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高標對望麓山,1.2平方公里土地攬金逾10億

原標題:開福區望麓園街道建設財富望麓“源”,1.2平方公里小街,實現財稅收入破10億元;描繪幸福望麓“圓”,全市率先建成15分鐘生活圈示範街;廣結文化望麓“緣”,承續150年星城文脈,不忘初心再創新高——城北高標對望麓山

城北高标对望麓山,1.2平方公里土地揽金逾10亿

△作為芙蓉中路長沙金融商務區的重要板塊,望麓園街道轄區內聚集了運達廣場、新湖南大廈等一批地標式的高端商務樓宇,其中運達廣場是開福區首座稅收過億元的樓宇。鄒麟 攝

清同治四年,陝西巡撫劉典擇長沙城北一高處,修建一所專供科舉學子們研學和休憩的宅邸,因與嶽麓山遙遙相望,故名“望麓園”。劉典沒想到,150餘年後,以這處浸染書卷氣的高地命名的開福區望麓園街道,成為了城北文脈傳承、黨建創新、經濟發展和民生事業的高標。

這個1.2平方公里的小街,承載大歷史:湖南巡撫衙門、湖南貢院、國貨陳列館等湖湘歷史地標在此熠熠生輝,先賢王夫之樸素唯物主義的“船山思想”,在船山學社舊址一脈相承,成為了滋養城北2.3萬黨員的開福區黨員政治生活館。

這個1.2平方公里的小街,蘊含大能量:2018年全街財稅收入突破10億元;打造稅收過億樓宇2棟,過千萬樓宇6棟;望麓園巷及兩廂地塊棚改徵收項目一期僅用40天簽約清零,刷新2018年長沙棚改速度。

這個1.2平方公里的小街,致力大民生;在全市首創“易地共享停車”,“15分鐘生活圈”步步升級;垃圾分類引領街區生活新風尚,居民在享受便利、幸福生活的同時,也更主動地為街道發展貢獻力量,催生出朵朵 “好人”之花、顆顆厚德碩果。

城北高標,對望麓山。新中國70週年華誕來臨之際,望麓園街道工委書記陳紅升表示,街道以區域化黨建聯盟整合優勢資源,在學習教育中夯基礎,在急難險重中顯擔當,在改善民生中求作為,在創新治理中集智慧,努力站在歷史的高點上再創新高。

小街承續大歷史

“船山精神”滋養城北2.3萬黨員

望麓園,古老的街巷,歷史厚重如磐。

清代貢院,曾寄予多少科考士子建功立業的夢想;湖南巡撫衙門,曾經是整個湖南的政治文化中心;望麓園1號,青年毛澤東在此寫下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紅色革命聖火照耀三湘;現在的省農業農村廳所在地,過去屹立著赫赫有名的中山紀念堂,1949年8月4日,程潛、陳明仁將軍在此通電全國,宣佈湖南和平起義。還有國貨陳列館、中山亭,共同見證了中山路作為曾經的“長沙商業第一街”的驕傲與榮光……

“在郭嵩燾、王闓運和毛澤東當年講學的地方重溫初心,聽專家講史論道,這樣的黨課難忘!”望麓園街道黨員範輝雲這樣說。以古人之學說,開時代之生面。街道依託“船山學社”的優質紅色資源,創設全市首個“黨員政治生活館”,為開福區2.3萬黨員帶來豐富精神滋養。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基層辦主任楊俊表示,“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黨員政治生活館在此建立,為講好黨的歷史,尤其是湖南黨史故事提供了平臺,讓黨員群眾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知黨、愛黨。

今年5月底,“望麓園杯”駐街單位氣排球大賽開賽,成為街道有效推進區域化黨建的一個生動縮影。小球牽動大黨建,望麓園傳承紅色基因,打破各自為政的行政壁壘,用“黨建共商、事務共管、資源共享、文明共創、難題共解、活動共辦”的基層治理新模式,把轄區各單位幹部、群眾聚成一條心,為新時代望麓園的發展催生出澎湃的動力。

深入推進黨建引領,街道所轄各小區聚焦居民需求,創新社會治理,“一社區一黨建品牌”格局形成並逐步完善。荷花池社區“荷映紅”“小荷四點半開心課堂”“睦鄰中心”,富雅坪社區 “紅色富雅”“讀書茶社”,營盤街社區“幸福營盤” “同心助殘項目”,中山路社區馬子俊先鋒工作室,水風井社區“城市驛站”等特色黨建品牌在街道接連綻放,為密切黨群關係,促進街區和諧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小街迸發大能量

1.2平方公里土地攬金逾10億刷新棚改速度

“看著鏡頭笑一個!”一聲清脆的快門,定格下上世紀70年代筒子樓里老街坊們搬離前最後一張全家福。

身處繁華鬧市,望麓園巷兩廂的老舊筒子樓與四周林立的新式樓宇格格不入。101戶居民蝸居在這裡,每一層樓住戶共用一個廁所,人人有苦難言。2018年11月,望麓園巷一期1、2號地塊棚改徵收工作正式啟動。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及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僅僅用時40天,項目火速簽約清零,刷新了長沙棚改速度。今年,六堆子棚改項目已進入攻堅掃尾階段,458戶私房目前已簽約439戶,簽約率96%,進度、質量均領先全區。

一邊是棚改徵拆有條不紊,一邊是新建項目如火如荼。“破”與“立”之間,星城老街在加速蝶變。中山路上,陽光城·湘江賓館項目拔地而起,為曾經的“長沙商業第一街”注入新的生機。視線向北,黃興北路全線拉通後的第一個項目工地上,華潤置地建設正酣,一座城北新地標蓄勢待發。

望麓園街道以黨建領航,聚力發展,在各省市駐街單位的共同努力下,迸發出了巨大能量——2018年,全街財稅收入突破10億元,成為全區單位產出最高的街道。22棟商務樓宇成績斐然,2棟稅收過億樓宇、6棟過千萬樓宇,支撐起街道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2019年初,市、區吹響優化營商環境集結號。望麓園街道緊緊抓住樓宇經濟這個牛鼻子,聚焦專業特色樓宇培育,加速形成樓宇產業聚集,讓“立起來的園區”進一步在望麓園拔節孕穗。

望麓園街道攜手物業以及專業平臺,在新湖南大廈設立開福區首批試點的“一站式”樓宇企業服務站,為企業提供從註冊到註銷的“全生命週期服務”。2018年9月,新中泰公司一口氣拿下新湖南大廈的11個樓層,計劃做成一個2.2萬平方米的“垂直的”文創產業園。公司負責人李丹青算過一筆賬,正是在樓宇企業綜合服務站的全程代理服務下,公司的運營成本節省近60萬元。

街道還將“營商環境優化年”政策解讀會開進樓宇,邀請工商、稅務、銀行等領域人士為街道100餘家企業代表進行政策解讀。

梧桐引得鳳凰來。截至今年5月,望麓園引進新企業 88家,高端傢俱大鱷美克美家、上海高力國際、施璐德等優質企業紛紛搶灘各大高端商務樓,成為開福“拼在產業,贏在環境”的最美註腳。

小街建設大民生

長沙首個15分鐘生活圈示範街大升級

去年望麓園在全市首創“共享停車”,通過智能共享停車系統,超3000個停車位在閒置時段被“喚醒”出租共享;建立誠信門店“公益聯盟”,集公益積分、購物優惠等多功能於一體的5000多張惠民“一卡通”被派發到轄區居民手中——一個以望麓園為圓心的15分鐘生活圈示範街在長沙率先建成。今年,街道繼續書寫民生“大故事”,推動打造“升級版”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

“上次一大早來孕檢都沒地方停車,今天早高峰時段竟然還有車位!”懷孕7個月的市民羅媛欣喜地說。今年初,在街道、社區的促成與見證下,省婦幼保健院與新湖南大廈簽訂了共享停車協議,大廈地下4層的252個閒置車位以優惠價格全年長租給省婦幼保健院,用於職工停車,醫院停車位則全部騰出讓給前來就醫的病患。這一創新舉措,既有效盤活了閒置資源,更緩解了醫院停車難問題,贏得了居民的交口稱讚。據瞭解,街道針對長沙市第一醫院停車問題正與多家單位積極協商。

美好生活離不開優美的生態環境。在荷花池菜市場,一邊是果蔬垃圾處理機每天將近兩噸垃圾“置換”成有機綠色肥,免費贈送給市民;一邊是不少居民捨棄塑料袋,轉而挎起菜籃子,成為近來早市中一道格外靚麗的風景。“提籃買菜,生活中小事一樁;垃圾減量,環保上大功一件!”最近,荷花池社區向居民發出了提籃買菜、拒絕塑料袋的倡議,小小菜籃子,在為我們現代生活帶來一股濃濃老舊情懷的同時,也讓“提籃拒塑”成為了引領街區文明的新風尚。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街道集中了3家三甲醫院、6所中小學及4所幼兒園,豐富、優質的醫療、教育資源,讓居民生活盡享便利;交通持續改善、環境持續優化,更讓居民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安全感。在街道、社區的帶動下,越來越多黨員、居民以主人翁的姿態,主動參加到各項社會事務管理中來。無論是共商共管“圓桌會議”,社區巡邏“紅袖章”,還是鏟冰除雪、防汛抗災等急難險重的關口,我們總能看到熱心居民、志願者自動自發的身影,為街道各項工作貢獻力量,為街道平安穩定保駕護航。

優秀傳統文化的持續浸潤、區域化黨建的有力開展,在望麓園街道孕育出朵朵 “好人”之花、顆顆厚德碩果。7名“中國好人”、3名“湖南好人”、6名“長沙好人”接連湧現,道德模範在全市各街道中居首位。他們共同為街道擦亮了開福“好人之街”的名片,學好人、做好人,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在街道蔚然成風。(李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