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高标对望麓山,1.2平方公里土地揽金逾10亿

原标题:开福区望麓园街道建设财富望麓“源”,1.2平方公里小街,实现财税收入破10亿元;描绘幸福望麓“圆”,全市率先建成15分钟生活圈示范街;广结文化望麓“缘”,承续150年星城文脉,不忘初心再创新高——城北高标对望麓山

城北高标对望麓山,1.2平方公里土地揽金逾10亿

△作为芙蓉中路长沙金融商务区的重要板块,望麓园街道辖区内聚集了运达广场、新湖南大厦等一批地标式的高端商务楼宇,其中运达广场是开福区首座税收过亿元的楼宇。邹麟 摄

清同治四年,陕西巡抚刘典择长沙城北一高处,修建一所专供科举学子们研学和休憩的宅邸,因与岳麓山遥遥相望,故名“望麓园”。刘典没想到,150余年后,以这处浸染书卷气的高地命名的开福区望麓园街道,成为了城北文脉传承、党建创新、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的高标。

这个1.2平方公里的小街,承载大历史:湖南巡抚衙门、湖南贡院、国货陈列馆等湖湘历史地标在此熠熠生辉,先贤王夫之朴素唯物主义的“船山思想”,在船山学社旧址一脉相承,成为了滋养城北2.3万党员的开福区党员政治生活馆。

这个1.2平方公里的小街,蕴含大能量:2018年全街财税收入突破10亿元;打造税收过亿楼宇2栋,过千万楼宇6栋;望麓园巷及两厢地块棚改征收项目一期仅用40天签约清零,刷新2018年长沙棚改速度。

这个1.2平方公里的小街,致力大民生;在全市首创“易地共享停车”,“15分钟生活圈”步步升级;垃圾分类引领街区生活新风尚,居民在享受便利、幸福生活的同时,也更主动地为街道发展贡献力量,催生出朵朵 “好人”之花、颗颗厚德硕果。

城北高标,对望麓山。新中国70周年华诞来临之际,望麓园街道工委书记陈红升表示,街道以区域化党建联盟整合优势资源,在学习教育中夯基础,在急难险重中显担当,在改善民生中求作为,在创新治理中集智慧,努力站在历史的高点上再创新高。

小街承续大历史

“船山精神”滋养城北2.3万党员

望麓园,古老的街巷,历史厚重如磐。

清代贡院,曾寄予多少科考士子建功立业的梦想;湖南巡抚衙门,曾经是整个湖南的政治文化中心;望麓园1号,青年毛泽东在此写下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红色革命圣火照耀三湘;现在的省农业农村厅所在地,过去屹立着赫赫有名的中山纪念堂,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将军在此通电全国,宣布湖南和平起义。还有国货陈列馆、中山亭,共同见证了中山路作为曾经的“长沙商业第一街”的骄傲与荣光……

“在郭嵩焘、王闿运和毛泽东当年讲学的地方重温初心,听专家讲史论道,这样的党课难忘!”望麓园街道党员范辉云这样说。以古人之学说,开时代之生面。街道依托“船山学社”的优质红色资源,创设全市首个“党员政治生活馆”,为开福区2.3万党员带来丰富精神滋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基层办主任杨俊表示,“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党员政治生活馆在此建立,为讲好党的历史,尤其是湖南党史故事提供了平台,让党员群众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知党、爱党。

今年5月底,“望麓园杯”驻街单位气排球大赛开赛,成为街道有效推进区域化党建的一个生动缩影。小球牵动大党建,望麓园传承红色基因,打破各自为政的行政壁垒,用“党建共商、事务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把辖区各单位干部、群众聚成一条心,为新时代望麓园的发展催生出澎湃的动力。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街道所辖各小区聚焦居民需求,创新社会治理,“一社区一党建品牌”格局形成并逐步完善。荷花池社区“荷映红”“小荷四点半开心课堂”“睦邻中心”,富雅坪社区 “红色富雅”“读书茶社”,营盘街社区“幸福营盘” “同心助残项目”,中山路社区马子俊先锋工作室,水风井社区“城市驿站”等特色党建品牌在街道接连绽放,为密切党群关系,促进街区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小街迸发大能量

1.2平方公里土地揽金逾10亿刷新棚改速度

“看着镜头笑一个!”一声清脆的快门,定格下上世纪70年代筒子楼里老街坊们搬离前最后一张全家福。

身处繁华闹市,望麓园巷两厢的老旧筒子楼与四周林立的新式楼宇格格不入。101户居民蜗居在这里,每一层楼住户共用一个厕所,人人有苦难言。2018年11月,望麓园巷一期1、2号地块棚改征收工作正式启动。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仅仅用时40天,项目火速签约清零,刷新了长沙棚改速度。今年,六堆子棚改项目已进入攻坚扫尾阶段,458户私房目前已签约439户,签约率96%,进度、质量均领先全区。

一边是棚改征拆有条不紊,一边是新建项目如火如荼。“破”与“立”之间,星城老街在加速蝶变。中山路上,阳光城·湘江宾馆项目拔地而起,为曾经的“长沙商业第一街”注入新的生机。视线向北,黄兴北路全线拉通后的第一个项目工地上,华润置地建设正酣,一座城北新地标蓄势待发。

望麓园街道以党建领航,聚力发展,在各省市驻街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迸发出了巨大能量——2018年,全街财税收入突破10亿元,成为全区单位产出最高的街道。22栋商务楼宇成绩斐然,2栋税收过亿楼宇、6栋过千万楼宇,支撑起街道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2019年初,市、区吹响优化营商环境集结号。望麓园街道紧紧抓住楼宇经济这个牛鼻子,聚焦专业特色楼宇培育,加速形成楼宇产业聚集,让“立起来的园区”进一步在望麓园拔节孕穗。

望麓园街道携手物业以及专业平台,在新湖南大厦设立开福区首批试点的“一站式”楼宇企业服务站,为企业提供从注册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服务”。2018年9月,新中泰公司一口气拿下新湖南大厦的11个楼层,计划做成一个2.2万平方米的“垂直的”文创产业园。公司负责人李丹青算过一笔账,正是在楼宇企业综合服务站的全程代理服务下,公司的运营成本节省近60万元。

街道还将“营商环境优化年”政策解读会开进楼宇,邀请工商、税务、银行等领域人士为街道100余家企业代表进行政策解读。

梧桐引得凤凰来。截至今年5月,望麓园引进新企业 88家,高端家具大鳄美克美家、上海高力国际、施璐德等优质企业纷纷抢滩各大高端商务楼,成为开福“拼在产业,赢在环境”的最美注脚。

小街建设大民生

长沙首个15分钟生活圈示范街大升级

去年望麓园在全市首创“共享停车”,通过智能共享停车系统,超3000个停车位在闲置时段被“唤醒”出租共享;建立诚信门店“公益联盟”,集公益积分、购物优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5000多张惠民“一卡通”被派发到辖区居民手中——一个以望麓园为圆心的15分钟生活圈示范街在长沙率先建成。今年,街道继续书写民生“大故事”,推动打造“升级版”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上次一大早来孕检都没地方停车,今天早高峰时段竟然还有车位!”怀孕7个月的市民罗媛欣喜地说。今年初,在街道、社区的促成与见证下,省妇幼保健院与新湖南大厦签订了共享停车协议,大厦地下4层的252个闲置车位以优惠价格全年长租给省妇幼保健院,用于职工停车,医院停车位则全部腾出让给前来就医的病患。这一创新举措,既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更缓解了医院停车难问题,赢得了居民的交口称赞。据了解,街道针对长沙市第一医院停车问题正与多家单位积极协商。

美好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生态环境。在荷花池菜市场,一边是果蔬垃圾处理机每天将近两吨垃圾“置换”成有机绿色肥,免费赠送给市民;一边是不少居民舍弃塑料袋,转而挎起菜篮子,成为近来早市中一道格外靓丽的风景。“提篮买菜,生活中小事一桩;垃圾减量,环保上大功一件!”最近,荷花池社区向居民发出了提篮买菜、拒绝塑料袋的倡议,小小菜篮子,在为我们现代生活带来一股浓浓老旧情怀的同时,也让“提篮拒塑”成为了引领街区文明的新风尚。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街道集中了3家三甲医院、6所中小学及4所幼儿园,丰富、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让居民生活尽享便利;交通持续改善、环境持续优化,更让居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安全感。在街道、社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党员、居民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加到各项社会事务管理中来。无论是共商共管“圆桌会议”,社区巡逻“红袖章”,还是铲冰除雪、防汛抗灾等急难险重的关口,我们总能看到热心居民、志愿者自动自发的身影,为街道各项工作贡献力量,为街道平安稳定保驾护航。

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浸润、区域化党建的有力开展,在望麓园街道孕育出朵朵 “好人”之花、颗颗厚德硕果。7名“中国好人”、3名“湖南好人”、6名“长沙好人”接连涌现,道德模范在全市各街道中居首位。他们共同为街道擦亮了开福“好人之街”的名片,学好人、做好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街道蔚然成风。(李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