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調研了82位離職博士,任正非發電郵深討人才流失根源

#華為調研了82位離職博士,任正非發電郵深討人才流失根源#

華為調研了82位離職博士,任正非發電郵深討人才流失根源

——以前我家曉鈺也分析過華為,說起來還應該是從李一男開始的。我們言歸正傳,華為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主要在於以下三點:

第一 對高端人才缺乏瞭解或是深入的研究;

第二 狼性企業文化(土壤)不適合高端人才;

第三 華為的企業管理體系早已時過而境遷。

還有一種可能,華為引進高端人才也許只是為了應對多變的國際或非國際市場而作戰略引進,屬於“葉公好龍”之範疇。——愛她,只是佔有,但並非真愛!因此,華為是難以引進真正的高端人才以及大師級別的優秀存在。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

高端人才同時又是不瞭解或是並沒有深入研究華為,而是否瞭解與合適這是彼此雙向性的。因此,我們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些高端人才往往為了追求一份體面的高薪,是否真的值得與明智?!

對於華為危機的思考,在下始終認為:“華為的危機始終是華為的狼性企業文化與任正非自己。”

2019年年初,華為公開發布了任正非簽發的關於討論“為什麼博士群體員工流失嚴重?”的問題。

華為對前一年度82名離職博士員工、115名在職博士員工進行了一對一的深度訪談調研和數據分析,大量呈現了離職博士員工的心聲及對平庸中層主管的勝任問題討論,總結出博士群體大量流失的4大原因,對企業非常有借鑑意義。

打造引領戰略領先的“華為軍團”,怎樣才能避免“葉公好龍”?

作為公司創新主體的2012實驗室及研發體系的博士員工群體為什麼流失?

近期公司總裁辦轉發了《Google的秘密軍團》一文,引發了網上熱議,Google在發展初期為實現敢為人先、創新驅動、戰略領先的溢價優勢,在人才管理上實施了“殺雞用牛刀”的策略,大量獲取既能研究又能動手、既能創造又極富主動性的優秀博士,通過研究與開發一體化的過程,迅速地將人才優勢轉化為了技術優勢、競爭優勢和商業優勢。從某種程度上看,這就是公司5年來一直在談的“精兵戰略”的一種實例。

需要澄清的是,本文在談精兵戰略時,並不意圖矮化當前碩士、本科以及一切為公司創造價值的員工對公司的積極貢獻。只是聚焦我司從事研究工作的博士群體,見微知著,有利於我們更直接、深入地去分析該如何調整好人才策略與管理,讓每個優秀人才能充分發揮其才智與創造的主觀性,並促進我們相關部門日常業務與人力資源管理的改善。

心聲社區上的一個回帖給我們提供了研究的初始線索:“華為的土壤是否適合高精尖的博士的生存?

其實每年公司都投入大量的專職人員在專職搞博士招聘,但是高精尖的博士入職進來的很少(待遇、口碑、崗位等因素),進來的博士留下來的也很少,留下來的博士是不是真正的有讓其發揮的空間、崗位和機會?以我個人遇到的情況來看,我招的3個博士,進來一年後有兩個離職了,一個就在研發幹普通的開發和測試工作,很難形成獨特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