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 城摞城博物館明年將開工

順天門遺址道盡黃河與開封的關係 城摞城博物館明年將開工

2019年11月10日 07:32
來源:東方今報

原標題:順天門遺址道盡黃河與開封的關係 城摞城博物館明年將開工

開封: 城摞城博物館明年將開工

"順天門遺址是北宋東京城遺址諸多城門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城門,是出現在中國古都中最早的方形甕城。從它開始至明清之際,甕城更是成為了各地修築城門的定製。"11月9日下午,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葛奇峰向記者表示,順天門遺址地層中的特徵,也是開封稱為城摞城近乎完美的詮釋。對它的考古發掘也是黃泛區考古的一次有益嘗試。

開封: 城摞城博物館明年將開工

順天門曾被叫“迎秋門”“新鄭門”

順天門最早修築於五代後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是周世宗柴榮任命東京副留守王樸“經度”修建而成的,時稱“迎秋門”。

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賜名“順天門”。該城門除卻這個名稱外,還有一個俗稱“新鄭門”。《東京夢華錄》記載,順天門因向西直通鄭州,且與內城上的鄭門相對,故又俗稱“新鄭門”。

據史料記載,宋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宋神宗任命著名的建築和水利專家、內供奉官--宋用臣在外城城門外增築甕城。順天門也在這一次改建中,從單門道城門變成了一座三門道、外帶方形甕城的規模宏大的禮儀之門。

後歷宋、金,至金天興元年(公元1232年),隨著金哀宗棄城南逃而廢棄。

元代,東京城外城變成了一座護城大堤,同時,因遭受當地居民持久的生產、生活的破壞和二次利用等原因,順天門損毀嚴重,城門本身基本泯滅。

明代,在遭受元末明初戰爭的摧毀之後,又先後經歷了多次洪水的沖積、淤埋,東京城外城基本從地表消失。

開封: 城摞城博物館明年將開工

中國古都中最早的方形甕城長啥樣

記者在遺址現場看到,順天門門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60米左右,東西寬100米左右,為“直門兩重”的甕城,東西方向。甕城西外側有護城壕。整座門址由甕城、城壕兩大部分組成。

順天門甕城由主城門、甕城門和一週城牆組成。

主城門在整個甕城城圈東牆牆體中部。主城門缺口處南北寬30米左右,東西進深24米左右,南北兩側的墩臺寬約13米。城門及南北兩側的墩臺比兩邊的城牆牆體,向東凹進3米左右。

甕城門位於甕城城圈西牆牆體中部。城門缺口處南北寬24米左右,東西進深20米左右。

葛奇峰告訴記者,北宋東京城外城西牆,位於順天門的南北兩側,基本上呈南北走向,大致在北偏東10度左右。城牆牆體中均有明顯的夯築痕跡和夯層。夯層厚8至12釐米,夯窩呈圓形,圜底,直徑5至8釐米。

順天門城壕位於甕城西側,東距甕牆約15米。城壕開口地層埋深約10米,開口寬25至31米,城壕深3.6至5米。護城壕東側與開口層共時存在的有明顯的道路堆積層。

"這麼多有規律的數字說明,順天門作為首都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築規格非常之高。"葛奇峰說。

開封: 城摞城博物館明年將開工

順天門遺址中的城摞城佔地近60平方公里

開封與黃河之間的關係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分段的節點就是1128年。

開封古不近黃河,亦無懸河之憂,1128年之前,開封得益於源於黃河水的運河的開通與通航,日益壯大成為一座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的、繁榮的、近代型的大城市。

自1128年,東京留守杜充自決黃河,水淹東京城起,開封開始不斷遭受黃河的迫害。自此以後,黃河失控,黃河河道不斷南徙,開封變成了黃河遷徙的起點,從此水患不斷,在明中期黃河甚至一度穿開封南部而過。一直到了明末清初,黃河河道才基本固定下來,直至今天,仍懸踞開封城北10公里,東流大海。

也正是黃河的不斷侵襲,讓開封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城摞城的古都。

據介紹,開封的城摞城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佔地近60平方公里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內的任意一個考古發掘地點都可以成為城摞城的窗口。就目前來看,在這個區域內,現有的考古發掘地點中,順天門無疑是展示開封城摞城的最佳窗口。

如今,2006年開始籌劃,2009年正式全面推進,2012年正式展開考古發掘的開封市城摞城順天門遺址項目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開封已經在已經在籌備順天門遺址博物館建設事宜。

"目前已經在辦理有關手續,預計順天門遺址博物館將在明天上半年開工建設,工期兩年半。"葛奇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