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的双11,尴尬的房地产

——政策管制时代,房企如何运用双11这样的节点?

竞争意识是一把双刃剑,它会让人充满动力,但也常常使人迷失自我。

就像拍照时总喜欢抢C位,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也总喜欢分个高下,证明“我”才是中心,不要把目光从“我”身上挪开。

几年前,曾经风光无限的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仍然有许多人不甘示弱地表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仗着依旧不低的利润率,让他们在别的行业面前总是多几分自信,深信自己仍然是C位。

然而,经历了2015-2017年的一波疯狂后,史上最严的管制政策出台,算是把这条占据C位的强龙给按在地上狠狠摩擦了一番。这还没完,取消预售制完全按现房销售,收紧房企融资渠道,增加房贷首付,房地产税等等政策一直威慑着行业。

王健林和马云的亿元赌约还在余音绕梁,转眼间,万达已经在转型中出售了几百亿的资产,而马云不仅收购了大润发,天猫小店也已经开遍了大街小巷,把零售的边界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

这像是什么呢?就像少林和武当争夺哪一个门派的武功才是天下第一;就像新旧两代拳王比拼谁才是真正的至尊拳王;就像超人和蝙蝠侠大战谁的价值观更有价值……

扩大一些视角,行业带头大哥万科、万达在全面转型中,还有许多品牌房企也在转型布局中,剩下大量的中小房企满是焦虑,转型无门又有点走投无路。

焦虑外加原本就强烈的竞争意识,抢占一切能抢占的资源,是这两年在房企身上看到最多的表现。

于是,你会看到在双11的狂欢开始上演之际,许多房企开始打出双11的促销广告,包装出了双11特惠房之类的说法。我对此深表怀疑,这可不是搭便车这么简单,竞争意识曾经让房企极富自信,而现在让他们迷失了自我。

所谓双11特惠房的背后,透露出了这些焦虑房企的尴尬:既忘了房地产是什么,也根本没搞懂双11是什么。

狂欢的双11,尴尬的房地产

1 双11不是消费日,而是节日

2002年我刚上大一的时候,学校里就有同学过双11节日,那时还不叫“双11”,叫“单身节”,因为“11·11”这一天全都是1,寓意一个人,大学生们早在阿里巴巴之前就搞出了这个节日。

我第一次听到阿里搞出的双11节日,就不禁感叹,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因为单身,你要对自己好一点,你需要消费。或者,因为单身,你需要从里到外更多的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脱单,你需要消费。

不论哪种解释,这其中的逻辑都很清楚:双11从节日而来,产生了促进消费的结果。因和果不能颠倒。

狂欢的双11,尴尬的房地产

最近几年,阿里一直在搞双11晚会,这件事反过来又把双11的节日氛围推向高峰。简单来说,双11晚会有三重效果:第一,为阿里大文娱板块的业务造势;第二,为阿里电商的商家铺路;第三,把双11打造成全民的节日。

是的,你没看错,是节日而非消费日。阿里希望打造成像国庆、春节一样的“节日”。你别觉得这条路很漫长,要知道国庆和春节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节日,但是一旦经由大规模扩散和沿袭,变成大众的集体想象,这事就成了。

最近几年每逢双11,我总是听到一些朋友讲,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他们已经做好了过节的准备,哪怕确实没什么可买,也总要借助双11产生点什么过节的消费。

这和我们今天说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重点来了,如果是消费日,降价促销走货是常态,但节日就不同了,恰恰可以溢价。你看国庆、春节什么消费不涨价,因为节日流量大嘛。

狂欢的双11,尴尬的房地产

所以,各家房企搭双11便车可以,这本来就是一个全民节日。但是搭便车得撘对,不要去搞什么特惠噱头,这个年代政策管制下,你要涨价和降价都很难,谁不知道你的价格、优惠一直都那样。

那这个节日的便车该怎么搭?可以建立目标人群的品牌溢价。

狂欢的双11,尴尬的房地产

2 政策管制时代,做品牌溢价很重要

一提到溢价,有人眼睛都快鼓出来了。什么?你说现在卖房还想溢价,你疯了吧?

请注意是“品牌溢价”,不是说利用节日涨价。双11特别适合房企做“品牌溢价”。

一个真实的例子,去年有房地产楼盘在双11搞相亲活动,搞得特别好。现场氛围热烈,男男女女参与活动非常开心。这个楼盘的开发商擅长做城市小户型,在房票吃紧的年代,小户型的市场竞争力本来大不如前,但是这个开发商的品牌认知度非常高。

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品牌溢价,具体体现为当月的销售套数提升,以及同样的产品他的价格比别家要高。

要知道,双11本来就是光棍节,而房地产的本质是提供美好的居住解决方案,这是有关联的,而且房地产区域性很强,这是一个特别重线下体验的行业,用活动的方式很容易在节假日提升品牌认知度,进一步增进品牌溢价的能力。

所以才说,那些跟风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盲目包装优惠推向市场的房企既不懂双11,也不懂房地产。

双11是节日而非消费日,房地产产品又重线下体验,再加之政策管制,最好的做法,就是利用活动在双11做品牌溢价。做好线下的品牌溢价,阿里京东这些平台资源还很愿意合作,把你的线下体验拿到线上宣传引流。

至此,你是否还能延伸一些,举一反三?

比如,有的企业搞重阳节活动,每年都搞,这些做康养产业的房企也是在利用节日做品牌溢价。还有,有的房企搞户外旅行,利用国庆、春节、五一等长假或小长假,针对中产以上的人群,效果也不错。

你的企业有没有找到利用的节日?如果没有,是时候行动起来了。

狂欢的双11,尴尬的房地产

3 造你的“场”,打造你的护城河

让我们再把关注点往前推进一步,我写此文仅仅是劝房企在节日多做活动吗?

当然不是。活动只是实现目标的方式,以前我服务过很多房企,遇到过比较多的问题就是总有人为了活动而活动。

我是建议房企精心造“场”,造好你的“场”不仅可以实现销售,更是你企业的护城河。

狂欢的双11,尴尬的房地产

关于目标,在总经理和营销负责人之间常常有矛盾,一个要利润一个要速度。其实这些都是目标的组成部分,一个房企的目标不应该只是“清盘”这样的销售目标,否则就不用讲“品牌溢价”,而只用讲销售速度了。

所谓的“目标”应该和你企业的战略有关。所以,包括活动在内的“造场”,既可以实现你的销售目标,这是第一层,只是一个点。然后又可以穿透这一层目标,实现下一层战略的目标,这是一个面。

举个例子,网上疯传的中国四大神盘——成都麓湖生态城、秦皇岛阿那亚、杭州万科良渚文化村、福建聚龙小镇(也有说广州美林湖),哪一个不是在造场,你去了以后就觉得无法离开。

正因为如此,这些“神盘”早已名声在外,不仅业内人士非常向往参观以外,就连非房地产界的各路神仙也心向往之,它们既像是旅游景点,又像是一生要去一次的网红打卡地。

这,真的是把房地产重线下体验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别的房企不容易模仿。这,就是包括活动在内的“造场”的威力。

如今,就连小户型的产品也在造场,比如有的房企和小米这类科技公司合作智能公寓,如果能打造好,再做好运营,这就是你造的场,你的护城河。

可能你会想,造场要钱呐,要资源呐,怎么破?

如果你只有一个项目,又被政策限制得死死的,那只有设法集中资源在一个点上,比如上面提到的麓湖生态城,他的上一个项目麓山国际社区,这是花了十多年才开发的一个高尔夫项目,当年就是集中优势资源造好自己的场。

如果你有多个项目,那就可以考虑品牌溢价。品牌溢价不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而是东方点灯,西方亮。

至于,如果你什么资源都没有,那大鱼吃小鱼会是必然的结果,建议你早点考虑傍大腿找后路。

总结一下,政策管制时代,房企如何运用双11这样的节点?

1、首先你得明白,双11是一个全民的节日,而节日可以做品牌溢价。

2、然后,你可以找到适合你企业的节日(包括双11在内),针对你的目标客群,做好线下的体验活动,从而建立品牌认知。

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造场,将你的产品现场精心打造成人人向往,而竞争者难以模仿的场域,这也是你的护城河。

最后说一句,双11的热闹是属于大家的,但疯狂只属于那些焦虑又不得章法的人。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