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女,鄰居女兒給他2000生活費”“鄰居還給女兒陪嫁了房車呢”

本文故事內容為網友“眼中是星辰大海”的生活經歷,自己從小就被拿來和“別人家孩子”各種比較,小時候比成績,大了比收入,沒有一天她是因為優秀被父母認可的。以下內容已隱去真實姓名,網友們認為如何面對父母的攀比心理呢?

“閨女,鄰居女兒給他2000生活費”“鄰居還給女兒陪嫁了房車呢”

我小時候聽到許多的話就是:“你看XX,這次考試又得了第一名,你也是吃三頓飯,穿兩件衣,怎麼你就考這點分?”其實我也一直保持在班裡前五名,好的時候還能進前三名。但是我爸媽從來沒有對我的成績單滿意過,在他們眼裡,我就是個廢物,是個只知道吃喝拉撒的廢物。

高中聽到的各種打擊更多,比如月考後退了幾名,爸媽就會長吁短嘆,彷彿天塌了一樣,那種時候我都是一邊哭一邊吃飯,因為也感覺自己是個廢物,所以會覺得辜負了所有人,羞愧的哭不停,一邊又不敢不吃,如果敢不吃飯,爸媽肯定會說:“學習不好,脾氣不小,還學會跟爸媽發脾氣了,你考這點分,發脾氣給誰看呢?”

高考確實讓我逆襲了,也讓我成功脫離了我爸媽,至少除了寒暑假,我不用面對他們了,就算了寒暑假我也可以選擇勤工儉學,回家住幾天就可以了。因為考的大學還算理想,所以爸媽那段時間對我還算客氣,不過還是會經常問我有沒有拿獎學金,考院系多少名。因為大學不會往家寄成績單,所以我得以不用直接面對他們對我成績的評價,雖然我大學也是一路獎學金過來的。

“閨女,鄰居女兒給他2000生活費”“鄰居還給女兒陪嫁了房車呢”

畢業後,我選擇了去省會城市工作,三線城市發展機會多,同時也是為了離我爸媽遠一點。那時候我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性格方面的問題:別人和爸媽時間久了不見,都會表現出特別的想念,而我不過是有些想回家,對他倆是又想又懼;別人爸媽眼中自己的孩子是塊寶,可是我在爸媽眼中一文不值;別人面對公共場合都大方得體,我卻生怕被人注意到。

為了避免自己性格真的扭曲掉,我開始學習心理知識,接觸更多的朋友,我漸漸開朗了很多,這是工作除了賺錢之外給予我最好的禮物。如今工作一年多了,我每個月給爸媽800塊錢生活費,算是儘自己的能力改善他們的生活,其餘的錢差不多就隨手花了,租房、吃飯、社交,到處都是錢,最近兩個月收入才漲了一些,我也計劃著攢一點錢,可以買個車,也可以學點東西。

前幾天我媽過生日,我給她發了200塊的紅包。不到兩分鐘,我就接到了我媽的電話:“閨女,鄰居家的女兒一個月給他2000生活費呢,你現在一個月才給我800塊錢,連個生日紅包都這麼小氣。爸媽就你一個女兒,有養老金也不圖你的錢,就是問問你是怎麼想的,我和你爸把你養這麼大可不容易,如今工作了,有家不回,都快把爸媽忘了吧?”

“閨女,鄰居女兒給他2000生活費”“鄰居還給女兒陪嫁了房車呢”

爸媽這話讓我百感交集,我相信她是想我的,只是她永遠嘴硬,永遠不會好好跟我講。工作以後,我媽每次給我打電話,都要問我的收入情況,都要提到XX家的女兒工資多少了,還會說XX家女兒不是大學生,如今都賺到多少錢了。反正說到底就是隻有我一個廢物,我什麼都不如別人。

我大學畢業之後,我爸媽就全款買了一套新房子,小區環境很好,鄰居們的生活質量都挺高,那時候我才知道其實我爸媽挺有錢的,可我從小到大沒有穿過漂亮裙子,我媽最愛說養我花了多少錢,家裡沒有錢之類的。鄰居家的女兒我也有所耳聞,名牌大學畢業,長相漂亮,工作好,性格好。

“閨女,鄰居女兒給他2000生活費”“鄰居還給女兒陪嫁了房車呢”

可我爸媽不提鄰居家的伯伯培養女兒花了多少錢,只提別人女兒給家裡多少錢。我生氣地回我媽:“你只看到鄰居家的女兒每月給她2000塊錢,怎麼沒看到鄰居家的伯伯還給他女兒陪嫁了房和車呢?怎麼沒看到人家把錢都留給女兒了呢?”我媽說我是認錢不認人,還說白養了我。

我不夠孝順,我承認這一點,爸媽把我養這麼大,我會盡力在物質上滿足他們,但是僅此而已,我沒辦法心平氣和地面對他們,很難真情實意地對他們關懷和愛。也有親人勸我大度一些,可能隨著年歲大一些之後,我能學會原諒和放下吧。

“閨女,鄰居女兒給他2000生活費”“鄰居還給女兒陪嫁了房車呢”

​事事兒有話說: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經歷過“打擊式教育”,有些人在很早的時候就因為叛逆擺脫了爸媽的打擊,可有些人卻在打擊下越來越懦弱。這大概就是經常說的:“有的人靠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卻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如何面對父母的攀比心理呢?我們應該換位思考:父母年歲大了之後,心理變得幼稚很多,他們並不是多麼期待收到子女的多少錢,而是希望自己比別人的父母更幸福。這跟我們小時候也很像啊,別人能拿到心儀的文具,我們會羨慕;別人能有爸媽接送,我們也會羨慕……把小時候自己對父母的期待還報到父母身上,很多現象就能被理解了。

有時間多陪陪父母,有錢儘量滿足父母的生活要求,“你養我小,我陪你老”。時間教會我們成長,也教會我們寬恕,原諒父母對我們小時候的不友好,也是原諒我們自己,我們是第一次做孩子,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不是完美父母,我們也不是完美孩子對不對?所以啊,成長之後,把最好的愛給我們的孩子,當成愛的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