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最新中國醫院排行榜是怎麼評出來的?

(健康時報網端記者尹薇 駐復旦大學孫國根)作為復旦醫院排行榜的創始人,高解春每年這一天發佈榜單時,看到下面齊刷刷舉起手機,都會反覆囑咐:“榜單在此發佈了,但大家更要關心榜單的參數為何這樣設置。”

11月10日,由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邀請國內著名同行專家擔任評審的復旦版《2018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和復旦版《2018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在上海市發佈,全國共有100家醫院進入“復旦版排行榜”,40個專科(前10名)榜上有名;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繼續名列排行榜前三甲。十年磨一劍,這是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作為獨立第三方開展的公益性項目,連續第十年發佈。

誰在評榜單

十年中,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除了繼續邀請中華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的委員外,還將中國醫師協會(包括各臨床專科的全國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以及中青年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各分會常委等)納入專家庫。今年專家庫人數較去年的4630名又增加了249名,本年度有效回覆率高達66.78%,均創歷史新高,尤其是有效回覆率已遠高於具有30年曆史的美國最佳醫院評選。

考慮到絕大部分患者只與居住區域內的醫院機構打交道,幾乎不可能放眼全國客觀投票,所以,復旦醫院管理研究所從一開始就否決了“誰接受醫療服務誰投票”的建議,最後還是決定把投票權交給最懂行的醫療領域的同行專家。

除了充分信任和依靠專家的專業操守和能力。為了保證公正準確的評選,每年榜單出爐,會對照各位專家當初的投票測出吻合度,低於5%的專家將被暫停一至兩年的投票。至今,已有10名專家被暫停一年或兩年的投票資格。

誰在參與競爭

從2018年開始,復旦醫院排行榜評審專科總數達到40個專科,本年度專科未增加。

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說,在80%權重的專科聲譽相對恆定不變的情況下,由於每家醫院20%科研權重的敏感性越來越強,迫使各醫院既要關注學科聲譽,也要注重科研產出。醫院的科研產出已呈現不進則退、少進也退的“格局”,也就是說,只有“多進”才能“排前”。尤其是每年醫院綜合排行榜前十名中的後五名,其角逐、交織帶來的驚心動魄,越演越烈。

誰在看榜單

高解春記得,排行榜問世的頭一兩年,雖然很多醫院私下表示認可,但引用率卻很低,整體處於“遠觀”的狀態。從第三年、第四年始,變化日趨明顯。衛生管理部門開始關注榜單。

並對民間機構的醫院評價表現出的開放態度。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衛生健康委等在進行國家醫學中心、臨床醫學中心和全國臨床重點專科等評比中,亦以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為重要參考依據。

最典型的是廣東省人民政府,明確要求省內醫院爭創一流活動,均以多少家醫院進入復旦版醫院排行榜前10名或前20名為標準。類似情況還出現在上海、山東等地。深圳市人民政府在“三名工程”(名院、名診所和名醫工程)評比中,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儼然成為重要參考;全國很多著名醫院也把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評比結果放在醫院網站首頁上展示。

更讓高解春欣慰的是,以往國內不少公立醫院院長每當談起醫院建設,總是習慣性地聚焦規模和收入,而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院長開始強調學科建設。這種變化,與國家引導公立醫院改革密切相關,同時與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的促進也不無關聯。

如今,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十年主旨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對全國三甲醫院績效考核結果高度匹配、吻合,此說明,學科建設至關重要,可以促進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十年前,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一枝獨秀’,十年後,我們的排行榜始終堅守臨床能力、專科聲譽和學科建設的初心不會改變”。高解春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