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歷經四百多年的石牌坊能夠完好的保存下來,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牌坊,中華特色建築文化之一。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又名牌樓,為門洞式紀念性建築物,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屬建築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兼有祭祖的功能。

在山西省和順縣城有一座保存相當完好的青石構築牌坊,當地人稱其為石牌坊。該牌坊為明崇禎四年由時任巡按山西監察御史的劉弘光為當地人藥濟眾所修建的,1996年1月11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資料介紹,藥濟眾祖籍是和順縣北關村人,考取舉人後在山東做官,任山東省按察司昌平兵備道副使。崇禎末年返回鄉里時,正遇農民起義軍攻打和順城。藥濟眾遂率全城人奮力守城,堅守40多天後城破兵敗,藥濟眾跳井自殺,以示對朝廷正統的忠節。

時任巡按山西監察御史的劉弘光,曾是藥濟眾的學生。劉知道此事後,悲痛不已,於崇禎四年,在其家鄉修立石牌坊,以頌恩師的功德。

這一石牌坊由88塊灰青石砌成,四柱三門五樓的仿木結構重簷建築。牌坊高9.57米,寬8.5米,中間兩根立柱約高5.9米,兩邊兩根立柱高達4.6米,其氣勢雄偉、結構精巧、雕刻精緻,很好地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先祖們精湛的石雕技藝。

牌坊頂端為仿木出簷斗拱廡殿頂。二層簷下簷正脊刻有雕花立柱承接上簷。其在400多年的歷史中,能夠經歷多年的戰亂、文革時期破四舊運動和多年的風吹雨淋,如此完整的保存下來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石牌坊橫樑長3.3米,最上面刻有“恩榮”再往下為“陵京鎖鑰”四個大字。中間鐫刻有“十八學士登瀛州”圖,最下刻有“中憲大夫昌平兵備道山東按察副使藥濟眾”等字樣。

“十八學士登瀛州”圖一

“十八學士登瀛州”圖二

“十八學士登瀛州”圖三

“十八學士登瀛州”圖四

其前後的四根護柱石上各有一隻大石獅,一對小石獅,共有大小獅子24只,其形態各異,生動可愛。

在這個牌坊上還刻有兩條精美的龍,這一點讓我有點不太明白,因為在我的記憶中,龍的圖案在過去是不能隨便使用的。而這龍的下面則刻著喜鵲登梅圖案。喜鵲登梅是中國傳統最常用的吉祥圖案之一,因為梅花代表著春天的到來和不畏嚴寒的精神,而喜鵲是好運與福氣的象徵,民間傳說七夕人間所有的喜鵲會飛上天河,搭起一條鵲橋讓牛郎和織女相見,因此喜鵲登梅寓意吉祥、喜慶、好運的到來。

面對著如此精美的石雕,我們在為其點讚的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更好保護好這一重點文物,以讓更多的人們來領略它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