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劉備孫權藐視的短命君,其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賢君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的春天,在蜀漢治下的永安城裡,發生了一件被後人稱為“白帝城託孤”的大事。

前一年,劉備親率數萬大軍東征,被籍籍無名的陸遜打得幾乎全軍覆沒。皇叔羞憤欲死,很快病入膏肓,死前給忠心的諸葛丞相留下遺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對這段遺言的本意,後人一直有爭議,看鑑君在此姑且不論。但有意思的是:劉備將諸葛亮與篡漢登基的曹丕相比,並認為他比十個曹丕都厲害,可見他相當看不上這位老對頭的兒子。

被劉備孫權藐視的短命君,其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賢君

(“白帝城託孤”塑像)

巧的是,雄踞江南的孫權也曾對自家老臣,孔明的大哥諸葛瑾說:“丕之於操,萬不及也。”輕蔑之情同樣溢於言表。但是,這位曹魏真正意義上的開國君主真這麼差勁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不過,也不能怪劉備和孫權有這種判斷。長期以來,在老爹曹操的光環籠罩下,他的長處顯得並不耀眼。而那不靠譜的“七步成詩”傳說和殺害兄弟的謠言卻坑了他千年有餘,也使時人和後人忽視了他的功績。

實際上,這位曹魏君主遠不像劉備和孫權說得那麼糟。雖然他能力整體上不如曹操,但在某些方面也算達到了傳統賢君的標準,而且既擅長詩文,也諳熟弓馬,絕非《三國演義》中那個純粹的野心家形象。

被劉備孫權藐視的短命君,其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賢君

(歷史劇《新三國》中的曹丕形象)

我們先看他的為政舉措:篡漢登基的第一年,曹丕就著力改革弊政,為了減輕民眾負擔,恢復和發展經濟,他下詔降低商稅,顯現出了他對民生的關注。

更值得稱道的是,他還吸取了東漢中後期宦官權力過大,肆意干政的教訓。撤銷了中常侍與黃門的職位,並宣佈宦官的職位永不可高過“諸署令”,且將之刻在金屬簡冊上,放入石室以告誡後代帝王。

這個舉措充分體現了曹丕富有政治遠見的一面。眾所周知,漢末亂局的直接誘因,正是宮中宦官集團——十常侍與大將軍何進一派爭權所致,隨後便引發了董卓入京,諸侯紛爭等禍事。

被劉備孫權藐視的短命君,其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賢君

魏文帝有鑑於此,大力限制宦官地位與權限,客觀上也確實起到了一定效果。相比之下,蜀漢政權末年卻還出現黃皓這種操弄權柄,竊居高位的宦官,不能不說與其制度建設的疏失有莫大關係。

除此之外,東漢另一股禍亂朝綱的勢力——外戚也被曹丕警惕。比如,與十常侍為敵的大將軍何進本是屠夫出身,才德平庸,只因妹妹得寵於天子便取得高位,橫行一時,也正是他的愚蠢魯莽招來了董卓之亂。

因此,魏文帝在打擊宦官的同時,也不忘嚴禁後宮外戚干政,黃初三年(公元222年),他下詔明確指出:“夫婦人與政,亂之本也。”禁止群臣向太后奏事,禁授皇后家族成員高官與爵位,此訓代代遵循,“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

被劉備孫權藐視的短命君,其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賢君

這兩項舉措從制度上嚴格限制了宦官與外戚兩大勢力,將漢末弊政一掃而光。由此可見,魏文帝的為政方面並不遜於其父,他除舊佈新時表現出的果敢與英明,充分證明他並非昏聵之主。

在人才選拔方面,他則採納陳群意見,創立九品中正制。東漢時的察舉制腐朽不堪,以至於世有“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之譏,引起民眾廣泛不滿,也是漢末吏治腐敗的重要原因。

所以,曹丕吸取了這方面的教訓,通過九品中正制對士人品德,才能與家世進行綜合評定,分出三六九等供朝廷任用。儘管這一制度後來僵化為嚴格的等級制,但在當時,相對於察舉制,它仍稱得上是比較進步與合理的制度。

被劉備孫權藐視的短命君,其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賢君

此外,他還借東征孫吳之機,率軍南下,捎帶著平定了青州與徐州的豪強武裝。這些半獨立勢力擁兵一方,自漢末起就與曹魏若即若離,曹操生前也不太敢輕易觸動,但卻被曹丕削平,可見其膽略非常。

總之,曹丕的政治能力並不算差,也比較符合儒家知識分子理想的明君標準。也許,他能力未必強過為蜀漢政權續命的千古一相諸葛亮,但起碼不像劉備遺言中形容得那麼誇張。

在軍事上,他雖沒有打過特別耀眼的勝仗,但軍事水平總體而言還算及格。夷陵之戰時,他聽說劉備連營七百里攻擊吳軍時,就提前對臣子聲言蜀漢必敗,頗有先見之明。

被劉備孫權藐視的短命君,其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賢君

在位期間,他也專注於統一華夏的大業,以強大的軍力三次南伐吳國,固然沒有取得明顯戰果,卻也迫使孫吳勢力侷限於江南,毫無還手之力。

更可貴的是,魏文帝非常重視西部與北部邊陲的邊防工作,屢屢派兵擊破羌與鮮卑部落。他重新設置了西域長史府,再次確立了中原王朝對西域地區的統治權,重振大漢雄風。

這樣看來,他總體上更像一位守成之君。可是,作為個人的曹丕本事還遠不止這些哦,他的武藝與文才也是一流!

被劉備孫權藐視的短命君,其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賢君

因為生逢亂世,曹操很注重子女教育,所以,年幼的曹丕八歲時就學會了騎馬和射箭!而且,他可不像一般的達官顯貴子弟一樣,只會耍花架子,在真正的武夫面前,一樣敢於下場比試。

當時,曹軍中有一位以武術聞名的奮威將軍,名叫鄧展,更絕的是,此人除了擅使各種兵器,還能“空手入白刃”!說他是軍中的武藝高手,大概不為過。

恰好,曹丕也喜歡武術。有一次,他與人喝酒,和也在座的鄧展聊劍術時對他說,我也鑽研過劍術,覺得你剛才說的有不對的地方。鄧展一介武夫,雖是面對自家主公的公子,聽罷卻也很不服氣,要求和曹丕下場較量較量。

被劉備孫權藐視的短命君,其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賢君

不過,刀劍無眼,傷了人就不太好了。於是兩人以甘蔗為劍,下殿對打起來,結果,幾個回合下來,曹丕連續三次打中鄧展的手臂,惹得旁觀的人大笑起來。

鄧展有些臉紅,更加不服,還要求再打。可是,當他猛地衝殺過來時,曹丕卻迅速閃躲開,從上方出手攻擊,一下打中了鄧展的額頭,驚得酒客們都禁不住驚叫起來。

不過,由於他可能幾乎沒有上戰場廝殺的機會,我們也很難判斷曹丕的武藝究竟達到了什麼水平。但單就這件事看,這位皇帝劍術確實了得,雄姿不遜於漢末諸豪傑。畢竟,在中國歷史上,武藝嫻熟的君主也是屈指可數。

被劉備孫權藐視的短命君,其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賢君

在文學史上,曹丕則創造了三項第一:中國現存最早的七言詩《燕歌行》出自他筆下,中國最早的文論《典論·論文》是他做太子時所寫;他還曾下令劉劭,王象等人編纂一部叫《皇覽》的書籍,是為我國曆史上第一部類書。

東漢末年最牛的七位文豪——建安七子所屬鄴下文人集團的領袖,便是曹丕本人。在這裡,看鑑君順便把他這首開七言詩先河的作品也貼出來,讓大家感受一下這位文人皇帝的詩才: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還只是他在傳統文學體裁方面展現出的才華,不過,據說曹丕在主業之外,除了寫詩作賦,習武打獵,也許還有一個特別的愛好……

被劉備孫權藐視的短命君,其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賢君

大家還記得一個叫“宋(一說為“宗”)定伯捉鬼”的故事嗎?這是古代志怪傳說裡比較有趣的一則。

在這個故事中,南陽少年宋定伯路遇鬼魂,毫無懼色,反而巧使妙計,欺騙鬼怪,把它變成一隻羊,憑空賣得一千五百錢,充分展現出了人類面對妖鬼時的智慧與勇氣。

這個故事最早出現的地方,是一本叫《列異傳》的筆記小說集。根據某些學者考證,這本記載了無數怪力亂神傳說的作者或編者,很可能正是身登九五之尊的曹魏皇帝曹丕!

這就是一個很特別的癖好了。歷代帝王中,不乏對詩詞歌賦和戲曲感興趣的,過於迷信鬼神者也不在少數。可是,像曹丕這樣,身居皇宮,卻還十分愛寫民間志怪傳說的帝王可不多見。

被劉備孫權藐視的短命君,其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賢君

由於年代久遠,我們已很難猜度他提筆創作的真正原因。但總的來說,他確實不負才名,在這部筆記小說裡展現出豐富的想象力,光是“宋定伯捉鬼賣鬼”這個故事,就被後世文人改編過多種版本流傳。

可惜,天不假年,這位文武雙全的君主在年近40歲時便撒手人寰,在位時間不過7年。

倘若他能活更長時間,以其父留下的基本盤,加上他自己勵精圖治,三國之勢究竟如何發展,卻也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