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華為現在一直模仿小米做生態鏈物聯網,你怎麼看?

扛精王中王


小米的生態鏈物聯網是什麼?

小米的產品大家應該都有所瞭解:小米手機、電視、空調、小愛智能音響……

物聯網的前一批探索者有在風口浪尖的樂視,緊接著就是小米,而華為次之。當然先後並不代表技術的差距,但是作為一個有實力的公司,公司的目標也決定著它的航行方向。華為通訊那首屈一指的,所以他的實力可見一斑,手機現在也是炙手可熱。

但單指物聯網小米,現在在國內也可以說是領跑者。小米手機大家都知道,它是追求性價比典範,對大部分來說是買得起的,小米公司成立之初就是以性價比為宗旨俗話說薄利多銷才讓小米迅速崛起,積累資金經驗。如今的小米已經被大眾所接受。

確實,在手機業務上,華為肯定是比小米更強的存在。然而在生態物聯網這個領域上,華為確實有意去復刻小米的。事實在客觀層面上就是這樣,實際上也並不用去迴避什麼了。

不過,相同之中也有不同,實際華為不可能百分百的去模仿小米。

在生態鏈建設上,小米是目前國內最成熟的。如果說中國哪一家企業能夠真正實現萬物互聯,那一定非小米莫屬。縱觀整個小米生態,物聯網模型已經初步形成。在生態鏈佈局上,小米的前瞻性眼光確實很好,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之內,沒有人能真正對這個市場第一形成太大的威脅。

可反觀華為,中國第二家積極建設生態物聯網的主流企業,他與小米不同的是,華為的生態鏈建設基於一定程度的自主技術,而非類似於小米那樣的拿來主義。隨著近兩年熱度的不斷提高,華為一直在走上坡路,這也讓彎道超車成為了可能。如果未來華為全面建成生態物聯網,這張網將比小米更為密閉,因為在核心技術上,華為用的要更多一些。

物聯網是未來發展的一塊蛋糕,不論是華為、小米還是其他的企業,都想在這塊蛋糕上嚐到一些甜頭。同樣,不論是華為還是小米,只要能做出好的生態,我們都應該支持。


i白魚i


先說下,海思一直是物聯網產品最大的芯片提供商之一。最典型的是號稱中國天網的攝像頭芯片。家用物聯網產品,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目前是人工智障和4g時代,哪裡談得上聯通萬物,雷軍發佈會智障音箱就把雷軍那層皮拔了個乾乾淨淨。工業互聯網,車聯網,b端才是下一個爆發點。騰訊內部報告和架構調整已經表明了這一趨勢和這家最大流量機器的態度。家用物聯網產品其實是雞肋,體驗極差,甚至可以說可有可無。那麼為什麼雷軍會吹家用物聯網產品?1,品類,是小米急需的。不要說什麼利潤率低,只要有生意做,就有錢掙。小米一直做的就是短平快項目。何況小米的產品並不便宜,白牌做成利潤品牌價。2,假公濟私,雷軍上市火線分紅自己99億,看得出,那個去搜狐應聘的雷軍,財務情況和對錢財的態度和他自己的人設還是有很大不同。自己控股公司,通過小米公司品牌銷售產品,利潤進了自己兜了,何樂而不為。如果競爭激烈,會不會出現掏空上市公司,包銷自己有股份的公司。怕也很難說。3,華為做是順理成章,因為他有真5g解決方案,能真正萬物互聯,因為不做,會便宜了博通高通。不做會讓市場劣幣驅逐良幣,不做在5g到來,真物聯家用產品出來時,市場上又是一堆洋大人的買辦在囂張。


晚飛夢


小米的生態鏈,並不是生態,應該叫小米粉絲圈更恰當。

所謂生態有某種壟斷性質,但大家都樂意在這個生態圈裡做產品。而在生態圈外做產品沒有優勢,會難以成功。

例如,如果鴻蒙系統能成功的話,就會形成真正意義的生態鏈。例如大家都習慣了用鴻蒙系統手機控制或者關聯電腦、汽車、平板、穿戴、電視、物流車、雲服務、音箱、電飯煲、冰箱等等,也就形成了物聯網操作系統,同時也是多種產品的生態鏈。新產品如果不安裝這個系統,就是在生態鏈之外,消費者使用不方便就不會買單。

華為可以利用這個成功的鴻蒙系統搞產品壟斷,但華為不能也不會搞這種壟斷,甚至華為將來會退出電視產品。這個生態鏈應該是所有廠商的樂園。

大家請支持鴻蒙系統,如果鴻蒙系統失敗,美國的物聯網操作系統就會控制全球。美國會基於它的軍事霸權而利用這個物聯網操作系統對全球巧取豪奪。

將來鴻蒙系統應該上繳國家。中國會利用這個系統生態鏈對多種產品形成壟斷,賺取壟斷利潤。

最後歐盟會找中國談判,要求建立一個國際標準的物聯網操作系統……


阿牛吃草


先說結論,有模仿,但是其中不乏創新

大家好,我是林好聽,你的點贊評論關注都會讓我更加努力

(本文約 1300 字,閱讀完約 4 分鐘)

抱歉各位,我來晚了

首先,為什麼會有華為智能家居在模仿小米這樣的說法呢,有一說一,華為可能對智能家居的關注沒有小米早,但是筆者不認為會比小米差。

華為的智能家居——華為HiLink,本身是華為全場景的loT生態品牌,以開放的產品合作方式,和各大一線品牌合作,旨在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全場景智慧化生活體驗。

這是較為官方的解釋。

單看這幾句,雖然並不能對HiLink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但是依然不難看出華為HiLink跟小米的智能家居,不是同樣的思路。

來跟我一起看看

起源 | 華為HiLink的前世今生

華為HiLink智能家居平臺於2015年12月12日正式推出,那時的華為綜合實力遠不及現在,結合今年華為HiLink的高速爆發期來看,2015年的這個戰略部署是無比正確的,事實上2019年底華為HiLink的爆發同樣也離不開2018年三月的AWE博覽會(智能家居生態論壇)華為在會上表示,準備在HiLink上達到三年流水百億美金的目標,我們也可以看到,18年上旬的戰略,華為最快在19年下旬就得到了重點推進和落實,可能距離100億美金華為還有一段路需要走,但是我們都知道,這條路從來就不長,至少對如日中天的華為公司來說,其實近在咫尺。

和小米的不同 | 華為HiLink的野心

華為的思路一開始就跟小米做智能家居的思路南轅北轍,儘管我們目前還不知道是否終將殊途同歸,但是HiLink的思路很明顯有別於小米家的“小米雜貨鋪”思路。華為並不想把一切都包攬在自己身上。

或者換句話說,華為不需要自己什麼都做。

亦可以說,只有華為有不需要這麼做的資本

華為的HiLink是一種兼容幷包的思路,或者說是一種借力的思路,使用自己AI系統化的能力以及品牌號召力,和生態合作伙伴一起,在全場景上實現自己的智慧化戰略,達到這一目標,明顯會比小米輕鬆很多,華為這一能力也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不可複製、佔盡天時地利優勢的。

華為在2019年的HDC(華為全球開發者大會)之前就已經和很多行業頂級公司開展了會談工作,例如:歐普、A.O史密斯、博聯、中海地產、歐派、博西等公司。並在2019HDC的傢俱分論壇做了報告。

截止2019年10月,明確已知加入華為HiLink的知名品牌有:海爾、歐瑞博、海信、長虹、方太、志高、海康威視、TCL、創維、蘇泊爾、老闆、科大訊飛、歐普照明等涵蓋了照明、淨水、家電、智能機器人、插座等等領域。(並未一一列舉)

華為憑藉絕對的用戶優勢、技術優勢、品牌優勢、渠道優勢,一定會使加入HUAWEI HiLink的品牌越來越多,HUAWEI HiLink的野心也越來越蓬勃。可以預見華為的HiLink發展將極為迅速。

根本性差距 | 華為HiLink的技術支持相關

華為作為老牌的技術大廠,其技術儲備是不容忽視的,在連接技術上,華為選擇了在智能家居環境中較為成熟的ZigBee技術和藍牙Mesh通用網關,搭配上海思公司Npu的人工智能相關技術,不但在第三方接入的速度上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能有效提高接入質量,HiLink的安全技術架構還可以為家庭網絡內的智能設備提供網絡防護,保障用戶的隱私。

除此之外,第三方接入華為的HiLink的門檻也很低,華為有基於Huawei LiteOS內核和自主研發的JS引擎,支持多種模組、多種芯片,能夠快速為第三方的傢俱提供生態級接入。

哪裡模仿了小米 | ZigBee技術

ZigBee技術從15年剛剛可以應用時就不被看好,只有小米在全力去普及這項協議,如今到了這項技術較為成熟的時機,華為就直接拿來用了,關於這一點就長篇累牘了,感興趣的可以點個關注,以後慢慢講。

感謝您的瀏覽

我是 林好聽


林好聽


眾所周知,華為最擅長的就是自我檢討,對標業界最佳。在IOT領域,華為通過對標小米,認識到自己的差距和問題,並快速調整改進。借鑑肯定是有,抄襲就談不上,靠抄襲就沒有今天的華為了。首先華為的生態是開放的生態,允許合格廠商接入,華為僅作技術加持和賦能,質量管控以及參與部分ID設計等,相比之下,小米的參股控股控品牌模式要封閉的多,和生態廠商是競爭關係,留給消費者的選擇也少之又少,同時品質也差強人意。另外,在AI賦能IOT的大趨勢下,華為的AI能力也是獨特並且領先的,從芯片到引擎再到雲端服務,端到端的能力構建,這點放眼全球,也沒幾家是華為的對手,更別提小米。

華為Hilnk主要是選擇業界頂尖企業,這就與小米完全不同,但是質量絕對有保證,華為和這些企業展開合作,小企業是完全沒有任何機會入駐華為Hink的,目前與華為合作TOP品牌包括歐普、九陽、美的、科沃斯、720、公牛、海爾、老闆、方太、科大訊飛、中糧地產等。問題在於華為對於這些企業管控力較弱,或者說完全不參與研發,線下也是通過蘇寧、京東開設Hilnk專櫃,效果肯定不如米家!

華為本身就是通信聯網,現在又掌握了很多5G、物聯網的技術優勢,產品線也有很多,比如手機、音箱、路由器和手環等等,但流行的核心設備種類不多,還未形成物聯網生態鏈的價值。貌似就只有小米很有苗頭。所以,大家不管看誰在做物聯網、做智能設備生態,都覺得是在模仿小米,不可取。


軟勝天下


我是小米粉,也是華為粉。喜歡小米的系統與生態,喜歡華為的做工與拍照。

如果從IoT來說,小米其實是走在華為的前面的。如果從技術積累來說,華為是走在小米的前面的。

既然是生態物聯網,那麼這屬於IoT角度,從這個角度講,小米的確走在了華為前面。比如:

1、小米手機作為互聯網品牌,最初主攻線上;隨著互聯網紅利凸顯,華為將榮耀也打造成了互聯網品牌。

2、但是從物聯網的產品來看,路由器、電視盒子、電視機、穿戴設備等這些小米都走在了華為的前面,包括最近小米開始進行的智能家居的大小電器,其發展拓展速度也走在了華為的前面。據說最近華為也要搞電視了。不過這種差異,其實和雷軍的北京有關,從雷軍的順為資本早期投資的產品就可以看出,其在教育、生活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投資佈局。

3、從物聯網的基礎設施來看,小米在雲服務領域的發展也快於華為,個人版的雲服務小米雲服務的體驗要強於華為。這和雷軍的經歷也有關係,畢竟其在金山工作多年,當年的金山快盤為小米雲服務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總體而言,小米作為最初的互聯網公司,利用了互聯網的包容性,讓各家產品接入其生態圈,佈局智能家居和物聯網,但是小米最近也在通過上市募集資金向科技研發領域佈局,畢竟沒有核心技術是不行的。華為作為中國的通信行業的科技公司,利用了其最擅長的科學技術的積澱,厚積薄發,但是華為最近也在通過軟件、雲服務、自有技術等發展物聯網和智能家居。兩家公司利用了自身的不同優勢,也在努力補自己的短板,兩家公司都是中國不可缺少的公司,共同進步、競爭才能讓中國發展更好。


李大輔導員


記得2014年的上海CES上都有不少廠商提出了智能家居,智能家電的概念,為什麼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原因就是標準不統一,格力和美的,海爾和海信,索尼和三星,松下和東芝,各有各的標準,都表態不會支持對方的標準,除了技術層面的考慮,主要就是客戶信息安全哈和有關標準的話語權。不同於傳統家電產品,智能產品的用戶信息後臺都是看的到的,格力打死也不會讓美的瞭解到自己的用戶信息,另外就是標準層面,如果索尼用了三星的標準,那在後期的競爭中明顯就受制於人啊。然後大家就這樣耗著。

可是這幾年家電市場並不好過,智能家居標準不統一,消費者升級意願不強烈。各個家電廠商都著急啊!

這個時候華為跳出來說你們不要吵,大家都用我的標準,我上不碰數據下不碰應用,保證各位的信息安全,各個廠商一聽覺得美國找了華為那麼久的麻煩都沒找到華為竊取客戶信息的證據,應該還是可信的,用了他們家的標準,華為還派人上門來支持,那就試試吧。

小米一看趕緊加大了投入,家裡能用的看還有啥沒生產的趕緊找人生產,原來只有40%的電視支持AI,現在80%都支持了。

華為說IOT是1+8+N,我們做1,8的大部分和N的小部分,其它的大家來補充。

小米說IOT最好最全的就是小米,其它的大家不用太在意。


zg62407064


首先,我認為這種說法是幼稚或者是別有用心的。

華為的強項是在數據通信,而物聯網上的設備之間也必須是有數據通信的。所以華為目前主要是在做標準,將來你的設備只要符合了標準,都是可以接入物聯網並和其他設備聯通的。

小米目前主要是靠下游製造商在貼牌做產品,格局要小一些。因為一個企業再牛,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強,什麼都做!但小米目前的物聯生態鏈,確實可以讓部分人先部分的享受到其中的便利和樂趣。雖然我是一個堅定的華為用戶,但在這點上也是要為小米點讚的。

長遠來說,物聯生態系統不會屬於任何一個企業!應該是大家都在一個統一的標準之下做自己擅長的產品,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品牌的產品,一樣可以搭建出一個適合自己的物聯網小生態系統。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點淺陋的看法,供大家參考,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諒解!


順其自然40670


其實這個問題我以前也想過。我是比較認同的。

認識小米是在大一的時候,那時候我的努比亞Z7mini準備退休了,就開始糾結榮耀8還是小米5(如果沒記錯應該是),那時候的驍龍處理器的確沒話說,再加上個人愛玩遊戲,小米5當時也是為發燒而生,榮耀8則是顏值的擔當,相機在當時也比較好,結果在雙十一選擇了榮耀8,到現在榮耀8我還在當備用金再用。

其實一開始也很喜歡小米的,當時智能手機都比較貴,恰好學生也沒多少錢,再加上處理器的優勢,選擇小米的確是第一選擇。慢慢的也開始關注小米,我自己認為小米生態的開始應該是出小愛同學的時候開始在發展了,當時的小愛同學的確是手機智能領域的領跑者。慢慢的小米出了各種智能家電(掃地機器人,電視,手環等)一些生活中的東西,小米的生態網絡一直在擴大,再加上價格實惠,畢竟中國人口基數太大,質量太好(價格高)的平常人是不會太重視的,只想花平平常常的錢能體驗到中等偏上的科技就行了,當然,現在越來越的人生活更注重質量化。慢慢的,小米使用者,就會形成小米生態圈,一切生活設備配套都是小米,在一定程度上,小米生態給小米帶來一定市場。

說說華為,華為也是近兩年開始注重生態的建設,一開始的華為的確沒啥生態,這點的確沒法跟小米比,或許為了佔領—維護—擴大市場,華為也開始慢慢建立自己的生態網絡,從數碼領域開始手機——耳機——手錶——機頂盒——電腦——電視,可以說華為是一步一步的在慢慢推進,而小米是全面撒網。各有優點各有缺點,華為優點仔細專注品質優好,但是市場佔有率不是很全面,小米有點是範圍大,生態建設比較快各種都有,但是缺少一定的自主。

華為的生態建立,我個人還是比較認可向小米學習的,擁有自己的生態圈,的確是明智的發展。華為向小米學習建立生態圈沒啥可恥的,學習別人優點,強壯自身有啥可恥?反而是哪些看見了別人優點,缺不願學習的人才可恥!

華為和小米都是中國的公司!加油!


蒙太奇的夢


有人說華為現在一直模仿小米做生態鏈物聯網,我覺得談不上模仿,各自都是結合自身特點以及所擅長的領域發展生態鏈,有相同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在生態鏈建設上,小米是目前國內最成熟的。如果說中國哪一家企業能夠真正實現萬物互聯,那一定非小米莫屬。縱觀整個小米生態,物聯網模型已經初步形成。在生態鏈佈局上,小米的前瞻性眼光確實很好,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之內,沒有人能真正對這個市場第一形成太大的威脅。

可反觀華為,中國第二家積極建設生態物聯網的主流企業,他與小米不同的是,華為的生態鏈建設基於一定程度的自主技術,而非類似於小米那樣的拿來主義。隨著近兩年熱度的不斷提高,華為一直在走上坡路,這也讓彎道超車成為了可能。如果未來華為全面建成生態物聯網,這張網將比小米更為密閉,因為在核心技術上,華為用的要更多一些。


物聯網是未來發展的一塊蛋糕,不論是華為、小米還是其他的企業,都想在這塊蛋糕上嚐到一些甜頭。同樣,不論是華為還是小米,只要能做出好的生態,我們都應該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