向的手感實在是糟糕透頂,根本不像一個最近五年內上市的車型,買個雅閣甚至凱美瑞都要好多了。

所以我並不認為Q50L是個很便宜的車,便宜的版本品質也不高罷了。買真正完全體的運動版,實際上價格要比配置相近的寶馬320Li更貴——因為擁有更好的機械素質、更高的技術規格和更大的空間,貴出的這些錢也非常值得。

如果你喜歡開車,買運動版Q50L是很好的選擇。如果只想買個便宜的豪華品牌那就別買,運動版本來就不便宜,低配普通版產品力又一般,也沒多少品牌加成,甚至可能不會被路人當作豪華車。如果你對空間要求很高,還是買雅閣或者TLX-L吧,這後驅車大鼓包後排坐三個人完全是災難。

以前我買思域我說他同價位最值得買,適合所有人,選他絕對不會錯,比選同價位任何其他車都更靠譜,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我就是吹牛,我就是吹我自己的車。其實我只是說實話而已。

現在我買這個車我就不會告訴你這個車適合所有人,實際上他不適合大多數人,就只是很適合我這種看重顏值、性能操控、對空間有一定要求但不是第一訴求並且願意接受較高後續費用的獨身人士。我也不是說其他類型的消費者就不能買這個車,但至少確實不如雅閣凱美瑞更值得買。

如果不介意保值率的話TLX-L也是非常棒的選擇,因為這是國內你能買到的最便宜的空間能媲美所謂C級甚至D級的轎車,何況綜合實力也不錯。即便我根本對後排沒有很高需求,都非常眼饞這個空間,直到我買Q50L之前還在謳歌店談價格——事實上我沒買他的最主要原因是謳歌4s給我那臺思域開出的收車價比英菲還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