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隨著《少年的你》上映後的被熱議,導演曾國祥的執導能力也一併成為人們熱衷探討的話題。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少年的你》只不過是曾國祥執導的第四部電影長片,其上一部作品《七月與安生》已經展現出他相當不俗的導演功力,尤其是對於演員的指導,取得了令人信服且驚訝的成績。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馬思純和周冬雨憑藉在《七月與安生》裡的表演,雙雙獲得當年的金馬影后,而此次《少年的你》裡易烊千璽和周冬雨的表演,也成為本片給人印象最深的部分。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如果說對於演員的出色指導還算是在意料之內,作為一個香港人,曾國祥對於內地高中生的生活和學習狀態,尤其是對於高考氛圍的精準捕捉,則更加令人驚訝。

《少年的你》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對於社會準確細微的觀察和呈現。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在這一點上,曾國祥做到的,足以令大部分內地導演汗顏。

《少年的你》之後,想必不會再有人質疑曾國祥的成功,是憑藉了其父曾志偉的江湖名聲與地位,也不會再有人揣測影片的成績,是不是應該歸功於幕後推手陳可辛。

在陳可辛退出監製之後,《少年的你》反而取得了比《七月與安生》更好的成就,已是明證。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從此以後,人們無疑會更期待曾國祥的作品。

其實,值得期待的,遠不止一個曾國祥。

在“香港電影已死”的口號喊了十餘年的大背景下,香港電影從未真正死去。

其不死的原因,是因為香港電影人,早已融入了更加龐大的內地電影產業,為後者輸送源源不斷的的血液。

而香港電影曾經輝煌的產業機制,也依然在為整個電影行業培養新生力量。

只要有新人湧現,新的好作品自然就有希望,整個行業也就能爆發新的活力。

事實上,近些年的香港電影,那些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並且在更長的時間之後值得銘記的,正是那些年輕一輩的導演拍攝的作品。

相較於那批成名已久的大導推出的新作,這些青年導演的作品反而更具誠意,更加銳利。

在老一輩導演大多墨守陳規,重複自己以前的套路時,這些更具朝氣和表達欲的年輕人,反而能夠把觸角伸向那些更深更遠的角落,完成的作品時常能讓人耳目一新。

79年生的曾國祥,可以算是這批80後青年導演的代表人物和領軍者。

最常與曾國祥相提並論的一位,是同為“富二代”的麥浚龍。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麥浚龍是商人麥紹棠之子,02年出道,是頗受矚目的歌手,曾在黃精甫導演的電影《復仇者之死》(2010)中擔任主演,表現不俗。

2013年,麥浚龍執導的電影處女作《殭屍》在香港上映,獲得了當年金像獎的9項提名,堪稱香港當年最令人驚豔的新人作品。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殭屍》不但繼承了香港沉寂已久的殭屍片傳統,而且在這一類型上推陳出新,把歐美cult片和日本恐怖片的大量現代元素融入這個陳舊的類型當中,在氛圍的營造上相當值得稱道。


2017年,他開始拍攝由金城武、梁家輝、劉青雲和古天樂等人主演的犯罪片《風林火山》。即將在明年上映的這部電影,想必也是很多人的年度期待。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與曾國祥淵源頗深的,是《七月與安生》的剪輯師許宏宇。

在擔任導演前,許宏宇已經是一名相當成熟的剪輯師,曾操刀過《建國大業》《十月圍城》《趙氏孤兒》《建黨偉業》《夏洛特煩惱》等電影的剪輯。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陳可辛把他一手帶入行,他的第一部剪輯作品,就是在《投名狀》裡擔任聯合剪輯。此後陳可辛的《武俠》《親愛的》等影片,也都交給許宏宇剪輯。

而許宏宇的導演處女作《喜歡你》,自然也是由陳可辛擔任監製,一同擔任本片監製的,則是《七月與安生》和《少年的你》的監製許月珍——陳可辛20多年來的固定搭檔。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所以,《喜歡你》在影像氣質上與《七月與安生》頗有相似之處。只不過,後者沉重,而前者輕鬆。

許宏宇的剪輯功力,在《喜歡你》的前半部分裡十分突出,其日後的作品,肯定將有更廣泛的關注。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熟悉香港電影的朋友應該都清楚,陳可辛和曾志偉是多年私交甚篤的朋友。

如果說曾國祥和許宏宇轉型導演,多少是得到了陳可辛的提攜,那麼曾志偉同樣也幫助了多位值得關注的年輕導演。

9月份上映的小成本港片《花椒之味》可能被大部分觀眾錯過了,但這其實是同檔期質量最高的一部電影。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本片導演麥曦茵,最初就是受曾志偉之邀,擔任電影《大丈夫2》的編劇和副導演,就此踏入電影界。

08年,當時年僅24歲的麥曦茵執導了自己的長片處女作——《九降風》的香港版本《烈日當空》,兩年後又拍攝了《前度》(曾國祥友情出演了一個可愛的角色)。

年輕的麥曦茵就此成為香港頗受矚目的年輕一輩女導演。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同樣得到過曾志偉幫助的是更年輕的黃進(88年生)。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2011年從香港城市大學畢業後,黃進一直在拍攝短片,期間還曾與曾國祥合作過一部短片集《拍的不錯》,兩人分別負責五個故事的其中一個。

2016年,受到一則社會新聞觸動的黃進開始籌備拍攝長片處女作《一念無明》。這部成本極低的電影,由他自己投資,僅用了16天便拍攝完成。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作為本片的主演,曾志偉沒有索要任何片酬。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相似的一幕,我們又在去年的《淪落人》上再見,黃秋生以零片酬出演了新人導演陳小娟的處女作。

最終,《一念無明》這部飽含社會關懷的電影,獲得了當年金馬獎和金像獎的多個提名,並且也讓黃進自己贏得了金馬的最佳新導演和金像獎的新晉導演獎。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在這批香港青年導演中,經歷最特殊的,當屬翁子光。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如今憑《踏血尋梅》為人熟知的翁子光,曾是一名影評人,擔任過金馬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和"優質華語電影大獎"及"華語傳媒大獎"的評審工作,並且還主持過幾檔影評類節目。

2009年,翁子光憑藉其自編自導的長片處女作《明媚時光》,獲得金像獎的新晉導演提名,開始被評論界關注。

後來的《踏血尋梅》則讓他一舉成為業界關注的新星,這部氣質極其暗黑的影片,也囊括了當年金像獎的四個表演獎,創下紀錄。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2017年,他開始投入新片《風再起時》的製作。這部由梁朝偉和郭富城主演的犯罪片,無疑將和麥浚龍的《風林火山》一道,成為明年港片最耀眼的雙子星。

以上諸位青年導演之外,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由杜琪峰發起的“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這個在內地不太為人熟知的短片節,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其創辦的宗旨,就是要資助和提攜35歲以下的香港年輕電影人。

杜琪峰作為發起人,多年來也一直致力於對年輕一輩導演的指導和培養。

其最受矚目的成果,就是由三位在“鮮浪潮”上獲獎的年輕導演許學文、歐文傑 和黃偉傑聯合導演的犯罪片《樹大招風》。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樹大招風》在當年的金像獎上問鼎最佳影片,三位年輕的導演也獲得了最佳導演的褒獎。

在他們身上,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這次令人矚目的成功,或許也是一個明顯的標誌,它意味著香港電影的衣缽和血脈,真正開始由下一代導演接續和傳承。

在這些年輕的電影人身上,我們完全可以寄望港片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