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吞併朝鮮始末

日本吞併朝鮮始末

日本特使伊藤博文(左一)和駐朝鮮日軍司令長谷川好道(左二)在朝鮮巡視。

1910年8月22日,日本以軍隊包圍漢城皇宮,強迫韓國皇帝李坧認可《日韓合併條約》,從此朝鮮完全被日吞併,淪為殖民地。

日本作為朝鮮近鄰,幾百年的侵佔野心在20世紀初遂願

在綿長的東北亞大陸海岸線上,狹長的朝鮮半島相當於中日之間的陸橋。在歷史上,朝鮮將中國漢字傳到日本,日本則總想吞併這個鄰居並以此作為西進大陸的跳板。

16世紀末,豐臣秀吉統一了分裂的日本,便以10萬大軍跨海攻佔漢城、平壤,並狂妄地計劃隨後滅明,把首都從京都遷到北京。

鑑於唇亡齒寒,明朝出兵10萬跨過鴨綠江,進行了6年“抗倭援朝”。中朝聯軍於1598年獲勝,才使日本大陸政策後延近300年。

進入19世紀中期,鎖國的日本剛被美、俄軍艦打開大門,幕府後期主張變革者便於1855年提出:“失之於美俄者,取償於朝鮮與清國。”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翌年日本朝野便提出“徵韓論”。

1875年9月,日本“雲揚”號軍艦開到朝鮮西海岸擊毀江華炮臺,不久又派海軍陸戰隊進逼漢城。

自感國力薄弱的朝鮮國王,此時求助於過去的保護者清朝。清廷雖自身難保,仍伸出援手,日本以此為導火索進而對華開戰。

1894年夏,日本利用朝鮮東學黨內亂派一個旅團進入漢城,於7月23日兵圍皇宮軟禁國王。

接著,日本偽造了所謂朝鮮“請求”日本幫助驅逐清軍的對外文告,甲午戰爭就此開始。

清軍大敗後,翌年簽訂《馬關條約》,日本在條約第一條還假惺惺寫上“朝鮮完全獨立自主”。然在朝日軍卻不撤退,還殺死閔妃,將其裸體焚屍,建立起大院君傀儡政府。改國名為韓國的李氏王朝寄希望於聯俄抗日,沒想到日俄殖民強盜卻商議以三八線為界瓜分朝鮮。1904年,日俄分贓不均開戰,十幾萬日軍佔領朝鮮全境。

翌年日本對俄講和,仍在朝留駐兩個師團和大批憲兵。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於1905年末強迫韓國簽訂《乙巳保護條約》,接著擔任了“朝鮮統監”。按照條約,韓國在軍事上接受“保護”,外交歸日本外務省掌管,皇帝和內閣都完全成了伊藤掌中的傀儡。

伊藤博文將韓皇當傀儡猶嫌不足,又迫其“自願”同日“合併”

1906年以後的三年間,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朝鮮文人形容說,伊藤博文每次進皇宮,對高宗的蠻橫態度甚於東漢末的曹操對漢獻帝。

韓國法令和高官的任免,都操於伊藤之手,日本調來2000名“裁任官”又在各級監政。政令由他們寫完,再入宮強迫高宗蓋玉璽。

從1906年起,朝鮮志士掀起抗日“義兵”運動。1907年8月,日軍解散韓國軍隊時,漢城1300名官兵同日軍進行了一天的巷戰,不少人突圍投奔北部參加“義兵”運動者達14萬人。此後的4年,日軍以重兵討伐,缺乏武器和嚴密組織的“義兵”被打垮,數萬人犧牲。

困於深宮的韓國高宗李煕,也不甘心做亡國之君。1907年夏天,他得知“萬國和平會議”在荷蘭海牙召開,又燃起求英美幫其獨立的希望,派親信一品官李雋為密使赴會。

西方列強卻不想得罪日本,伊藤得知消息後入宮強迫高宗發電否認曾派使前往,日軍還在宮門外廣場鳴炮威脅。高宗被迫向海牙發了電報,密使李雋在會上被罵為“騙子”,因而悲憤自殺。伊藤博文對此還不罷休,強迫高宗讓位於太子李坧,自己又任皇子的“太師”。

“義兵”失敗時,一批志士又採取了暗殺。1909年10月安重根在哈爾濱車站擊斃了來訪的伊藤博文,並高呼“獨立萬歲”!他被俄軍抓獲移送日本,在旅順從容地走上絞架。

1909年末,新任“統監”的日本前陸相寺內正毅下令,讓朝奸李容九偽造民意組織所謂“百萬人上書”,並迫使傀儡皇帝李坧認可,向日本提出合併的“請願”。

1910年6月3日,日本內閣又演出了對韓國的“合併請求”表示“同意”這幕自編自導的醜劇。

同年8月22日,上萬武裝日軍在漢城各主要街道嚴密佈哨,騎兵圍繞皇宮周圍反覆巡邏,憲兵警探又控制了全國城鄉的各要點,朝鮮民眾都以仇恨的目光看著這些殖民者。在森嚴的氣氛中,日本任用的總理大臣、朝奸李完用進宮,將寺內正毅與自己簽訂的《日韓合併條約》送交李坧。

“8.22”後,禁說本族語言和強制改姓更使朝鮮人世代難忘屈辱

8月22日通過的《合併條約》宣佈:韓國皇帝“自願”將統治權交給天皇,日本則保護其宗廟、財產,並將李氏皇族併入日本皇族中。

朝鮮人民亡國後的命運比皇族要悲慘得多。日本殖民統治之嚴在世界上創造多項毒辣透頂的紀錄。總督府為滅絕朝鮮文化,強迫學校只許教日語,勒令百姓不許說朝語,若有犯禁輕者打耳光,重則坐牢。

另一項世界殖民史上絕無僅有的惡政,便是強令全部朝鮮人(皇族“李王”幾人除外)“創氏改姓”用日式名字。對多數民族特別是東方民族來說,姓是家族延續血脈的標誌,日本當局硬要朝鮮人捨棄祖宗而歸於“中田”、“平野”之類他國宗脈,如何能不叫人恨入骨髓!

當年不少朝鮮人選擇自殺,或大批流亡到中國東北,以避開改姓。後來,1945年光復之日,朝鮮民眾第一件事便是砸掉寫著日本名的門牌,恢復“金”、“樸”、“李”等原姓氏。

日本統治者將朝鮮人強歸為本國“國民”後,仍視其為奴隸,在地位排列中放在本土人、琉球人、歸化人(臺灣人)之後為第四等。在日本列島的朝鮮人,還一直被當做戒備對象。

1923年關東大地震,戒嚴部隊和暴徒為“預防暴動”,在東京屠殺了5000名朝鮮民工。二次大戰中,幾十萬朝鮮人被強徵當隨軍勞工和“兵補”,20萬婦女被抓去當“慰安婦”。殖民統治之殘暴令人髮指。

2001年,日本小泉首相訪問漢城時參觀舊時監獄,不管是外交辭令還是發自內心,他宣稱:“真難想像竟會有那樣殘酷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