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存銀行理財,年利率5%,未來30年夠養老了嗎?

GBPSC


200萬存銀行理財,按照年利率5%計算,如果你產生的利息不拿出來生活用,未來30年還是夠養老的;但是如果你每年把利息又拿出來生活的話,顯然是不夠養老的,下面進行分析。


首先來計算一下,200萬存銀行理財,年利率5%,根據存款利息公式:本金*利率*時間=利息,所以可以計算利息為:200萬*5%*1年=10萬,每年可以產生利息是10萬元,10年時間就是100萬元利息,30年時間就是300萬元的利息。

假如你把這些銀行理財利息全部取現出來,按照當前的消費水平的話,10萬元一年,平均每個月8000多點的開銷,現在還能生活的挺好的。但是假如隨著貨幣貶值3%計算,10年之後的8000元就是相當於5000多元的購買力,還是能生存,但是日子過的比較緊張;20年後也許你8000元的資金購買力相當於現在3000多元,那個時候你日子過的非常緊張,已經變成疲睏生活了。30年後的8000元估計只有1000多元的購買力,試想現在假如每個月只有1000多元的開銷,不要談論生活,只能談論生存,餓不死就行了。

假如你把這些利息都是利滾利的話,不去出來的話,每年這10萬元又變成本金,繼續利生利,在這種情況之下,30年之後你已經到了退休養老年齡了。30年後你如果按照年利率5%計算,最起碼已經達到700萬了,700萬元用來養老已經是足夠了。

即使30年後的700萬的購買力肯定是沒有現在的購買力這麼好,即使考慮到這30年時間的貨幣貶值情況,700萬元30年後相當於300萬的購買力。300萬如果按照年利率依舊在5%計算,每年有15萬元的利息,每個月有1萬多的開銷,對於一個養老的人老講,有1萬多一個月的開銷是足夠養老了。

總之未來30年的事消費能力誰都無法預測的,而且你的養老水平也是無法預估的;所以

200萬存銀行理財,年利率5%,未來30年夠不夠養老還真是一個未知數!但我覺得如果利息是利滾利30年後都是夠養老了,如果你利息取現出來的話肯定是不夠養老的,這是我個人觀點,僅供你參考。


老金財經


題主提到了未來30年,我推測題主現在的年齡應該在四五十歲附近。在這個年齡段,似乎最重要的不是養老問題。應該是上有經常與醫生打交道的高齡老人,下有即將成家的適婚子女。

回想我前幾年結婚的時候,我的父母就是四五十歲,我的爺爺快七十歲。那時候他們手裡有點小錢,可能沒有200萬那麼多,但配上平時的工資收入,吃喝不愁還是可以的。

後來發生了兩件事兒,讓我的父母一夜回到解放前。一個是爺爺住院,一個是我結婚。

爺爺住院花了快20萬,最後保險報銷下來花了大概10萬左右。實際上老年人住個院,做個手術,花這些錢是非常正常的。

我結婚,彩禮大概十五萬,當然後續我的岳父母又通過買車的方式給我們返回來了。買房又花了50萬的首付。剛畢業沒幾年,我自然是沒有錢付這些的。這彩禮和首付都是我的父母幫我出的。

我的父母出的這點錢,對於很多的家庭來說不算多,但對於我的父母來說,幾乎已經快掏幹他們的積蓄了。計劃用於養老的錢,幾乎被我們榨乾了。

再回來看看題主的情況。

200萬銀行理財,年利率5%,每年利息大約10萬元。這10萬元抵得上一個人一年的收入,相當於銀行為題主發著養老金。從這個角度來說當然夠養老了。要知道很多人一年的退休金也不一定能達到10萬元。


可是你要知道,歲月靜好的日子,一年5萬的收入也是夠養的。如果題主的孩子要結婚,父母抱恙在身,那200萬很快就會沒了的。到時候一年的利息收入能有多少呢?

養老金為什麼都是按月發放,而不是按年或是一次性發放呢?其中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養老金只是作為養老金使用,如果用於子女婚嫁,那就失去了它的作用。題主能保證自己的200萬隻用於養老嗎?

銀行研究僧,你學習,我也跟著學習!有任何疑問或觀點隨時交流!


銀行研究僧


拿200萬元存銀行理財養老,如果年利率是5%,未來30年夠不夠養老呢?

答案是:難,難,難,非常難!

第一難,掙錢難。

掙200萬很難。在過去,普通人除了炒房,要想通過正常勞動發家致富的方式,攢出200萬元,實在是非常難的。但是我們現在房價已經非常高了,未來再想炒房贏得鉅額財富很難。

每年攢10萬元,按照年利率是5%的情況下,至少需要15年。

2018年我們的人均收入是28228元,人均儲蓄總額是8375元。我們的收入和儲蓄還是呈不斷增加的狀況。

要想每年攢下10萬元,最起碼是前10%的高收入家庭。絕大多數人是很難實現的。

第二難,生活難。

利息收入維持生活水平難。我們在養老金計算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養老金替代率。當養老金替代率達到70~80%時,我們的退休生活水平才能夠基本保持不變。

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習慣,防備意外的儲蓄率還是非常高的,但是頂多也就達到30%。

如果我們養老金是每年積攢10萬元,積攢出來的,這樣我們實際上每年收入是33.3萬元。

我們按照200萬元每年5%的收益率,注意也就是10萬元,養老金替代率也就是30%,將會大幅降低生活水平。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以利息收入維持原先的生活水平很難。

第三難,保值難。

如果我們用儲蓄來規劃養老金,那麼一般我們採取的是倒按揭的方式,保證第一年和最後一年的養老金相比。

200萬元每年5%的收益,30年內提取完畢,每月可以提取的養老金是1.07萬。

30年後,能不能健在暫且不論,現在的1萬元和未來的1萬元是完全不等同的。

我們物價的增長速度,雖然2018年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只增長了2.1%,但是過去有些年能高達5%以上。而且食品類和生活服務類消費者價格指數,由於跟日常勞動力的工資收入有關,增長的會更快。

30年,日常消費品價格增長2~3倍是沒有問題的,那麼我們未來年紀大了之後只規劃現在3000~5000元的養老金,夠養老嗎?

第四難,安全難。

意外風險制約著養老保障。人的身體健康情況說實話,意外風險很多。尤其是200萬元基本上是一個家庭的所有積蓄。不僅僅是養老金,而且包括各種住院和醫療支出,都會有這部分承擔。一旦出現意外支出,我們未來的養老金收入就會大幅下降。

另外,老年人擁有鉅額儲蓄不保險。年紀大了,很容易上當受騙。以房養老推出後,有很多騙子打著以房養老的幌子,騙取老人的房產,讓老年人房錢兩空。

年紀大了記性不好,性格也會變化。有些時候讓他們掌管鉅額財產,真的不安全。還是建議找一份有穩定的保障比較好。

綜上所述

最好的方式,還是為家人交一份社會養老保險,有國家保障我們的退休待遇。我們的養老金是年年增長的,在國家的養老金調整下,我們的生活水平能夠保持不變。

另外,職工醫保也不能少,儘管繳納錢數多,報銷比例卻一點也不低,還有退休待遇。

剩餘的錢一定要規劃好,一部分用於補充養老,一部分用於醫療保障。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給家人購買商業醫療保險作為補充。

所以,養老是一個很複雜的內容,單純200萬要想保證好老年後的生活真的很難。


暖心人社


如果你能確保未來30年不發生重大疾病,那200萬放在銀行理財肯定是夠30年養老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200萬放在銀行未來30年的收益情況。

200萬放在銀行,年利率5%,相當於一年的利息是10萬塊錢,平均到每個月是8333元,這個錢按照目前的消費水平來看,養老生活會過得相對比較滋潤,不管你是在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一個月8333元的支出還是非常可觀的。

如果你自己有房子,不用付房租,我覺得每個月不用開支8333元,你可以把一半的錢拿出來繼續放在銀行繼續投資獲得收益,如果按照年收益2.5%複利計算,那目前的200萬30年之後會變成400萬左右。

相當於如果未來每年的收益當中,你只拿一半的錢出來消費,另外一半的收益繼續投資,那你除了每個月有幾千塊錢的正常消費資金之外,30年之後還有400萬的資金。



我們再結合通貨膨脹來推算一下未來30年你每年的支出情況

說到養老,大家不得不提一個通貨膨脹的問題,比如30年前我國的物價就很低,1990年,豬肉的價格只有2.5元左右每斤,現在豬肉價格平均有13塊錢左右,相當於30年時間價格漲了5倍左右;1990年一斤大米只有5毛錢,而現在普通的一斤大米已經漲到6塊錢左右,相當於30年大米價格漲了6倍;綜合各種物價之後過去30年,物價的上漲速度年複合增長率大概是6%左右。

如果按照6%的物價漲幅,意味著你每年的養老金至少得漲幅6%以上才能保證生活質量不下降。如果按照2019年,一年養老金5萬塊錢就算,未來30年每年以6%的速度增長在漲,那未來30年,你總共需要花費的養老金大概是396萬元。



按照200萬年利率5%理財計算,每年一半的收益用於消費,另外一半投入理財,那所有的收益加起來基本上是可以保證你養老沒問題的。

如果未來30年裡,發生一些重大疾病,那200萬的理財資金根本就對養老沒有保障。

其實養老最大的問題,不是吃喝玩樂的基本問題,而是疾病問題。人老了難免會發生一些疾病,特別是突發一些重大疾病的時候,會花掉很多錢。



比如目前有一些癌症手術,一做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費用,如果未來物價上漲之後,這種手術有可能會上升到兩三百萬甚至更高,如果不幸發生了這樣的重大疾病,那你所有的積蓄一下子就會花光。

所以200萬的理財資金只能保證你過一個相對舒適的生活,但不能保證你未來不生病,更不能保證你在生病後有足夠的錢治療。因此即便目前有200萬在手,也並不能保證養老可以100%有保障。

如果想要保證未來30年養老有100%的保障,我認為至少需要有500萬以上理財資金,而且保證年化收益一直保持在5%以上才可以。


貸款教授


我的答案是夠了,應該綽綽有餘,但這並不是很好的養老規劃方案,既然有這麼多錢,為什麼不購買社保呢?

200萬如果能做到年利率5%,一年收益是10萬元,超過了現在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也就是光利息就比上班賺錢多,只要你合理打點,完全可以生活的非常好,養老更是沒有問題。

如下圖是200萬按5%複利計算的收益表格,10年後可以達到325.78萬元,20年後可以達到530.66萬元,30年後可以達到864.39萬元,如果這樣都不足以實現養老,那就沒法養老了。

但是這樣規劃養老也有一定的風險,第一,5%的年化收益率不一定保持30年,因為利率是隨著時間變化的,現在歐洲一些國家已經出現負利率,因此,30年期間的利率很難說;第二,貨幣貶值,如果能夠保持5%的利率,30年跑贏貨幣貶值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增值空間有限,30年後的860萬元如果按不變價計算,可能只相當於現在的260萬元左右,養老來說也夠了,但是資金明顯少了。

我認為既然資金閒置理財,不如每年拿出部分利息購買社保,現在社保繳納對所有居民開放,如果沒有工作單位可以自己交,繳費基數可在社會平均工資的60%到300%之間選擇,每月繳費額800-3000元左右,達到退休年齡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這樣能夠享受全民社保福利,比自己理財養老更划算。


互金直通車


如果沒有重大開支,靠利息不行,靠本金可以養老!全國各地消費水平不一樣,我們比較全國平均水平和全國最高水平(港澳臺除外),和平均水平差不多可以認為在大多數城市可以活下去,比全國最高水平高,可以認為是活得很好。

200萬元是一筆大錢,未來30年養老,按照最保險的方式,存宇宙一大行工商銀行的大額存單,工商銀行大額存3年期利率在4.125%左右,2500萬元存工商銀行大額存單,一年稅後收益8.25萬元,存款的利息是不用交稅的。

一年收益8.25萬是什麼水平?

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一年8.25萬元收益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這個收入比平均高;再看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上海,2018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64183元,一年8.23萬收益是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倍。

2018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853.14元,一年8.25萬元收益是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4.1倍。

所以在不考慮貨幣貶值的前提下,現在200萬存款靠利息可以輕鬆養老。

考慮貨幣貶值

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歷年人均消費支出數據看,2018年人均消費支出為19853.14元,2017年人均消費支出18322.15元,同比增長8.35%,按照人均消費支出8.35%的增長計算,20年後人均消費支出為20.31萬元,46年後一年8.25萬元收益是人均消費支出20.31萬元的0.4,比平均消費支出高低,按照現在的說法,屬於低保,生活的很悽慘,但是有200萬的本金可以使用,使用本金,還是可以養老。

綜上所述:有了200萬存款,短期內靠銀行理財利息可以生活得下去,長期看,隨著經濟的發展,貨幣的貶值,每年的消費支出會上漲,每年的收益已經無法覆蓋消費支出,但是還有200萬本金可以使用,錢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當花則花,未來如果使用本金,還是可以養老。所以200萬,在沒有重大開支的前提下,可以養老。


互金圈


大家好,我是您身邊的養老專家“財富精算師”,歡迎隨手關注我,財富管理,要精打細算。

200萬存銀行理財,年利率5%,未來30年夠養老了嗎?

明確的說不夠!很難夠,非常難!

在這個題目中,您沒有明確個人的年齡,讓這個問題的回答增加了很多難度,小財加上一些假設條件。

你現在60歲,身體健康,有房;有200萬,投資一項長期理財,每年可以5%收益,用來養老夠了嗎?

答案是大概率上還是不夠的。

總共200萬,每年收入200萬*5%=10萬,每個月大約8333元,對於現在的生活來說,或許是夠的。

特別是如果是在農村、縣城或三四線城市,當地的人均月收入才不過幾百、幾千塊。擁有近萬元收入,可以過上非常享受的養老生活。

在一線城市,每個月近萬元,在有房的情況下,同樣會比較輕鬆應對衣食住行的支出。

但是,我們拉長時間,看未來30年,其實可能就很難說夠。

第一,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

我們先不看未來30年的通貨膨脹,先回顧過去的30年發生的事實。

有一組數據:

大米

七八十年代:0.12元/斤

現在:4.4元/斤

價格是30年前的36.66倍

大白菜

七八十年代:0.02元/斤

現在:1.8元/斤

價格是30年前的90倍

養一名

大學生

七八十年代:從小學到大學學費為140元

現在:從小學到大學≈150000元

價格是30年前的1071倍

——

所以即使你現在有200萬,即使在進行投資,未來也有可能趕不上貨幣的貶值。很多都記得90年代初萬元戶的風光,那現在有多少錢才相當於30年之前的萬元戶呢??

有人給過一個數字:255萬。

第二,養老過程中風險難以抵禦。

如果是健健康康的老去,死去,這200萬的投資,是可以過去的。

但是,人這一輩子,生老病死,最難的是病,最苦的也是病。

特別是老人,如果生病了,那是一大筆醫療費用的支出。而且老人得病,大部分是比較難治癒的或者慢性病,需要長期的醫療投入和支出。

目前治療重大疾病,諸如癌症、重傷等醫療的支出在50-100萬,若是治癒,還有漫長的康復過程和人工支出。

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未來30年,醫療費用肯定會繼續快速的增長,您覺得會夠嗎?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養老金、理財、保險的難題,都可以諮詢“財富精算師”,盡力為您解答。


財富精算師


完全可以,我們公司的理財年化11%,您可以投資100萬,一年就有11萬利息做為零花錢,剩餘的100萬 利息到期一起復利投資,十年後您大約就有400萬本金,而且每年還有11萬零花錢。

安全性:

1. 我們公司湖南國金所,是湖南國資委平臺。

2.只做中小企業抵押擔保貸款,有恆大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出擔保函,並承擔本息擔保連帶責任。

3. 資金由第三方鄂托克前旗銀行託管。避免公司資挪用。

4. 借款企業需要有資產抵押,才可以借款。

收益性與資金靈活性:

定投一個月 6%年華收益;三個月7.5%年華;6個月8.5%年華收益;一年11%年化收益。

不像保險公司理財,資金套牢。這裡的理財到期就可以取出。





長沙鏈家置業經理


夠不夠養老,一方面需要根據你的理財收益,收益以及本金越高,那麼越是足夠養老生活,另外一方面還需要根據個人的消費支出等開銷水平,不同的人消費水平是不一樣的,200萬元對於部分人來說已經足夠養老,但是對於超高消費的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200萬來理財,收益怎麼樣呢?

假如按照問題裡面給出的5%的收益率,那麼每年的理財收益就是10萬元,這樣的理財收益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要知道,很多人一年的收入都無法達到10萬元,而你卻可以通過銀行理財來輕輕鬆鬆得到10萬元,還是非常棒的。

200萬理財本金以及每年10萬元的理財收益足夠80%以上的人的養老,其實對於很多身在農村的老人來說,晚年一年的生活開銷,除去醫療支出之後,可能就是在3萬元左右的水平,甚至還可能在2萬元左右。

有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為什麼要理財,其實理財就是需要我們對自己的資產進行規劃,不僅要尋求短期,中期,還要尋求長期的收益,讓資產得到最大化程度的升值以及增值。

理財可以貫穿一個人的一輩子,假如年輕的時候不做出合理的理財規劃,那麼老年的時候也可能過得會比較悽慘,在最該理財的時候卻沒有理財,到了晚年幹不動了沒有工作,沒了穩定的工資收入,才會發現理財是多麼重要。

一旦開啟了理財的習慣,那麼就會不斷選擇理財,會發現理財的重要性,在晚年的時候也可以通過理財得到來自理財的收益,比起不會理財的用戶來說好太多了。

總上所述,200萬本金以及理財收益足夠大多數人使用,也足夠大多數人來養老,但是夠不夠養老還需要考慮到消費的水平,這一點在前面也說過,如果老人的消費水平足夠高,那麼肯定是無法滿足的,不過已經適合絕大多數人養老了。


理財日記哥


康得新案: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對於康得新廣大股民來說,已經不是簡單的投資失利的問題。現在已經轉化成一場有正義有良知的股民和一幫貪婪的野心家陰謀家腐敗者的一次生死較量。在這一場生死較量中,每一個敢為正義發聲、敢於揭露事實真相、敢於和邪惡勢力鬥爭到底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

在“康得新案”裡,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康得集團的作惡程度達到極端,作假119億,挪用175億。而在監管層看來,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越作惡,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東就越要被懲罰;而當實際控制人對上市公司的侵害達到極端,已經極端受害的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東就要面對被趕盡殺絕(退市)的懲罰。

試問:A股上市公司中,有幾家能經得起175億元被挪用?!

試問:如果康得新這樣被退市,成了13.5萬康得新股民的墳場,那麼大A股會不會成為全中國股民的墳場?!

試問:如果這樣的康得新應該退市,那麼大A股應不應該從全球資本市場退市?!

詳細情況請看《從康得碳谷案看康得新,論中小股東所遭受的根本性不公平》(原創: 阿隆財經視角 )

2019年8月27日上午,山東省榮成市人民法院就“康得碳谷股東會決議效力糾紛案”展開了庭審。榮成國資作為原告,要求法院確認康得碳谷2019年7月19日股東會決議有效;康得新則要求法院駁回榮成國資的訴訟請求。

“康得碳谷案”其實並不複雜,就是鍾玉與康得集團作惡行徑的再次展現而已。

2017年9月,康得集團、康得新、榮成國資簽訂《康得碳谷科技有限公司增資協議》,經過3期實繳出資,康得碳谷全體股東累計出資金額人民幣42億元整,其中,榮成國資實繳20億元,康得新實繳20億元,而康得集團則僅僅實繳了2億元。

這42億出資分佈在三個賬戶,中國銀行榮成支行賬戶中有21億(康得新14億+康得集團2億+榮成國資5億),青島銀行威海榮成支行有13億(康得新6億+榮成國資7億),浦發銀行威海榮成支行有8億(榮成國資8億)。

在鍾玉與康得集團的操縱下,康得碳谷加入了北京銀行西單支行與康得集團之間簽訂的《現金管理業務合作協議》,康得碳谷作為現金歸集的成員單位,其資金被實時歸集至康得集團在北京銀行開設銀行賬戶中,從而致使康得碳谷的資金被劃轉,康得集團則通過歸集劃轉偷竊了22億元。

由於42億出資分佈在三個賬戶、每個賬戶中都有榮成國資的實繳出資,所以不管康得集團如何歸集劃轉這22億,康得集團偷竊的都是“康得新與榮成國資的出資”,而不僅僅是“康得新的出資”,康得集團顯然要面臨來自榮成國資的資金追討。

對此,康得集團再次惡意應對,把這22億元中的20億元,全部當成康得新的出資,然後取消康得新的股東資格,那麼榮成國資的資金就相當於沒有被偷,被偷的可以被看成全部是康得新的資金,而榮成國資就無需再向康得集團追討資金了。

因此,就有了2019年7月19日康得碳谷臨時股東會的一幕,康得集團與榮成國資一致行動,在《關於解除康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康得新複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資格的議案》投票中,康得集團與榮成國資投了贊成票,一起聯手取消了康得新在康得碳谷的股東資格。

就在這樣並不複雜的“康得碳谷案”裡,康得新最後竟然被取消了在康得碳谷的股東資格。任何還有一點公平概念的人都會疑問,就算康得集團“把偷竊的20億元,全部當成康得新的出資“,那也是康得集團偷竊康得新,榮成國資有什麼理由去取消康得新股東資格呢?

對此,榮成國資在2019年8月27日庭審中出示了這樣一項證據:2019年2月10日鍾玉簽署的確認函。在該函中,鍾玉確認於2017年11月20日至2018年2月,在未履行康得碳谷內部授權審批程序且未簽署任何文件的情況下,將康得集團、康得新全部繳付出資,利用關聯交易直接劃轉給康得新的關聯方康得集團及康得世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請注意這項關鍵的“證據”。本來是康得集團盜竊康得新的出資,在這項“證據”下,卻變成了康得新與“關聯方”康得集團及康得世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關聯交易”;本來是康得集團在盜竊並抽逃資金,在這項“證據”下,卻變成了是康得新在通過“關聯交易”盜竊和抽逃資金。

康得新在“康得碳谷案”裡被構造的“抽逃閉環”,與康得新在“康得新案”裡被構造的“造假閉環”,是何其相似。

在“康得新案”裡,本來是鍾玉與康得集團繞過了上市公司的一切治理制度,完全操縱了上市公司的經營與財務,主導了財務造假,並在造假中撈取了最大的好處,鉅額挪用了上市公司資金;在監管方的調查中,卻變成了是上市公司康得新在主導造假,是康得新通過“關聯交易”向“關聯方”康得集團“提供資金”,從而完成了整個“造假閉環”。

在“康得新案”和“康得碳谷案”裡,上市公司康得新都從實際控制人作惡的受害者,變成了“作惡主犯”,這並不是偶然的,因為在當前的整個監管框架裡,監管並不區分是“實際控制人作惡”還是“上市公司作惡”,認為“實際控制人就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就是實際控制人”,如果“實際控制人作惡”,那就嚴厲懲罰“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東”。

站在榮成國資的角度,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爭辯,如果監管就是用這種方式處理康得新的,那麼榮成國資為什麼不能用同樣的方式處理康得碳谷?

康得新中小股東所遭受的不公平,其根源之一就是上述這種不公平、不公正的監管環境。如果上述監管環境的不公平、不公正還不夠一目瞭然的話,那讓我們把話說得更清楚更直白些。

在“康得碳谷案”裡,假如康得集團的作惡程度少一些,只是盜竊2.2億,而不是22億,那麼受害者康得新目前面對的將只是被追討0.2億;而當康得集團的作惡程度達到極端,盜竊了全部22億,那麼受害者康得新面對的,就是不僅僅是被偷20億資金,而且還被取消了康得碳谷的股東資格。

在“康得新案”裡,假如康得集團的作惡程度少一些,只是作假11.9億,挪用17.5億,那麼受害者康得新目前面對的將只是監管方不痛不癢的警告;而當康得集團的作惡程度達到極端,對康得新中小股東的侵害達到極端,作假119億,挪用175億,那麼已被極端侵害的康得新中小股東要面對的,就是趕盡殺絕的退市。

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越作惡,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東就越被懲罰;而當實際控制人對中小股東的侵害達到極端,已經極端受害的中小股東要面對的,則是進一步趕盡殺絕的懲罰。這正是康得新中小股東在“康得新案”中所遭受到的根本性不公平與不公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