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华为现在一直模仿小米做生态链物联网,你怎么看?

扛精王中王


小米的生态链物联网是什么?

小米的产品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小米手机、电视、空调、小爱智能音响……

物联网的前一批探索者有在风口浪尖的乐视,紧接着就是小米,而华为次之。当然先后并不代表技术的差距,但是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公司,公司的目标也决定着它的航行方向。华为通讯那首屈一指的,所以他的实力可见一斑,手机现在也是炙手可热。

但单指物联网小米,现在在国内也可以说是领跑者。小米手机大家都知道,它是追求性价比典范,对大部分来说是买得起的,小米公司成立之初就是以性价比为宗旨俗话说薄利多销才让小米迅速崛起,积累资金经验。如今的小米已经被大众所接受。

确实,在手机业务上,华为肯定是比小米更强的存在。然而在生态物联网这个领域上,华为确实有意去复刻小米的。事实在客观层面上就是这样,实际上也并不用去回避什么了。

不过,相同之中也有不同,实际华为不可能百分百的去模仿小米。

在生态链建设上,小米是目前国内最成熟的。如果说中国哪一家企业能够真正实现万物互联,那一定非小米莫属。纵观整个小米生态,物联网模型已经初步形成。在生态链布局上,小米的前瞻性眼光确实很好,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之内,没有人能真正对这个市场第一形成太大的威胁。

可反观华为,中国第二家积极建设生态物联网的主流企业,他与小米不同的是,华为的生态链建设基于一定程度的自主技术,而非类似于小米那样的拿来主义。随着近两年热度的不断提高,华为一直在走上坡路,这也让弯道超车成为了可能。如果未来华为全面建成生态物联网,这张网将比小米更为密闭,因为在核心技术上,华为用的要更多一些。

物联网是未来发展的一块蛋糕,不论是华为、小米还是其他的企业,都想在这块蛋糕上尝到一些甜头。同样,不论是华为还是小米,只要能做出好的生态,我们都应该支持。


i白鱼i


先说下,海思一直是物联网产品最大的芯片提供商之一。最典型的是号称中国天网的摄像头芯片。家用物联网产品,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目前是人工智障和4g时代,哪里谈得上联通万物,雷军发布会智障音箱就把雷军那层皮拔了个干干净净。工业互联网,车联网,b端才是下一个爆发点。腾讯内部报告和架构调整已经表明了这一趋势和这家最大流量机器的态度。家用物联网产品其实是鸡肋,体验极差,甚至可以说可有可无。那么为什么雷军会吹家用物联网产品?1,品类,是小米急需的。不要说什么利润率低,只要有生意做,就有钱挣。小米一直做的就是短平快项目。何况小米的产品并不便宜,白牌做成利润品牌价。2,假公济私,雷军上市火线分红自己99亿,看得出,那个去搜狐应聘的雷军,财务情况和对钱财的态度和他自己的人设还是有很大不同。自己控股公司,通过小米公司品牌销售产品,利润进了自己兜了,何乐而不为。如果竞争激烈,会不会出现掏空上市公司,包销自己有股份的公司。怕也很难说。3,华为做是顺理成章,因为他有真5g解决方案,能真正万物互联,因为不做,会便宜了博通高通。不做会让市场劣币驱逐良币,不做在5g到来,真物联家用产品出来时,市场上又是一堆洋大人的买办在嚣张。


晚飞梦


小米的生态链,并不是生态,应该叫小米粉丝圈更恰当。

所谓生态有某种垄断性质,但大家都乐意在这个生态圈里做产品。而在生态圈外做产品没有优势,会难以成功。

例如,如果鸿蒙系统能成功的话,就会形成真正意义的生态链。例如大家都习惯了用鸿蒙系统手机控制或者关联电脑、汽车、平板、穿戴、电视、物流车、云服务、音箱、电饭煲、冰箱等等,也就形成了物联网操作系统,同时也是多种产品的生态链。新产品如果不安装这个系统,就是在生态链之外,消费者使用不方便就不会买单。

华为可以利用这个成功的鸿蒙系统搞产品垄断,但华为不能也不会搞这种垄断,甚至华为将来会退出电视产品。这个生态链应该是所有厂商的乐园。

大家请支持鸿蒙系统,如果鸿蒙系统失败,美国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就会控制全球。美国会基于它的军事霸权而利用这个物联网操作系统对全球巧取豪夺。

将来鸿蒙系统应该上缴国家。中国会利用这个系统生态链对多种产品形成垄断,赚取垄断利润。

最后欧盟会找中国谈判,要求建立一个国际标准的物联网操作系统……


阿牛吃草


先说结论,有模仿,但是其中不乏创新

大家好,我是林好听,你的点赞评论关注都会让我更加努力

(本文约 1300 字,阅读完约 4 分钟)

抱歉各位,我来晚了

首先,为什么会有华为智能家居在模仿小米这样的说法呢,有一说一,华为可能对智能家居的关注没有小米早,但是笔者不认为会比小米差。

华为的智能家居——华为HiLink,本身是华为全场景的loT生态品牌,以开放的产品合作方式,和各大一线品牌合作,旨在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全场景智慧化生活体验。

这是较为官方的解释。

单看这几句,虽然并不能对HiLink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依然不难看出华为HiLink跟小米的智能家居,不是同样的思路。

来跟我一起看看

起源 | 华为HiLink的前世今生

华为HiLink智能家居平台于2015年12月12日正式推出,那时的华为综合实力远不及现在,结合今年华为HiLink的高速爆发期来看,2015年的这个战略部署是无比正确的,事实上2019年底华为HiLink的爆发同样也离不开2018年三月的AWE博览会(智能家居生态论坛)华为在会上表示,准备在HiLink上达到三年流水百亿美金的目标,我们也可以看到,18年上旬的战略,华为最快在19年下旬就得到了重点推进和落实,可能距离100亿美金华为还有一段路需要走,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条路从来就不长,至少对如日中天的华为公司来说,其实近在咫尺。

和小米的不同 | 华为HiLink的野心

华为的思路一开始就跟小米做智能家居的思路南辕北辙,尽管我们目前还不知道是否终将殊途同归,但是HiLink的思路很明显有别于小米家的“小米杂货铺”思路。华为并不想把一切都包揽在自己身上。

或者换句话说,华为不需要自己什么都做。

亦可以说,只有华为有不需要这么做的资本

华为的HiLink是一种兼容并包的思路,或者说是一种借力的思路,使用自己AI系统化的能力以及品牌号召力,和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在全场景上实现自己的智慧化战略,达到这一目标,明显会比小米轻松很多,华为这一能力也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不可复制、占尽天时地利优势的。

华为在2019年的HDC(华为全球开发者大会)之前就已经和很多行业顶级公司开展了会谈工作,例如:欧普、A.O史密斯、博联、中海地产、欧派、博西等公司。并在2019HDC的家具分论坛做了报告。

截止2019年10月,明确已知加入华为HiLink的知名品牌有:海尔、欧瑞博、海信、长虹、方太、志高、海康威视、TCL、创维、苏泊尔、老板、科大讯飞、欧普照明等涵盖了照明、净水、家电、智能机器人、插座等等领域。(并未一一列举)

华为凭借绝对的用户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渠道优势,一定会使加入HUAWEI HiLink的品牌越来越多,HUAWEI HiLink的野心也越来越蓬勃。可以预见华为的HiLink发展将极为迅速。

根本性差距 | 华为HiLink的技术支持相关

华为作为老牌的技术大厂,其技术储备是不容忽视的,在连接技术上,华为选择了在智能家居环境中较为成熟的ZigBee技术和蓝牙Mesh通用网关,搭配上海思公司Npu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不但在第三方接入的速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能有效提高接入质量,HiLink的安全技术架构还可以为家庭网络内的智能设备提供网络防护,保障用户的隐私。

除此之外,第三方接入华为的HiLink的门槛也很低,华为有基于Huawei LiteOS内核和自主研发的JS引擎,支持多种模组、多种芯片,能够快速为第三方的家具提供生态级接入。

哪里模仿了小米 | ZigBee技术

ZigBee技术从15年刚刚可以应用时就不被看好,只有小米在全力去普及这项协议,如今到了这项技术较为成熟的时机,华为就直接拿来用了,关于这一点就长篇累牍了,感兴趣的可以点个关注,以后慢慢讲。

感谢您的浏览

我是 林好听


林好听


众所周知,华为最擅长的就是自我检讨,对标业界最佳。在IOT领域,华为通过对标小米,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问题,并快速调整改进。借鉴肯定是有,抄袭就谈不上,靠抄袭就没有今天的华为了。首先华为的生态是开放的生态,允许合格厂商接入,华为仅作技术加持和赋能,质量管控以及参与部分ID设计等,相比之下,小米的参股控股控品牌模式要封闭的多,和生态厂商是竞争关系,留给消费者的选择也少之又少,同时品质也差强人意。另外,在AI赋能IOT的大趋势下,华为的AI能力也是独特并且领先的,从芯片到引擎再到云端服务,端到端的能力构建,这点放眼全球,也没几家是华为的对手,更别提小米。

华为Hilnk主要是选择业界顶尖企业,这就与小米完全不同,但是质量绝对有保证,华为和这些企业展开合作,小企业是完全没有任何机会入驻华为Hink的,目前与华为合作TOP品牌包括欧普、九阳、美的、科沃斯、720、公牛、海尔、老板、方太、科大讯飞、中粮地产等。问题在于华为对于这些企业管控力较弱,或者说完全不参与研发,线下也是通过苏宁、京东开设Hilnk专柜,效果肯定不如米家!

华为本身就是通信联网,现在又掌握了很多5G、物联网的技术优势,产品线也有很多,比如手机、音箱、路由器和手环等等,但流行的核心设备种类不多,还未形成物联网生态链的价值。貌似就只有小米很有苗头。所以,大家不管看谁在做物联网、做智能设备生态,都觉得是在模仿小米,不可取。


软胜天下


我是小米粉,也是华为粉。喜欢小米的系统与生态,喜欢华为的做工与拍照。

如果从IoT来说,小米其实是走在华为的前面的。如果从技术积累来说,华为是走在小米的前面的。

既然是生态物联网,那么这属于IoT角度,从这个角度讲,小米的确走在了华为前面。比如:

1、小米手机作为互联网品牌,最初主攻线上;随着互联网红利凸显,华为将荣耀也打造成了互联网品牌。

2、但是从物联网的产品来看,路由器、电视盒子、电视机、穿戴设备等这些小米都走在了华为的前面,包括最近小米开始进行的智能家居的大小电器,其发展拓展速度也走在了华为的前面。据说最近华为也要搞电视了。不过这种差异,其实和雷军的北京有关,从雷军的顺为资本早期投资的产品就可以看出,其在教育、生活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投资布局。

3、从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来看,小米在云服务领域的发展也快于华为,个人版的云服务小米云服务的体验要强于华为。这和雷军的经历也有关系,毕竟其在金山工作多年,当年的金山快盘为小米云服务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总体而言,小米作为最初的互联网公司,利用了互联网的包容性,让各家产品接入其生态圈,布局智能家居和物联网,但是小米最近也在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向科技研发领域布局,毕竟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华为作为中国的通信行业的科技公司,利用了其最擅长的科学技术的积淀,厚积薄发,但是华为最近也在通过软件、云服务、自有技术等发展物联网和智能家居。两家公司利用了自身的不同优势,也在努力补自己的短板,两家公司都是中国不可缺少的公司,共同进步、竞争才能让中国发展更好。


李大辅导员


记得2014年的上海CES上都有不少厂商提出了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的概念,为什么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原因就是标准不统一,格力和美的,海尔和海信,索尼和三星,松下和东芝,各有各的标准,都表态不会支持对方的标准,除了技术层面的考虑,主要就是客户信息安全哈和有关标准的话语权。不同于传统家电产品,智能产品的用户信息后台都是看的到的,格力打死也不会让美的了解到自己的用户信息,另外就是标准层面,如果索尼用了三星的标准,那在后期的竞争中明显就受制于人啊。然后大家就这样耗着。

可是这几年家电市场并不好过,智能家居标准不统一,消费者升级意愿不强烈。各个家电厂商都着急啊!

这个时候华为跳出来说你们不要吵,大家都用我的标准,我上不碰数据下不碰应用,保证各位的信息安全,各个厂商一听觉得美国找了华为那么久的麻烦都没找到华为窃取客户信息的证据,应该还是可信的,用了他们家的标准,华为还派人上门来支持,那就试试吧。

小米一看赶紧加大了投入,家里能用的看还有啥没生产的赶紧找人生产,原来只有40%的电视支持AI,现在80%都支持了。

华为说IOT是1+8+N,我们做1,8的大部分和N的小部分,其它的大家来补充。

小米说IOT最好最全的就是小米,其它的大家不用太在意。


zg62407064


首先,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幼稚或者是别有用心的。

华为的强项是在数据通信,而物联网上的设备之间也必须是有数据通信的。所以华为目前主要是在做标准,将来你的设备只要符合了标准,都是可以接入物联网并和其他设备联通的。

小米目前主要是靠下游制造商在贴牌做产品,格局要小一些。因为一个企业再牛,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强,什么都做!但小米目前的物联生态链,确实可以让部分人先部分的享受到其中的便利和乐趣。虽然我是一个坚定的华为用户,但在这点上也是要为小米点赞的。

长远来说,物联生态系统不会属于任何一个企业!应该是大家都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之下做自己擅长的产品,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品牌的产品,一样可以搭建出一个适合自己的物联网小生态系统。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浅陋的看法,供大家参考,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谅解!


顺其自然40670


其实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想过。我是比较认同的。

认识小米是在大一的时候,那时候我的努比亚Z7mini准备退休了,就开始纠结荣耀8还是小米5(如果没记错应该是),那时候的骁龙处理器的确没话说,再加上个人爱玩游戏,小米5当时也是为发烧而生,荣耀8则是颜值的担当,相机在当时也比较好,结果在双十一选择了荣耀8,到现在荣耀8我还在当备用金再用。

其实一开始也很喜欢小米的,当时智能手机都比较贵,恰好学生也没多少钱,再加上处理器的优势,选择小米的确是第一选择。慢慢的也开始关注小米,我自己认为小米生态的开始应该是出小爱同学的时候开始在发展了,当时的小爱同学的确是手机智能领域的领跑者。慢慢的小米出了各种智能家电(扫地机器人,电视,手环等)一些生活中的东西,小米的生态网络一直在扩大,再加上价格实惠,毕竟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质量太好(价格高)的平常人是不会太重视的,只想花平平常常的钱能体验到中等偏上的科技就行了,当然,现在越来越的人生活更注重质量化。慢慢的,小米使用者,就会形成小米生态圈,一切生活设备配套都是小米,在一定程度上,小米生态给小米带来一定市场。

说说华为,华为也是近两年开始注重生态的建设,一开始的华为的确没啥生态,这点的确没法跟小米比,或许为了占领—维护—扩大市场,华为也开始慢慢建立自己的生态网络,从数码领域开始手机——耳机——手表——机顶盒——电脑——电视,可以说华为是一步一步的在慢慢推进,而小米是全面撒网。各有优点各有缺点,华为优点仔细专注品质优好,但是市场占有率不是很全面,小米有点是范围大,生态建设比较快各种都有,但是缺少一定的自主。

华为的生态建立,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向小米学习的,拥有自己的生态圈,的确是明智的发展。华为向小米学习建立生态圈没啥可耻的,学习别人优点,强壮自身有啥可耻?反而是哪些看见了别人优点,缺不愿学习的人才可耻!

华为和小米都是中国的公司!加油!


蒙太奇的梦


有人说华为现在一直模仿小米做生态链物联网,我觉得谈不上模仿,各自都是结合自身特点以及所擅长的领域发展生态链,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

在生态链建设上,小米是目前国内最成熟的。如果说中国哪一家企业能够真正实现万物互联,那一定非小米莫属。纵观整个小米生态,物联网模型已经初步形成。在生态链布局上,小米的前瞻性眼光确实很好,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之内,没有人能真正对这个市场第一形成太大的威胁。

可反观华为,中国第二家积极建设生态物联网的主流企业,他与小米不同的是,华为的生态链建设基于一定程度的自主技术,而非类似于小米那样的拿来主义。随着近两年热度的不断提高,华为一直在走上坡路,这也让弯道超车成为了可能。如果未来华为全面建成生态物联网,这张网将比小米更为密闭,因为在核心技术上,华为用的要更多一些。


物联网是未来发展的一块蛋糕,不论是华为、小米还是其他的企业,都想在这块蛋糕上尝到一些甜头。同样,不论是华为还是小米,只要能做出好的生态,我们都应该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