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奇葩說》,我們到底該不該精緻窮?

米白


整個看的過程,我一直都在搖擺。一會兒站對,一會兒站錯。

因為他們的每一個的觀點,每一個人的辯論都太有說服力了,讓我短時間內來不及反駁。所以,我只能是接受他們發出來的觀點。

嗯,詹青雲說的有道理,許吉如說的是那麼一個理,黃執中說的也還行。等等,我們是不是早已經在這場辯論中放棄了自己的立場,開始跟隨,開始從眾。當彈幕裡許多人再刷:這句話有道理。你是不是立馬會返過去看,即使不明白,還是要假裝很懂。就像明明看不懂一本名著,明明不覺得它好,可偏要覺得它好,它經典,它有道理,因為它是名著,名著哪有不好的。

這是這期節目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我不想接受你們的定義,我只想自己來定義。淵博的學識、紮實的辯論技巧,可以很輕易的偷換概念,讓我無法反駁。

正如,認為精緻窮有錯的蔡康永老師最後總結說的那個故事:給他朋友借錢,可當他朋友有了這筆錢之後,卻不選擇買這個包。當幻覺變成現實,幻覺的魅力便消失不見。

我也跟彈幕中很多人的一樣覺得說到心坎之中,覺得這個觀點很正確。可是,我們細想一下。當幻覺變成現實,魅力真的會消失麼?拿著不屬於自己的錢去賣自己喜歡的東西,那種若有若無的感覺。因為那始終是別人的錢,那錢始終是需要還的。

再如,我們小時候很渴望得到的玩具,零食。當我們長大以後,變得唾手可得。你還會有小時候的那種快樂麼?錢,你是省了,可快樂你也省了。

人這一生,歸根到底還是跟錢打交道。但凡跟錢打交道的話題或多或少都會引發不少爭論,正如這個話題下不同的聲音。

我可以聆聽你的意見,可我也想開始自己做決定。精緻窮有沒有錯?我不想你們來替我定義,我只想用我的思維來定義。

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多給自己一點空間,讓自己開始有自己的主觀判斷。這就是我這期最大的收貨,矛盾就矛盾,誰又能保證自己一直活的明明白白。



玩咖娛樂號


正在愛奇藝熱播的第六季《奇葩說》第三期的論題:年紀輕輕,“精緻窮”有錯麼?

這期我看了全程,詹青雲和許吉如這樣的優雅女學霸一邊打辯論,一邊聊“坨坨”,也是罕見。

說回正題,年輕人該不該“精緻窮”,我認為是不該的。

以我自己為例子吧,我在大學畢業那年的11月底買下了個人首套房。當然,是按揭的,而且首付款大半是父母支持的。

買房的過程讓我發現多交一點首付,月供和總共要還的貸款就會少很多,我們是商業貸款,所以利息比較高。

我自己那時剛畢業,窮得吃土,一起買房的男友也才工作了一年,工資不高。但是我男友為了買房,過得很粗糙,能節約點就節約點,結果是付首付的時候他個人能掏出六萬多……

要是我男友是個“精緻窮”,我們的首付就會少六萬多,以後要多還近十萬的房貸。

我和男友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所以從小父母也沒能給我們過上精緻的生活。所幸目前也不算有多窮,但是隻能量入為出地過。我倆不可能為了精緻去買昂貴的消費品。

年輕階段,誰不是窮得吃土?但合理財產規劃可是不分貧富的。

不要為了一時的爽,多吃幾年土啊。


藍莓光影視界


我們到底該不該精緻窮?該,必須該!

首先,作為年輕人,我覺得該。從最膚淺的層面來看,年輕人,最多年輕幾年?沒有幾年,如果在年輕的時候都不能讓自己精緻一些,等自己年老時,不可能再去選擇精緻,會在內心裡覺得自己更不配精緻。

其次,所謂的精緻窮,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標準,精緻,並不意味著你每天都要吃土,每天都要苦哈哈。精緻,是年輕人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它是我們對自己已經很艱難的生活的一種期待,都知道這個時代,加班常態,高速運轉,每時每刻,成年人都處於崩潰狀態,那麼,在這種狀態下,如果,我們還不能精緻點,讓自己看起來好看一些,心情好一些,那日子該怎麼過下去?

對此,有人可能會疑惑,讓自己變好看,會影響心情,改變現狀嗎?這個我真有切身經歷,每當我心情不好時,我就會畫精緻的淡妝,當看到鏡子裡還算好看的臉時,我就覺得不應該辜負自己,就會覺得應該保持好心情,心情會瞬間變美麗。

試想,如果在你工作不順心,心情又超級差的時候,看到鏡子裡蠟黃的臉,滿臉的雀斑,我相信,它只會讓你心情更加糟糕。

所以,為何我們不能精緻窮?

第三,精緻窮,是在自己把握好度的基礎上,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品質一些,有了品質的要求,我們才會對更多的美好產生嚮往,這是一種正向循環,我們為何不可以選擇?

所以,年輕人的我們,大膽選擇精緻窮,然後努力向前走,美好的未來在前方等我們呢!






遇見糖姑娘


不知從何時起,“買東西”被賦予了其他的意義。

買來的也不是實用的商品,而是“快樂”。

前兩天熱搜上有一個投票:女生為什麼愛買買買?

結果,一半以上選了“花錢使我快樂”、“花錢會讓我變美”。

其實,如果你有錢,任何理由都無可厚非,因為這僅代表一種消費觀。

就像有錢人會買奢侈品,他們願意用高出成本許多倍的錢,換一點做工上的考究,和設計上的創意。

是因為他們的時間太貴,不能浪費在比價和淘貨上。

大牌的東西不至於多好,但一定壞不到哪去。

在他們眼裡,奢侈品也是日用品。

可從這次投票來看,因“有錢想買”的,不到十分之一,更多是“為了買而買”。

這樣盲目的無腦狀態很可怕,這種“買買買”的快樂也會轉瞬即逝。

去年“暴花戶”這個詞火了:

年輕人在短時間內就花掉了客觀的財富,賺錢不多,但就是莫名的敢花,花完之後又會在長時間內很喪的人。

雙十一到了,花唄第一個提醒你,先提額,再消費。

不過,一個月後,它也會提醒你,還錢。

不知不覺中,年輕人被消費主義浪潮給淹沒:

“好看的姑娘自帶燒錢屬性。”

“把吃飯的錢花在瘦臉和玻尿酸上,自然有男人請你吃飯。”

很容易產生心理暗示:

只要敢燒錢,就能變好看,有人愛。

可多少姑娘,折騰了半天,除了把吃飯錢折騰沒了,也沒什麼改變。

這就是典型的消費主義陷阱,不斷灌輸概念讓你相信:

“你買什麼,你就是誰。”

“買了,你就會快樂。”

細思則恐都不是自己做的,而是在為“偽需求”買單。

花錢的快樂是有限的,沒錢的苦惱是無窮的。

太窮的生活,又何談精緻。

歡迎關注 ,適度消費,該買的挑貴的,不要買一堆沒用的把自己搞得很窮。


我是Jenny喬


首先,我認為一切存在即合理,或者說存在就會有他存在的道理。有什麼對錯和應該不應該的嗎?誰會有權利來評判我現在的選擇,即便是未來後悔了的我自己,也沒有權利改變現在我的選擇。

精緻窮,形容我現在很貼切,原來糙的時候也不富,就是普普通通老百姓,吃著不健康的食品,幹著糟心的活。今年生完老二突然發現自己老了,臉上長斑,身材臃腫,知識匱乏,沒有一點自信,然後我開始想要改變,開始保養、減肥、學習,我想改變,誰也不為,只為自己再照鏡子的時候不再討厭鏡中的自己,每天化妝,保養都要花費2個來小時,減肥運動,看書,大概有半年時間,我從148斤減到107斤,瘦了有40斤,皮膚也好很多了,現在仍在堅持,再累再忙我也會卸妝敷面膜,認真保養,現在的我雖然還不是最好,但自信很多,也很享受,女人嘛,誰不在乎自己的形象,精緻的生活沒有錯,窮,可以通過努力改變,難道只有富人才配精緻的生活麼?其實人活一世,還不是為自己活的,自己開不開心,沒點數麼?



劉美順女神本神就是俺


能在問答中看到這樣的問題,已經證明奇葩說是個成功的節目,能引起人們普遍的思考。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該不該精緻窮,該吧。

在窮的階段總會把自己的物質需求放大,因為沒錢。在你看到心怡東西的時候會一直在掂量口袋,考慮所謂的性價比,考慮要不要買。不買吧,心裡直癢癢,得不到的美好也就是幻覺的魅力吧。我們需要一個走一遭撞南牆的過程,這個會讓幻想變真滿足你的衝動,也會讓你真實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會更加徹底的改變和覺醒,讓自己進步。

空間裡有如下視頻供參考交流。








無聊的靈魂


精緻,定義什麼叫精緻?對你來說幾萬的包包就算是了,可是明星之類幾十萬的,沒有標準。

你吃一頓五星級大餐,美美的發了朋友圈,人家飛世界各地米其林。沒有標準。

所以,自己能力範圍內,能達到的,開心就是精緻。

至於窮,真的不要了,你認為的的精緻而變窮,再別人眼裡也許神馬都不是。

所以,理智些,不要為此而窮。



伽果


這期題目討論的是年紀輕輕精緻窮,有錯嗎?

我的觀點是年紀輕輕精緻窮,沒有錯。

消費經濟時代的特徵就是佔有資源,現在漸漸轉變成為消費是為了成為更加理想的自己。

設定場景,你窮要不要精緻?當然要呀!追求內心靈魂的精緻,追求外在表觀上的精緻,這是人的尊嚴,難道窮就要邋里邋遢,就要和流浪漢一樣麼。

你生活的精緻是滿足了你的內心需求,此刻是窮佔據了你大部分心裡讓你整天疲於奔命向前追趕,還是精緻在搖旗吶喊,我需要買mbp。

精緻的東西不好嗎?我就是因為窮,我才要買更精緻一點的東西來延長他的使用壽命。正如蘋果手機買一次用三年,安卓手機買一次用一年。你不要告訴我蘋果手機貴,安卓手機便宜。但是你要對比的換手機信息遷移等的成本,軟件生態等方面的體驗,系統流暢度等等。

綜上觀點,年紀輕輕精緻窮沒有錯,如果有錯那就是錯在沒有把握好那個度。


sofia項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與態度,所以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盡相同,該不該這個問題,只要不涉及其他人,不損害其他人的相關利益,別人就不應該以某種貶低的態度去指指點點。


咩呀


想要讓自己精緻,看上去更好,這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與收入,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精緻,能力和收入遠低於所追求的精緻,不過是一種偽精緻而已,只會讓自己更窮,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而當能力和收入與所追求的精緻相匹配時,自己才會越來越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