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蘋果為什麼滯銷,一個貧困戶老兩口的蘋果園產了一萬多斤蘋果,果大味甜無人問津?

老秦1949


現在已經進入秋季,許多農民朋友都沉浸在收穫的喜悅當中,現在都在山野田間,到處都能看見農民朋友收穫的身影,現在北方比較典型的能做不就是蘋果,蘋果是我們經常吃的一種水果,味道非常好吃,並且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在市場上的銷量一直不錯,但是因為現在種植的農民朋友越來越多,蘋果就經常出現滯銷問題,而今年蘋果的情況比較樂觀,為何農民朋友卻還是愁容滿面呢?

前幾的年的時候,蘋果經常大量直銷,雖然每年的產量都不錯,但果農朋友卻賺不到幾個錢。以前的農民朋友只能將蘋果堆在自己的家中,等水果商販來收購,如果長時間賣不出去,那麼蘋果的質量就會下降許多,等到最後更加賣不上高價。但因為現在出現了冷庫,許多蘋果採摘之後不能及時銷售出去的,果農朋友們都將它們放到了冷庫當中儲存,這樣一來蘋果就可以保鮮更長時間。

就比如說去年山東的蘋果,剛開始面臨滯銷,價格也非常低,轉過年來之後,價格雖然開始回升,但這個時候人們要交的冷庫費也更多,所以多賺不了多少錢。而像去年那樣價格迴轉的情況也非常少,往往都是越往後價格越低,農民們付出的就越多,最終將蘋果銷售出去之後拿出來一算,農民甚至會賠錢。

後來經過我們的調查,一些長期收購水果的水果商販與我們講述說,蘋果後期經常降價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地蘋果陸續成熟,這樣一來市場上劉不斷有蘋果供給,如果商販的手中不缺貨,所以價格才會一掉再掉,甚至許多農民朋友願意低價出售卻也沒有銷路。後來我們又詢問了許多種植多年的果農朋友,他們說現在種植蘋果已經賺不了多少錢。

行情好的時候能將本錢保住,然後賺上一口吃的,行情不好的時候就要賠錢。經過調查分析之後,我認為要解決農民種植蘋果不賺錢的問題,主要是為農民開拓新的銷路,最好讓農民能夠自產自銷,這樣一來農民朋友可以賺到更多的錢,也不用擔心蘋果會壓在手中賣不出去,消費者們也能買到物美價廉的水果。


語錄情緣


從收購商來看,他們確實是想收購好一些的蘋果,比如他們想收3元一斤的蘋果,但是看遍整個市場,最好的只能給到2元甚至更低。今年的紅蘋果確實多,那麼收購紅蘋果的客商就很少,這些原因還是主要基於蘋果本身來看。蘋果口感差是最主要的原因。那麼“脫袋早”是罪魁禍首。到了市場上消費者購買了之後是沒法去吃的,反饋極差。所以說,紅將軍蘋果沒人要。隨著去年春天一場倒春寒天氣的影響,正授粉掛果的蘋果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不光甘肅花牛蘋果產量大幅下降,其它三大蘋果產區的陝西,山西,山東蘋果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減產。市場產量少了,價格自然就會上漲,果然不出意外隨著各大資本經銷商的進入,自去年年底開始,蘋果價格一路不斷上漲,直到今年上半年普通富士蘋果漲到了十多元一斤,而作為國產“蛇果”的花牛更是一斤賣到了十幾塊。蘋果的銷售形式單一,對市場的適應、應對能力差,應該發展多重銷售形式、深加工,像罐頭、果脯、蘋果酒、蘋果飲料,還可以增加其附加值!其次,果農的蘋果的銷售從來都沒有固定的銷路,又加之果農信息閉塞、不對稱,都是在蘋果豐收之後臨時抱佛腳等銷路。實際上每年的農產品都是一樣的情況,農產品的價格浮動特別的大,有時候只是晚產一週,就可能造成和一週前的價格天差地別。所以這導致了有的地區滯銷有的地區銷售量特別的好。造成這樣原因的一方面可能與蘋果的好壞有關,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銷售渠道原因 。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是地區性的,人們喜歡為好吃的農產品標上一個地域性標誌。當一個地區被打上好吃的標籤時,那個地區不論市場情況基本不會出現滯銷的情況。





長島胡大仙


今年的蘋果滯銷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其一,種植產量的增加

農民在種地上面感覺沒錢掙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於是大多數農民開始改行種果園,而農村跟風種植的心理有很嚴重,很普遍的一個現象就是一戶帶十戶,十戶帶一村,一村蔓延近乎整個鄉鎮,農民的種植心理都是很盲目的,很少有人去考慮市場需求,拿我們村裡面舉例,三年前只有一個種植桃園的,現在十家之多,開車圍著農村跑一跑會發現,大大小小的果園數不勝數。

其二,市場需求的不平衡

水果每轉一次手,多一個經銷商,多一個二道販子就會多一分成本,每一個人都會分一杯羹,這也就推動了水果價格在城市裡面的居高不下,而經銷少控制成本用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壓低收購果農的價格,所以就出現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生產源頭價格低廉,哀鴻一片,而到了終端商顧客手裡,卻是感慨價格太貴吃不起。

其三,電商的居心叵測

我不否認網紅電商能夠快速的帶動一個水果的銷售,但是往往網紅銷售過後,剩下的就是名聲狼藉一地雞毛,大多數網紅都是分銷別人的水果,而分銷的目的多數都是以盈利為主,一單水果的佣金普遍都在10%以上,20%也是時常看到的,網紅消費的是粉絲經濟,和公眾的善良同情心,但是顧客收到的確實價格昂貴,質量優劣不等的水果產品,所以很多網友和愛心人士,在購買之後都會大呼上當。


鄉野眼鏡哥


商來看,他們確實是想收購好一些的蘋果,比如他們想收3元一斤的蘋果,但是看遍整個市場,最好的只能給到2元甚至更低。今年的紅蘋果確實多,那麼收購紅蘋果的客商就很少,這些原因還是主要基於蘋果本身來看。蘋果口感差是最主要的原因。那麼“脫袋早”是罪魁禍首。到了市場上消費者購買了之後是沒法去吃的,反饋極差。所以說,紅將軍蘋果沒人要。隨著去年春天一場倒春寒天氣的影響,正授粉掛果的蘋果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不光甘肅花牛蘋果產量大幅下降,其它三大蘋果產區的陝西,山西,山東蘋果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減產。市場產量少了,價格自然就會上漲,果然不出意外隨著各大資本經銷商的進入,自去年年底開始,蘋果價格一路不斷上漲,直到今年上半年普通富士蘋果漲到了十多元一斤,而作為國產“蛇果”的花牛更是一斤賣到了十幾塊。蘋果的銷售形式單一,對市場的適應、應對能力差,應該發展多重銷售形式、深加工,像罐頭、果脯、蘋果酒、蘋果飲料,還可以增加其附加值!其次,果農的蘋果的銷售從來都沒有固定的銷路,又加之果農信息閉塞、不對稱,都是在蘋果豐收之後臨時抱佛腳等銷路。實際上每年的農產品都是一樣的情況,農產品的價格浮動特別的大,有時候只是晚產一週,就可能造成和一週前的價格天差地別。所以這導致了有的地區滯銷有的地區銷售量特別的好。造成這樣原因的一方面可能與蘋果的好壞有關,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銷售渠道原因 。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是地區性的,人們喜歡為好吃的農產品標上一個地域性標誌。當一個地區被打上好吃的標籤時,那個地區不論市場情況基本不會出現滯銷的情況。


A000珠三角一手二手房產職業吳經理


不要因為這因為那的,今年蘋果產的非常多了,果農就都不好賣了,看看大街小巷到處是賣蘋果的農民,挺漂亮的蘋果一元錢一斤很少有人購買,你走了他來,轉騰的一天也賣不了多少真氣死人了。建議果農老倆口在家中,如果有上門收購的比別人賣便宜點,能賣就賣了吧。如果沒有收購商,自己家有果窖就儲藏起來,管理的好一點,等開春二三月再出售,起碼會比現在好賣的。


大叔147409271


今年的蘋果🍎帶銷,只要是整體經濟蕭條加上互聯網信息快速發展,做微商,電商,直播,都是對市場的衝刺,導致市場價格不穩定因素,所以老百姓果農沒有掌握信息知識,蘋果🍎自然待銷。


橙香橙林


上半年水果貴族,到下半年蘋果遭殃

可笑的是今年上半年,絕大部分消費者還沉浸在“買不起水果,物價不斷上漲”的話題之中。“一個蘋果都要5-6塊錢了,看看那些櫻桃、油桃、芒果吧,那一樣不是漲價了的”逛菜市的王大姐說道。

不曾想才轉眼幾個月,蘋果就從脫銷變成了滯銷。“他們小商販來產地拉,基本是1塊5左右,現在價格又跌了,跌進1塊以內了,你不賣其他種植戶要賣”甘肅禮縣一蘋果種植戶這樣說道。

而前一次蘋果滯銷,記得前一次滯銷還是兩三年前的時候,很多地方的蘋果收購價甚至低於種植成本。

面子扶貧變成蜂擁而上

近些年,隨著土地流轉和扶貧攻堅的實施,在中國的很多農村地區出現了“行政+市場”的奇葩現象,穀賤傷農,大量的農地、山地就被集中起來改種經濟作物。

姑且不去考慮經濟作物種植佔用基本農田,導致主糧不能自給自足的問題,扎堆種植的模式固然大幅提高了經濟作物的產量,但前幾年各種經濟作物滯銷的新聞亦是此起彼伏。

四川某個農村地區前幾年整片整片的種柚子,柚子滯銷之後,這兩年又紛紛砍掉柚子樹,改種葡萄......資本無序競爭,市場盲目進行

這次滯銷的貧困縣-禮縣,蘋果已經是其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禮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蘋果種植面積為46.5萬畝,此後種植面積以每年1萬畝左右的發展規模遞增,2018年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加上種植技術不斷提高,蘋果產量逐年增加。2019年預計全縣蘋果產量將超過34.6萬噸,同比增長超過了25%。不僅在禮縣,全國蘋果產量增長也十分迅速。

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蘋果產量僅為2734萬多噸,2017年已經達到4139萬多噸(世界總產量7423萬噸),而國內蘋果每年需求量大約在3100萬噸左右,導致了明顯的供大於求。

與此同時,農藥和化肥價格、田間管理的人工成本卻不斷增加。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山東煙臺棲霞的75#光果收購價跌至0.2元/斤,收購價遠低於種植成本。

種植戶不賺錢,中間商吃大錢,消費者照樣花高價錢

蘋果從種蘋果的果農流到吃蘋果的消費者手中,中間要經歷倉儲、物流、大大小小的經銷商等多個環節,這些環節的運作者基本是穩賺不賠的。我們不否認他們存在對整個市場流通的重大貢獻,但是要看到投機也是他們之中出現的。

而消費者呢?一些地區消費者依舊沒有享受到“滯銷蘋果”的低價格。除了經銷商因為高昂房租、倉儲、等等成本無法降價外,另一個重大因素就是“控制市場保有量,謀取高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