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活在廣州的中非混血兒

那些生活在廣州的中非混血兒

廣州三元里一帶黑人數量是全國最多,他們大多來自貧窮的西南部非洲的尼日利亞、幾內亞、喀麥隆、利比里亞和馬裡等,據不完全統計,居住在那裡的黑人最起碼要有30萬,但其中只有2萬多是擁有合法入境證明。

因為外來黑人的激增,這裡也有不少跨國婚姻,以及混血非婚生子,中非混血兒激增。

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相對於文化內斂的中國人,他們開朗的性格,善於甜言蜜語都是日常交往中的優勢;很多廣州的黑人都把有中國女朋友或者娶到中國老婆當做成功的標杆;還有很多不負責任的,有了孩子不聞不問的。

那些生活在廣州的中非混血兒

現如今很多混血兒已經開始長大,並開始接受教育。

其中有一部分會兩種語言:媽媽說的是普通話,爸爸說的是英文。自己的中文水平要比英文更高。還有生下來就是單親的。

當然他們也有自己的苦惱:“我想變白,因為別人不跟我玩”

膚色是中非混血兒心中的痛,黑色人種的特點,不太符合中國人的審美,這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少的煩惱。

雖然有著深色的皮膚,但文化上他們受到的是中國文化的薰陶,他們自認為是地道的中國人,而在周圍人看來卻未必是(當然全球的混血的都有身份認同問題)。

他們的行為和父輩有著明顯區別,第一代來廣州的非洲人,大多保留了原本的名族特點,懶散、花言巧語、不負責任、較高的犯罪率、還有的找了中國老婆就靠老婆養的。

而新生代比較認同中國文化,在這些方面有了很大改觀。

雖然有了文化認同,但融入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孩子畢竟是無辜的,身份認同將伴隨終生,生活還將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