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歡的雙11,尷尬的房地產

——政策管制時代,房企如何運用雙11這樣的節點?

競爭意識是一把雙刃劍,它會讓人充滿動力,但也常常使人迷失自我。

就像拍照時總喜歡搶C位,行業之間、企業之間也總喜歡分個高下,證明“我”才是中心,不要把目光從“我”身上挪開。

幾年前,曾經風光無限的房地產行業進入白銀時代,仍然有許多人不甘示弱地表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仗著依舊不低的利潤率,讓他們在別的行業面前總是多幾分自信,深信自己仍然是C位。

然而,經歷了2015-2017年的一波瘋狂後,史上最嚴的管制政策出臺,算是把這條佔據C位的強龍給按在地上狠狠摩擦了一番。這還沒完,取消預售制完全按現房銷售,收緊房企融資渠道,增加房貸首付,房地產稅等等政策一直威懾著行業。

王健林和馬雲的億元賭約還在餘音繞樑,轉眼間,萬達已經在轉型中出售了幾百億的資產,而馬雲不僅收購了大潤發,天貓小店也已經開遍了大街小巷,把零售的邊界從線上延伸到了線下。

這像是什麼呢?就像少林和武當爭奪哪一個門派的武功才是天下第一;就像新舊兩代拳王比拼誰才是真正的至尊拳王;就像超人和蝙蝠俠大戰誰的價值觀更有價值……

擴大一些視角,行業帶頭大哥萬科、萬達在全面轉型中,還有許多品牌房企也在轉型佈局中,剩下大量的中小房企滿是焦慮,轉型無門又有點走投無路。

焦慮外加原本就強烈的競爭意識,搶佔一切能搶佔的資源,是這兩年在房企身上看到最多的表現。

於是,你會看到在雙11的狂歡開始上演之際,許多房企開始打出雙11的促銷廣告,包裝出了雙11特惠房之類的說法。我對此深表懷疑,這可不是搭便車這麼簡單,競爭意識曾經讓房企極富自信,而現在讓他們迷失了自我。

所謂雙11特惠房的背後,透露出了這些焦慮房企的尷尬:既忘了房地產是什麼,也根本沒搞懂雙11是什麼。

狂歡的雙11,尷尬的房地產

1 雙11不是消費日,而是節日

2002年我剛上大一的時候,學校裡就有同學過雙11節日,那時還不叫“雙11”,叫“單身節”,因為“11·11”這一天全都是1,寓意一個人,大學生們早在阿里巴巴之前就搞出了這個節日。

我第一次聽到阿里搞出的雙11節日,就不禁感嘆,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契合點——因為單身,你要對自己好一點,你需要消費。或者,因為單身,你需要從裡到外更多的提升自己,這樣才能脫單,你需要消費。

不論哪種解釋,這其中的邏輯都很清楚:雙11從節日而來,產生了促進消費的結果。因和果不能顛倒。

狂歡的雙11,尷尬的房地產

最近幾年,阿里一直在搞雙11晚會,這件事反過來又把雙11的節日氛圍推向高峰。簡單來說,雙11晚會有三重效果:第一,為阿里大文娛板塊的業務造勢;第二,為阿里電商的商家鋪路;第三,把雙11打造成全民的節日。

是的,你沒看錯,是節日而非消費日。阿里希望打造成像國慶、春節一樣的“節日”。你別覺得這條路很漫長,要知道國慶和春節也不是自古就有的節日,但是一旦經由大規模擴散和沿襲,變成大眾的集體想象,這事就成了。

最近幾年每逢雙11,我總是聽到一些朋友講,總覺得應該做點什麼,他們已經做好了過節的準備,哪怕確實沒什麼可買,也總要藉助雙11產生點什麼過節的消費。

這和我們今天說的主題有什麼關係?

重點來了,如果是消費日,降價促銷走貨是常態,但節日就不同了,恰恰可以溢價。你看國慶、春節什麼消費不漲價,因為節日流量大嘛。

狂歡的雙11,尷尬的房地產

所以,各家房企搭雙11便車可以,這本來就是一個全民節日。但是搭便車得撘對,不要去搞什麼特惠噱頭,這個年代政策管制下,你要漲價和降價都很難,誰不知道你的價格、優惠一直都那樣。

那這個節日的便車該怎麼搭?可以建立目標人群的品牌溢價。

狂歡的雙11,尷尬的房地產

2 政策管制時代,做品牌溢價很重要

一提到溢價,有人眼睛都快鼓出來了。什麼?你說現在賣房還想溢價,你瘋了吧?

請注意是“品牌溢價”,不是說利用節日漲價。雙11特別適合房企做“品牌溢價”。

一個真實的例子,去年有房地產樓盤在雙11搞相親活動,搞得特別好。現場氛圍熱烈,男男女女參與活動非常開心。這個樓盤的開發商擅長做城市小戶型,在房票吃緊的年代,小戶型的市場競爭力本來大不如前,但是這個開發商的品牌認知度非常高。

通過這樣的活動,進一步提高了他的品牌溢價,具體體現為當月的銷售套數提升,以及同樣的產品他的價格比別家要高。

要知道,雙11本來就是光棍節,而房地產的本質是提供美好的居住解決方案,這是有關聯的,而且房地產區域性很強,這是一個特別重線下體驗的行業,用活動的方式很容易在節假日提升品牌認知度,進一步增進品牌溢價的能力。

所以才說,那些跟風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盲目包裝優惠推向市場的房企既不懂雙11,也不懂房地產。

雙11是節日而非消費日,房地產產品又重線下體驗,再加之政策管制,最好的做法,就是利用活動在雙11做品牌溢價。做好線下的品牌溢價,阿里京東這些平臺資源還很願意合作,把你的線下體驗拿到線上宣傳引流。

至此,你是否還能延伸一些,舉一反三?

比如,有的企業搞重陽節活動,每年都搞,這些做康養產業的房企也是在利用節日做品牌溢價。還有,有的房企搞戶外旅行,利用國慶、春節、五一等長假或小長假,針對中產以上的人群,效果也不錯。

你的企業有沒有找到利用的節日?如果沒有,是時候行動起來了。

狂歡的雙11,尷尬的房地產

3 造你的“場”,打造你的護城河

讓我們再把關注點往前推進一步,我寫此文僅僅是勸房企在節日多做活動嗎?

當然不是。活動只是實現目標的方式,以前我服務過很多房企,遇到過比較多的問題就是總有人為了活動而活動。

我是建議房企精心造“場”,造好你的“場”不僅可以實現銷售,更是你企業的護城河。

狂歡的雙11,尷尬的房地產

關於目標,在總經理和營銷負責人之間常常有矛盾,一個要利潤一個要速度。其實這些都是目標的組成部分,一個房企的目標不應該只是“清盤”這樣的銷售目標,否則就不用講“品牌溢價”,而只用講銷售速度了。

所謂的“目標”應該和你企業的戰略有關。所以,包括活動在內的“造場”,既可以實現你的銷售目標,這是第一層,只是一個點。然後又可以穿透這一層目標,實現下一層戰略的目標,這是一個面。

舉個例子,網上瘋傳的中國四大神盤——成都麓湖生態城、秦皇島阿那亞、杭州萬科良渚文化村、福建聚龍小鎮(也有說廣州美林湖),哪一個不是在造場,你去了以後就覺得無法離開。

正因為如此,這些“神盤”早已名聲在外,不僅業內人士非常向往參觀以外,就連非房地產界的各路神仙也心嚮往之,它們既像是旅遊景點,又像是一生要去一次的網紅打卡地。

這,真的是把房地產重線下體驗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並且別的房企不容易模仿。這,就是包括活動在內的“造場”的威力。

如今,就連小戶型的產品也在造場,比如有的房企和小米這類科技公司合作智能公寓,如果能打造好,再做好運營,這就是你造的場,你的護城河。

可能你會想,造場要錢吶,要資源吶,怎麼破?

如果你只有一個項目,又被政策限制得死死的,那只有設法集中資源在一個點上,比如上面提到的麓湖生態城,他的上一個項目麓山國際社區,這是花了十多年才開發的一個高爾夫項目,當年就是集中優勢資源造好自己的場。

如果你有多個項目,那就可以考慮品牌溢價。品牌溢價不是東方不亮西方亮,而是東方點燈,西方亮。

至於,如果你什麼資源都沒有,那大魚吃小魚會是必然的結果,建議你早點考慮傍大腿找後路。

總結一下,政策管制時代,房企如何運用雙11這樣的節點?

1、首先你得明白,雙11是一個全民的節日,而節日可以做品牌溢價。

2、然後,你可以找到適合你企業的節日(包括雙11在內),針對你的目標客群,做好線下的體驗活動,從而建立品牌認知。

3、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造場,將你的產品現場精心打造成人人嚮往,而競爭者難以模仿的場域,這也是你的護城河。

最後說一句,雙11的熱鬧是屬於大家的,但瘋狂只屬於那些焦慮又不得章法的人。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