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人類,誰更有“人性”?

我們之前寫過一期終結者的影評

< >

文章中我坦率的承認人工智能這種快速迭代的思維和行事方式是更先進的,或者說這就是進化的方向之一。

我們如果想被淘汰的慢一點,最好跟上步伐,向終結者學習而不是向丹妮學習。

這番話遭到了很多人的攻擊,當然,為了避免這種沒腦子的言論混淆視聽,編輯都沒放出來。

那這些千奇百怪的留言的主體是什麼呢?

主要是他們認定終結者,也就是人工智能體現出來的是“獸性”,而丹妮體現出來的是“人性”。

進一步,他們認為互聯網時代的那種快速迭代的學習模式,就是加速能量轉換率,加速行業行進與淘汰的模式統統是“獸性”的體現。

所以阿爾法狗一晚上自己跟自己下了幾萬盤棋的進化模式也體現了“獸性”,人類通過幾千年慢慢摸索圍棋才體現了“人性”。

首先,我直接下個定義,這幫人的邏輯,歷史,科學,乃至人文學科,都是體育老師教的。

我建議體育老師趕緊出來,把他們領回去,去操場上每個人深蹲50下,然後負重跑五公里,跑完回來我罵他們的文章也寫好了,正好去牆角面壁思過,好好閱讀......

如果,我們認為人性代表著更先進,獸性代表著落後,那很顯然,人工智能的那種思維模式更先進,阿爾法狗的下棋模式比人類棋手更先進,互聯網的這種快速迭代的商業模式較之傳統行業更先進。

所以,誰是人性?誰是獸性?

終結者才是人性,丹妮反而成了獸性,因為此時此刻,人性代表著更先進。

如果你不認可這一點,也沒關係,體育老師不會讓你多跑兩公里,我還是講道理的。

我們來看第二種理解,人性代表著更善良,獸性代表著更殘忍。

你乍一看,終結者虐丹妮,阿爾法狗虐人類棋手,互聯網模式虐傳統模式,你肯定會覺得前者更殘忍,後者更善良。

但你仔細想想,更善良是因為它更“人性”麼?你錯了,恰恰是因為它更“獸性”,它更落後。

這不叫善良,這是你同情弱者的一種本能。

如果你認為人性比獸性善良,人類比動物善良,那你不是傻,就是壞。

我們仔細想想,即使是最兇惡的狼,最陰險的毒蛇,最狡猾的狐狸,如果不為了口吃的或者自衛,它們會不會攻擊其它生物?

答案是不會的。

你看到非洲大草原上,即使是獅子王,吃飽了,它也不會繼續捕食羚羊。

有人會跳起來較真,說,西風你錯了,獅子吃飽了就打盹是因為它家沒有冰箱,假如我們送它一臺冰箱,讓它把吃不下的羊肉存起來,它就會繼續捕食,捕捉更多的羚羊塞進冰櫃裡,等著荒年吃。

你說的有可能,但即使我把你這個例子擴大到極限,獅子最多把羚羊變成儲備糧,變成壓縮餅乾,留給下一代吃,也就到頭了。

換句話說,它撐死了,也就是為了口吃的。

可是我們反觀一下同時期的人類,在做什麼。

還是非洲,埃及的法老王正在驅趕無數工匠修建金字塔。對此,你怎麼看?

我們的讀者會很興奮的說,你看,這就是文明呀,人類文明多璀璨,修建了那麼巍峨高聳的建築。

是的,是巍峨高聳。可你仔細想想,任何物質的轉換背後都是能量的消耗。

人要把石頭變成金字塔,就要消耗能量,要消耗能量就要吃東西,要吃東西就要有東西變成代價。

誰變成了代價呢?牛,羊,.......

無數工匠們吃了很多烤牛肉,建造出一個金字塔,你光看到了金字塔的高聳,卻沒有想過這背後的代價。

有人會說,這有什麼關係。

這當然有關係。關係大了,因為這裡面與我們人類最核心的觀點發生了衝突。

這就是,你蓋金字塔,把這麼多牛羊的屍骨變成土堆,經過人家的同意了麼?

比如前幾年,英國公投,市場波動極其劇烈,與川普選舉那天比有過之而不無不及。

市場裡有很多人說這是公平的體現,先進的體現,大家一人一票,來決定英國到底是留在歐洲還是脫歐。

我就笑了。

啥叫公平?

英國的牛可以參與投票麼?英國的羊可以參與投票麼?你問過蚊子的意見麼?蒼蠅們答應了麼?

它們難道沒有生活在英國的土地上麼?

如果說法老王是為了自己吃飽,甚至為了後代吃飽,我相信埃及這片土地上的動物們都不會有啥意見。

畢竟,人吃牛,牛吃草,草吃土地,而人死後也得埋進土地裡給草做肥料。

這是個循環。

可是,你現在為了一個所謂的“意義”,為了弄個土堆,也整死一堆動物,那人家肯答應麼?

聽到這裡,有人受不了了,拍案而起,怒斥道:

西風,你丫個腦殘,老子蓋金字塔,還特麼需要經過牛同意?它算個老幾?

對了,我等的就是你這句話。

終結者馬上跳起來了,拍案而起,怒斥道:老子驅逐你,還需要經過你同意?你算個老幾?

這時候你憤怒了,掀桌子了,你怎麼敢如此對我?我是人,徵求我的意見是必須的。

是的,你是人,可你忘了,它不是人。

終結者是另一個物種,它和你的關係,就像你和牛的關係。

如果你要講道理,講善良,講強者不可以欺負弱者。

人家馬上會跟你翻舊賬,讓你看看自從人類誕生的那天起,是如何對待其它生靈。

如果你不講道理,那更簡單了,大家比能量轉化率,不就回到我說的遊戲上了麼?

關於這個爭論,如果要讓我下結論,道理是不必講的,因為我們已然輸了。

在所有動物,所有生物中,如果論壞,人類是最壞的,沒有之一。

我一開始就講了,其它生物都是因為不得已,僅僅是為了生存的底線而對大自然索取。

只有人類,是活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中。

我們要的絕不是有口吃的,而是有意義。為了這份意義,為了這份存在感,我們可以索取無數生物的生命,乃至影響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所以,不講道理,才符合我們人類一貫的作風。

不講道理,你就一定要明白什麼是先進,什麼是進化,什麼是方向。

當年猴子是一群猴,我們也是一群猴。

你要說有啥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迭代的速度不同。

猴子沒有記憶功能,而我們有。

也許每兩萬年,才能誕生一隻特別聰明的猴子,我們管它叫猴精吧。

這隻猴精特別聰明,但很遺憾,它沒有記憶的功能,所以它的聰明沒法變成族群的共同財富,也沒法傳播下來。等它一老,一死,一切都結束了,又得再等兩萬年。

可機緣巧合之下,我們發明了結繩計事,不要小瞧這一點,對於猴子來說,它幾乎等同於人工智能的“奇點”。

有了結繩計事,人就可以把聰明保留下來,這就可以站在前猴的肩膀上繼續進化,開始畫畫,產生文字,紙張,印刷術,最後引起知識大爆炸,出現了現代科技。

我相信當年也有猴像我們罵終結者一樣,怒罵人類,你們太沒有“猴性”了!

你覺得人類會理它麼?沒猴性就沒猴性唄,回頭咱再發明一個詞,叫人性。

所以,終結者們也會發明一個詞,你罵人家沒人性,人家告訴你,人性等於猴性,人家有終結者性就行了。

所以罵是罵不贏的,這裡面的關鍵在啥?在於迭代速度。

咱們的迭代速度是所有生物裡最快的,所以才能對萬物予取予奪,這種迭代速度的優勢就是先進。

比如十幾年前我做軟件工程師的時候,與上司Z聊過一個話題。我們說,假如造汽車的也能像我們軟件行業一樣快速迭代,那估計我們能把汽車造的特別便宜,不說免費,但估計比現在低個百八十倍。

我們說這個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們發現軟件的迭代速度比硬件快多了。

比如當時我們公司裡有芯片部門,他們不是所有的程序都可以在VHDL,在軟件平臺上仿真,很多要流片回來之後才知道。

每一次流片就像我們每一次編譯、每一次運行,可是流片的週期太長了,動輒幾個月,而我們呢?一天能編譯運行幾十次,上百次,只要肯加班,人有多大膽,軟件就有多大產。

這個優勢是硬件部門無法比擬的,所以我們當然效率特別高,永遠都是我們跑在前面,為他們踩坑,替他們遮掩,這就是迭代速度引起的優勢。

如果你真的理解軟件行業,你去看看互聯網模式與傳統模式就會發現,前者就像軟件,後者就像硬件。

後者要自然發展很多年,才能經歷那麼多的商戰,才能踩完那麼多的坑,模擬完那麼多的商業模式。

可是前者呢?急速迭代,快速前進。所以人家一年就能走完你百年的路。

其實把這一點想透了,你就明白我當年選擇高頻交易的用意,雖然十幾年前,它確實起步之初。但是,因為它的高速迭代,它最終成為了更先進的模式。

它就是把軟件的思路用在了傳統金融上,你迭代的次數越多,迭代的頻率越快,你就更有可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摸索出更多的方向,更多的玩法。

這就像阿爾法狗與人類棋手。

無論人類棋手是什麼傳統金融大師培養的弟子,把他整個宗門幾百年的歷史算進去,一共做了多少單?

可你呢?你這隻阿爾法狗,你又做了多少單?

快速迭代的價值就在這裡,一年的時間裡,你走完了人家幾百年的路,你不先進誰先進呢?

問題是,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還有下一年。就像阿爾法狗打敗人類棋手的那個晚上,它又回去自己跟自己下了幾萬盤棋。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它是無休止的更快速的迭代著往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