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經二十八宿的五行和日月是怎麼來的?

文章之前,想說說對易學的個人看法。因為總有人對我說,風水、算命就是易學的末流。周易和孔子的易經才是高大上,上升到了哲學的地步了嘛。而我卻有不同的看法。

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身,近取諸物。易來自於天地自然,先聖創易,教化百姓用於改造自然。這樣的易才最有生命力,才能代代相承。陳摶《正易心法》中說:羲皇易道,包括萬象,須知落處,方有實用。他告訴我們,易要落到實用之處。

陳摶又說:易道不傳,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復晦。上古卦畫很明白很純粹,直接以圖象示人。後來卦畫、卦序不明。周、孔為傳易而作辭、作傳,研易後來者專攻卦、爻辭,就失去了卦畫微旨大意,把易學帶偏了。

《周易》是周文王推演出來用於社會人事。占卜和預測本來就是它的主要功能,因為在商、周朝,不管行軍打仗還是農事祭祀,都要卜上一卜。商朝一切行政和日常事務都要占卜才能做決定的。所以大家應該知道占卜在《周易》中的意義。

可笑的是,現在很多易學者又把占卜預測視為迷信,從《周易》中剝離開來,只剩下空談的儒家易理,那還不如《論語》,來教導大家安身處事的道理呢。很多人就在卦爻辭裡的小巷子打轉轉。有的借易經的名頭,寫一堆的心靈雞湯文,就跟以前網紅國學教授一樣,心靈雞湯喝多了是會中毒的,沒多少實用價值。

中國文化就是孝道文化。養生送老,本就是孝子賢孫該做的事。養生有中醫,送終有風水。風水、中醫並不是迷信。易經不要空談易理,還是要回到自然科學的實用上來。昨天講了二十八宿的古代天文知識,有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二十八宿的在天幕上的投影跟我們羅盤上的標識是相反的,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從地球觀察,二十八宿的天象圖。

羅經二十八宿的五行和日月是怎麼來的?

記二十八宿也容易,背段詩就行:

角亢氐房心尾箕

鬥牛女虛危室壁

奎婁胄昴畢觜參

井鬼柳星張翼軫

把二十八宿環繞佈置在羅盤上,就成下圖。這時,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上圖天象北玄武七宿在上在南,南朱雀七宿在下在北。跟河圖相比,剛好上下南北相反。並且按照二十八宿的先後順序,在天幕上是順時針的。

我們再來看看下圖,布在羅經上就跟河圖一樣了。上南下北,左東右西,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跟我們的易學規定一樣,並且按二十八宿先後次序,是逆時針的順序,剛好和天象相反,這是為什麼呢?有人說是一個是從地下往天上看,一個是從天上往地下看,有一定道理,但不準確。

羅經二十八宿的五行和日月是怎麼來的?

現在我來解釋一下,這裡因為我們處於北半球。我們知道,地球自轉軸是傾斜的,指向北極。當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時,這時是冬至日,北方七宿在南方。南半球的澳洲正處夏天,我們北半球卻進入冬天。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時,這時為夏至點,南方七宿在北方。南半球的澳洲進入冬季,我們北半球正處炎炎夏日。

為了設計符合我們北半球的羅盤,把時間和天象對應起來,所以還是把玄武七宿放在下北,朱雀七宿放在上南。反過來後,二十八宿的順序就是逆時針了。從北極往下看,剛好符合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所以我們老祖宗發明的羅盤對我們北半球是適合的。到了澳洲南半球,羅盤得反著來用了。

下面再解釋下上文說到的二十八宿的五行問題。為什麼按二十八宿次序,五行次序是木金土居前,日月居中,火水居後。為什麼要這樣排列?我們先看下七曜七重天的圖。

羅經二十八宿的五行和日月是怎麼來的?

七曜在二十八宿,每宿值一日,一日是二十四小時。二十八宿以東方角木為首。按上圖每一時數一曜數下去,就能推算各宿的五行。比如從角木開始從上往下數,數到二十二時回到木,二十四時就到日。這樣就表示一天二十四小時結束了。一宿值一日,第二天輪到亢值日,七曜五行繼續排,昨天是日,接著下面是金,所以亢屬金。

因為木與金隔四位,亢值宿的一天後面要隔四位數,數完二十四小時。比如金、土、日、月、火、水、木,數七回到木,數完二十四後一天結束,第二天再隔四數就到土,氐值日,氐就屬土了。這個太複雜,大家知道二十八宿,一宿值一日,有其五行數理就行了。

七政剛好七數,利用西方發明的星期來對應記憶就很好,大家可以看第二張圖,七曜隔七剛好一星期,又回到原來的五行,就是每個星期幾,數相同,五行或日月也同,是不是很好記憶?

按二十四山向來記憶就更方便了。乾坤艮巽屬四木,辰戌醜未屬四金,乙辛丁癸屬四土,子午卯酉日月屬君相火,甲庚丙壬屬四火,寅申巳亥屬四水。大家可以跟第二張圖對一對。宿有二十八,向有二十四,因為子午卯酉兼日月了。這就是天星風水用於撥砂立向的五行,必須要記住。

羅盤設計是不是有天地自然的科學道理?學易,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懂理更要落到實用。

覺得文章不錯,請大家點贊和關注,有心鼓勵讚賞一二就更開心了,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