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江北第一園——盱眙“誕鶴園”

江北第一園 ——盱眙“誕鶴園”

據《盱眙縣誌稿》《盱眙縣誌》及古詩文記載,盱城前街清二品大員汪孟堂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建成江北第一園——“誕鶴園”,1861年被清軍第一次毀壞,1938年第二次被日軍燒燬。1966年“文革”,誕鶴園“碧蓮峰”被砸毀。如今,此園遺址已樹起高樓,原貌片甲無存。

清朝江北第一園——盱眙“誕鶴園”



  • 誕鶴園景點

誕鶴園,又稱汪家花園、南園、汪園,由大園和小園組成,坐落盱眙縣城,東至西山路,西臨淮水,北至天台山,南接斗笠山、寶積山,佔地約2平方公里。誕鶴園依三山,傍淮水,規模宏偉,風景秀麗,盛名橫溢,江北園林獨樹一幟。

清朝江北第一園——盱眙“誕鶴園”


碧蓮峰。傳說,道光十九年,汪孟棠與詩友王蔭槐遊天台山時,發現一塊高一丈有二的巨石,石質堅硬,石紋優美,宛如含苞蓮花。汪孟棠取唐代沈彬“碧蓮峰裡住人家”詩句,命名此石為“碧蓮峰”,正面刻“誕鶴園”,背面刻“碧蓮峰裡住人家”,聳立在大園門的右邊作為“誕鶴園”的門牌。

清朝江北第一園——盱眙“誕鶴園”


木蘭堂。此堂曲徑小院,綠樹環繞,花香四溢,是汪孟棠愛姬張瑤娘祭祠。祠中明燈一盞,祭品滿堂,正面牆上懸掛著張瑤孃的畫像,畫像上方鑲嵌著“鐵心夫人”匾額,畫像兩邊配掛著詩友王蔭槐祭詩四首,祭奠張瑤娘在天之靈。

汪氏祠。木蘭堂西側,建汪氏宗祠5間,均為磚牆小瓦,駝梁立柱,方磚鋪地,拱形窗戶,格扇房門。祠內後簷牆砌著5塊50公分方石,陰刻誕鶴園建築設計圖。祠中擺設供桌、供品、供器、汪氏遺像及靈位。逢年過節,汪氏宗族進祠祭祀。


清朝江北第一園——盱眙“誕鶴園”



玉成宮。汪氏祠北側,背靠天台山,建鎖式草堂5間,“玉成宮”石刻嵌入門頭。玉成宮四周均用竹籬圍繞,籬內廣植梅花、櫻桃、幽蘭、翠竹、松柏,幽香滿園,四季宜人。汪孟棠常到宮內,品茗讀書。

逍遙樓。玉成宮西南側,有一座仿古兩層小樓,其二樓正中牆上,懸掛著“逍遙樓”匾額。此樓結構精妙,畫棟飛簷,格門雕花,窗欞透景。

清朝江北第一園——盱眙“誕鶴園”


思賢堂。逍遙樓南側,建古色古香的思賢堂。堂內,桌椅仿古,茶具飄香,盆景綺麗,蓬蓽輝煌。堂外,朱欄圍繞,香草環植,廣育芍藥、杜鵑、茉莉,四季百花爭豔,朝夕香風飄逸。思賢堂裝飾高雅,環境優美,成為接待詩友賞花助興、賦詩作畫之會所。

桃花塢。逍遙樓東南側,粉牆圍成正方形小園,園門稱之為月洞門,門頭石刻“桃花塢”,兩邊石刻“春前有雨花開早,秋後無霜葉落遲”對聯。

清朝江北第一園——盱眙“誕鶴園”


養魚池。桃花塢南側,開挖大小兩個相連的養魚池,中間用小堤相隔,建小橋相通。堤岸栽植薛荔、枸杞、藤蘿,池內建有假山、涼亭、曲橋。站在堤岸紫花長廊,觀池中游魚,魚翔淺底,賞心悅目;走進魚池曲橋涼亭,觀假山風景,含情脈脈,流連忘返。

清朝江北第一園——盱眙“誕鶴園”


美人松。斗笠山之峰,原有一株松樹,汪孟棠派專人經多年修剪培育,亭亭玉立,形似美人,譽為“美人松”。原盱城之內仰首可覽其美貌,遊客來園必賞其仙姿。

  • 誕鶴園由來

嘉慶十六年,張瑤娘陪夫汪孟棠赴京會試,病歿宣南旅店。汪孟棠扶柩返盱,淚寫《秋舫呤》詩三十首,“故鄉買爾曾遊地,為種春花瘞繡衾”的詩句中,表達汪孟棠決心在張瑤娘墓地建花園,永懷夫妻繾綣情緣。於是,1827年始建“誕鶴園”。


清朝江北第一園——盱眙“誕鶴園”


汪孟棠擔任蘇州知府時,看到江南臺榭亭宇,小橋流水,奇花異草的園林後,更堅定了建園林的信心。加之歷任蘇州、贛州知府、陝西安察使,財力豐厚,於是蘇州選樣,太湖採石,歷經14年,建成蘇北最大的私家花園。

誕鶴園毀滅

光緒《盱眙縣誌稿》記載,咸豐十年(1860年),清軍水師統領格洪額駐盱城寶積山兩年,格軍“盡取民間器具列為營壘,肆毀民房供炊爨,屋材大者運他處販賣,阻之則加以白刃”。因此,誕鶴園遭到第一次毀壞。《盱眙縣誌》記載,1938年,日寇佔領盱城,縱火焚燒數日。誕鶴園第二次被徹底毀壞,蕩為丘墟。

清朝江北第一園——盱眙“誕鶴園”


目擊者陳述,1956年,縣車隊尋址時,汪孟棠和張瑤娘之墓遷至小平山。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所剩碧蓮峰石雕、石刻、石禽、石獸全部被砸毀,誕鶴園第三次被毀,蕩然無存。(文章作者:夏維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