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枫桥古镇景观

绍兴枫桥古镇景观

吴良镛在《广义建筑学》中就指出,建筑学的任务以及建筑的外延内涵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孟建民提出的《关于泛建筑学的思考》中,也清晰的点明建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动态的关联性。这几年来,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各种拓展,建筑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多改变。建筑师被赋予了全新的责任和期望去直接面对一些传统意义的建筑学外的各种问题,即非建筑物本身的变量,建筑学的边界正在被快速的打破,“泛建筑”的时代真正的开始落实到实践的层面。枫桥,一个浙江诸暨的千年古镇,历史上因“古越建都”、“枫桥三贤”成为诸暨东北部地区的文化中心。1962年的“枫桥经验”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样板而闻名全国,近期以来,枫桥乡贤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更是让访客络绎不绝。然而表面上名声显赫的古镇,事实上却落寞萧瑟。2015年年底,当整个城镇复兴的任务交给项目组的时候,激动的同时我们非常忐忑。

作为建筑师,第一感觉就是这不是一个“纯建筑”项目,复合的发展需求、不确定的工作对象、模糊的设计目标、甚至没有任务书,没有可行性报告,也没有预算。在传统的专业体系里很难找到适合这类对象的技术手段,也无法找到与之比配的工作模式和保障机制。一切都需要摸索,但一切都具有超越传统“建筑学”的意义。四年来,我们持续地在枫桥工作,怀着建筑师的乡土情怀,扎实而创新地做着“泛建筑”的实践。整理了此类项目在七个维度上与传统建筑项目存在的明显差异。一般建筑项目的主体很明确,但作为小城镇项目,建设的主体就非常复杂。在建设主体方面,一般是分别承担了政策制定、投资、审核、管理、资源导入等的相关各个部门;在工作主体上利用多方联合平台的构建,联合相关企业,通过开放工作平台、整体运营、分渠道管理、项目规划和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运作;在使用主体上,又牵涉到小镇运营和使用的市民、游客、协会、孵化器、投资者、创客、运营商等主体。而且往往这些主体可能是互相转化的,穿插在整个项目的过程之中,非常复杂。

项目名称:绍兴枫桥古镇景观

工程内容:实景照片

位置:浙江 绍兴

设计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绍兴枫桥古镇景观

绍兴枫桥古镇景观

绍兴枫桥古镇景观

绍兴枫桥古镇景观

绍兴枫桥古镇景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